01.22 洪厚甜:字帖在不同階段的解讀方法

如果從行草書的學習來說,技術的核心應該放在草書這一塊上。為什麼我們第一學年沒有選擇草書,而選擇行書呢?還是想著大家的一個狀態轉換、思維方式的轉換。因為我們一下子進入到草書這個體系裡面就覺得跨度比較大,行書畢竟在識讀、通俗,大家這種情感的感覺上離楷書要近一點,楷書是大家通常使用的書體,實用書體,所以說大家在心裡上對行書更加接近,更加容易接受。

作為運動態的表達書體,行書、草書是一個體系的,那麼我們作為體驗,在行書這個板塊還是可以的,所以我們選擇了行書,而沒有選擇草書。如果我們在三個月裡面又弄草書,又弄行書,那麼第一個是效果不好,第二個是大家壓力太大。在這前面,大小篆的學習是書法學習的核心,說它是核心就是線條的生成是靠這個技術來完成的,線條的變化也是靠它們技術的調整而實現的。沒有進入這個體系,你就很難說你今後能在書法的一個專業的,比較深入的層面上的學習和創作。

洪厚甜:字帖在不同階段的解讀方法

隸書是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系統轉換的第一個大的環節,也就是說隸書的誕生實現了文字的由古而今的轉換,所以說這個過程在歷史上稱為隸變。盧輔聖,就是《書法生態論》的作者、上海書畫出版社的總編輯,主持編了一套七卷本的《中國書法史繹》,這裡面其中就有一本專門說隸變。隸變這個過程很漫長,就是從篆書脫化出隸書,由篆書的意識進入到隸書的意識,也就是說從純粹的象形進入到二次抽象、符號化、偏旁部首化。如果你有志於在書法上有建樹的話,這一塊是必須要深刻的瞭解、學習、領會和掌握的。

這裡面有篆書線條的構型系統完成到隸書構型系統的大的系統轉換,結構的意識、組合的意識、抽象的意識都是有大的轉換。在這個過程中草書的運用、行書的運用、楷書的運用,也就是說在隸變的過程中草書的雛形、行書的雛形和楷書的雛形都出來了。隸書草寫有了章草,章草再一發展就是小草,章草一過渡就產生了很多楷書的元素,更加便捷,造型、章法都同以前有了本質的改變,這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寶庫,誰忽略了這一塊就跟書法的深層次就無緣。

洪厚甜:字帖在不同階段的解讀方法

以前我們大量的書法家進入不了這一塊,為什麼?第一是沒人給他說,沒人引導他,第二是沒有資料,第三他就是寫字,我們現在流傳下來大量的以前古代書法家,真正對書法深層次研究的人太少,能夠像孫過庭他們那樣在理論上深入的思考、深入的研究,而且又有成果的更是鳳毛麟角。

我們第一年的學習就是感受每一種書體在哪一個時代背景下,在哪一個文化背景下的一種什麼樣的技術狀態。你們跟我學一年,這輩子基本上就清楚了。我給你們說了,學習兩個板塊,一個是學術眼光和思維方式,這就是我們說的軟件,怎麼來認識書法、怎麼來觀照書法,這個是很重要的。第二是技術,每一種書體的哪一個字帖的技術細節,如果這個教學只給你們說技術,就教了一批在學術上的學盲,只能傻傻地寫幾個字的學盲。如果不在技術上深入到細節上去,只是給你們談玄,談空的,那就教了一幫混混,口若懸河但是一竅不通,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能做,這叫什麼書法家?

洪厚甜:字帖在不同階段的解讀方法

理論實踐、實踐理論、觀念實踐、實踐觀念是缺一不可,是一體的,永遠都是這樣。同樣一個帖可以是小學生用它,可以是中學生用它,可以是大學生用它,可以是研究生用它,也可以是專家用它。我們是在哪個層面上來使用它的?先把自己定位定好,你不要小學生去做研究生的事情,也不要研究生去做小學生的事情,我經常說的,小學生拿到字帖是通過觀照字帖來認識漢字,來讓自己正確的書寫漢字。這裡麵包含了點畫形態機械的描摹,漢字結構的正確書寫,小學生完成這兩點就夠了不需要什麼佈局,就是正確的書寫漢字。你拿隸書就是隸書的基本點畫和結構,篆書也是,完成這個最基礎的就行了。

初中生就是在小學生對漢字的點畫、形態和構型的結構基礎上開始點畫與點畫之間的關係,點畫和偏旁部首的關係,偏旁部首之間的關係,字與字之間的關係、關聯,就是把一個機械的書寫變成了一個有機的、自然流變的書寫,把一個局部從點畫的描摹到機構機械的認識,上升到一個對點畫的組合關係和部首偏旁的組合這種關係。你能夠把它寫的非常的和諧,用機械走向自然,中學就完成這個。

大學就是要在這個基礎上去觀照這一個帖是誰的,是哪個藝術家的,哪個藝術家什麼時候的這樣一個作品。這個作品是什麼風格,這個風格在他整個個人藝術狀態裡面是什麼位置,在構成他個人整體藝術風貌的時候是哪個階段的一個什麼樣的作品,這個作品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大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環境,包括社會的審美需求,定位他的書風和這件作品在整個書風中的價值,和它相關聯的東西的整體觀照。培養你在書寫上的文化內容、文化內涵和你的審美指向的表達,這個就是大學,就是讓你機械的對漢字的書寫上升到文化背景下的書寫,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你作為一個書法家的技術的主觀運用。什麼是主觀運用?就是從學別人的文章到能寫自己的文章,大學的教育是一個人的創作力的、能力的培養。

洪厚甜:字帖在不同階段的解讀方法

那麼研究生呢?研究生就要研究為什麼在這一個環節上、這一個時代背景上、在這樣一個師承關係上就產生了這樣的作品的理由和它對書法史的影響,這個影響就包括他的社會輻射力、影響面和他這個書風所影響的書法後來發展、後來優秀書法家對他的借鑑。從一個平面上升到對一個史的這樣一個觀照,以及他在當代的文化意義和他的學術意義。和他相關聯的文化、相關聯的人、相關聯的社會事件,要深入研究這些。

同樣一個帖在不同時段的時候就產生了不同的能量,可以用於小學生教育,也可以用於大學生教育,關鍵是怎麼樣來運用它,怎麼處理它所攜帶的歷史信息和人文內涵。我們現在大量的學術研究是不講對象,不講階段,不講背景,不講人,你去跟小學生大談書法的藝術感染力是不是有問題?我們做學術研究要先做學術界定,你們到我這兒來,《乙瑛碑》今年學了,在學習漢碑的時候還要學,但那個時候學和今天學是一樣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