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婚姻愛情中“禁忌”關係的梳理:責任、道德是三者的平衡點

婚姻愛情中“禁忌”關係的梳理:責任、道德是三者的平衡點

文丨卿心君悅

大多關於婚姻愛情的名著小說與影片一般只有兩種結局——悲劇或是喜劇,而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從根本上來說不外乎婚姻、愛情與性之間的錯綜關係所致,三者缺一容易出現問題,三者缺二則容易導致悲劇。

婚姻愛情中“禁忌”關係的梳理:責任、道德是三者的平衡點

而這篇文章,就三者之間的關係,嘗試性進行一次梳理。

婚姻、愛情與性三者存在的誤區

△婚姻,不是個人的行為

對於婚姻,大多數人都知道是事關一生幸福的大事,面臨選擇時需要百般慎重,因為要對自己的一生負責,但是這裡面存在一個誤區:婚姻,並不是個人的行為

如果說婚姻真的只是個人的行為,那麼部分人憑藉自己的喜好,做的一些荒誕事,雖不倡導,但未必多麼值得批判,然而在現實中婚姻卻並非單純個人的行為。

往小了說,錯誤的婚姻傷害或影響的是兩個當事人的幸福,也許還包括孩子的幸福。往大了說,錯誤的婚姻會傷害或影響的是兩個家庭、身邊朋友(對朋友觀念、思想的影響),甚至於對整個社會都有一定的影響(個體為社會的一部分,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個體事件的影響與日俱增)。

簡·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過這樣一段婚姻,貝內特先生的五女兒莉迪亞為了自己期盼的婚姻,私自隨威克姆私奔(在路上同居),在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下,這是一大丑聞,雖說最終在達西(莉迪亞二姐的追求者)的幫助下,順利結婚,但因為此事的發生,還是讓貝內特家人蒙羞,承受著親友的諷刺,也影響了姐姐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進程。

對此,《傲慢與偏見》的譯者孫致禮在譯序中曾說到:

“戀愛婚姻不僅是個個人問題,而且也是個社會問題,莉迪亞的私奔引起了全家人乃至所有親友的驚恐,因為大家都明白,這件醜事假若釀成醜聞,不但會害得莉迪亞身敗名裂,還會連累親友們,特別是她的幾個姐姐,將因此而很難找到體面的歸宿。後來多虧達西挽救,莉迪亞才沒有‘一失足成千古恨’。與此相反,伊麗莎白和簡圓滿出嫁之後,自然給另外兩個妹妹帶來了希望和機會。這就告訴我們:人們考慮婚姻大事,不能光顧自己,還要對親友負責,對社會負責。

雖然看似婚姻應該屬於自己的選擇,但是實際上一段婚姻的達成,在現實生活中早已脫離了兩個當事人,在人情世故與社會氛圍影響下,個人的一舉一動對整個家庭甚至於一部分的社會環境,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愛情,不是一味的幻想

同樣在《傲慢與偏見》中,簡曾對伊麗莎白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往往讓虛榮心迷住了心竅。女人對愛情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其實,這種幻想不僅只存在於女人身上,在男人身上也會如此。什麼是愛情,可能不同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數人會把能想象到的美好與浪漫全部賦予在愛情之中。

詩經中《關雎》裡那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所表達的意象就是心中對美好的期待,男才與女貌、才與財並存,濃情蜜意、耳鬢廝磨,所有在小說裡、影片中,那些關於愛情浪漫的經典橋段,都成為對未來所擁有愛情的幻想。

就拿影片來說,對於多數人而言,每部影片中的男主與女主,都曾是自己對未來心上人的幻想,從中也總能挖掘出類似“心上人”的影子。

但是愛情真的能承受那麼多美好的幻想嗎?所憧憬的愛情,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平安落地,這仍舊是需要深思的問題。但無論如何,不能否認的是:愛情,並不是一味的幻想。

△性,未必是愛情的結果

錢鍾書曾說:“愛情跟性慾一胞雙生,類而不同,性慾並非愛情的基本,愛情也不是性慾的昇華”,這在很大程度上對部分人提出的“性與愛統一”的觀點進行了反擊。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愛情裡面都存在性,但是反過來並不一定會成立,也就是說性裡面未必會有愛情,什麼是性,在心理學中:性,只是人的一種原始衝動與生理本能。

婚姻愛情中“禁忌”關係的梳理:責任、道德是三者的平衡點

在當前社會,很多人提出了“婚前試愛”等類似觀念,並受到多數人的追捧,部分人認為:“性,只是一場二人歡愉的遊戲,快樂就好,情感再說”,甚至有些人還會拿出相對應的理論,有根有據的引用《道德情感論》中的話說道:“性愛是人類社會里難得的既可以取悅自己,又可以取悅他人的行為。”

誠然,“談性色變”早已沒有必要,但是如果說沒有約束的純粹的“性開放”,那隻能造成社會道德的倒退,還會給更多人帶來傷害(尤其是女性),這並不是封建與保守,要知道一旦性與愛分開,單純的性,對女性造成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

同時,也有部分人說,性可以孕育愛情,這更是無稽之談,或許在一定的時機下,存在這種可能性,但實際上最初沒有愛的性,只是為了單純的慾望宣洩。而所謂用“性”來證實愛的真摯與否,更是部分別有目的的人,堂皇的說辭而已。

婚姻、愛情與性三者的關係

△愛情與性的關係

接上一段的話題,我們先看愛情與性的關係,脫離愛情的性是慾望,脫離性的愛情也容易出現問題,畢竟愛情是精神的需求,性又是生理的需求。

  • 性的發生,未必有愛,也很難孕育愛情

在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中,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與布蘭奇發生了性行為,但是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他對她毫無感情可言,當時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一心追求藝術,根本無心於藝術以外的任何事情,他的靈魂是純粹的,但是肉體偶爾會對他造成干擾,原始衝動下的性行為就是最好的證據。同時,性行為的發生,也沒有讓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對布蘭奇產生愛情,在不久之後離開了她,最終布蘭奇自殺身亡。

  • 性,即便可以讓一方孕育愛,也很難圓滿

在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主人公振保與“紅玫瑰”王嬌蕊的結合,就是單純以性為基礎的,二人之間沒有感情,後來王嬌蕊萌生了一定的感情,但是這種單方面的感情,卻並沒有圓滿,最後在丈夫王士洪回家前夕,截止告終。

△婚姻與性的關係

對此有兩方面需要重視,一方面是在婚內與其他人發生性行為,也就是“出軌與劈腿”行為,不僅會讓婚姻受到傷害,也會給自己帶來無限的傷害。而另一方面就是婚內性生活(主要針對“性”冷淡),在一定程度上,“出軌與劈腿”行為的出現,除了新鮮與無法承受的誘惑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婚內生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從而影響了婚姻關係。

同樣在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中也有對此的例子,振保與“白玫瑰”孟煙鸝就出現在了這種問題,婚後的孟煙鸝對“性生活”並不熱衷,讓振保很不滿意,由此演化出很多的矛盾,後來振保流連“青樓女子”的部分原因也在於此,當然這並不是為振保的錯誤開脫,只是就事論事。

因此,婚姻與性,不可分離,雖然性未必能成就婚姻,但是性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婚姻生活更加幸福。

△婚姻與愛情的關係

有人說: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同樣也有的人說:“沒有婚姻的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但想來還是後者更能讓人接受一些,雖然並不全面。

沒有愛情的婚姻能否持續,這不好給予肯定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會缺少愛情所帶來的喜悅,也會缺失婚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美感,在《傲慢與偏見》中貝內特夫婦就是這樣的例子,貝內特先生喪失了對愛情與家庭幸福的期待,轉而從讀書與鄉村美景中獲取快樂。

相對來說在沒有愛情的婚姻中,貝內特夫婦還算是較“圓滿”的,在《廊橋遺夢》中,女主費朗西斯卡在丈夫查德出門(陪孩子領獎)的四天內,意外結識了《國家地理》的攝影師羅伯特,在短暫的四天中,費朗西斯卡與羅伯特相愛,因為她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愛情的喜悅,而這就是費朗西斯卡與查德婚姻缺失愛情所產生的悲劇。同樣在《第一爐香》結尾處葛薇龍對喬琪喬的那聲嘆息,是因為缺乏愛情,《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最後的那絲“惆悵”,也是因為婚姻中沒有愛情而生。

同樣沒有婚姻的愛情,缺少了必備的支撐,隨著新鮮感的消退,愛情最終會像手中沙一般流逝。這樣的例子就更多了,沈從文與高青子的情感對此就是最好的佐證。

所以,沒有愛情的婚姻很難幸福,容易破裂。而沒有婚姻的愛情,也很難長久,最終一無所有。

婚姻、愛情與性三者如何平衡

綜上所述來看,婚姻、愛情與性三者之間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缺一不可,三者的存續狀態類似於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所提出的“愛情三角形”。

由愛情,步入婚姻,得到精神滿足,然後在婚姻中品嚐性愛的美好,得到生理滿足,並反饋於婚姻與愛情,這是一個良好的循環。

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因為種種原因,三者之間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自由、自私,是打破平衡的原罪

為何婚姻、愛情與性三者有時平衡的狀態會被打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自由與自私。

比如說婚前的性行為,性何時可以發生,對於這個問題,最佳的答案自然是在結婚之後,但可能在當前社會中很難完美的落實。

部分人為了私慾,或者是為了追求短暫的激情,打著“自由”的口號,自認為所作所為純屬自願,結果由自己負責就好,但實際上最終的後果,自己很難承擔。沒想過由此給親人帶來的困擾,也沒想過對未來生活的影響。

在婚姻與愛情中,也是如此。因為一時的想法,盲目的開始愛情,草率的進入婚姻,自以為是自己的事,可最終的影響或由此帶來的傷害,卻需要他人與你一起承受,《傲慢與偏見》中莉迪亞的故事,就是對此的佐證。

同時,還有甚者,在婚姻、愛情存續期間,本著“自私”的態度,嚮往著所謂的“自由”,發展出婚內出軌、婚外情等事情,打破了自己與他人兩個家庭的平衡。

其中產生的原因,也許會有很多(拋開不可抗力的情況),但究其根本所謂的禁不住誘惑、不負責任、一時衝動……的實質,仍舊是“自由與自私”。

△道德、責任,是維持平衡的保障

那麼如何維持婚姻、愛情與性三者之間的平衡呢?

儒家有這樣一句話:“發乎情,止乎禮”,說的是男女之間的感情,應該受“禮”的約束,而這裡的“禮”字,就是規定與限制,在現在也可以理解為“責任與道德”。

不論是沒有婚姻與愛情的性行為(單純追求性),還是脫離於婚姻與愛情之外的性行為(婚內或戀愛存續期間的出軌),在實際上都違背了“禮”,忽略了責任,有的更違背了道德。

部分人覺得婚姻與愛情,甚至於性行為的發生,是屬於自己的事情,不應該受到限制,這是自由,但實際上,絕對的自由根本就不存在,只有在一定限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就像戀愛自由,也是你在法律、道德、責任的約束下選擇自己愛的人,而非任性而為的行為。

婚姻愛情中“禁忌”關係的梳理:責任、道德是三者的平衡點

這種限制,是一種必然,對此,季羨林也曾說過:

“舉一個極其簡單的例子,比如講民主,講自由,都不能說是壞東西;但又都必須加以限制。就拿大城市交通來說吧,絕對的自由是行不通的,必須有紅綠燈,這就是限制。如果沒有這個限制,大城市一天也存在不下去。”

由此來看,想要保持三者的平衡,最關鍵的就是不要忽略“責任與道德”。責任,不僅是對他人要負責任,同樣對自己也要負責任;道德,更是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上的人最基本的人格體現。

當責任與道德,成為心中時刻恪守的底線與原則時,幸福才能更好的降臨,至少可以避免承受更大的傷害。

婚姻愛情中“禁忌”關係的梳理:責任、道德是三者的平衡點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知名情感博主。用文字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