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防控疫情蔓延,更應防控謠言滋長次生疫情

防控疫情蔓延,更應防控謠言滋長次生疫情

鍾南山院士建議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週?帶呼吸閥的N95口罩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防護作用?這兩天,上述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廣為散播,經核實均系謠言。

隨著多個地區陸續通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全國人民對此關注不斷,對疫情防控造成嚴重誤導的謠言也層出不窮,開始在網上混淆視聽,並呈現病毒式傳播趨勢。諸如微博、微信、QQ等以移動社群為載體的傳播媒介,漸成謠言的發酵器、放大器、催化劑以及重災區。

正所謂“三人成虎,積毀銷骨”,謠言遠比疫情本身可怕,在當前全國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峻形勢下,其勢將加劇恐慌情緒,製造對立情緒,成為“次生疫情”。從該角度看,有關方面信息公開應做得更好。若事實真相得到及時、公開、透明傳播,謠言也就失去生存空間。

有鑑於此,對政府和衛健部門來說,其職責不僅包括防控疫情,還包括依法充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通報公眾關心的情況,詳細告知每個病例是如何感染的,同時抓住此一機會,鍥而不捨地進行科普教育,讓信息公開更加及時和透明,讓謠言不攻自破。

我們也注意到,得益於媒體融合不斷向縱深推進,無論是主流媒體的新媒體矩陣,還是政務微博、政務抖音,都在這場疫情信息戰中發揮了澄清謬誤、激濁揚清的作用。一些媒體更是開設“闢謠”專題,以社會謠言闢除、知識科普為己任,努力發揮資源優勢,幫助廣大網友識別謠言,粉碎謠言,使謠言的“生命週期”變短,有效削弱了謠言的危害。1月25日,微信安全中心也適時發佈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謠言專項治理的公告》,將對散佈疫情謠言的賬號進行限期或永久封禁。從法律上來說,編造謊言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對於製造謠言者,司法部門亦當利劍出擊,讓其付出沉重代價。

當然,謠言很多時候無法完全避免,只能儘量防控。所言需有理,所言需有據,應是公眾在高度關注中所持的態度。在職能部門、主流媒體用信息公開壓縮謠言空間的同時,大家也要提高自身媒介和科學素養,提高甄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從疾控或醫療機構、權威新聞媒體瞭解疫情和病毒知識,不輕信和傳播各種小道消息,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和資源浪費。

疫情還在發展,形勢仍然嚴峻,我們迫切需要了解更多相關情況。面對疫情不捂蓋子,謠言將越發無處遁形,小道消息將迅速銳減,“土方子”將難以流行,真相也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跑在謠言的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