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德军阵地被1400门英军火炮摧毁,为何还能杀伤六万英军?

用户63834413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索姆河战役中的战事,当时,英国和法国联军炮兵群于1916年6月24日,对德军的阵地发起了大规模的炮击。同时战斗侦察机也在轰炸与俯冲扫射德军阵地,打到6月30日,基本上德军的阵地被夷为平地,德军的炮兵和通信系统统统被毁。



7月1日,英国第3集团军的第7军和法国第6集团军向德军阵地发起突击。很不幸英国军队被德军火力大面积杀伤,杀伤达六万人。为何德军阵地在遭英国大规模火炮击毁的情况下,还被德军杀伤六万人?


事后发现英法联军正面进攻的战场战线太宽广,先期投入的兵力也比较多,英军25个师、法军14个,德军13个,但是德军的防御纵深达到了8千米。索姆河东岸德军阵地的工事做得比较好,也挖得比较深,德军士兵躲入深挖的地下掩体,在一周的炮火打击中,并没有造成巨大的兵员损失!

而英军采用的战术就是炮火覆盖之后,大面积击毁德军阵地,然后逐个阵地攻破,以便占德军阵地和消耗德军兵力。更为要命的是英国军队采用了密集队形去突击,德军则利用弹坑和掩体,使用马克沁机枪对英法联军里边的英军进行了密集杀伤,杀伤英军近6万士兵。其结果此战役最后打成了双输的消耗战!




科沁杂谈


提问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Battle of the Somme”(索姆河战役)之“阿尔伯特战役”。

“Battle of the Somme”(索姆河战役,又称“索姆河攻势”),法语为:Bataille de la Somme,德语为:Schlacht an der Somme,是1916年7月1日至11月18日期间,在法国索姆河上游两岸发生的一次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一次战役。

而提问“德军阵地被1400门英军火炮摧毁,为何还能杀伤六万英军?”该问题首先发生于“阿尔伯特战役”。

“阿尔伯特战役”属于“索姆河战役”的一部分,英军伤亡近六万则发生在索姆河战役开始的第一天(1916年7月1日),也称“阿尔伯特战役首战”。

阿尔伯特战役(1916年7月1日至13日)英军炮弹质量问题

“阿尔伯特战役”发生于英法进攻行动“索姆河战役”的头两周。盟军计划是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首先对德军阵地进行猛烈的炮击,然后于7月1日开始发起攻击。

1916年开始,英国远征军(BEF)调集了很多大炮,在索姆河上,英国人可用的大炮达1537门。前排每隔18米一门野战炮,后面每隔53米是一门重炮,全部朝13英里(20.92公里)外的德军阵地展开为期一个星期的猛烈炮击。

1916年6月24日-7月1日,英军炮兵共发射了一百五十万发炮弹,总数竟然超过了英军在一战开始头12个月发射炮弹的总量。在7月1日发起攻击的当天,还发射了25万发炮弹。甚至可以在165英里(266公里)以外的汉普斯特德·希思(Hampstead Heath)听到炮击声,可见其火力巨大!如此这般,可以想象到,德军阵地应该被摧毁得差不多了。

可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自从1915年的“炮弹丑闻”以来,英国的炮弹产量有所增加,但牺牲了质量,许多炮弹并没有爆炸。“炮弹丑闻”也称“空壳危机”指的是发生在1915年,因为一战前线炮弹短缺而导致的英国政治危机。

军事历史学家休·斯特拉坎(Hew Strachan)认为,当时英国制定的战略计划,过度依赖榴弹来攻击步兵,而导致多数主力部队缺乏高爆炮弹。新军事理论认为,只有重炮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而不是一般那种支持步兵的火炮。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在1915年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加上一战大量的消耗炮弹,最终导致英军炮弹库存枯竭。

等到认识到这点,可是却忽视了炮弹的质量,盲目的追求数量,即使在6月24日开始的7天时间里,英军发射了近210万枚炮弹,可是质量却不高,很多炮弹没有爆炸。这是其一。

第二个原因。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肯海恩(Erich von Falkenhayn)将军的防御计划。

1915年1月,法肯海恩的防御工事计划已经完成。新的带刺铁丝网障碍物防御工事已由一条5-10码(4.6-9.1米)宽的带状障碍物扩大至两条30码(27米)宽、相距约15码(14米)的带刺铁丝网大型障碍物。同时采用双三层厚钢丝,铺设高度达3-5英尺(0.91-1.52米)。

德军的前线防御已从一条线增加到三条线,间隔150-200码(140-180米)。第一线战壕Kampfgraben(德语:战斗沟)由哨兵小组占据;第二线战壕Wohngraben(德语:生活沟)由前线守备队占据;第三线战壕是后备军。

战壕之间被横穿,在混凝土护墙的凹槽中设置了岗哨。战壕已从6-9英尺(1.8-2.7米)挖深至20-30英尺(6.1-9.1米),每间隔50码(46米)容纳25人。距前线约1000码(910米)还建立了Stützpunktlinie(德语:支持线),而德军大部分主力都部署在其中新挖的深掩体中,并且超出了英法盟军野战炮的打击能力。

另外,德军拥有598门野战炮和246门重炮,这些都在英军火炮射程之外。即使德国前线与炮兵支援之间的电话线被切断,但前线部队仍然可以使用信号弹与炮兵进行联系。从而德军的炮火可以阻止英国的增援部队。

综合以上两点,也就产生第三个原因。

由于英军炮弹质量问题,加上德军新型防御工事,因此,英军近210发炮弹给德军防御工事造成的损失并不大。由于英军大部分是榴弹而不是高爆弹,对德军的战壕设施几乎没有起什么实际作用,特别是德军新建的带刺铁丝网。这些因素最终导致英法联军第一天的进攻损失惨重。

以上三点就是英军在7月1日战役开始的第一天伤亡近6万人的具体原因。实际伤亡数据为:

  • 英第四军伤亡57,470人,其中19,240人死亡;
  • 法国第六军伤亡1,590人;
  • 德国第二军损失了10,000-12,000人。

“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阿尔伯特战役首战)只不过是德军1914-1915年大规模伤亡和凡尔登战役的一个注脚。


血色黄昏的黄昏


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战斗应该是一战时的索姆河战役,有关这个说法属于对实战中的情况有一定的误解吧!

在战役开始之前,英法军队使用炮兵确实进行了大规模的火力准备,1400门火炮只算参战炮兵的一部分,发射的炮弹数量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没有想象的完全摧毁德军的防御体系。

火炮没有打烂德军防御体系的任务,主要是德军正面宽,纵深也不小,以当时的炮兵技战术无法保证摧毁所有的目标,大规模炮击分散到具体的目标,也就是没有多少了。更不要说,这些炮弹是在多少天之内打出来的,更显得分散了。

这些炮弹实际上仅仅是把表面阵地炸烂了,表面上壮观,其实没有对德军的有生力量。或者说,人员造成什么大的损失,此战前德军构筑了大量工事。可以有效保护了自己的部队,当英军发起冲击的时候,德军还有相当的战斗力,英军损失自然惨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