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草书的意境怎么去欣赏?

王乾


草书是一种艺术造诣较高的书法,它是我国书法文化中的一种。草书作为一种笔墨艺术,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一、我认为在欣赏草书时要从内往外看,看到它的内在美,看到它的意境,注重笔锋走势。


二、草书用笔洒脱灵活,用笔流畅,笔划苍劲有力,字的大小,字间结构乃至整篇布局及签名、盖章都给人美的享受。


三、欣赏草书书法作品,首先要对什么是草书书法有一定的基本了解,知道草书书法的欣赏标准,然后再欣赏真实的草书书法作品。

四、草书书法欣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掌握的,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不断进步掌握欣赏草书书法的基本要领,还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地领悟欣赏书法的真谛,锻炼草书书法欣赏的眼力。

中国书法形式多样,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说你真的喜欢书法,欣赏书法,就要去真正的了解它。


一杨直贺画枫婉


草书的意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首先是形式美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构图。构图也分两个部分,一是整体的形式美感,好的书法作品一眼就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二是单个字的结构美、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字的墨色变化、字的轻重缓急。因为草书是在行书基础上延伸而来,它比行书的书写速度要快很多,所以字本身具有连贯性,笔划线条一般中锋运笔较行书简练。第二是意境美。意境美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特殊的意义。或与某个事件有关联,或指一种状态的描述。如毛泽东的行草书法《沁园春.雪》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十二个字书写出北国千万里的风光。“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当时国共谈判形势未明朗的情境下,可以感受到诗人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自信心态。更是一代伟人把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的心胸写照。事实证明,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只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用“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宏伟战略,推翻了蒋家王朝而建立了新中国。所以,当你在欣赏毛泽东的这首诗词和书法作品时,只有入境者,方能感受到诗书的意境而心潮澎湃,感古叹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者。古诗在唐代处于鼎盛时间,拥现出一大批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如李白的《静夜思》,诗中“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通过月光、举杯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就不适合选择草书的表现形式,如果用隶书、楷书书写时一笔一划较为迟缓的特点,会更好的表现诗人缠绵、惆怅、思念故乡的效果。所以,草书最重要的表现意向是一种“势态”,讲究气势恐怕草书是最佳选择了。其次是书写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规范。书法内容有很多,但书法对形式的要求有其独特之处。毛笔、宣纸、黑墨是材料要求,书写时必须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右首处为题款处,右尾处为落款处。落款处会有书写者书写时的年份月份和姓名印章。印章为石刻成阴文或阳文,沾上朱砂印泥盖在左边落款最下方部位。另外,书写完成后需进行装裱,这样使书法作品有更好的观赏效果。最后是意会之美。意会,是指欣赏者能多领略作者的书写心历和情境。书法家在实践中,己经不满足于摹仿古人的作品或技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和表现方法。有的表现方式往往是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要求。如“丑书”的出现,应该是艺术家将心境、字体、以字代画、以字寄情的更高级的发明。这种稀有的“丑字"往往会遭到多数“正统”人士的非议。如我国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其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多次获得全国比赛大奖。又如毕加索的抽象画、樊高的油画,艺术家由精神的升华而创作的另类作品,并非让许多人所接受。对创作者来说,我想这样表现就行了,不会去计较比人的看法。艺术家会执着地以独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以自己认为最洽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黄老师聊风水




用户3711289817700


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如果说书是心画的话,好的草书就是作者的心电图,心潮的起伏可以借草书尽情发挥,或行如小溪,或泻如瀑布,或缓或速,或滞或留,欢快苦涩平静愤怒都可以泄于毫端,凡夫俗子可以看不懂,毕竟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是可以雅俗共赏的。











随诗到远方


书法参差之美在草书中可谓得到了集中体现。

草书在诸体中是艺术性最强、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书体,同时也是难度最高、结体最妙的一种书体,它的抽象性书写极大地突破了汉字本身结构上变形的可能性,但万变不离其宗,草书并非是一种不着边际的任意赋形的随意而为,笔走龙蛇的背后还是必须遵循着谨严法度。

古人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种形而上的论述大有道理,而于草书这样的一种书体而言尤甚。不过这样的一种论点容易被人误解,过于追求神采而完全抛弃了基本的规矩,从而误入歧途,走上了江湖体的不归路。

孙过庭《书谱》(局部)


其实任何一种书体,其基础的支撑点还是笔画的精准为根基,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就草书而言,笔势的起止、结字的向背、笔锋的藏露、笔意的连断甚至墨色的浓淡等,都是构成一幅草书作品的美学意境的基础,否则意境无从谈起,只不过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的一种痴心妄想。一幅用笔错误百出的草书作品很显然只不过在内行眼里贻笑大方,这点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草书的笔划有时长短之间便大相径庭,这点不可不察,更不能无视这样的基础而自由发挥,弄成野狐禅也不自知,甚至沾沾自喜以为尽得其妙。

怀素《自叙帖》(局部)

布局是一篇书法作品意境构成的核心要素。就草书而言,比之楷书、行书尤甚,这是一幅草书作品精气神的核心关键,在笔划精准的基础之上,法度之内适度的变形夸张从而构筑成一种气韵生动的整体气势,这才是草书作品的美感、意境的整体体现。意境看上去有点难以琢磨,甚至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作品得出不同的观点,这点在美学欣赏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反过来说,一篇充满弊病的劣质的草书作品还是有着许多共通的错误之处,比如笔墨呆板、线条迟滞,过于夸张无边的随意感,从而在整体上给人一种顾此失彼六神无主的慌乱的感觉,这种作品自然会落入下乘。

张旭《古诗四首》

更进一步而言,人书之间的浑然一体才是无上的妙品。草书由于在抒情性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在抒发书者本人情绪上具有一种难以替代的绝妙之处。书乃心画,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草书法帖来看,颠张狂素可谓是最好的体现,他们的草书作品,疾风骤雨之间遍布着自身书写时那种充沛的情感,这样的草书作品已然达到了人书一体的境界,有法隐于无法之间,也是草书作品意境体现的最绝妙的范例,真正达到了一种神来之笔的境界,从而名垂千古被无数人顶礼膜拜,这种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抵达了一种大自在、大涅槃的神妙化境。


总体而言,欣赏草书的意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笔划细节上的精准到整体布局上的精妙,然后到作品对书者心境的体现。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是欣赏草书意境的必由之路,甚至不可越级而论,否则只会流于一种空洞的玄奥之辩,从而难以真正窥见草书作品的真正妙谛。


吃素的穿山甲


“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写草书必须经历从楷到行再到草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楷、行尤其是楷书的扎实基础,写草书犹如空中楼阁是不大现实的。





凤谊1


草书的意境既包括了所有书法的美,其大气象又体现了天地间万物运动之灵。所以草书自产生至今二千多年间凡上档次的大书家无不攻习之、挥洒之,甚至有如苏轼之以不善书草而为憾事。草书意境与天地太极之相通处直到清代才被翁方纲诗句说透了一点: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草书的意境怎么去欣赏?从历代传世诗句中去寻觅描绘草书的绝妙好辞可知古人早就把草书比作电,称之为墨电,试想古人挥手惊电闪,是何等壮丽的意境?!

草书的意境具体怎么去欣赏呢?可以总结为草书意境欣赏九字诀:极笔性,穷书势,变字形。

极笔性就是把毛笔的圆锥体性能发挥到极致,无所不能地写岀随意变化的草书笔画。穷书势就是把草书挥洒的擒纵、收放、疏密笔势发挥出无穷无尽的气势对比。变字形就是把草书的字形章法变化岀前所未有的代表时代新风的草书形式。

这样的草书意境能欣赏吗?答案可能是不同的,因为现今欣赏书法的人们往往只能欣赏楷书的意境,就像电线杆那样的意境。或者只能欣赏行草的意境,就像风吹杨柳那样的意境。还有就是既定的草书意境,就像二王、张旭、怀素那些见过的草书字帖那样的意境。一旦见到新的草书意境就会说是鬼画符!

只有充分认识到草书的发展是千年一变的书法气数,就会知道汉魏晋的草书只是极笔性的散草,以二王小草为代表,是小乘书法。千年之后在唐代产生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即穷书势的圆草,特性是运腕明显、笔画相连、圆形居多,是大乘书法。唐代再千年之后的当今,将产生大变字形的狂草,即章法全新的全乘书法。

当代所出现的新形大狂草,就是改变以往狂草章法的全乘书法,其特点是将张旭、怀素狂草的运腕圆形,嫁接汉碑汉简的特长竖线,变古代狂草横卷书写一字占一行为立轴书写一字占一行,更难也更具挑战性,但是应运而生了。

这种大变草书字形章法的全乘书法,谁能欣赏?庚子初记。











王乃栋说书画


说起草书来,我想起二个人,就是怀素和张旭。看惯他俩的字,再看那些大书家的字感觉总是有点楷书的影子。怀素和张旭的草书,婉若游龙,此字无形胜有形。观之有飘飘欲仙之感,此字本该天上有,何时飘落到人间。


揽山晓月









慢慢来


我父亲就是写的草书,可以说是“龙飞凤舞”,毛笔字贴在家里墙上真是漂亮,家里人都会说:“黄老师真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