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代"国柱",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一代名相张居正

大家好我是青墨,今天给大家讲讲一代名臣张居正。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政治家。大明王朝近三百年,出了那么多帝王将相,为什么说只有他是政治家呢?因为他进行了一系列雷厉风行又影响深远的改革,虽然他个人的结局很惨。


明代


一、张居正其人

张居正, 字叔大,号太岳,5岁启蒙,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金榜题名,以二甲第九名的优异成绩,高中进士,授庶吉士。

这放在现代,妥妥的"别人家里的孩子"。网络小说里妥妥的男主。

张居正不但会考试,还会当官。1567年,也就是隆庆元年,在被广大网友齐声称赞的嘉靖皇帝朱厚熜炼丹、崇信道人,过完自己折腾的一生之后,他的儿子裕王朱载垕终于拨天乌云见明月,成为隆庆皇帝。而挂神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长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从此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明代


二、其政治贡献。

隆庆六年,把朝政放手给群臣 ,垂拱而治的典范隆庆皇帝,夜夜笙歌,嗨药,也把自己的人生给折腾到了极点。于是在隆庆六年七月五日,也驾鹤西去,10岁的太子朱翊钧登基,也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因当时万历皇帝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他内结李太后, 大太监冯保;外朝打击异已。独权大权。他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国库随之丰盈,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2、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可谓海清河晏。

3、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可以说,嘉靖皇帝通过自己的一番折腾,让大明江山烽火四起,国库空虚。而张居正又通过自己一系列的风骚走位,神操作,给大明又续了一波血。


明代


三、关于其生活奢侈的趣闻。

1、32人抬的大轿子。

据《嘉靖以来首辅传》记载:"居正所坐步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以供奉者。前为重轩,后为寝室,以便偃息。傍翼两庑,庑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为挥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

用白话文来说,就是张居正所乘坐的轿子,是他回乡省亲路过真定时,由真定县钱普创造并送给他的。大轿的前面为办公室,办公之所,后面是休息室,以方便休憩使用。大轿子两边有走廊,两边各有一个童子侍立,为他挥苍蝇,捧熏香。轿子制造的十分富丽堂皇,轿子之大,需要三十二个壮汉,才能抬起来行走。

梁清远在笔记中称,所谓的三十二人所抬的大轿,不过是政敌攻击他的虚假故事而已,他的先祖笔记中曾说,江陵公(张居正家乡江陵,入仕之后,人多以家乡为号,称之为张江陵)路过真定时,所乘的轿子,与普通轿子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旁边也只有两个童子手执拂随行,并没有所谓的步舆(32人的大轿子)。此事若不是他的先祖记载,恐怕他自己都会信以为真,这是野史,不可信也。


明代


2、海狗鞭的故事。

张居正去世时年仅58岁,张居正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因为长期伏案,久坐成痔,无奈之下,只好寻名医医治,不料,却病情加重。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

于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病与世长辞。

而他曾经的政敌,文坛大师王士贞,沈德符等人却不认为张居正死于痔疮,据他们著书描述,张居正好色成瘾,而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了巴结他,把本地的特产海狗鞭给张居正送了不少。

而张居正当时因为治病用药之后,不畏寒,常常在大冬天也不戴帽子,于是好多人都说,张居正正是因为吃了海狗鞭,冬天也不畏寒冷。


明代


3、关于张居正抄家的故事

张居正去世之后,他的政敌推翻了他的一系列国策,万历十二年四月,万历皇帝下诏令张诚查抄张居正,对张家反攻清算。而执行抄家指令的司礼太监张诚、刑部侍郎邱橓抵达张府的时候,张府已经饿死十几口人了,因为荆州府、江陵县的官员在多方打探,探听了万历要对张居正实行清算,提前封锁张府,不准一人一钱逃脱。

而张诚,邱橓翻地皮似的抄家也只抄出来白银十万两,与他们出发前跟万历信誓旦旦保证的两百万两白银相去甚远。而他们不相信张居正只有这么多家产,两人又对张居正的儿子严刑拷打,让他们招认还有银两寄存在亲戚家,结果对张家亲戚抄家,也只多抄出来十几万两白银。

当然,这些银子也并不少,比起海瑞那种清官,算是家产丰盈了,但是其他前几任首辅,家产要少得多了。严嵩也就不多了,就是以正派人士示人的徐阶,把严嵩斗倒的徐阶,张居正的恩师徐阶,其子弟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徐家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


明代


三、为什么张居正被称为名相?

鲁迅先生《战士与苍蝇》中曾经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一名布衣读书人,能够一步步登顶首辅之位,并能推陈出新,令国力孱弱的大明王朝重新焕发生机,除了时势,他的天份与努力可见一斑,非常人所能及也。他用于考核官员的"考成法"至今沿用,他提出的"一杆鞭法"至今还有价值。

私德问题是不是问题,得看他有没有违背当时的伦理官俗,有没有害女人。如果没有证据,那么就不是问题。至于他因此伤身,那是他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有选择喜好的权利,包括与妻妾欢,这是他的合符当时伦礼官俗的个人隐私,偶尔议论可以,上纲上线就有妒忌贤能之嫌、故意诽谤之嫌。请问,若他不是处于政治斗争的前沿,是当时的一名富商,谁又会指责他这事呢?


儿子们因他科举排名靠前,到底是他授意,还是主考官借此示好讨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在皇权时代是常态。只不过他儿子多,且儿子们都不差。若他儿子们成绩很差,主考官有心提拔,也很难。

为何为他正名,明朝如此,清朝如此,现代亦如此。因为为官主看政绩,再看他有没有违背他所处时代的伦理官俗,有没有黑血记录。

有瑕疵的玉,是真玉。一代名相,荆州张居正,毫不为过。

府邸幽深风景秀,纯忠捧日幻春秋。

江陵杏树趁蝶飞,迟暮大明颓势回。

考成监察生绩效,一杆鞭法罪权媚。

尔曹身与名俱毁,不废江河万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