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金庸武侠:风清扬是如何习得独孤九剑,又是如何对方生有恩的?

令狐冲和乔峰


风清扬,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人物,华山派剑术第一高手,武功盖世,剑法超群,一手⺀独孤九剑″纵横天下无敌手。

早年华山派华山比剑时,剑宗高手风清扬被气宗用计骗走江南成亲,错过剑气二宗比武,剑宗由此惨败。风清扬回华山后见此情景,痛苦绝望,从此隐藏华山思过崖,封剑归隐,绝迹江湖。

风清扬在华山思过崖隐居几十年,令狐冲上华山后,风清扬便把失传已久的"独孤九剑″传给了他。⺀独孤九剑″为天下剑法总绘,化天下剑法为三百六十招,再由三百六十招转为无数招,再化繁为简,达到无招胜有招之法。⺀独孤九剑″乃剑法正宗,为《笑傲江湖》第一剑法。

《独孤九剑》由天下各种剑法绝学集合,风清扬如要自创《独孤九剑》有点难,首先要熟悉各种剑术绝学,凭他一人很难。况且几十年隐居思过崖后洞没出洞,不可能习得此绝学。极有可能就是风清扬在后洞中几十年发现了《独孤九剑》秘谱而习得。我想剑谱肯定是前朝某位武功剑术高手把招式刻在岩壁上,风清扬从而发现习而得之。至于是那位高人,应该是传说中的绝世高手独孤求败所创。当年独孤求败凭这套惊世骇俗的剑法打遍天下,被武林追杀,退居华山后洞,刻于岩壁上,以传后世。

风清扬曾经救过少林派的方生,当令孤冲在江湖上使出风清扬所传的剑法时,方生一眼便认出这里救他的恩人所使的招数了。


我是伍洋


华山之巅,东峰唯峭;

十年相约,剑经谁强。

华山素有天下第一险之称,华山五峰东南西北中各有特色,唯有东峰以陡峭著名。自古有很多人都想爬上东峰享受唯我独峭的感觉,但都以失败而终。

午后,阳光洒在东峰的峭壁上,将周围的景色一一映衬,犹如一副优美的俊峰图,就见图中有一黑影由小逐渐变大,仔细一看原来又是来挑战东峰的武林侠客。但见这位侠客与以往的武林人士不同,他以剑为梯,几个纵跃已爬至东峰中腰,又几个纵跃已到了距东峰十丈位置的“若虚洞”,此时的他并没有留意这个东峰峭壁仅有的山洞,纵身一跃已到了东峰顶。

但见来人黑衣束带,怀中抱剑,头戴斗笠,年纪五十开外,虽然有几缕白发,但也掩盖不了那份俊郎,他不是别人,正是与黄裳订下十年之约的独孤求败。

十年之约又过十年,独孤求败每年的这一条天都会来东峰顶等候黄裳,但至今仍未等到。独孤求败不得不相信江湖上黄裳已死的传言,他显得十分的失落,独孤九剑第九式始终难觅对手,他看了看若虚洞的四周,拔剑在石壁上刻画起来,每一剑都是无比的深厚,一个时辰后独孤求败还剑入鞘离开若虚洞,下了东峰消失于山间。

剑客易逝,武林难离;

百年巨变,江湖依旧。

华山派自郝大通建派以来,一直是武林的翘楚,江湖地位颇高,门下弟子凭借华山剑法各个跻身江湖准一流,一时鼎盛仅次于少林、武当。但任何门派都有不肖弟子,岳肃和蔡子峰因为偷学葵花宝典致使门派巨变,气剑之争丧失了大批的华山派精英,江湖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内斗成了气宗和剑宗所有弟子的首要使命。

华山派气宗弟子陆元凌悟性较高,虽然入门较晚,但对华山派的剑法有独特的见解,他始终认为华山派的剑法与气功结合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于是,他多次劝说气宗、剑宗长辈师叔放下成见,合二为一发扬华山派,但都无果而返。厌倦了内斗的陆元凌选择了逃避,但气宗和剑宗却不打算放过他,气宗想借此机会除掉一个强劲的对手,而剑宗害怕陆元凌背叛也想杀之而后快。

陆元凌非但没有劝说两宗之人放下成见,反而招来了杀身之祸。陆元凌的武功本是在气剑两宗最厉害的一个,但被同门追杀的他不忍心下杀手,以致自己多处受伤而逃。气剑两宗寻找多年不见陆元凌的下落也就渐渐的遗忘了此事。

陆元凌逃到了山里一处最偏僻的农庄,更名换姓长期隐居。农庄有个小孩叫风大朗,也是个可怜的孩子,父母死的早,全靠农庄的人每天救济才得以存活。陆元凌见大朗身世可怜,又观其骨骼是学武的好苗子,便收养为义子,并将自己平时从气宗学来的内功心法和华山剑法尽数教给了大朗。

大朗十六岁时已将华山剑法尽数精通,相比于陆元凌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日,陆元凌去看大朗练武,发现大朗竟然将华山剑法一气呵成,中间更是没有停顿和换招时的破绽,陆元凌曾自负自己对武学的悟性,今天看到大朗将华山剑法的破绽一一消除顿感欣慰和佩服,但他也有一个担心,大朗虽然武学天赋极高,但入世不深,对江湖的伎俩更是毫无防备和认知,再加上性格刚烈,难免在遇到挫折时走向极端。

转眼又过了四年,陆元凌多年的积伤终于爆发了,华山派的兴衰始终是他的心病,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将所有的事都告知了大朗,给了大朗自己的华山派令牌,并将大朗之名按照华山派的辈分更名为风清扬,希望大朗“清风徐来,发扬华山”。大朗葬好了义父一刻也不敢耽搁直奔华山。

十几年的内杀,华山派剑、气宗的元字辈弟子皆已身亡,如今的两宗的掌门都是年轻的清字辈弟子,华山派的剑法丢失的越来越多,但是仇恨却是越来越深。

大朗来到华山求见气宗掌门柳清云,报事的秉明了一切,柳清云知道陆元凌的事,也奇怪陆元凌竟然还有个弟子,于是答应接见。大朗见了柳清云后递上了陆元凌的华山派令牌,柳清云看着眼前的这个师弟,相貌堂堂,面容刚毅,虽然一身粗布麻衣,但散发着一股浑厚的正气。

柳清云暗自称赞,这个小师弟绝非池中之物,此时气宗气焰嚣张,势头明显更盛,而剑宗因为剑法的遗失,近几年一直处于下风,此时风清扬的加入势必会让剑宗实力大增。安排好一切后,柳清云便去找大朗,一是想看看大朗的武功,二是谈论内斗之事。柳清云说明来意,大朗也不客气,提剑来到院子中央说道“请四位师兄赐教”,清凌、清峰、清志、清远四位一看风清扬竟然直接邀请他们比剑,甚是不快。风清扬也不懂得这些,也不知道这四位中每一位都是仅输掌门半招的高手。

清凌、清峰、清志、清远四位互相瞅了一眼,清远提剑走了出来,也不搭话一招“苍松迎客”攻向风清扬,风清扬知道清远苍松迎客之后会变招使出“有凤来仪”,只待清远换招时出现破绽时一剑刺向他的腋下,风清扬这一招快、准,清远知道难以躲开只能闭眼等候,谁知剑尖只是轻轻的划了一下自己腋下的衣服。眼睛睁开时已见风清扬还剑入鞘静静的看着他。

柳清云和众弟子眼见风清扬一招就击败了清远,惊讶无比,风清扬也就二十出头,打娘胎里开始练,也不及清远练剑的年头,然而一招就击败清远这样的高手,实在是难以置信。

风清扬又看了一眼其他三个清字辈师兄,并示意三个人一起上,三人知道风清扬的武功高出他们太多,三人跳进圈内拔剑就攻,三人方位不同,招式不同,风清扬毕竟是初入江湖,武功虽然高强但临敌应战还是比较欠缺,前三十招风清扬一直处于下风,等到三十招一过三位师兄的破绽已经被风清扬看的清清楚楚,急攻几个破绽后三位师兄已经难以抵挡,败下阵来。

剑宗比武的消息自然传到了气宗那里,气宗掌门杨清宇也为此而感到不安,气宗近几年占有巨大的优势,再过几年便能将剑宗一举歼灭,谁知此时竟然来了一个风清扬这样的高手,近年来的努力恐怕又要付诸东流了。

由于风清扬的存在,这一两年气宗也不敢挑衅剑宗。而风清扬一直不敢忘记义父的遗言和教诲,他整日和华山派的弟子切磋武功,教他们遗失的华山剑法,在剑宗弟子中人气和威望与日俱增,又时不时的与气宗的前辈们讨论化解恩怨的事情,气宗的弟子也佩服风清扬的为人和武功。两宗虽然各自不容,但内斗再没有发生。

柳清云和杨清宇都看到了这几年风清扬在两宗中的威望和人气,都知道长此下去两派的恩怨化解是迟早的事,一旦和解风清扬必是掌门的最佳人选。

柳清云和杨清宇达成了协议,不再内斗。两宗弟子也是非常的高兴,风清扬知道两宗合并一宗还需时日,但能停止内斗也算是给义父一个安慰。可是,风清扬并不知道,和平的协议只是为了给他一个更深的陷阱。

柳清云来找风清扬,谈起了近年的内斗,感觉甚是愧疚,风清扬只当是柳清云彻底的觉悟了,很是开心,心交心的和柳清云谈了很多。柳清云说起华山东峰,自古英雄皆想一登峰顶,劝说风清扬何不一试。

风清扬毕竟年轻,也有一些好胜心,见到两宗和气融融也就答应去东峰一试。这一试不要紧,毕竟东峰的峭不是每个人都能征服的,武功超强的不愿意争这个虚名,武功低的不敢试。风清扬虽然能达到一流高手,但征服东峰还是很难,风清扬起初最高只能达到东峰中腰,每天如此,坚持了三个月后,风清扬发现自己虽然不能登顶,但是自己的轻功和内力增强不少,失望之余也有些许的安慰。

这一日他再来东峰,竟然达到若虚洞的位置,他知道凭他如今的武功难以登顶犹如登天,既然到了若虚洞也要留念一番。风清扬进了若虚洞,感觉这个若虚洞有个天然的玄机,再仔细看了看发现四周壁上虽然被青苔覆盖,隐约能看见有刻字,风清扬用手扒开石壁上的青苔,发现了四个字“独孤求败”,这个名字是江湖每一个剑客都熟知的人物,真正的用剑祖师。

风清扬好奇心大增,便用剑花开了大面积的青苔,只见上面写着“吾与黄裳本有十年之约,怎奈又过十年依然不见赴约,悔当初误伤之事难以释怀,十年郁伤之积恐难再等,独孤九剑绝世天下,不想随吾归于黄土,今石壁留剑,后世有缘之人能习之,务必尊崇学武之道,不可为祸武林,有缘之人习之、毁之”,下面署名独孤求败。

风清扬本就听说过独孤求败,如今结合石壁之言也推敲出了独孤求败的一些事迹,跪拜磕头后再观独孤九剑心法和剑法。风清扬武学天赋本就奇高,对剑法的领略也是超常人,一个月后便有了一些心得,如此过了半年,风清扬对独孤九剑的心法和九式剑法已经有了小成,风清扬赞叹独孤九剑的精妙,世上难有人能赢过独孤九剑这样的绝世武功。想到这里风清扬也有些后怕,独孤前辈石壁留剑终究还是比较冒险,倘若宵小之辈学之,江湖将不得安宁,想到这里尊崇独孤求败遗志用剑抹平了剑法,下峰回了剑宗。

柳清云八九个月未见师弟,以为在外游山玩水闯荡去了,怎知原来一直在东峰,风清扬也没有告诉石壁学剑之事。风清扬回到剑宗对于柳清云和杨清宇的计划有了很大的阻碍,这俩面和心不和,都在盘算着如何吞并对方,但风清扬武功高强,又有威望,他们二人难有大的作为,尤其是杨清宇,他们本有吞并剑宗的实力,但风清扬是最大的阻碍,于是再一次假意来看望,说起江湖之事,劝说风清扬能游历江湖,除暴安良、行侠仗义,让天下武林得知华山派气、剑两宗已经冰释前嫌,依此发扬华山派。

风清扬的心愿本是如此,如今两宗和睦,自己闯荡江湖一来可以提升自己的独孤九剑,二来对华山派也是一个发扬的机会,于是答应了杨清宇的建议。柳清云知道杨清宇使诈,但近几年剑宗大招弟子,实力也是大增,也想吞并气宗,于是没有劝阻,也是一番的诱导。

初入江湖的风清扬不是很懂江湖规矩,几次打抱不平险些成了恶人的帮凶,还好最终能弥补自己的过失。两年之后,三十岁的风清扬在江湖上也是名声在外,华山派也因为风清扬近两年的行侠仗义逐渐的被武林人士重视起来。

这一日,风清扬闻听黄河四蛟要对付江南双琴坞,风清扬也知道江南双琴坞在江湖上也是显赫的世家,瑶琴剑柳云卿和胡琴剑杨世杰二人是夫妻,剑法各有独特之处,十几年来夫妻二人行侠仗义,江湖地位也颇高,杨世杰交友更是广阔,与少林寺主持灵因大师是方外之交。

风清扬也是很奇怪,黄河四蛟是近几年出现的几个黑道人物,虽然武功各个准一流,但以双琴坞在江湖的实力和地位,这四人若没有幕后庞大的支持者怎敢明目张胆的扬言对付双琴坞。为了摸清黄河四蛟的底细,风清扬打算暗中察探,来到江南临界处突然听见林子中有人打斗,只听有人大声喝喊“小秃驴,你这是找死,老子送你归西……”。

风清扬听到喝喊声,心想必是少林寺的人被围攻,不敢多想几个纵身奔到林深处,就见四人正在围攻一个小和尚,这四人武功各个不低,但一时也难以拿下小和尚。风清扬仔细看了一眼这个小和尚,见这小和尚十六七岁年纪,但武功身法皆很老练,知道这个小和尚虽然年龄小,但武功有高人指点过,着实不弱。

风清扬看了一会,知道小和尚只能支持一时,再打下去必遭不测,风清扬拔剑跳到四人中间,也不搭话使出破剑式将四人手中长剑各个击落。这一招让四人大为吃惊,小和尚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世间竟然有如此精妙的剑法。围攻的四人惊慌之余喊到“你是何人,胆敢管我们黄河四蛟的事”。

风清扬听到黄河四蛟,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四个人说道“你们就是黄河四蛟?今天我不杀你们,滚吧!不要再妄想对付双琴坞”。黄河四蛟听到这里知道是双琴坞助拳的人,四人互相对望了一眼,拾起剑拼命的攻向了风清扬。风清扬面对四人的拼命打法也是一时难以应付,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态,决定除掉四人,一招破箭式横扫四人脖颈,四人眼看你难以逃脱,闭眼等死。突然从外面跳进一人横剑解开风清扬的这一招,风清扬很是吃惊,两年来很少有人能挡开这一剑,他看了看来人,见来人十七八岁紧身束带,俊俏的脸庞还透露着一脸的稚气。

黄河四蛟看到来人跪倒喊到“多谢任香主救命”。来人不理睬直接提剑攻向风清扬,风清扬知道这位任香主虽然年纪小,但是剑法有独到之处,三十几招后风清扬摸清了任香主的破绽,一剑刺向了任香主的软肋,任香主眼看躲避无望也不再顾忌,不回剑拨挡反而刺向风清扬的眼睛,这一招两败俱伤的打法逼得风清扬回剑破招。任香主借机喊到“快走”,几个起落已经离去。

风清扬被这个年轻的任香主逼的退了招,很佩服这个年轻人的胆识和剑法,心想日后此人必定是江湖绝顶人物。风清扬回头看了一眼小和尚,但见小和尚痴痴的望着任香主远去的方向,风清扬知道小和尚看到任香主的武功后有些迷失自己,于是咳嗽一声。小和尚急忙回过神来说道“在下少林寺方生,感谢施主救命之恩”,风清扬还礼道“小师傅多礼了,再下华山风清扬”。

小和尚本是受方丈之名前来双琴坞助拳,于是邀请风清扬一同前去,风清扬也不推辞。二人结伴来到双琴坞,只见双琴坞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二人大吃一惊不及多想跳入院内,见双琴坞众多弟子已死,废墟中有四人正在围攻杨世杰夫妇和一名少女。二人仔细一看正是黄河四蛟,在看杨世杰夫妇已经重伤,二人拼命保护着那个少女,风清扬拔剑跳入圈中解救下三人,这次风清扬下了狠心,一上手就使出杀招,几招后将四人毙于剑下。

杨世杰夫妇看了一眼风清扬和方生,点头示意感谢,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姑娘向风清扬说道“我夫妇二人为江湖人士,遭此劫难也属江湖之事,但我义女杨佩如不是江湖人士,恳请风大侠能照顾小女”。风清扬看了一眼杨佩如,见她二十一二岁,芙蓉秀脸,相貌极为俏丽,一身紫衣,更衬得肌肤胜雪,一张雪白的脸被火光一迫,更觉娇艳。风清扬看完不自觉的心中一动,感觉有些不自然,点了点头答应了杨世杰夫妇。

风清扬和杨佩如葬好了杨世杰夫妇,告别方生后二人游历江湖,一年的相处下来二人相爱成亲。成亲后,佩如因为太爱风清扬,不敢对风清扬有所隐瞒就告诉了风清扬自己的身世。佩如本是江南人士,自小被人贩子买入青楼,十二岁那年有一个江湖人士替她赎了身,后来送入双琴坞,作为杨世杰夫妇的义女,杨世杰夫妇膝下无子女,对佩如疼爱有加,视如己出。

风清扬听到此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知道佩如也是苦命的人,但毕竟出生青楼,心里难免别扭,他不敢看佩如的眼睛问道“替你赎身的人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佩如说道“那个人叫做杨清宇,听说是华山派的人”,这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风清扬如同触电一样站了起来,想起这些年华山派的事情,又想起黄河四蛟围攻双琴坞……风清扬越想越害怕,他知道这一切必定是一个很大的阴谋,想弄清楚必须要去找杨清宇,他没有给佩如打招呼直接冲出了屋子。

佩如看到风清扬听到她是青楼女子显得十分别扭,如今又一句话不说跑了出去,以为风清扬嫌弃她的出身,不想让她难堪才跑了出去,佩如虽是青楼女子但也是贞洁妇女,想到此处看到风清扬留下的剑,拔剑自刎而死。

一路狂奔的风清突然停下来脚急忙向回跑,他想起了佩如,这事和佩如无关,她也是被人利用,自己一句话不说跑了出去,就怕佩如想不开寻短见。风清扬来到居住的地方喊了几声佩如,没人答应,推开门发现佩如已经倒在血泊之中。风清扬的悔、痛、恨此时一股脑的全发泄了出来,三十岁的汉子嚎啕大哭。

风清扬知道这一切都是杨清宇的计划,就是想用佩如拖住他,让他不再顾忌华山派的事,风清扬想起佩如决心去找杨清宇,谁知一上华山才知道剑宗已经被气宗所灭,而杨清宇也被杀死。如今的华山派只有气宗一派,掌门人和弟子都是自己的师侄辈了。

悔和恨无处发泄的风清扬只能隐居东峰若虚洞,四五十年的沉积,让风清扬变的孤僻、古板,难以释怀,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将独孤九剑失传,于是下了东峰来到后山思过崖,突然听见两人的对话“令狐兄弟……”。


令狐冲和乔峰


这个问题你就是找金庸先生本人来解答他也未必能说得出来,因为如果要说这个故事,金庸先生就得另开一部小说,以风清扬为主角来讲述他青年时期如何学的独孤九剑,又如何闯荡江湖,对少林寺和方生有恩。

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像是这种疑问,其实这就是正常文学作品中的铺垫手段,没必要过分的追本求源,其实这样问题你就算是找作者本人可能都解释不清,就像研究《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师父是须菩提祖师传给他的七十二变和一身法术本领,那么猪八戒的三十六变和沙和尚的十八变是谁传授的呢?这个问题我相信你找吴承恩先生复活他也没法给你解释一下。

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也是如此,这就是一种文学中常见的创作手法,没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你可以怎样想象都好,可以说风清扬是师从独孤求败后人或者那位雕兄,再或者杨过悟出独孤求败武功,风清扬又从杨过后人那学得,总之什么想象都可以,如果感兴趣有想象力的话,你甚至可以再写一部同人小说,就以风清扬为主角去描述。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都不会把枝叶写满,总会给读者留有遐想的空间,所以不要过分追求这些问题。


小岛知风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风清扬和独孤九剑的关系,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独孤九剑并不是独孤求败创立的,是杨过得到独孤求败的武功传承后,总结归纳出来的武功,为了纪念独孤求败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套武功,风清扬的独孤九剑来自杨过后人的传授。

杨过机缘巧合进入独孤求败剑冢,在神雕的帮助下得到了独孤求败的武功传承,在剑冢提升武功的期间,杨过对剑冢这个地方应该是熟悉透了,在剑冢中除了独孤求败留下的几把剑,并没有任何武功心法的线索。


独孤求败把自身武功分成了几个境界,他明显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无剑期”水平,杨过离开剑冢的时候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虽然没有见过风清扬使用独孤九剑,但是从他的传人令狐冲来看,独孤九剑的武功路数和独孤求败大成的武功还有不小的差距。

独孤求败在剑冢留言退隐江湖,从旁白来看这件事肯定是确信无疑的,所以剑冢是他的最后一站,自此不知所踪。

我的理解也就是说独孤求败不可能再另外一个地方再留下武功心法类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话有好多地方说不过去:

  • 剑冢是独孤求败退隐的最后地点,如果要留武功心法,肯定也是留在这个地方,但显然出了掉和剑,没有其他。
  • 独孤求败从剑冢退隐的时候,是他武功的最高水平,没有理由在另外一个地方留下并不代表他最高水平的剑法。
  • 杨过练武是在神雕的指引下日积月累才有收获,神雕和独孤求败相处日久,说明这是独孤求败当年的方法,也符合他武功境界的描述,重意而不重招数,不太可能会留下具体的武功心法,不符合他的风格。



杨过创出独孤九剑我认为是说的通的,他有条件也有动机来做成这件事。

先说条件

第三次华山论剑后,杨过携手小龙女退隐江湖,退隐后杨过和小龙女会去哪?别的地方不说,有两个地方一定会故地重游,绝情谷底,独孤剑冢,这两个地方对杨过和小龙女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杨过的退隐和独孤求败不同,杨过是厌倦了江湖争斗,想要和妻子长相厮守,独孤求败是找不到对手无聊透顶。

杨过夫妇都是武林高手,两人剑法也都不弱,加上也才而立之年,隐居的时日又长,又加上杨过天资聪明,有充足的条件总结出一门武功,而且他曾自创过黯然销魂掌,这样的事他还有经验。



再说动机

杨过在剑冢的奇遇对他影响是很大的,甚至说改变了他一生的际遇都不为过。

他在剑冢看到独孤求败留在石碑的语句,对独孤求败的风姿大为向往,也惋惜这样的传奇人物经过时间的推移,到了他们的时代已经被江湖遗忘。

虽然无缘得见独孤求败,杨过却的确是得到他的武功传承,受到他的恩惠,于心不忍他的武功传承就此凋零。

经过我大胆的推测后,我就得出了开篇的结论:

杨过总结了生平所学,创出了这门武功,为了纪念独孤求败,所以用前辈的名字命名。杨过隐居之后他的后人鲜少在江湖露面,直到遇上了风清扬,传授了他这套剑法。



再回答另外一个问题,风清扬对方生有什么样的恩惠。

方生见到令狐冲使出独孤九剑的时候认出了这门武功的来历,并且承认当面风清扬对他有恩,至于具体是什么恩惠,书中并没有说明。

不过依照我的猜测,应该是风清扬帮助方生击退过强敌或者有救命之恩。

方生能够认出风清扬的武功,说明要么他和风清扬动过手,要么看到过风清扬出手,前者不太可能,那就只能是后者。

不管是华山派还是少林,都和日月神教是处在对立面的,他们之间一直存在摩擦。

那么我推测,应该是方生和日月神教的人在打斗的时候不敌,风清扬出手帮助当生打退了敌人,或者说华山派和少林本就是联合作战,共同抵抗日月神教。



方生感激风清扬的出手相助,见识到了风清扬的武功,所以一见到令狐冲使出,就立马认出了来历。

至于他在令狐冲面前点明和风清扬的关系,一来可以解释为什么能够知道这门武功的来历,二来令狐冲能够得到风清扬的传授,两人关系肯定匪浅。

大概方生想借风清扬和令狐冲套个近乎吧。


浪子与侠客


我想关于风清扬老先生如何学得独孤九剑、又如何有恩于方生大师的问题,大概是金庸先生为了给小说故事做铺垫,而凭空勾画的素材,即便是金庸老爷子在世也未必能不假思索的说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我们读金庸小说还是不要过度解读一些细枝末节。




半梦V半醒


华山气宗高手风清扬的独孤九剑应该是从神雕大侠杨过后人那里学得,他又将独孤九剑传于华山剑宗弟子令狐冲,让剑魔独孤求败的独孤九剑得以再传一人不至于失传。


小龙女5505


感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