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哈爾濱冰雪文化的搖籃——兆麟公園

哈爾濱兆麟公園位於道里區兆麟街北頭與森林街交會處,佔地面積6.5萬平方米。每到夏季這裡綠樹成蔭,百花爭豔,亭橋映柳,碧波盪漾。冬天這裡又成了冰的世界,雪的海洋,玲瓏剔透的冰雕作品令人流連忘返,每年都吸引幾十萬遊客到此觀光遊覽,成為哈爾濱冰雪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


哈爾濱冰雪文化的搖籃——兆麟公園


哈爾濱兆麟公園始建於20世紀初。這裡最早是元聚燒鍋的料場,用以儲存制酒原料。中東鐵路開工後這片區域被劃入“中東鐵路的附屬地”。本應由鐵路局出資購買的這塊地,卻因義和團運動爆發而被沙俄軍隊強佔,開設臨時傷兵醫院。沙俄軍隊撤走後即由鐵路局接管改作公園。但當時的規模很小,僅為現在面積的三分之一,園內設施也比較簡陋。1903年,俄國人伊萬諾夫在公園裡開辦了“門捷列夫花園”劇場;1904年,伊萬諾夫回國時將劇場轉讓給阿諾利多夫,並改稱花園“滑稽”劇場。1907年5月14日(俄歷5月1日)哈爾濱商店、飯店閉店,工廠停工,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哈爾濱及中東鐵路沿線五千多名中俄工人在太陽島聚會,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號召舉行武裝起義推翻沙皇政權。這是哈爾濱歷史上第一次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當晚,中俄工人又在這個公園裡再次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時,遭到俄國警察鳴槍彈壓。

1908年3月在沙俄政府的支持下,由居住在哈爾濱的中東鐵路高官和富商、名士等俄國人組成自治公議會,並選舉產生了第一屆市董事會,強行竊取了哈爾濱市政權。6月中東鐵路局將公園交給市董事會管理,並將公園改稱“董事會公園”。董事會接管後,在公園四周設板障,修建木質大門。1910年公園內新建一個木製貝殼式露天音樂臺,每逢星期三、六、日舉行音樂會,同時還建了一個歐式劇院演出戲劇舞蹈。

1926年,經東省特別區長官公署批准,哈爾濱市人民終於奪回了由俄國人把持的市政權,成立了哈爾濱特別市。市政府決定將公園改名為“特別市公園”,又稱“道里公園”,增建了茶亭、動物舍,展出狐狸、黃羊、貓頭鷹等動物,將原露天電影院加棚改為電影院,將公園木門改為鐵門。

1929年,哈爾濱市政府決定對公園重新規劃與整治,聘請俄國著名工程師拉蘇申擔任公園的總體設計。工程從1929年開始動工,1932年完成。公園新建了花壇、假山、涼亭、人工湖、小橋,公園四周安裝了精美的鐵柵欄,由三隻口噴水柱的大青蛙構成的噴泉也很有創意。改造後的公園與周邊環境渾然一體,景物之間邏輯關係清晰,觀賞性與實用性有機結合,深受市民的喜愛,也奠定了它哈爾濱第一公園的地位。

1946年3月9日,抗日名將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李兆麟在水道街9號被國民黨特務暗殺。3月15日,哈爾濱市政當局決定將烈士犧牲的水道街改為兆麟街,特別市公園為此改名為兆麟公園。

1946年3月24日,哈爾濱10萬多名群眾在兆麟公園舉行李兆麟將軍遺體安葬儀式和追悼大會。6月14日,李兆麟墓園開工建設。8月15日,在抗戰勝利一週年之際新墓園落成,兆麟公園成為第一個東北抗日聯軍烈士紀念公園。

新中國成立後,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持續對公園投入資金,新建改建了一批遊樂項目,使園內功能進一步完善,成為城區內主要的休閒場所。

1963年,當人們剛剛走出三年困難時期的陰霾,哈爾濱市領導為了讓市民過一個祥和而歡樂的春節,指示園林部門搞點冰燈烘托一下節日氣氛。市建設局組織所屬的公園、苗圃、林場等13個單位,八九百名員工,在兆麟公園趕製冰燈。當時製作冰燈,不是在松花江採冰,而是沿用傳統的做法,用盆或“畏得羅”(“俄式水桶”譯音)將裝滿水的容器放到室外自然冷凍,當四周凍結後將剩餘的水倒出就形成了一個冰殼,在冰殼外邊畫上山水花鳥、福祿壽禧等吉祥圖案加以裝飾,然後用燒紅的鋼釺將冰殼燙出洞,加裝上電燈,一個簡單的冰燈即製作完成。

1963年2月7日(農曆正月十四),經過短短五天的緊張籌備,哈爾濱歷史上第一次冰燈遊園會開幕。上千盞冰燈齊放,照亮了夜空,也將公園裝飾得美輪美奐,市區萬人空巷爭相觀看,僅一週時間參觀者就達25萬人次,哈爾濱冰雪文化的大戲就此拉開帷幕。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勤奮智慧的哈爾濱人,告別了“貓冬”的歷史,創造出以冰燈、冰雕、雪雕、冰雪運動、冰雪旅遊、冰雪經貿為主要內容的具有北國特色的冰雪文化,給素有“冰城”之稱的哈爾濱增添了無窮魅力。


�O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