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蜀漢巔峰時期實力有多強?真的有望恢復漢室天下嗎?

lienlien



蜀漢巔峰時期,即公元219年,蜀漢諸事順利,黃忠定軍山陣斬夏侯淵,一舉奪取漢中。關羽從荊州北伐,乘風破浪奪取襄陽,圍困曹仁於樊城之。此時的蜀漢,擁有益州、漢中、南中、荊州大部核心區域,還有“五虎上將”及諸葛亮、馬良、法正等文臣武將,為最鼎盛時期。即使蜀漢巔峰時期,恢復漢室江山的希望仍舊渺茫。下面依據演義及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首先,蜀漢巔峰時期,人力、物力也無法和地大物博的中原相媲美。據記載,公元219年,蜀漢僅有一百萬人口,15萬左右軍隊,而曹魏有五百萬人口,輕鬆組織數十萬軍隊。這樣懸殊的人口比例,蜀漢很難統一天下,恢復漢室江山。

蜀漢除了關羽佔據的部分荊州物產豐富,益州雖然是“天府之國”,無奈蜀道難限制了其發展。古代益州(四川盆地)屬於偏遠地區,無論是人口、物力,和高度發達的中原無法相比。


其次,蜀漢巔峰時期,文臣武將和曹魏及東吳有很大差距。或許會有朋友不服,說蜀漢五虎上將都是一等一的大將,諸葛亮是三國第一智者。這是被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所誤導了,關羽和張飛確實是當時“萬人敵”,一流武將。然而,曹操手下大將、猛將更多,著名的就有夏侯惇等曹魏宗親“八虎騎”、張遼等“五子良將”,還有典韋和許褚兩員虎將。就連極其低調的東吳,也有“四大都督”和“二十四虎臣”。

再看看文臣謀士,劉備僅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龐統和法正不久去世)少數能上得了檯面的一流謀士,就連徐庶也被曹操挖走了。同時期的曹老闆陣營,有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五大謀士,二流謀士更是不可計數。東吳也有張昭、張紘、諸葛瑾、陸績、顧雍等重量級謀臣。曹魏和東吳的這些重要謀士,大部分並遜色於諸葛亮。


在哪裡都是人才最重要,如果有力王狂瀾統帥,足夠中堅力量,何愁大事不成。一個單位,有多大成就,和領導及中間力量有很大關係。至於普通人人員,完全可以培養訓練,使其按部就班工作。如果領導才能平庸,你會發覺,幹一件事事倍功半。在人才的較量下,蜀漢一敗塗地。這種劣勢越來越明顯,後期蜀漢只有姜維、王平、夏侯霸等外來人才可用,悲哀。


最後,蜀漢巔峰時期,關羽沒有穩定後方,輕率北伐,功虧一簣。關羽作為蜀漢老大劉備的結拜二弟,深得信任,鎮守荊州。演義中,諸葛亮接到劉備的求援信,分兵西進益州之時,曾和關羽探討該怎麼鎮守荊州。諸葛亮問道:如果曹操率兵來奪取荊州,該怎麼辦?關羽不假思索答道:“率兵抵抗”。他又問道:如果曹操和孫權一同前來瓜分荊州,又該怎麼辦?關羽仍舊是回答:分別派兵抵抗曹操和孫權。


諸葛亮聽了,沉默良久,說了句如果這樣做,荊州就危險了。他贈送給關羽作為鎮守荊州基本方針,即“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然而,關羽表面銘記肺腑,一轉身就忘了個一乾二淨。如果關羽嚴格按照這八個字方針鎮守,不說萬無一失,荊州也不會輕易被東吳呂蒙偷襲而得。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孔明曰:“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雲長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雲長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荊州危矣!吾有八個字,將軍牢記,可保守荊州。”雲長問那八個字。孔明曰:“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雲長曰:“軍師之言,當銘肺腑。”


諸葛亮離開荊州不久,東吳孫權為了緩和和荊州關係,特意派遣諸葛瑾來荊州為其子求取關羽之女,結成秦晉之好。關羽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一口回絕,加深了孫權和關羽的矛盾,為孫權強取荊州埋下了伏筆。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瑾曰:“特來求結兩家之好:吾主吳侯有一子,甚聰明;聞將軍有一女,特來求親。兩家結好,併力破曹。此誠美事,請君侯思之。”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世道輪迴,盛極而衰。關羽從荊州北伐,將曹仁圍困於樊城,圍點打援,成功消滅于禁七萬援軍,威震華夏。曹操還差點遷都,以避關羽鋒芒。這時的蜀漢達到了巔峰時期。在司馬懿的運作下,曹操和孫權為避免關羽做大,聯手消滅關羽,奪取荊州。

荊州的丟失,標誌著巔峰時期的蜀漢盛極而衰,喪失了恢復漢室江山的希望。關羽死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和東吳血拼,最後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進一步泯滅了恢復漢室江山的希望。


有人說,關羽是蜀漢亡國的罪魁禍首。他們將蜀漢敗亡的責任追溯到關羽這兒,認為如果不是關羽目中無人,內沒有團結糜芳、傅士仁,外沒有安撫好江東孫權的情況下,輕率北伐,最終人亡地失。有識之士應該為關羽鳴不平,關羽北伐也是為了劉備復興漢室的大業,難道像關羽這樣忠義之人就可以隨意誣陷嗎?

你是如何看待蜀漢巔峰時期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蜀漢最巔峰的時期,也絕對沒有統一天下的希望,建安24年,劉備稱王,此時的蜀漢擁有益州,漢中,上庸和荊州三郡,控制的人口約130~140萬人,其中,漢中,上庸和荊州南部都是荒僻落後,人煙稀少的地區,而且多是山川丘陵地帶,交通極為落後,有經濟價值的僅有成都平原和荊州的南郡地區,蜀漢政權巔峰時期的總兵力約13~14萬人,勉強可以跟孫權持平,但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遠遠達不到江東的富庶和政局穩定,總體實力比江東稍遜一籌。

曹魏方面的實力之強大,遠遠超過了蜀吳兩家的總和,擁有近500萬人口,40萬軍隊,天下十三州,曹魏佔了九州半,而且都是適合農耕的富庶的平原地區,加上自曹操開始就廣泛的推行屯田,使得曹魏的農業生產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兩國,而且由於曹魏跟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接壤,並且多次擊敗少數民族的軍隊,佔領了大片的馬匹產地,所以,曹魏的騎兵規模和水平遠遠高於蜀吳,導致蜀吳兩國只能憑藉“山川之險和江河之固”防禦曹魏,如果想進攻曹魏,只要一進入平原地區就必敗。以巔峰時期的蜀漢加上孫權都無法撼動曹魏分毫,何況諸葛亮這樣的撮爾小丑,以區區一州之地就行此“蚍蜉撼樹”一樣的北伐,不過是勞師糜餉的掙扎而已。


狼的影子716


蜀漢巔峰在其他時期確實是具備坐天下的實力,但是在三國時期卻不太可能,這個主要原因就是你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而且別人的家底明顯比你強得多,這種情況下就是誰活得命長誰更有機會。

巔峰蜀漢擁有人口170萬人,總兵力14.6萬人,其中騎兵3000人,水軍30000人,兩棲部隊20000人,戰船600多艘,商船1100艘。這個軍事實力除了水軍戰船等略遜於東吳外,陸軍力量甚至已經超過東吳了,而且蜀漢對東吳佔據地勢上的居高臨下。所以可想而知,東吳為何要那麼迫切討回荊州,甚至不惜跟曹魏結盟,因為一旦劉備羽翼豐滿,那對東吳就是致命的威脅。

但是呢,曹魏方面則比蜀漢強得多,甚至比蜀漢加上東吳以後依然強上一些。當時的曹魏有500多萬人口,總兵力60萬,而且在進入隴西之後全是平坦的草原,曹魏在騎兵方面有優勢,蜀漢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想要攻佔曹魏就很難了。

其次,比內政。整體來說,蜀漢的政治環境不如東吳或者曹魏。蜀漢由於劉備的天下是哭來的,這使得他不得不大量透支未來,許諾給權臣太多特權,比如小小的蜀漢政權裡竟然分出了原從派,荊州派,川蜀派,李嚴竟然給諸葛亮的北伐軍切斷糧草,這足以證明問題有多大了。

而東吳曹魏的內政就比蜀漢好得多,東吳政權本來是經三代繼承過來的,而孫權又自己經營了20多年,這使得東吳的政權安穩得緊。曹魏方面,曹丕本身也是權謀專家,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也就是短了點命,否則是輪不到司馬懿當政的),這些人都比劉禪好,蜀漢憑什麼去消滅對手?


優己


蜀漢巔峰時刻是漢中之戰以後,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為界,佔荊州三郡,益州全境(蜀六郡,巴五郡,漢中七郡,南中本四郡後又劃為七郡)。漢中之戰劉備達到了其戰略目的,拿下了漢中,守住了益州門戶,而曹操將民眾戶口北遷,也算收穫頗豐,劉備於曹丕篡漢之後,宣稱漢獻帝被害,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此時曹操統一北方多年,已得天下三分之二,於外徵少數民族安定邊疆,於內派兵屯田,發展社會生產力,實行九品中正制招攬人才,修《魏律》等,國富民強,孫劉聯合才能與之抗衡,縱然有赤壁之敗,但其國力依然遠勝孫劉,而劉備在後來夷陵一敗後,蜀漢精銳消耗殆盡,一蹶不振,這就是差距。就人才而論,劉備手下的人多是最早跟隨他的或者是他從荊州帶過去的,而巴蜀世族未曾歸附,後人才斷層嚴重,諸葛亮勉強為之,終於五丈原累死,而又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之語;曹魏手下有當時最有名的穎川世族效力,又收河北燕趙故地之民,多慷慨之士,有謀士如雲,將士如雨之說,可見劉備集團差曹魏集團遠矣。由上觀之,縱蜀漢巔峰時刻,北上興復漢室的機會也是渺茫,若無大的變數,曹魏政權將統一天下。



渭河源夢魘怪說


蜀漢巔峰時期是在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年。這一年發生了兩件大事,劉備率領張飛、趙雲、黃忠、法正等在漢中打敗曹操,奪取漢中,並令劉封孟達攻取新城、上庸、魏興三郡。同年劉備上表漢帝進位漢中王。此時的劉備擁有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益州的蜀郡、巴郡、及新得漢中七郡再加上南中地區,此時的劉備集團達到巔峰狀態。


不過好景不長,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漢壽亭侯,假節鉞。就在奪取漢中不久,關羽一方面為了響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再加上許都此時有叛亂,以此為時機,督荊州軍北上攻打曹仁駐守的樊城,一時間響應者不少。剛剛敗於漢中的曹操,派于禁和龐德支援樊城。關羽趁著雨季倔漢水水淹樊城,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威震華夏,許都周圍盜賊也響應關羽,嚇得曹操想遷都以避其鋒芒。

可以看到此時的劉備集團完全可以進軍中原的,如果拋開東吳偷襲荊州的因素,關羽攻下樊城是完全可以的。襄樊一旦被攻下,關羽就可以繼續進軍許昌,劉備也可以出漢中進軍長安,可以實現隆中對策略。

然而不僅曹操容不下強盛的劉備,東吳也容不下強大的盟友。曹操聯合孫權讓其攻打關羽。同年孫權遣呂蒙攻打荊州,呂蒙白衣渡江攻取荊州,荊州糜芳傅士仁投降孫權,關羽聽到荊州被奪之後,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東吳斬殺。孟達叛蜀投魏,劉備又失去了上庸、新城、魏興三郡。

可以看出蜀漢集團在這個巔峰時期,實際上是望進軍中原恢復漢家天下的,雖然土地軍隊不及曹操和孫權,但是此時的劉備完全有能力與曹操爭奪中原的。不然曹操也不可能想到遷都避開關羽,也不可能去聯合孫權攻打關羽。


三國讀史


蜀漢巔峰時期的實力,應該是強於東吳,弱於曹魏。我們可以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來進行比較。

硬實力主要指所佔地盤,以及地盤上的各類資源。

(電視劇中的劉備)

蜀漢最興盛時期,疆域北至武都、漢中,東抵巫峽,南包雲、貴,西達緬甸東部。佔有今雲南全省,四川、貴州二省的大部,陝西,甘肅南部、廣西西北部及緬甸東北部、越南西北部。

共有十七個郡:赤壁之戰後奪得的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從劉璋手中奪得的益州十二郡(蜀郡、犍為、朱提、越雋、牂柯、建寧、永昌、廣漢、梓潼、巴郡、巴西、巴郡)、從曹操手中奪得的漢中郡及涼州一郡(武都郡)。

而曹魏興盛時,控制了整個華北地區,是北方的霸主。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

據有八十七個郡和十二個州: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佔東漢荊州北部)、揚州(佔東漢揚州北部)。

(電視劇中的曹操)

東吳的控制區域主要在揚州、荊州、廣州、交州。

也就是說,單從地盤多寡來看,蜀漢遠不及曹魏。而且,蜀中雖然富庶,成都更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但曹魏掌控的北方更是一馬平川,土地肥沃,為其提供了源源不盡的兵馬糧草。

軟實力主要指統治階層的執政能力及將領們的軍事能力、智囊的謀劃能力。

三國第一代執政者能力都很突出,曹操最強,劉備次之,孫權第三,但三人之間的差距並不算大,曹操也不是穩贏。到了第二代,差距就顯出來了,劉、孫兩家就是不如曹家,司馬家篡權後,更穩壓劉、孫一頭。

再來看看將領們,《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蜀漢都是有所偏愛的,蜀漢的將領們耳熟能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虎上將威名赫赫,後期有姜維、魏延、馬岱等等,似乎很多。

可實際上曹魏的將領更多,自家人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淵、夏侯惇等,外姓有張遼、徐晃、龐德、典韋、許褚、張郃等。軍事能力上,這些人不輸蜀漢,甚至略勝一籌。

智囊這一塊,蜀漢有名揚天下的諸葛亮,但曹魏謀士很多,眾人群策群力,再加個司馬懿,諸葛亮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所以,綜合考量蜀漢不如曹魏,最後被吞併是很正常的。

那麼,蜀漢是否真的沒有希望恢復漢室天下?倒也未必。

諸葛亮初見劉備,為其策劃的發展路線是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蜀漢也的確是按照這個路線發展的。

但是,後來出了點問題,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結果不但沒能拿下襄陽和樊城,還丟失了好不容易到手的荊州,這對蜀漢是極大的損失。諸葛亮之所以提出先取荊州,是因為入蜀後如果還想反攻中原,就必須掌握一個前線戰略大基地,在諸葛亮的設想裡,荊州就是這樣的定位。卻被關羽給丟了。

後來劉備親征孫權,一方面是為關羽報仇,另一方面也是深知荊州的重要性,意圖奪回,可惜他失敗了。

如果荊州未失,諸葛亮北伐時將以此為據點,未必沒有恢復漢室天下的可能。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巔峰時期的蜀漢北至漢中,東接巫峽,南據云貴高原,據益州和荊州一部分。武有五虎將,文有智聖孔明,局勢一片大好。即使不能一統天下,恢復漢室,但也足以自保,待天下之變。然而巔峰短短時間即被葬送。經荊州襄樊之戰、夷陵之戰,蜀國元氣大傷。雖在諸葛亮主持下幾次北伐,但都難以恢復巔峰。



一、關羽大意失去荊州,敗走麥城

劉備三國茅廬時,諸葛亮給劉備的規劃藍圖是一上將出荊州,劉備親自率領西川人馬出漢中,兩面夾擊,直搗長安。然而,關羽太過於相信背後的東吳,並且從內心看不起東吳將領。於是便調走大量軍隊,孤軍深入進攻曹魏的樊城,導致大本營荊州被東吳呂蒙奪取。在東吳和曹魏的前後夾擊下,蜀漢不僅丟失了荊州這塊戰略要地,還失去了五虎上將關羽。荊州的丟失和關羽的死亡給蜀漢集團無疑是巨大的打擊,諸葛亮的計劃也隨之東流,以至於後期諸葛亮多次北伐,也未能拯救衰弱的蜀國。不僅如此,荊州自古就是富裕之地,也是人才之地,失去了荊州,就失去了大量的財富,糧草還有人才。劉備的大部分人才都來源於荊州,包括軍師諸葛亮,大將黃忠和魏延。以至於後期蜀漢人才凋零,無將可用。這是導致蜀漢集團衰弱的第一個節點。

二、張飛被殺,夷陵之戰慘敗

痛失荊州和關羽的劉備,每天以淚洗面,張飛也是。於是劉備讓張飛操練人馬,準備進攻東吳,沒想到還沒有進攻東吳,又傳來張飛被部下殺害的噩耗。這導致劉備下定決心親征東吳,畢竟兩個兄弟直接或者間接的死在了東吳的手上。張飛的死,從長遠來看,甚至比關羽的死危害更大。張飛如果不死,劉備就不會發動夷陵之戰。張飛率領軍隊戰勝也好,戰敗也好,不會動搖蜀國的根本。但是張飛一死,舉全國之力的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從此導致蜀國一蹶不振。夷陵之戰的慘敗被認為是蜀國從強到弱的根本,這場戰役不僅僅是損失了蜀漢傾國之兵,更導致蜀國青壯年人才死傷殆盡,真正的導致蜀國人才凋零,大將黃忠戰死,最後劉備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只留下樂不思蜀的阿斗。


三、錯誤的估計當時的形勢

取得荊州益州和漢中的蜀漢當時是十分強大的,也有機會與曹魏和東吳爭一時之長短,但是蜀漢集團錯誤的估計了當時的形勢,忽視了內部的種種隱患,才導致屢屢失敗。曹魏雖然經歷了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的慘敗,但是曹魏佔據著北方大部分領土,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兵力動員上,都要遠遠強於蜀漢和東吳兩國,並且曹魏兵多將廣,不遜於五虎上將的將領也大有人在,所以劉備派關劉備派關羽貿然的出荊州攻打曹而且還沒有後援的情況下,是極其不明智的做法。再看東吳,雖然沒有出名的統帥,但是有實力的將領還有不少,只是不出名而已。呂蒙、陸遜都是有統帥千軍萬馬的將領。並且東吳有長江天險,歷經三世,國險而民富,又有一流的長江水軍,可以說東吳的實力是不下於蜀國的。然而劉備再一次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執意攻打東吳,導致慘敗,所以蜀國走下坡路跟蜀漢集團的形勢誤判是分不開的。 蜀漢的一步步衰落,表面上看是戰爭把蜀漢拖入了泥潭,實際上的原因是蜀漢在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後,人心浮躁,並且通過對曹魏的一次次勝利,讓他們錯以為攻打曹魏的時機來臨。劉備自封漢中王,派劉封孟達佔領上庸,令關羽出兵荊州,無一不表明瞭蜀漢的浮躁。但是一次次戰爭暴露了劉備集團的諸多問題,關羽戰敗,劉封孟達拒不發兵,荊州將領投降,絲毫沒給關羽反應的時間。說明了蜀漢內部當時是不穩定的。並且劉備執意攻打東吳,蜀漢大多數持反對意見,但是劉備一意孤行,沒有像之前那樣虛心求教。這可以說是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心切,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何嘗不是人心浮躁。



青風徐來


一句話:絕無可能。有些蜀粉演義看多了,做著春秋大夢,以為夏侯淵撲街,曹操勢力撤出漢中,劉備有了益州荊州漢中就可以騰飛了?就先拿荊州來說,是魏蜀吳三家分了,曹操佔了北岸,剩下蜀吳均分,蜀國佔了荊州三分之一多一點,而且還是人家孫權厚道。再說漢中郡,曹操並不是潰敗,而且是慢條斯理的把漢中絕大部分人口都遷到關內(因為張魯降曹不久,曹操覺得張魯漢中發展得不怎麼樣,而且曹操也人生地不熟,人脈也還沒輻射到這邊來,還沒站穩腳跟,沒必要為了這麼一個地方跟劉備血拼,便宜孫權,所以索性把最珍貴的人口帶走),留了個空地給劉備而已,劉備拿了漢中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最後說益州,劉璋雖然怯懦,不過正是因為怯懦,益州保持著比較平穩的發展,沒怎麼受到戰爭的侵害,算是當時比較富裕的地區,不過再牛逼也比不過整個北方地區,畢竟那個時代北方才是經濟文化中心,雖然北方受到戰爭傷害最重,甚至曾經十室九空,不過經過曹操的發展,元氣也恢復大半,不是一個益州可以比的。三國爭霸,蜀國加上吳國的總人口還比魏國少很多,古代打仗就是打錢糧和人口,只要魏國不是出現特別傻逼致命的錯誤,隨便耗都能耗死蜀國,所以才出現了諸葛亮後面自己說的益州疲敝,本來的天府之國愣是被蜀國自己耗到疲敝,也挺慘。所以蜀國國力沒魏國強,人才比魏國更是差得天差地別(蜀國也就那幾個老將拿得出手,青黃不接,魏國或許一把手沒演義中蜀國那些五虎上將牛逼,不過人家二把手以下扎堆,人才濟濟),所以蜀國怎麼看都是死局,沒得破


肝興霸


可以說三國時期是大家都津津樂道談到的一個時期,而備受人們關注和正義最多的就是蜀國了,因為較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蜀國是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個,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在蜀漢巔峰時期真的有實力恢復漢室天下嗎?

這個答案請聽我慢慢談來。


首先蜀漢的巔峰實力是在漢中之戰之後,黃忠定軍山陣斬夏侯淵,劉備擊敗了曹操,關羽從荊州北伐,乘風破浪奪取襄陽,圍困曹仁於樊城。

無論是從氣勢上,還是實力上,可以說都是此時的蜀漢是大於曹操的,當時的蜀漢可謂是達到了最鼎盛的時代,並且此時的劉備擁有益州、漢中、南中、荊州大部核心區域,還有“五虎上將”及諸葛亮、馬良、法正等文臣武將。但是就算是這樣,蜀漢想要恢復漢室天下其實還是很有難度的,

首先是在經濟實力上,雖然當時的蜀漢已經擁有很大面積的土地了,但是由於南中各郡的叛亂並未平息,直到225年,當時劉備已經去世兩年,才由諸葛亮親自率兵平定了南中。那時候起才開始利用起來了這些地方資源,其次就是蜀地多丘陵盆地為主,在糧食農作物上不及北方的曹操,這些因素加起來就導致在經濟實力上就遠遠落後於曹操。

其次在人才上

,蜀漢在武將上有著“五虎上將”他們個個都是實力超群,可是在去除掉他們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突出人才,而在文臣方面也僅有軍師諸葛亮;在反觀曹操這邊,曹操是出來名的接納賢才,虎將數量更多,有夏侯惇等八虎騎、典韋和許褚,還有張遼等五良將他們個個都是能夠統兵佈陣的將軍,文臣有著荀彧等五大謀士;而且當時東吳也有著有24虎臣和四大都督。

再者就是蜀漢內部矛盾,蜀漢內部矛盾主要就集中在荊州和蜀地士族之間的爭鬥。由於劉備在起家時主要是以荊州派系的人才為主進行的“打鬥”就導致在佔領下蜀地之後僅重要荊州的將士與文臣,絕多數的蜀漢官員沒有獲得重用,就導致雙面派別常常發生爭鬥。

在分析了內部原因之後我們還可以瞭解到,若是蜀漢要想要恢復漢室天下,就不單單是要打敗曹操,而且還要擊敗東吳。我想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和東吳結盟之後,就憑著這個時候的蜀漢是完全抵擋不下來的。

所以通過這些因素的分析之後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以當時蜀漢巔峰的實力情況下並不能恢復漢室天下。

後記:俗話說物極必反,一旦事物走到了最鼎盛的高度,那麼接下來就一定是走下坡路了。在漢中之戰後不久,蜀漢痛失“五虎大將”之首關羽,並且還同時丟掉了重要根據地荊州;緊接著不久張飛被部下殺死;討伐東吳黃忠陣亡;東吳討伐失敗。等這些事件在發生之後蜀漢的實力一下就掉到了最後甚至比東吳還差得遠。


談談歷史中的那些事


劉備在奪取四川之後,又和曹操爭奪漢中,並取得的勝利,此時的蜀漢達到了自己巔峰。

此時劉備佔據蜀地、荊州、漢中並且進封為漢中王,已經有了與曹魏爭奪中原實力。而劉備能否進軍中原的關鍵點在於關中,如果此時劉備與孫權鞏固聯盟,在荊州採取守勢進行策應,同時由漢中出兵北伐直抵關中,才有機會重新奪取天下,恢復漢室。

劉備奪取漢中,佔據漢中、蜀地和荊州之地,實力達到頂峰

然而此時劉備做的卻是由項羽在荊州進行北伐,但是此時劉備與孫權關係也不牢固,結果是關羽主力北伐後,荊州空虛,導致荊州唄孫權襲擊,不僅關於戰死,荊州也丟失,此後劉備徹底改變了先曹後孫的戰略,轉而集中全力發動了旨在先弱後強的先對東吳開戰的戰略,而這樣的戰略也不成功,夷陵一戰後,劉備慘敗,攻滅東吳的計劃徹底流產。

關羽北伐沒有得到策應

而如果劉備主力從漢中到關中的進行北伐,可能的結局會大不相同,要知道劉備的老祖宗劉邦擊敗項羽贏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就是漢中的陳倉北上奪取關中,而後以關中為基地,最終才擊敗項羽的,所以關中的至關重要。而更早的西周王朝就是從關中東出滅掉商朝;秦國統一天下也是依靠關中為基地。

而在劉備之後歷史,氐人苻堅的前秦也是以關中為基礎,統一了整個北方,佔據了關中的北周也是依靠關中而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威名赫赫的李唐王朝更是通過在晉陽起兵後,突襲佔領關中,才奠定了李唐王朝300年的基業,所以關中至關重要。

夷陵之戰之戰不久後劉備去世

所以顯然劉備沒有認識到關中的重要性,在對外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失誤,而劉備去世以後,此時蜀國已經夷陵之戰後收到重創,且曹魏顯然沒有了蜀漢多路出擊的顧忌,而此時認識到關中重要性的諸葛亮已經為時已晚,而且中國王朝歷代的通病就是第一代的開拓者如果沒有利用積極開拓的時機進行開創,第二代、第三代的繼任者就更沒有更大的進取心,能守住成果就已經相當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