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高二选的史政地,以后好就业吗?

肖兔子77


在原来文理分科时,很多人秉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古训,成绩差些也不愿意学文,只有理科确实学不了了,才会选文,个别喜欢文科的学生除外,结果选择文科的学生,以后很多都考上了公务员,成立领导,而选择理科的,用有的理科生的话说就是“混得像条狗”。

实行新高考后,虽然打破文理文科,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学生依然不愿意选择政史地的纯文科组合,宁愿搭配一门理科。

那么,选择史地政组合真的不好吗?我认为政史地组合并不差,值得选择,原因如下:

一、政史地组合,更容易考好

我们学校是一所重点高中,选择政史地这个组合的生源,在所有20种组合中,平均水平差不多是最差的了,但是经过分班后第一次,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普遍提升了,这是为何?

原来,在新高考赋分制度下,选择政史地组合的并不少,我们学校因为生源质量好,所以选择政史地的学生虽然不多,虽然比不上本学校其他组合的学生,但是比起其他学校的学生,依然是非常优秀的,在这种情况下,三科赋分都比实际上要好。而那些选择“两文一理”组合的学生,比如政史生、史地生、史地化等,其实水平并不比这些学生高,但是偏偏选择了一门理科,而理科的竞争对手往往都是中上游的学生,所以赋分时,这门理科就会成了人家的“炮灰”,赋分比实际得分更低。

另外,由于选择“两文一理”的学生比较杂乱,数量不均匀,一般都需要走班,学生一旦走班,学习就缺乏“气场”,成绩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二、选择政史地组合,以后好就业吗?

就业的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政史地组合,最大的弊端就是专业选择面窄,专业发展没有多少“钱途”,但是这并不绝对!

首先,选择政史地组合,传统的文史类专业都可以报考,专业选择并没有真正减少。

其次,这和你的高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的成绩好,能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这些名校或者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特色学校,前途都是一片光明的;如果你只能考一般的重点大学,作为文科最好的出路,就是考公务员,其次是事业编,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也能“旱涝保收”,比很多理科专业都更好。

如果能力确实不足,其实并不应该选择政史地组合,因为处于低端学校的文科生,就业压力会更大,在近几年就业中,被亮“红牌”的专业,以文科专业为主,比如历史学、法学等。

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参考!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选择政史地是传统的纯文科的选课方式,所以对应的就是文科的专业,文科也是有非常多很好的专业可以比较好的就业的。

推荐的专业有,外语小语种(英语不推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会专业,新闻专业,广告专业,法学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文科就业形势,非常好的专业。读这些专业既可以在私营企业中就业收入也还可以,同时也可以进入国企或者是政府部门。

文科的其他专业也是挺好的,只不过主要的就业方向是进入国企,或者进入公务员队伍。所以在读完大学以后,还面临着一道竞争。在私营企业中,这类的工作就相对较少一些。

当然了,文科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就是中医。因为中医是要求学习文言文的。文科生在学习中医方面会有更大的优势。

文科的高考分数一般来说比理科要高,比如说福建省的理科,490分可以考上一本大学,但是如果换成是文科,就要考到550分以上。所以传闻的专业就业来说,相对竞争会激烈一些。当然了,现在3+1+2的选课方式,报考的分数形式会变得更加复杂一些,现在还没有这个模式的正式的结果公布,因此还需要看到时候的情况。


外语那点事


应该说,新高考模式的每一种组合,都有自己的就业优势。史政地组合当然也有自己的就业优势,史政地高考对应的大学专业主要有中文、经济、管理、法学等专业,所以史政地的就业优势主要有文秘岗位、管理岗位、公务员事业编岗位。

我认为,选择什么学科组合,首先考虑的应该不是有无就业优势,而应该是自己的学科兴趣、学科学习基础和潜力。就业有无优势最关键的在于学校的名气。一个北大或者清华的毕业生,无论读什么专业,一般来说,其就业优势都要比一个二本大学的任何专业高。所以,无论选什么组合,你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争取考一个理想的大学。选择史政地组合,一样可以考北大、清华等名校。

史政地作为传统的文科学科组合,其学科关联度较大,更利于提高高考成绩,其就业也有稳定的方向和渠道。

现在,985大学和211大学的毕业生就业一般选择国有企业或优质的民营企业。非985大学和非211大学的毕业生就业选择国有企业和优质的民营企业明显受阻。那么,非985大学和非211大学的毕业生还有哪些就业渠道呢?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在,每一年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数量较大,史政地学科组合的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有明显的优势。


漱泉看山


估计难,要好就业,估计还得选门理科,哈哈。

新高考下,选课走班是趋势,也是必然,但是这对学校老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非常高。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难度很大。

1学生怎么选最有利

一、学生选课根据:兴趣、老师、学科强弱

通过选择老师来选课,是学生选课时可以考虑的方向之一。例如:有些成绩非常好的男孩子喜欢选年轻老师,他们节奏快,思维活;而有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喜欢选择老教师,讲得细,有耐心。或者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觉得哪些老师讲课风趣、哪些老师教学质量高,这些都是评判标准。总之,选课走班,是对以前固定班级教学形式的一次升级。

其次,可以按兴趣选择课程。新高考改革政策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按兴趣选课,家长就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一些资源条件充足的学校,还会开设一些兴趣课程可供学生选择,比如:书法、绘画、手工、表演等,很多项目都是课余时间家长花高昂学费给孩子报兴趣班才能学到的内容,而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在部分中学的课表中呈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发现,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学生应该把就读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实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每个学校都会有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是该校的主导学科,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学校具体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兼顾。

二、学校制定规则,帮助学生理性选课

学生选课不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为了帮助学生们选课,学校可以通过举行选课辅导活动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让家长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宁波鄞州中学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出色,学校除了正常学习外,还会组织老师辅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并多次召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和培训。

学校在对学生做生涯指导时要注意,一定要将选择的规则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可以分发给每位学生分发选课手册,手册内容可以包含:学校提供的全部课程、选课走班的管理规则、专业发展前景以及不同方向学生的选课示例等,帮助学生理解。千万不能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自主选择。有的学校为了避免科任老师的专业局限性,每学期还会邀请各行业的专家来给学生做报告。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习课程,就是选择自己的理想大学;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就是选择一种职业;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学生的每一次选择,都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学校、老师和家长也要起到辅助责任。

2学生选科建议有哪些

那么具体到学生上,应该怎么选科,我们给出一些建议:

1、如果孩子逻辑思维相比感性思维更突出的话,建议优先选择物理化学科目,反之建议优先选择历史政治科目;

2、如果孩子各科目都很均衡亦或是没有什么明确的专业倾向的话,建议优先选择物理、历史这样的组合,这个组合可以覆盖几乎全部的专业;

3、孩子整体实力处于中游位置,建议选择化学、历史或是地理这样的科目;

4、孩子整体实力处于下游位置或是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文学素养都比较欠缺而又想取得高分的话,可以剑走偏锋,选择政治这样的科目;

5、如果孩子有自主招生的打算,那物理基本是必须要选择的,如果孩子想通过文体这个途径走的话,建议选择地理、生物这样相对压力比较小的科目。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此外,在真正进行选科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遵循一些原则。

第一原则是以成绩为导向。学生选择出的三个科目是要按照等级折算分数,计入到学生高考总成绩当中的,影响到最后高招录取中的排名。那么学生选择出的科目应该是自己较为优势的,能够在新高考当中取得更高的等级,获得更高的分数。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高考模式下考生的选科可以充分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强势学科上取得更高的分数,这样可以使自身的高考分数最大化,帮助自己取得较高的名次。所以在选科时要以使高考成绩更高为目标,以高考成绩为导向。

第二原则是重视学科兴趣。兴趣可以说是第一内驱力,学生自身对某个学科非常喜欢,那么在这个学科上学生一定愿意主动花费时间去学习,那么成绩的提升也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如果考生不喜欢某科目,即使这个科目成绩也还不错,但是从内心来看学生较为抗拒,被动地学习和接受,也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自身的学习状态,学起来会感觉很累。所以,在选择科目时,兴趣也是关键的一环,兴趣影响着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状态,此外考生有明确的兴趣,那么做出选科的决定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和坚定。当然,如果学生并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欢哪个科目,这时可以从反面考虑,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科目,通过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缩小选科范围。

第三原则是兼顾高校专业。新高考模式下,高校专业在录取时会对考生的选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选择的某个科目达到要求才可以报考该专业。故考生科目的选择影响着以后大学专业的选择,重点体现在专业选择面上,科目选择得合理可以使专业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反之则会使自身的专业选择变得很局限,因此考生在选科时,需要先提前对大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知晓大类学科专业对科目的要求,尽量选择物理、化学这类专业覆盖面多的学科。所以科目的选择需要兼顾到以后的专业意愿。同时,对于山东省,高校专业选科要求会有新的变化,可能会一改现在流行的N中1模式,还需要咱们山东的考生密切关注。如果山东省,改成N中N的模式(即:考生的选科和高校专业要求完全匹配才可以报考,比如数学专业要求物理、化学,那么考生必须同时选择物理化学才能报考),那么在科目选择上,需要将专业发展和专业选择作为首要因素,明确自身的目标,有的放矢,另外就是要更加偏向覆盖度广泛的科目组合,这样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选择面。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原则以外,还应结合个人情况和实际环境特点,个体化设计,例如:根据自身所在学校整体情况(如师资实力等)进行选科,若所在学校历年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竞赛成绩非常突出,且学生自身对于物理化学并不排斥,可以考虑选择物理化学这样的学科,借助学校的师资优势帮助自己在选考中拿到高排名。

对于一些主流的选科因素,我们也总结出来:

1、物理:物理学科在专业覆盖度上是单科中最高的,涵盖大部分专业,包括经济金融、法律等,并且目前选择物理的人数较少,热度较低,竞争压力小,容易“低分逆袭”。物理学科综合性强,容易带动数学、化学等相关理科科目的学习,分数提升的示范效应较为明显。物理又是大学本科教育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且高校对物理的要求和考查日趋严格,想上顶尖高校是绕不开物理的。

2、化学:化学本身的专业覆盖度广泛,能涵盖大部分专业。化学是尖端生选考物理后的第二科目,联动易得高分,而对于非顶尖学生来说,化学可以作为物理的替代科目,所以在选考人数上来说会相对较高。

3、生物和地理:相比物理化学和历史,生物学科尖端生较少,竞争压力会较小。生物和地理知识理解较为容易,相比较下学习压力较小。相比于物理化学,容易拿到分数,相比于政治历史,答案较客观,容易拿到高分。

4、历史和政治:历史和政治可以培养人文素养,尤其针对文法哲和语言类专业,并且对于经济金融这种注重人际关系的专业而言,提升个人教养品格,提升个人软实力是十分必要的。相比于理科来说,文科贴近生活,上手较容易,而且越学越轻松,学习压力较小。

在选科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议尽量文理兼备,交叉选择。一方面可以兼顾到更多的专业,比如文科建议选历史,理科建议选物理,这种组合可以覆盖到较多的专业,对于各科实力均衡的同学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文理科都有也可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学习时文理交叉也是对大脑的一种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钟彝


🙏谢谢您的阅读。
不管是什么,只要学精了就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