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导读:魏东亭,乃系二月河先生所著《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历史系列小说的虚构人物,但在两部影视剧中,魏东亭的仕途和结局又有所不同。抛去《康熙王朝》中的演绎不说,按照《雍正王朝》的演绎来看,这个在皇十三子胤祥小时候就已经官居一等侍卫,三品官衔;参加过“三藩之乱”“准噶尔之战”,立下战功;还曾经担任过从一品官衔、漕运总督的魏东亭在皇四子胤禛追比国库欠款的时候,应该属于康熙朝正国级官职,乃属于高官行列。

因为康熙皇帝南巡所用,魏东亭欠下了国库35万两白银,在皇四子胤禛下达了“十天还不上欠款,论罪抄家”的严令后,魏东亭先后找过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却都没能解决问题。无奈之下,这个“一生忧心社稷”的老臣,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魏东亭的死,是皇四子胤禛“冷面王”的性格表现,更是其办事不讲情面、一心为国的直接体现。但魏东亭的自杀却有着诸多疑问,满朝上下都知道魏东亭和康熙皇帝之间深厚的君臣感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两次住在他家就足以说明问题。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那么,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为何都未对魏东亭出手相助呢?

皇四子胤禛为何敢于不顾魏东亭和康熙皇帝之间的特殊感情,甚至连为其求情的皇十三子胤祥的面子都不给,并未对其网开一面甚至还将其作为负面典型,予以专门点名说明?

康熙皇帝明明知道自己两次住在魏东亭家中,耗费何止百万,而并未对魏东亭施以援手?

魏东亭又为何宁肯自杀,也不像其他自幼跟随康熙皇帝的功臣一样,向康熙皇帝求情呢?

其实,魏东亭的死,是胤禛用以向康熙皇帝证明自己的牺牲品,但却是“杀鸡取卵”的一次性做法。

对于康熙皇帝而言,魏东亭更是一个用以考察皇四子胤禛的牺牲品,但却也是只能使用一次的试探。

至于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则是不明就里、暗耍小聪明的所在。

01 对于魏东亭事件而言,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彻底沦为了“跳梁小丑”

在康熙皇帝刚刚决定“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魏东亭便和大多数朝臣一样,来到“贤王”皇八子胤禩的府上,寻求解决办法。皇八子胤禩对魏东亭表面尊敬,对其的请求却避而不谈!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贤王”不帮,魏东亭又来到了“聚财能手”、“阿哥中的富翁”皇九子胤禟府上,可是这个手中掌握着巨额财富的胤禟却自顾“玩鸟”而并不搭理苦苦哀求的魏东亭。最后撂下一句:

“您瞧见了吧!十爷的欠款,我都没法帮!”

尝够了世态炎凉的魏东亭只得来找“侠肝义胆”的皇十三子胤祥,无奈这个和皇四子胤禛感情最好的“侠王”,在胤禛那里也没有面子甚至连面都没见上。

在康熙皇帝刚刚提及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皇八子胤禩就立马站出来推举皇四子胤禛为追缴大臣,而且附上了一份辞去管理户部衙门的奏折。

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

国库欠款,达1200万两之巨,涉及朝臣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甚至数位当朝皇子、皇室宗亲等都牵扯其中。自古以来,虽然有着

“欠债还钱”的天经地义,但却也有“站着借钱、跪着讨债”的个中艰辛,毫无疑问接下这个差事就等于同几乎整个朝廷对抗,就意味着会得罪绝大多数的朝臣。这对于当时积极争取朝臣支持、争取皇储之位的皇八子胤禩而言,丢掉一个管理户部的差事和得罪众多朝臣相比,他宁远选择前者。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那他又为什么举荐皇四子胤禛担任这个差事呢?

1、表达自己的不满。

皇四子胤禛仅仅因为一次办差出色就被晋封郡王爵位,而自己素有“贤王”之称,支持者甚多,长期的付出却不及一次的功劳显要。既然皇四子胤禛“功不可没”,办事得当,能被晋封郡王爵位,那就让他继续“办事的当”呗。户部欠款的事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既然你们都认为国库欠款是我的错,那我就辞职,让有能力的人干干试试吧!

2、将这一得罪人的差事,推到“太子党”身上。

既然这个差事是一件会得罪几乎所有朝臣的“苦差”,那么这个将会严重削减夺嫡成功概率的差事就一定要推到皇八子胤禩的死敌“太子党”身上。自己在后继续保持甚至趁机加强“贤王”的正面形象,一正一反的影响,将会大大提升他的夺嫡成功机会。

3、向康熙皇帝表明自己“大公无私”、“勇于担当”的态度

不管国库欠款到底为何,皇八子胤禩监管户部,对于国库欠款的情况肯定非常清楚,但其非但没有立即上报,甚至还背地为了维护自己的“贤明”形象、拉拢朝臣,肯定还有放纵官员借款的情况。皇八子胤禩并不是没有错,只是康熙皇帝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并未对其惩罚而已。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康熙皇帝不惩罚胤禩,并不代表康熙皇帝对胤禩没有看法,所以胤禩必须先行表明自己认罪的态度,才有可能缓和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鉴于自己的错误,皇八子胤禩顺坡下驴将户部差事扔出去的同时,还推举了自己的政敌——“太子党”的重要成员皇四子胤禛担当这个差事,这无疑就是在向康熙皇帝表明自己“为了朝廷大事不惜推举政敌,让出亲王爵位”“大公无私”态度。

追缴国库欠款是当时朝廷必须解决的一件大事不假,但在此皇子暗里结党夺嫡情况越来越严重的当口,康熙皇帝下令追缴国库欠款的举动肯定还有着另外的意图。毫无疑问,皇八子胤禩等人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康熙朝晚期,步入晚年的康熙皇帝逐渐表现出倦于朝政的懈怠态度,对于朝中官员的放纵态度更甚,官员贪腐、弊政百出的背后使“康熙盛世”的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的状态。对于康熙皇帝而言,他非常明白这些弊端对于清王朝的巨大伤害,更知道官员贪腐、弊政百出的情况如果不加以整治,等待大清王朝的将是万劫不复。

但在自己“仁政治国”、“仁孝导行”的帝王形象影响下,被众位皇子夺嫡之争忧心烦闷的康熙皇帝实在拿不出时间和精力对其整治。所以,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继位之君身上。

国库欠款严重就是当时官员贪腐、弊政凸显状态的集中表现,谁能敢于担当此件差事;谁能在这件差事中达到让康熙皇帝满意的效果;就是康熙皇帝想要通过此次追缴国库欠款想要达到的另一个目的。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很明显,从这次差事开始,康熙皇帝就已经将皇八子胤禩排除出了皇储考察队伍!

02 胤禛“甘为孤臣”领差的同时,康熙皇帝就已经决定对其进行“帝王考察”

江南募捐以后,康熙皇帝对于这个“冷面无情”的皇子开始了重新的打量,开始将其乃入自己皇位传承的考察对象。

为什么?

就是因为皇四子胤禛的“冷面无情”,就是因为他“一心为国、心无偏失”“王道”形象。

康熙皇帝非常清楚,当前的朝局和官风之所以落入如此状态,正是因为自己“放纵太多”、“仁慈太多”直接导致。想要将此状态彻底改变,就必须有一位“冷面无情”的后继之君放开手脚,不留情面、不择手段的大加治理才行。

但在江南募捐之中,胤禛得罪的毕竟只是江南地区的地方官员,朝廷上对其“颇有微词”的也只是几个素来对立的皇室兄弟而已,这根本就伤及不到胤禛夺嫡的根本。而对于真正耽误清朝发展,导致朝局不稳、吏治不清的朝堂和京内官员;尤其是那些自幼跟随在康熙皇帝身边,无人敢得罪、无人敢治理的功臣们才是康熙皇帝想要看到胤禛如何处理、敢不敢得罪、能不能依然做到“冷面无情”、“大公无私”的所在。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魏东亭,就是最难治理、皇子最不愿得罪之朝廷重臣的典型代表,更是康熙皇帝精心挑选,用以考察皇四子胤禛的政治牺牲品。

作为自幼跟在康熙皇帝身边,参加过数次大战、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帝宠臣,魏东亭在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四子胤禛跟前都会得到绝对的尊敬,更为得到晚辈朝臣的倍加推崇。对于康熙朝初期边疆不稳、内乱不止的时期,魏东亭为清朝的皇权稳固、疆土完整立下了不世功勋;但在康熙朝后期,他向国库大量欠款、纵容家人挥霍的行为又是对清朝发展、吏治清明起到负面影响的典型代表。如果皇四子胤禛在追缴国库欠款的过程中,对这种朝中影响巨大,更重要的是和康熙皇帝感情特殊的朝廷重臣依然不留情面,甚至不惜让其付出生命代价也要完成差事,就足以说明胤禛的“冷面无情”、“一心为国”是不掺水、不掺假的真实品行。那么,康熙皇帝才会放心的将这虚晃的盛世交到他的手上。

03 胤禛“深通上意”以后,阴暗面登场,数次直逼,直到完成自身形象的塑造

按照胤禛在江南募捐的具体表现,他如果想要短时间内追回康熙皇帝的亲王晋封标准——追回一千万两白银,或许并不是难事,但胤禛最后追回的国库欠款却只有三成!

这是为何?因为他压根就没打算完成任务!他要做的只是完成康熙皇帝并未明言的预期目的而已。那就是将自己“冷面无情”、“一心为国”的形象彻底稳固,让自己正式走入康熙皇帝传位的考察队伍中!

追比国库欠款的第一天,田文镜就选择了两位老臣:一位是康熙三年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的天子门生陈文盛;另一位就是准备颐养天年的朝廷重臣、康熙皇帝宠臣魏东亭。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这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从未进入过京城官场,只在基层地方政府做过官的田文镜对于京内官场并不熟悉甚至毫不了解,就算是故意为之,他也断不会选择这两位“朝臣级别”里最难啃的老骨头。

所以,对于两位老臣的选择就是皇四子胤禛对于田文镜的专门安排!胤禛的目的在于尽快完成自身正面形象的维护,完成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考察,然后迅速结束这场国库欠款追比差事,停止对朝臣的大范围得罪,以防止自己落下众矢之的。

对于陈文盛的羞辱只是监生出身的田文镜,对于所谓状元出身的国之栋梁却有着“假道学、真小人”作为的义愤反驳,乃属于胤禛计划之外的意外情况。

但是对于欠下35万两白银的魏东亭,口舌刁毒的田文镜竟然没有为难,只是让其尽快还款!这也足以说明他的背后就是胤禛的周密安排。

皇十子胤俄为了给胤禛难堪,在前门大街沿街叫卖家当,田文镜前去阻拦后被胤俄鞭打,皇十三子胤祥救下田文镜以后,胤禛和胤祥之间再次爆发了冲突。

胤祥拦住想要将田文镜带走的胤禛,说道:

“你说你这是何苦呢?人家都不愿意干的差事,你偏要去做,现在可好了吧。欠款追不回来,还弄得死的死,伤的伤!你以为我是没事找事啊,我是可怜田文镜,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是冷面冷心!”

可是等到胤禛离开后,田文镜却为胤禛辩解:

“十三爷,不是卑职说您!您真不应该这么对待四爷!”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什么意思?田文镜就是在告诉胤祥,胤禛之所以这样冷面冷心,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胤祥陷进这场得罪人的差事中,这是康熙皇帝对于胤禛一人的考察,不能因为胤祥的不知情卷入而打乱了康熙皇帝的计划;另一方面就是胤禛将田文镜逼死就是康熙皇帝想要看到的结果,就是胤禛能够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唯一办法,而成为皇位继承人,成为后继之君才是唯一能够保住自己和胤祥的唯一办法。

另外,康熙皇帝既然想要将昔日自幼跟随在自己身边、立下诸多功勋的功臣们作为考验胤禛的政治牺牲品,那么他为何又在这类功臣向自己哭述的时候,从大内拿出银两为他们还债呢?

这就是康熙皇帝对于自身皇权的维护,对于自身政治势力的安抚。、

相对于皇位传承,自身皇权的稳固才是康熙皇帝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魏东亭去世后,这帮老臣之所以聚集赶到畅春园,向康熙皇帝哭述,就是为了重新取得康熙皇帝对自己的认可,用自己一生的功劳来避免自己落到魏东亭的下场。

雍正王朝:并非“还不起债”那么简单!魏东亭到底是被谁逼死的?

对于康熙皇帝而言,一个行将就木的魏东亭自杀,考察胤禛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且,魏东亭的死对于康熙皇帝自身政治势力的削弱并没有多大影响,但这种逼死功臣、削弱自身政治势力的行为决不能再次发生,魏东亭只能是一个“个例”。毕竟,拥有了这帮德高望重的朝臣,拥有了这帮绝对忠诚的功臣,康熙皇帝的皇权才会从根本上稳固。

对于皇四子胤禛而言,如果没有明确康熙皇帝的真正意图,他也是断断不敢将代表着康熙皇帝政治势力的魏东亭逼死,这种极端维护自身形象的做法,如果没有康熙皇帝的认可,无异于“杀鸡取卵”!康熙皇帝为诸多“魏东亭们”偿还欠款的行为就是给胤禛的警示,就是康熙皇帝和皇四子胤禛都达成目的以后的“和平”

而魏东亭,也只能成为康熙皇帝传位、皇四子胤禛继位过程中的政治牺牲品!

参考文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