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水稻的分櫱發多了,後期該如何管理?如何防止後期水稻倒伏?

紅塵過客69952250


水稻的分櫱發多了,後期該如何管理?如何防止後期水稻倒伏?

水稻分櫱是水稻豐產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如果對分櫱控制不及時,導致分櫱過多,不但不能增產,還會因為無效分櫱多,田間鬱蔽嚴重,造成旺長,甚至倒伏,嚴重影響產量。


一、導致分櫱過大的原因分析:造成水稻分櫱過多主要原因是前期水肥管理不當造成的,一是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櫱較晚(東北地區一般6月末前後排水曬田,越往南可稍延後,越往北可稍提前),或者曬田時間短(一般需曬田3~5天),都能導致分櫱過多。二是施分櫱肥偏大,一般在水稻6~片葉時施櫱肥,為氮肥用量的40%,如果過大也會造成分櫱過多。三是插秧密度過大,一般各地氣溫、品種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確定插秧密度,插秧密度不要超過當地主流的插秧密度。


二、後期防止倒伏措施:一是水分控制,採取乾溼交替、淺水灌溉技術。發現分櫱過多時立即排水曬田一週以上,控制分櫱持續發生。曬田要避開水稻減數分裂期(一般在7月中旬),此時如果預報有17℃以下低溫要深水護胎。之後可進行間歇灌水,直至8月中下旬開始排水。二是在後期施肥管理上,在常規施用穗肥、粒肥的同時,可孕穗期採取根外施肥的形式增施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和硅肥,對水稻壯稈、抗倒伏有明顯作用。三是注意防除病蟲草害。由於分櫱過多,很容易出現旺長,很容易受蟲害和病害的危害,所以在防除旺長的同時,要及時噴藥防治稻瘟病、紋枯病、赤枯病和負泥蟲、潛葉蠅、二化螟等病蟲害。還要積極防除草害,以免爭水爭肥、鬱蔽遮光。


綜上所述,對於分櫱過大的地塊,要採取上述綜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水稻生長,防止倒伏現象的發生。以上為個人見解,難免有錯誤個紕漏,請多諒解。瞭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農事指南”!


農事指南


在水稻稻秧插下田的那一天起,在水稻穀種直播下田的那一天起,看著田裡的稀疏的稻秧,看著田裡痩瘦的秧芽,心裡就盼,早點發棵、早點分櫱、多多分櫱吧。



這是我們稻農正常的期盼,正常的希望,誰不希望插下去只一根,播下去只一粒,能發展到滿滿的一棵呢?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水稻分櫱也是這樣:移栽時,直播時,也許為了增加單位面積的植株數,以增加畝產,行距密,株距也密。現在分櫱多了,那就更密了。

一旦株距和行距過於緊密,勢必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水稻無法接受陽光照射,不能很好的進行光合作用。一旦株距和行距過密,就行成了常常所說的密不透風。

水稻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通風透氣,就生長困難,容易發生病蟲害,許多分櫱變成了無效分櫱,變成了爭奪陽光、爭奪空氣、爭奇養分、爭奪水分的無效分櫱了。

如果無效分櫱太多,稻禾會因見不到陽光,得不到空氣,引發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蝨等等多種病蟲害,嚴重時稻禾會軟化、會枯萎,會倒伏,屆時,水稻就反而會減產減收。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果斷排水曬田,控制水稻根系繼續發展,控制根系繼續往上輸送營養,讓那些後期分櫱的支芽得不到營養而結束生長。

在出現了分櫱過多的情況後,要把稻田裡的水徹底排放乾淨,讓水田充分接受陽光的曬烤,要把稻田裡的泥曬白、曬裂口子。到了控制住了繼續分櫱,田間再灌溉不遲。

後期最好是採取淺水勤灌,或者乾溼交替的灌溉方式。

一旦分櫱過多,後期既要合理灌溉,更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啃食水稻莖管的稻飛蝨,更是不能大意。

一旦分櫱過多,田裡密度過大,肥料的管理更要科學,切勿施撒過多的氮肥,氮肥多了,水稻就會戀青,本來就密的水稻,如果再戀青,那就給倒伏創造了條件。



水稻如果因分櫱多造成的密度大,最好是讓水稻瘦一些,瘦一點,反而可以抗病蟲害,可以抗倒伏的。

我是一生做好人,稻穀是農作物中的珍品,是每一位生命中始終都離不開的食物。讓我們一同學習和研究水稻種植中碰到的種種問題。也願我的回筨對您有所幫助。


一生好人大司馬


問題:水稻的分孽發多了,後期該如何管理?如何防止後期水稻倒伏?

答案:①即時曬田,阻止控制水稻再分孽。②多施磷鉀肥,培育壯苗,提高抗倒伏能力。③防好病蟲害。

第一,水稻分孽過多,要即時曬田,阻止再分孽。水稻分孽的三大條件是水、肥、溫度。氮肥過多,能促進水稻生長和分孽,肥料已經施下去了,就沒有辦法控制。控制溫度也不現實。只有控制水稻的水分,便於操作,能起到控制水稻分孽的作用。具體操作是,當認為水稻分孽過多,會造成許多無效穗,再不要分孽了。這時就要立即曬田,控制水稻的水分,就能有效阻止水稻再分孽。打開排水系統,截斷水源。水稻田排幹水後,讓太陽爆曬一週,達到人站在稻田裡,田泥是硬的,腳底不會陷入泥下為好。如何曬田期間內,仍然在分孽,還要繼續曬田,如果停止分孽,可以灌水了。



第二,多施磷鉀肥,培育壯苗,提高抗倒伏能力。水稻分孽已經控制住後,就要多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為孕穗抽穗打好基礎。用0.2~0.3%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促進孕穗和抽穗、培育粗壯健康的稻苗,增強光合作用,提高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

第三,防好病蟲害。水稻在孕穗抽穗期間,秧苗已經封行,密度過大,通透能力減弱,容易發生稻飛蝨、螟蟲,稻瘟病、紋枯病。可以用低毒高效的殺蟲劑和殺菌劑,防蟲防病。



總之,水稻分孽過多,要立即控制分孽,減少無效穗,增加有效穗的結實率,提高產量。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水稻分櫱發多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都是由於人為管理不善引起的。為了追求產量盲目的增加移栽密度、氮肥用量不合理或者為了減少勞動時間長時間的大水浸泡,導致的分櫱過多的情況。最終的結果就是無效穗增多、空癟率高、易早衰、倒伏及病害侵染的幾率增加。那麼後期應該如何管理呢?



1、曬田。根據前面說的兩個主要原因,可以採取曬田的方式來抑制後生分櫱的數量並且能控制水稻旺長的狀態。但是要注意在孕穗期及揚花期不要曬田,否則會出現幼穗分化受阻和授粉質量低的負面情況。


曬田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減少田面中的有害氣體及降低田面空氣溼度等作用。同時,通過人為的控制水分,來降低由於氮肥施用過量引起的作物體內非可溶性蛋白態氮的濃度,是葉色由濃綠轉變為正常的的嫩綠色;同時,也能抑制後生分櫱的萌發,減少無效分櫱的數量。最重要的一點通過曬田,能夠增加莖杆中纖維素的含量,提高作物體內有機物的積累。從而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和抗逆性。

2、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和微肥。由於氮肥施用過量引起的分櫱過多,除了這個不利影響之外還會出現貪青、晚熟、生育期延遲及易倒伏的情況。在發現水稻的分櫱過量時,除了採取曬田的措施外,還需要搭配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和微肥從作物內部調整。

磷酸二氫鉀可以促進作物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從而控制養分向營養生長的輸送。減輕營養生長的強度;蕓薹素是植物內源激素,可以有效的調整暈血的生長;而微肥是作物生長所必須的。通過補充微量元素,來讓作物的生長更健康、生殖生長更有力。從而達到控制營養生長的目的。


那麼如何避免分櫱或者營養生長過剩呢?

首先是控制合理的移栽密度。9寸×3寸或者9寸×4寸的移栽規格保證每穴株數不超10棵。

其次是合理施用氮肥,減少氮肥的浪費和用量。

還有一點是合理的管理水層。採取淺溼乾的灌溉技術,科學灌水、科學曬田。來達到避免出現分櫱或者營養生長過剩的情況。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分櫱發多了後期如何管理?

水稻分櫱是水稻插秧返青後必定經歷的一個過程。通過分櫱可以增加水稻莖稈基數,這也就是增加了水稻抽穗數量,對水稻增收很有意義。但是,並不是分櫱越多越好。

分櫱過多的壞處

水稻分櫱過多會導致水稻田葉片過密過多進而導致田塊通風降低、光照不足。分櫱過多的水稻還會出現莖稈過細,這樣就會容易出現倒伏,還會出現水稻貪青晚熟、空谷秕穀過多、產量降低等問題。

如何處理

對於分櫱過度的,應該採取以下措施,以防止後期大面積的倒伏發生。

一是馬上放水曬田。這是最快速讓分櫱繼續發生的有效措施。而且田需要適當延長時間重曬。

二是為促進水稻莖稈粗壯,每5天一次,連續噴施3次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直接給水稻補充磷肥,不僅莖稈變粗,提高抗病害能力。

三是為防止水稻貪青晚熟,在水稻抽穗成熟中後期應當想辦法延長水稻稻葉的光照強度和時間。具體的是我們可以每天用竹竿在早上把水稻上的露水輕輕的打掉,這樣可以延長陽光直射時間。


以上就是清水塘的建議。大家是否還有什麼別的好的辦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我來自於洞庭湖區,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結交為朋友。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非常感謝你能夠對我文章點贊、評論、轉發。

洞庭清水塘


水稻分櫱過多會造成水稻無效穗增多,水稻秕穀增多同時在水稻成熟期容易出現水稻倒伏。可見水稻分櫱過多會造成水稻產量下降。


水稻分櫱過多怎麼辦?

水稻分櫱過多可以採取提前曬田的辦法,在水稻分櫱完成80%開始曬田,曬田的目的是減少水稻的無效分櫱和促進水稻根系生長髮育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同時可以減少田間病蟲害,保證水稻產量。

如果在曬田後水稻分櫱過多要想挽回是沒有辦法只能給水稻增施磷肥提高水稻結實粒,增加千粒重,同時要做好田間病蟲災害的預防。

水稻後期防止倒伏主要要做到:

由於水稻在抽穗期和結實期不能缺水,因此要種植過程中要合理灌溉,在灌溉是做到後水不見前水即在灌溉後等水晾乾透後再放水這樣可以提高水田的硬度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還可以採用晝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白天灌溉晚上排水,白天田間有水可以保持水稻田間溫度和水稻水分充足,晚上氣溫較低可以排水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源對田間的過度浸泡造成田間溼度過低。



水稻在生長期應該注意觀察水稻分櫱情況,在水稻分櫱完成80%就要提前曬田,或者在水稻分櫱末期水稻開始分穗也要曬田,做好田間曬田工作才能減少水稻的無效分櫱,同時還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你對水稻分櫱過多,水稻易倒伏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留言補充。


鄉下伢仔


關注稻麥巴巴頭條號,在第一時間瞭解、學習更多三農資訊。

稻麥巴巴團隊宗旨:用最質樸的語言,幫助農民分享經驗,高產技術,解決實質性難題。

水稻分櫱過多時,容易導致群體密度過大,不僅影響大穗,而且容易導致紋枯病等病蟲害發生,甚至後期發生倒伏等。


因此對水稻分櫱過多田塊,宜注重抓好以下管理措施,防止後期水稻倒伏等,以提高水稻產量:


1.及時曬田。


對分櫱過多田塊宜及早排水曬田,即可有效控制減少無效分櫱,以利大穗,同時還能促進根系生長,增強後期吸水吸肥能力,增強抗逆性,並能有效預防倒伏發生。


注意田塊要曬至田間出現猶如雞爪狀裂紋,田塊周邊開大裂,水稻葉片褪淡發黃,站至田間無腳印為止。


2.追施鉀肥,控制氮肥。


水稻分櫱過多田塊一般多為氮肥偏多影響引起。


水稻拔節孕穗期追肥時要不用或少用氮肥,並增施鉀肥,以利促進莖稈粗壯,形成水稻大穗、增加穗粒數。


通常可以與水稻抽穗前20-25天左右,畝追施氯化鉀15-20斤,也可以選用硫酸鉀等鉀肥。


結合水稻揚花至灌漿期,葉面噴施0.5-1%磷酸二氫鉀溶液加美洲星或氨基酸等多元素葉面肥兩到三次,七到十天一次,對預防水稻倒伏,提高產量效果更好。

3.噴施防倒伏藥劑。


可以及時田間噴施調環酸鈣或助狀素等防倒伏藥劑,控制株高,以促進根系發達,莖稈粗壯,增強抗逆性。噴施時間最遲不宜超過拔節初期。


4.防治好病蟲害。


水稻分櫱過多,通常或導致田間鬱閉,即可誘發病害侵染,同時也容易誘集害蟲產卵為害。


因此要重點對紋枯病、鑽心蟲及稻飛蝨等害蟲防治,以增強植株抗逆性,避免因病蟲害影響引起水稻倒伏。


通常可以與拔節期及水稻破口前結合水稻總體防治等,噴施苯甲嘧菌酯或肟菌酯戊唑醇或烯啶吡蚜酮、或康寬等藥劑,防治好田間病蟲害。


5.加強後期水分管理。


水稻抽穗開花期田間要保持適當水層,灌漿後,田間保持乾溼交替,不僅能使田面硬實,既穩根又保根養葉,又利抗倒,促進灌漿,並能防止氮肥過多貪青遲熟,以增加粒重,提高產量。

稻麥巴巴團隊宗旨:用最質樸的語言,幫助農民分享經驗,高產技術,解決實質性難題。


關注稻麥巴巴頭條號,在第一時間瞭解、學習更多三農資訊。


點贊 轉發 讓更多的農民朋友看到!!


稻麥巴巴


水稻按產量計當屬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我國南北均有種植。各地栽培不同,品種不同密度稍有差異。一般畝插2萬穴左右,有效莖數每平方米450——600,有效穂數依品種和地區在15——25萬之間。


分櫱過多怎麼辦呢?那隻能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強管理。

控水

及時控水,曬田。可採用淺溼乾的灌溉方法,做到兩水不見面。重點在8——10葉期。一次淺水後地面稍幹,地面出現裂縫再澆二次水。以此增加根系活性,增強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科學施肥

8葉期施肥應少施氮肥,此時施肥其肥效反應在10葉期。10葉期是水稻穎花分化和拔節的關健階段,氮肥過大易造成基部第一節間伸長,後期會造成倒伏。

倒2葉期應增加磷、鉀、硅肥的施用量,科學配方,在劍葉露尖時看苗施肥。

化控

拔節初期可以用助壯素、多效唑、調環酸鈣等進行化學調控。

生長中後期進行葉面噴施氨基酸肥料和磷酸二氫鉀。


霧中觀你


揚穗肥前10天左右開始曬田,曬到地面有雞爪裂紋,最好是腳踩上去沒有腳印。我們北大荒這邊,一般是6月末開始曬田,7月初追施穗肥,畝用量10---20斤的氯化鉀或者硫酸鉀,孕穗期和灌漿期各航化一次磷酸二氫鉀+各種微肥,以及防蟲防病的藥劑。


執子之手60544321


至於水稻防止倒伏,通常情況下,在水稻完成分櫱後,要乾溼交替淺灌。最有效的辦法,是在除草劑除草後,分櫱前,每畝施用200g多效唑,二三天後覆水,這樣可以縮短水稻三節,管壁增厚,從而達到抗倒伏的效果。老玩童談種田,希望多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