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美食」湖北某地 傳說為中國茶的起源地 茶種類似信陽、六安

【美食】隨州綠茶

鄒劍川

「美食」湖北某地 傳說為中國茶的起源地 茶種類似信陽、六安


隨州位於湖北西北部,與河南交界,是淮河的發源地,境內河流多流入長江。在傳統地理劃分上屬於南方,其境內有桐柏山、大洪山等山脈。

隨地古為隨國,其隨棗走廊為自古中原與南方交通要道,東西周時期為“銅金之路”,諸侯國隨國是漢陽諸姬之首,也是把守青銅運輸的封國,是當時中國的青銅冶煉、鍛造、加工中心。

傳說神農氏出生在隨州市厲山鎮,厲山,也名烈山,有神農洞等古蹟。我小時候讀過一本地方方誌、傳說,上面說,茶是神農氏發明的,神農嘗百草,經常中毒,後來發現了一種植物,這種植物葉子吃進去之後,在五臟六腑遊走,積毒頓時一掃而空,神農把它取名為“查”,後世把它叫做茶。如此說來隨州還是茶的起源地。

「美食」湖北某地 傳說為中國茶的起源地 茶種類似信陽、六安


隨州茶我小時候喝過一些,那時包裝簡陋,多為簡單硬紙盒,粗糙印刷,盛器多為家裡大搪瓷缸,茶葉多是陳年老茶,顏色發暗泛紅,有股子黴澀味,因此我對於隨州茶印象不是太好。

前幾年祖母去世,我回鄉弔唁,期間品到一茶,葉成小團狀,蜷縮緊密,顏色墨黑,貌不驚人,但泡開了,一片鮮綠,煞是驚豔。入口鮮香怡人,有大苦大悲之意,回甘雄厚,連綿不絕。如山高林密,有大河東流之開闊氣,真是讓人驚歎不已。向叔伯們打聽此茶為何茶?他們漫不經心答道,就是本地綠茶,忘了哪裡買的,就是散裝的茶葉,叔伯們都是農民,家境並不富裕,料想這茶,也不過二十、三十一斤,但我從此就對隨州綠茶上了心。

我琢磨隨州與信陽相鄰,山川相連,風物相近,隨州綠茶恐怕是信仰毛尖一脈的。所以乾脆改喝信陽毛尖起來,在大超市,如武商、中百、家樂福等處,買袋裝的信陽毛尖,價錢不貴,一般二十多、三十多一袋,一袋一兩二兩三兩的都有,細細品味,信陽毛尖和我喝到的隨州綠茶還真有些相似,應該都屬於北派江南茶了。

在網絡搜索瞭解到,隨州最好的茶葉在車雲山,這也是大洪山山脈的山系,隨州的部分茶葉是引進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工藝和物種。不知道我喝的那種茶是不是車雲山所出產。因為叔伯們只是隨意後買,甚至忘了品名和產地。

2013年我專程到大洪山的洪山鎮,和隨州洛陽鎮走了一遭。秋天的大洪山,山高林密,層林盡染,山巒起伏。行走在山間,真得有人在畫中的感覺,那畫不是國畫,倒象西方的油畫,俄羅斯寫實風格的那種。在大洪山山間的秋天,外面的葉子落了一地,法國梧桐的樹葉或金黃或橙紅,或半青半紅,讓人詩意翩仟。

「美食」湖北某地 傳說為中國茶的起源地 茶種類似信陽、六安


在一個山莊裡住了,晚上是一杯當地綠茶,早上是一泡本地茶,天氣是薄涼的,那涼裡有著清澈的味道,那涼未必是刺著鼻,卻讓你鼻腔口舌裡有著陣陣的爽快。這個時候,喝著茶,茶裡有了天高雲淡,有了入秋的怡然快意。那樣一杯故鄉的秋茶,裹著紅黃樹葉,有著山巒起伏一樣的鄉愁,一如洛陽千年如蓋的古銀杏樹茂密省長連綿不絕的枝葉,也似千萬年編鐘細密雄厚的鐘聲激盪。

這樣的隨州的秋天的綠茶,在大洪山裡,洗淨了塵埃,對這晨靄霧氣興起的湖面,對著群山,真的是天涼好個秋,一切盡在不言的茶杯中了。

「美食」湖北某地 傳說為中國茶的起源地 茶種類似信陽、六安


作者簡介:鄒劍川,常用筆名蘇白、現代印象、ezzoujc。作家、策劃人、出版人。旅行美食家,蘇白傳媒、昆德拉傳媒、天逸文化、未來趨勢文化總經理、策劃總監。

選在蘇白傳媒、未來趨勢傳媒、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聯合出品美食茶文化圖書《不過一盞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