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拍片时如何高质量做到“一镜走天下”?

爱摄之途的摄影世界



我大约是在1997年开始使用第一代佳能EF35-350mm超级变焦镜头。当时的感觉非常震撼。想不到这种非常大倍率的变焦镜头有超越定焦镜头的素质。为了怀念,我特地买了现在的EF28-300mm。我非常喜欢这类镜头。这个镜头也是我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镜头。


后来任职腾龙公司,恰逢公司推出第三代AF28-300mm镜头。当时也觉得惊讶,这么小的业余镜头,如此大范围的变焦,成像质量居然还是很优秀的。


后来,我又试用过奥巴PRO级别的12-100mm超级变焦镜头。当然,我对这类产品已经非常信赖了。


我总结和分享一下我在大倍率变焦镜头方面的经验。



这种大倍率变焦镜头要拍出好看的照片不成问题,你要对光学设计有信心,不要道听途说。我分类来介绍。


1 腾龙适马之类廉价的大倍率镜头。它们的设计更加倾向于取得宏观的视觉效果,也就是对画面的轮廓描写好,对细节的描写牺牲一些。所以拍摄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拍摄细节非常丰富的画面。同时镜头的性能在各个焦距有差异,你最好翻看原厂的MTF曲线,在成像比较好的那段拍摄,避开成像较差的焦距段。


这类镜头的机械结构较弱,因为大范围变焦,所以镜筒是要伸出很多的。这类镜头必须使用非常好的摄影包携带,避免机械性能受损。



不要觉得我们网站是设计摄影包的,就特别强调这一点。这是我任职腾龙多年的体验。绝大部分廉价大倍率镜头都有机械性损伤。引起严重故障问题的也有不少。所以,必须妥帖保护。尤其是避免受到震动。


凸轮套筒太多(一般需要2-3层结构才能将镜头伸出),镜筒壁很薄,滑轮组很小的缘故。


当这类镜头在全新的时候,你不用担心它们的成像质量。光学设计是没有问题的。我可以很明确地说,这类廉价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时候,你大可放心拍摄。因为镜头就是在全开光圈状态下完成设计的。全世界所有镜头都是如此。


这里,你仍然需要很好地对焦,很稳定地手持才能发挥它的全部性能。


2 佳能EF28-300mm之类的专业货色。那成像就更加不用担心了。它甚至好过很多定焦镜头。细节和轮廓的描写力都很好。镜筒极其坚固厚实。但是需要你锁紧的(它们往往都有自己的锁定装置,一定要使用)。如果不锁紧,一样会有问题。所以一个好的摄影包仍然是重中之重。


其次是防抖和对焦。35-350mm是没有防抖的,28-300mm是带防抖的,所以基本可以手持拍摄。但是真的要100%看到它真实的光学实力,请用三脚架。同上,对焦也需要仔细对焦,才能发挥镜头本身的高性能。



手持镜头拍摄的极限是多少?


很多人觉得自己用300mm拍摄没有问题。我想说我训练了这么多年,135mm能不能手持稳定都不敢打保票。


这就是老法师们觉得大倍率变焦镜头不好的真正原因。手持引起的模糊。你放大,问题就出来了。


换一种拍法。上三脚架,自动对焦,对焦后切到手动对焦锁定焦点,延时自拍,解决!


91拍照聊相机


在摄影器材中的所谓“一镜走天下”的最初意思是一支镜头走遍天下,这一支镜头可能就是50mm的定焦镜头,是数量的意思。而现在的大家常说的一镜走天下则衍生成了一支镜头的焦距要从广角端到超长焦的大变焦概念了。

其实题主的问题也是奔着大变焦概念去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想要一支焦段长,质量又好的镜头往往很难兼顾。很多摄影爱好者都知道半幅机有18-200、18-140这样的镜头。但他们也都有比较大的缺点,大焦距倍数成像质量会下降;广角端最大光圈才f3.5。因此稍有点挑剔的摄影爱好者都不会选择。

即使全幅机有质量稍高的、比较大焦距的镜头,也很难做到一镜走天下。比如佳能的100-400这样的镜头。缺失广角端,并且价格不菲,应该在万元以上。

既然做不到想象中的一镜走天下。我们还是有最佳的方案的。就是根据自己每次出行即将拍摄的题材使用最多的焦距范围作出预判。比如就像拍大场景的风光,那选择16-35mm焦段,如果是拍摄比较生活化的场景选择24-70mm,如果有大量的需要拍摄的内容需要拉到眼前,不方便跑来跑去,就选择70-200mm。

我想这个应该就是拍片时最优化的一镜走天下的模式了。


摄影中级班


现有的摄影器材,尤其是镜头的制造水平,“一镜走天下”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如果说单从焦段上看,不打鸟、不揽月的话,不追求出片品质的话,基本上已经可以实现”一镜走天下“,比如24-105mm镜头,再比如腾龙的18-400mm f 3.5-6.3超级变焦镜头。关键是这镜头你能买吗?

大家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现在的镜头就是这样个道理。梦想状态的一镜走天下,这枚镜头应该是广角够广、长焦够长、光圈也足够大,最好还是恒定的。可是根本不会考虑镜头结构,这也是很多人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为啥那么多人会玩定焦镜头。真有这么好的一镜可以走天下,谁还玩什么定焦头呢。



对于镜头而言,变焦比越大,所需要的透镜组越多,制造工艺越复杂。如果鱼和熊掌全部兼顾的话,现有的技术下,还造不出这么牛的的镜头;即使能造出这种高品质的大变焦镜头,那这个镜头一定会比小白大许多,长许多。先不论这个镜头需要多少银子才能收入囊中,就是这又长又重的家伙,我看你如何持它走天下。


所以说,如果只是摄影爱好者的话,对器材和照片品质没有那么专业和完美的要求,那我觉得,你配上24-105mm这种变焦镜头的话,基本上已经可以实现一镜走天下的情怀了。

如果是追求品质的话,在器材和镜头上,暂时要放下一镜走天下的想法。多把精力放在如何利用手中现有的高品质镜头,拍摄出高品质照片吧。毕竟,片拍的好不好,器材和镜头总是次要的,你的想法、经验和技术才是关键的。


陌上小麋鹿


分享我的经验~

1.变焦镜头为了满足多题材需要而生,而不是优先考虑画质

这里提到的变焦镜头光学变焦倍率在8倍以及以上的镜头,一般而言镜片组和片数一般在10组15片以上,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家中的窗户,单层比双层或者薄的比厚的更加透亮,对于照片画质来说根本在于光线的多少,而晚于定焦镜头出现的变焦镜头恰恰是因为满足题材多样性需求而出现,而画质次之考虑。但是变焦镜头也有画质优秀的,且倍率保持在3-4倍。







2.提高镜头画质可以这样做



任何一支镜头都有最佳画质,任何焦段都有最佳画质的表现,记住F8,当然这个值不是最佳画质值而是相对优秀值,比如说索尼FE2470F4ZA能够达到FE2470F2.8GM解析力是在F11,所以每一支镜头每个焦段最佳画质F值不一样,所以不知道画质最佳F值时,那就选择相对F8,具体提升在哪?锐度最明显,在一些广角大光圈镜头可以去掉暗角。除此也可以考虑机身功能,而这些却是电子化的,也就是算法,比如说各个厂家相机中的照片风格,里面设置中关注锐度,对比和饱和,通过手动调整,来达到更好的画质水平,最后就是要考虑学习万能的PS。

总结:

一镜走天下镜头为满足多题材拍摄需要而生,画质次之

3倍~4倍变焦恒定光圈画质可以考虑

运用F8可以提升一定的镜头画质

巧用机身照片风格功能

学习万能的PS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从事数码影像行业9年,现就职于索尼公司数码影像产品事业部,如果您有在相机购买、使用和摄影学习问题,请关注我的头条,随时沟通)


非说有理


讲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能高质量的“一镜走天下”,那何必还有那么多厂商生产那么多款各种各样的专业级镜头?!

每款镜头都有它适用的焦段、适用的光圈,如果超出这个范围,自然是无法“高质量”拍摄的。同理,反过来说,如果想高质量的拍摄,你必须熟悉你所用镜头的特点。比如,如果想拍宽广壮阔的场景,那得用广角镜头,但广角容易产生畸变;如果想拍细腻的人像,那最好是用大光圈定焦镜头,但定焦用起来不方便;如果想拍生态、体育、演唱会,那得用长焦,但长焦压缩空间太明显……镜头是光学仪器,毕竟比如人眼可调节性这么强,每款各有所长,如果你想拍出专业的画质,肯定得用专业的不同型号的镜头。

有些厂商会推出那种高倍变焦的镜头,比如佳能18-150mm F3.5-6.3 STM、尼克尔50-300mm f/4.5、腾龙18-400mm F/3.5-6.3 Di II VC HLD等等,虽然用起来方便,但基本上高倍变焦都是通过牺牲画质换来的,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题主对画质的要求不是特别专业特别高,作为爱好用用还行,但如果用于专业的印刷、发布,画质肯定还是有所差别。


无花无花


但我们都知道,从理论上来说,焦段范围越大,镜头素质越会受到影响。因为镜片和镜组间的反射和衍射,以及相差、慧影、色差等更难以矫正和平衡。所以,这样的镜头素质普遍不高,只能满足一般爱好者的拍摄需求,主打的是轻便和全焦段。一般不被以创作为目的的资深摄影人所关注。

今天,你提出的“高质量”的一镜走天下,我想,得从另一个角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在拍照之前先设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再根据这个主题选择相适应的定焦或大小三元变焦镜头,这样就能基本做到高质量的“一镜走天下”。

其实,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一镜走天下”都只是相对的。明确的拍摄诉求和主题,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对镜头优秀的控制力,才是保证高质量拍摄的基本前提。


摄影师一川


拍片时如何高质量做到“一镜走天下”?


往大处讲,什么样的相机和镜头都能完成拍摄,既能拍风光,也能拍人像,还能拍摄花卉甚至能“打鸟”;比如现在的手机,几乎人人拥有、个个会拍、什么都能拍。

这就存在着两句话,一句是一机拍天下,一句是一镜走天下;一机拍天下,是说一部手机拍遍天下,说是“能拍”,一镜走天下,是说一镜在手拍“好”天下;事实上,无论是手机还是单反或其他,真的能拍天下没问题,真的要拍好天下就很难说了。


所谓“一镜走天下”,只是一种形容和表达,意思是说用某一支镜头就能适应很多或者大多数场合的拍摄,免得购买很多的相机镜头,也省得携带大批武器而负重前行。

反过来说,要是真的有某一支镜头能够“一镜走天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相机、镜头厂商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地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镜头呢。



第一、不同的镜头都能完成拍摄。这个人人明白,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手机。

第二、不同的镜头适应不同的需求。有人说,镜头制造商是有意设计和制造了那么多的镜头群种,大部分都是骗人的,是想掏空我们钱袋子的。这个说法显然不对。长焦有焦长的好,短焦有短焦的利,为适应而研究,为需要而生产,为了对付各种不同的拍摄题材、拍摄风格和个人使用习性,最好是配齐所有的镜头,但这是不现实的。


第三、相对而言,比如像24—70/2.8,它的适用范围很宽很广。24—70/2.8镜头是出活儿的干将。24—70/2.8镜头属于中焦段镜头,起于24止于70,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短”端可用于风光拍摄,“长”端可用于人像拍摄,中端可用于人文和人物活动拍摄。

它的成像质量有口皆碑,无论是明暗对比还是色彩还原,无论是细节刻画还是画面质感、锐度等,都有很好的表现。

它有着2.8的恒定光圈,在你认为需要大光圈需要虚化背景的时候,梦幻般效果十分明显。


它的拍摄距离要求很低,可近也可以“较远”,现场拍摄简单灵活。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关注《拍客张光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拍客张光林


这就要看你如何理解高质量了,在摄影中,高质量和一镜走天下本来就是矛盾的。想拥有一只可以一镜走天下的镜头,就只能以损失图片的质量为代价。所以想得到高质量的图片,就要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镜头,才能拍摄出真正高质量的图片。

现在很多摄影人,对摄影图片要求不是太高,所谓的高质量,就是能在电脑上看着清晰就好,如果这样的话,很多变焦镜头都可以一镜走天下。像佳能的24一70,24一105,28---300,尼康的24一70,18----200,索尼的24---240等等很多镜头,其实好好使用,也可以拍出,自己想要得到的精美图片。所谓的高质量,也是人云亦云,除非你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高质量的标准。


沂蒙老杆之杆言杆摄


我的理解不一样。一镜想走天涯,这个镜头素质得好,变焦都踢出,只看定焦,我个人习惯35,没35的时候可以50。一般这种情况下心态要稳,明白拍得到的拍,拍不到的不强拍的道理,稳稳走天涯。


八點鐘有骨氣


奥林巴斯12一100/4独有一镜走天下,恒定光圈效果不错,旅游摄影加人物场景出片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