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中醫教你如何止癢

|點擊右上角關注,閱讀更多養生知識!

中醫認為, 瘙癢是風邪所導致的症狀, 而且與心神活動有關。因為, 瘙癢首先是一種感覺, 像風一樣遊走無定處, 此起彼伏, 重則出現心煩意亂、失眠、易激動等精神症狀。中醫治療瘙癢, 根據臨床辨證結果和皮膚病特點, 主要有兩大法則。

中醫教你如何止癢

疏風解表止癢法多用於表證初起, 風邪客於肌表, 皮膚瘙癢, 起紅色丘疹或風疹塊樣損害。由於受風熱或風寒不同, 臨床可表現為惡寒、發熱、口渴、咽痛及脈浮數或浮緩等症狀, 常見於急性瘙癢性皮膚疾患, 如急性蕁麻疹、急性溼疹、皮膚瘙癢病等。一般, 在散風藥中加入走血分的藥, 如當歸、丹參、生地、赤芍、雞血藤等, 止癢效果更好, 正所謂“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

中醫教你如何止癢

養血潤膚止癢法多用於風燥或血燥引起的皮膚疾患, 臨床表現為皮膚乾燥、脫屑、角化、皸裂, 毛髮乾枯脫落, 甚至有血虛現象, 舌質淡、苔白, 脈沉細或沉緩。常見於慢性瘙癢性疾病, 如慢性蕁麻疹、慢性溼疹、神經性皮炎、靜止期銀屑病等。臨床常用處方有——

1.養血潤膚飲:取生地、熟地、當歸、黃芪、花粉各9克, 天冬、麥冬、桃仁、紅花、黃芩各6克, 升麻3克, 水煎服。

2.養血解毒湯:取雞血藤、土茯苓各30克, 當歸、生地、山藥、威靈仙、蜂房各15克, 水煎服。

中醫教你如何止癢

針對不同疾病的瘙癢, 還有清熱止癢、涼血止癢、除溼止癢、殺蟲止癢、溫腎止癢、健脾止癢、疏肝止癢等方法, 需結合臨床辨證靈活選用, 但多與兩種基本治療法則聯合應用。

來源|家庭醫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