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长征路上最高兴的地方,国务院亲自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你知道吗

说大家知道老红军回忆在长征路上最高兴的日子是在什么地方么?

就是在哈达铺。

哈达铺,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明代在此地设铺(集市)之后,慢慢地就以哈达铺相称了。历史上隶属泯洲、泯县、岷县,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在宕昌置县,哈达铺才划归今甘肃宕昌县建制。南距宕昌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长征中都经过的地方。

长征路上最高兴的地方,国务院亲自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你知道吗

1935年9月,当时红军经过爬雪山过草地,来到了陇南。当地老人曾回忆说,当时看到一大伙人从草地出来,胡须、头发很长,骨瘦如柴,破衣褴褛,根本看不出衣服的颜色,象叫花子的人从草地走出来,抱在一起笑呀、跳呀、哭呀简直就像疯了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身上背着枪,当地的人见他们太可怜,挖出土豆,他们在身上擦一下,就直接吃,有的战士把谷穗上的谷子揉一揉,直接往嘴里塞。反正能吃的东西,就直接吃。当然这些东西也比过草地时候吃野菜、草根、皮带等强多了。

就像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长征路上最高兴的地方,国务院亲自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你知道吗

事实上,三大主力过草地减员一小半,达一万多人,大部分战士是饥寒交迫最后虚脱而牺牲的。可以想象战士们过草地的艰难,以及走出来的狂喜高兴样子和饥饿的情景。

1935年 9月18日红四团攻克腊子口的当天,林彪就命令侦察连长梁兴初带队出发前侦察。摸清沿途敌军布防情况,如有可能就占领哈达铺。聂荣臻又叮嘱到,毛主席要你们路上多给他找点“精神食粮”。开始梁兴初还没明白,聂荣臻就说:“就是报纸、书籍。”结果当天下午,梁兴初就穿上了腊子口国军守军衣服,就变成了国军中校,骑着大马,带着几十人的“国军部队”,大摇大摆还地出现在了哈达铺的大街上。当地政府还热烈欢迎,正在梁兴初和他的“国军兄弟”在镇政府高谈阔时,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的少校副官,也从兰州回岷县,路经哈达铺,就莫名奇妙被俘虏了。几乎没费一枪一弹,梁兴初的侦察队就拿下了哈达铺。

20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到达哈达铺。就是在当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还决定让毛泽民和谢觉哉,去新疆建立交通站,接通国际能道。但是,晚上看了报纸,了解到陕北不但有刘志丹的红26、27军,还有徐海东的红25军,而且还有不小的根据地。一夜之间,所有的东西都变了。中央突然改变了原定去苏联边界的决定,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定在陕北。 部队在此驻扎了7天,并召开了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因此,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也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纪念馆前面的纪念碑,上面就写成毛泽东的亲笔手书“到陕北去”

长征路上最高兴的地方,国务院亲自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你知道吗

当然我们讲的轶事不是这个历史事情,而是红军在哈达铺的情景,关于红军战士吃的情况。

可以想象到,从草地出来的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们,他们几乎买光了当地所有的食物,美美的大餐起来。所以哈达铺,注定要成为让许多红军将士终身难忘的地方。战士休整的那几天,整天是眉开眼笑,如同过年一般。几个战士合起来就买了一头猪,直接就炖着吃。有的战士一个人就吃了好几只鸡,真是敞开肚皮吃。结果吃了一天,有的战士居然撑死了。但是战友也不是太难过,当地人很难理解。他们哪知道长征以来,失去的战友早就十有八九,牺牲已经太正常了,红一方面军央苏区出发时8.6万人,到1935年进入陕北时部队只剩6000人,而且路上还有很多加入红军的新兵,十几个人才能活下一个,哪位战士有那么自信自己以后就能活下去,特别经过长期的饥饿,对食物的渴望大过于死亡,所以作为人的角度来看,宁可撑死也比做饿死鬼强。所以,战士们见自己战友吃的过饱而牺牲,反而不太难过。人在饥饿到极点时候,对死亡早就麻木了,更何况看见有很多战友无力走出来,永远躺在草地里,每个人都做好了随时准备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