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一言不合就弓背打挺,這樣的寶寶究竟正常嗎?

一言不合就弓背打挺,這樣的寶寶究竟正常嗎?

第一次看到嬰幼兒角弓反張症狀的圖片時,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媽呀,糖豆也經常有這種情況:有事沒事就使勁的拱起自己的身體,身體彎曲的就像一張弓,而且力氣還超級大,如若不是使勁抱著他,他都能從我的懷抱中把自己拱掉。

接下來的一天中,我啥都沒幹,就只顧著查“嬰幼兒角弓反張”這個問題了,在查的過程中,我的心一直懸在空中,越查越擔心,越查越揪心...

還好,最終我的心還是下來了。

什麼角弓反張,明明就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打挺嘛!

我就是這樣嘲諷5個小時前的自己的。

或許很多媽媽都會和我一樣,對寶寶“打挺”這個行為感到無比的恐懼和困惑,雖然嘴上說不擔心,但心裡還是一直惦記著。現在育兒琦說可以準確的告訴您,關於寶寶“打挺”這個現象,幾乎是每個小寶寶都會經歷的正常現象,而且它會持續到1歲以後。

一言不合就弓背打挺,這樣的寶寶究竟正常嗎?

小寶寶為何喜歡“打挺”?

兒醫界是這樣認為的:當小寶寶積累的情緒超出他們所能承受的範圍,他們就開始使出吃奶的力氣來打挺,雖然這對他們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但情緒暴走的寶寶們已經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了。

通俗來講,當小寶寶打挺的時候就表示:我很生氣、我情緒快要崩潰了、我要發脾氣了等等。

一言不合就弓背打挺,這樣的寶寶究竟正常嗎?

所以,小寶寶絕大多數的打挺行為,都是在表達自己情緒狀態,是他們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就如同有些大人一不開心就喜歡吃東西一樣,和生理健康沒有毛線關係。

我家寶寶之前從不“打挺”的,現在11個月了,“打挺”很頻繁,這正常嗎?

正常。這個月份的寶寶自我意識已經覺醒,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啦,但自己又不會清楚地表達,所以就經常生悶氣,一生悶氣就使勁全身力氣打挺。

而令人更無奈的是,寶寶不會清楚地表達自己想法,媽媽又不會每次都猜中寶寶的“心事”,所以,當寶寶“打挺”時,你會覺得莫名其妙,給東西也不對,抱抱也不對,做啥都不對。

一言不合就弓背打挺,這樣的寶寶究竟正常嗎?

當小寶寶開始“打挺”時,不要再站著抱著寶寶了,因為你已經很難會抱著他了,容易讓他掉在地上造成其他傷害。最好把他放在大床上或者大墊子上,等他“挺完了”,再想辦法安撫他,不要再讓他發脾氣不爽,就不會再“打挺”了。媽媽也不要因此而覺得寶寶難伺候,因為“打挺”中的他是控制不住自己的。

寶寶頻繁“打挺”,會不會傷害身體?

“打挺”這種行為本身是並不會傷害寶寶身體的。

但是,寶寶“打挺”或許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有一小部分嬰幼兒喜歡在吃奶或者剛吃奶的時候頻繁“打挺”,或許是因為“嬰兒食道反流症”。

關於這個問題,稍後會有專門的文章來介紹。在這就簡單說了。

“嬰兒時到反流症”,是由於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發育的不好而造成的。有“嬰兒食道反流症”的寶寶,通常會一吃奶就哭、打挺、身體亂扭,即使是已經很餓的寶寶,也不會吃多少。這種寶寶雖然不怎麼吐奶,但能聽到食物被返回到嘴裡又被咽回去的聲音,他們要求時時刻刻被豎著著,一旦放平就使勁哭。就算沒有吃奶,也會經常乾嘔,看起來很難受的樣子。長時間這樣的寶寶導致體重下降,影響發育。

寶寶頻繁“打挺”,啥時候是個頭呀?

寶寶“打挺”這個問題會隨著寶寶的長大而自己消失,2歲就很少見了,因為長大後的寶寶運動能力變強了,能找到其他發洩情緒的辦法了,如:打人,用頭撞牆、撞地板,咬自己等,這些方法可沒比“打挺”好多少。所以,各位家長們還是要多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教他們正確的發洩方式。

一言不合就弓背打挺,這樣的寶寶究竟正常嗎?

最後希望媽媽們能正確看待寶寶“打挺”這件事,不要為此勞神上火,畢竟,愛“打挺”的寶寶脾氣都好不到哪裡去。

“育兒琦說”—是一名常年混跡育兒論壇並刻苦攻讀各門各派育兒寶典的寶媽,正是因為我寶的難搞又難養,將我“培養”成為一個民間育兒專家。滿肚子育兒經驗爛在肚子裡實在可惜,於是我將通過文章的方式說給各位有需要的朋友們~~喜歡我的可以點擊關注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