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最后的沙漠守望者》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2016年苏文超执导的纪录片《克里雅人》,获得了第九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佳摄影奖,让我们看到了,沙漠中心的原始部落——达里雅布依,生活在这里延续着古老的文明,沿袭原始的生活方式。这是最后一族固守大漠的部落人群--克里雅人。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一个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孤寂的地方”,方圆近300平方公里,分散地居住着近200户人家约2000人,他们就是克里雅人。这个部落至今仍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住所多是用胡杨木建造而成,以馕和羊肉为主要食品,生活简单,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关于克里雅人的族源不清楚,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克里雅人如今划为维吾尔族,不过他们的外貌特征却与维吾尔人不一样,克里雅人与欧洲人极其相似,双眼有着绿色的虹膜。他们究竟来自哪里,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1896年1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追寻到沙漠的尽头。他想知道,那最后的几滴水挣扎到哪里为止……他继续沿着古木参天的河岸向塔克拉玛干深处走去。但他突然发现,这里不仅有成群的野骆驼在奔跑,而且也是大批野猪的乐园,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竟有一个牧民群落在这里生息着。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这个风景如画、与世隔绝的沙漠绿洲在维吾尔语里叫“达里雅布依”,汉语音译是“在河边上”。近百年来,历史并未因斯文·赫定的记述而在这里喧嚣起来。他们始终离群索居,被人们称作沙漠里的“原始部落”。克里雅人自称他们四百多年前迁徙到此,“达里雅布依村”每户人家的周围都有一片胡杨,每户人家都养着一群山羊。信奉伊斯兰教,爱干净,性温和。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克里雅人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牧民居住得非常分散,交通靠马和骆驼。住房是用沙生胡杨木与红柳枝编搭建成的,弯曲的胡杨木并排竖插在地里做支柱,红柳编织成墙体,房顶铺以较厚的芦苇。在略高起地面约一尺的土沙垒成的台地上,铺着羊毛毡或者地毯,这就是他们的床了。每户人家都在地上挖一个几十厘米见方的火坑,用来取暖和烧烤美食。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因为现代文明的渗透,为提高生活质量,政府曾计划将克里雅人迁到沙漠外面水草丰盛的地方,但很多村人不愿意迁居。一方面,因为这里的牲畜以胡杨为生(夏秋以胡杨嫩枝为食,冬春则啃干芦苇),非胡杨不食,非克里雅咸水不饮,事实是离开艰苦“达里雅布依”反而难活。另一方面,克里雅人祖祖辈辈习惯了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与环境,就算生活再艰难,也不愿意远离故土。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寻访达里雅布依人的路是艰难的。从于田出发,在宽阔的林荫大道上折向克里雅河东岸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直向北行进220多公里,一路上看不到一丝人烟,沿途只是一种恍若时空停滞的感觉:沙雾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跳跃,清澈蜿蜒的克里雅河向沙漠延伸,如火的红柳、流金的胡杨、起舞的芦苇、缤纷的灌木以及河床上散漫的羊群。才到于田大河沿乡政府。如果继续探秘,还得继续往深处前行……

与世隔绝400百年,“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克里雅人说他们属于“达里雅布依”,属于自然,是自然的孩子,蓝天下他们喜欢自由自在而与世无争,并保有传统。他们“只知有汉,不知魏晋”,是“大漠隐者”、古西域土著的“活标本”,被称作沙漠里的“原始部落”。

9月22日101陆航大队西域采风:独库公路+新疆大峡谷+帕米尔高原+沙漠公路《秋季转场+喀什人文+塔吉克族+罗布人村寨》

以上由101陆航视界“101旅行摄影”微信公众号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