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慈禧太后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我说真话但不违法


长久以来,我们对慈禧太后的评价都因为她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行为而以负面的评价居多。但是在负面评价居多的慈禧太后身上,我们也要看到她的功绩。没有人是坏得一塌糊涂的,在慈禧太后的身上也是具有一定的闪光点的。

虽然我们常说慈禧太后丧权辱国,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丧权辱国的统治者,中国才得以推动艰难险阻的近代化历程。

事实上,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在这条满是荆棘的道路上,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顽固派的阻拦。以洋务运动为例,兴办洋务是慈禧太后取得政权后支持的第一项重大政治举措。

但是就是这样一项促进中国发展的运动,却遭到了顽固派的阻拦,特别是洋务运动里面的学习西方的主张,更是遭到了顽固派的猛烈抨击。如当时的大学士倭仁强调 “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的方策治国,而且还说:“欲求制胜,必求之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之礼仪之士”,一副复古守旧的姿态。面对这些思想守旧的顽固派,正是慈禧太后的力排众议,洋务派的改革才得以维持下去。

1867年的同文馆争论,正是慈禧太后全力支持洋务运动的真实写照。当时因为同文馆之天文算学馆招收科甲正途人员一事引得洋务派与顽固派两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面对这样的争吵,慈禧太后一方面对洋务派大加赞赏,另一方面又强烈地斥责了顽固派说:“朝廷设立同文馆,取用正途学习,原以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机巧。不过借西法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致有碍于人心士习耶?著毋庸议”。正是有了慈禧太后的“保驾护航”,洋务运动才得以顺利地进行。

除了支持洋务派的态度之外,慈禧太后在中国近代化历程当中也有付诸行动。正是在慈禧掌权的这段时间,汉人得到了重用。慈禧太后之前,满清政府的用人制度是“重用满人,防范汉臣”,慈禧一上台之后,改变了之前的这种用人制度。先后重用曾国藩兄弟、李鸿章、左宗棠等汉臣,也正是在这些汉臣的帮助下,国家一度呈现出“中兴”的气象。

派遣留学生与废除科举则是慈禧太后推到近代化的另一手段,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慈禧太后就同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计划。近代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当年出国留学的幼童之一。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因为其“八股取士”的弊端,而导致了知识分子思想僵化。为了适应近代化的人才需求,1905年慈禧太后下令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部。中国近代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正是慈禧太后的这一举动促进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晚年的慈禧太后为了维护满清政府的统治被迫推行宪政改革。1905年,面临国内日渐高涨的政治改革的呼声,慈禧太后派出了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1906年7月,她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并且表示出极大的变法决心,要求官员认真负责,落实改革方案。

除了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之外,慈禧太后也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古代中国是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正是如此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在慈禧的默许之下,全国各地开办起了多家女子学校,特别是广州、上海等开放时间较早的通商口岸。禁止女子裹脚也是慈禧太后维护女权的一大主张,1906年慈禧太后下令废除在中国延续了近600年的缠足陋习,开解放妇女之先河;并废除了满汉不能通婚的旧政令。

虽然在慈禧的手中,中国丧失了大量的国土。但是她却保住了一块至关重要的领土,那就是新疆。19世纪中后期,沙俄政府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的西北,为了抢占中国西北,沙俄政府暗地里支持阿古柏从事分裂西北边陲。在左宗棠的一再坚持、劝谏之下,慈禧太后将有限的国防军费交付给了左宗棠。最终在左宗棠的率领之下,阿古柏战败,西北地区得以重回华夏。收复新疆,也是慈禧太后身上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煮酒君


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臭名昭著的,但是一个历史人物在一定的时期内既有功劳也有苦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慈禧太后的功,也就是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其一,让新疆没有被分裂势力分裂出去,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要是此时慈禧太后听从了李鸿章的建议,恐怕现在中国的疆域版图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只残鸡,要是新疆没有被收复,则西北门户大开,则中国四面皆受威胁,何谈发展经济。

其二,推行洋务运动,开辟中国近代化道路,洋务运动是近现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改革的运动,是一场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维护皇权的改良运动,但是在甲午战争打响之后,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其三,推行新政,对兵、商、学、官、法等多方面改革,新政对清朝的统治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治标不治本。

其四,废除科举制,大力支持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禁鸦片,废除了延续了近六百年的缠足陋习,使女性不在受到压迫。

其五,兴办女学,从这项改革中可以看出,慈禧太后有意提高女子的思想文化教育,而且侧面反映出女性的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南柯多萌


请您歇会,波仔来答!

慈禧在历史中一直都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大多都是贬义的,但是作为一个掌握清朝政权几十年的一个女人来说 ,就没有一点贡献吗?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有,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十恶不赦,大逆不道的!还是有历史贡献的!

第一:推行洋务运动,富国强兵。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以及和太平军作战过程中,认识到了西式武器的巨大威力,执掌兵权的汉族大臣开始陆续建立一批兵工厂和重工业,开始了洋务运动。而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主的洋务派陆续建立起我国第一批重工业基地,并联合中央的恭亲王奕欣上书清廷,支持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刚发动辛酉政变登上政治舞台的慈禧为了拉拢汉族大臣,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全力支持洋务运动。

无论慈禧支持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但作为清帝国的实际掌权者,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确实是我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举动在封建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也体现了慈禧作为帝国掌舵人的魄力与远见。 

第二:重用汉臣。

众所周知,清朝自顺治帝坐镇北京以来,几乎所有帝王的权臣都是八旗子弟。比如说索额图、鳌拜、傅恒、和珅、庆桂和肃顺,即使有备受恩宠的汉臣,那也是汉八旗的旗人,并不是普通汉民。

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清廷君主的这种选择性,我们都可以理解,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说当初太平天国在南方势如破竹,曾国藩组织湘军进行对抗。这边八旗子弟节节败退,全靠湘军孤勇撑着。按理说道光帝应该马上重用曾国藩啊,结果他得知湘军的勇猛之后,立马就派了个八旗子弟空降湖南,兼任两湖总督,节制曾国藩,目的已经不言而谕。

直到慈禧掌权,她不管湘军众将领是否是八旗子弟,一视同仁,全部论功行赏,由此走出了一大批汉族重臣和将军,这在清朝开国两百年以来是破天荒的。所以我们看到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左宗棠,他们封侯拜将、坐拥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了清朝自立国以来的官职最高的权臣。

全面放权给汉族大臣(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让他们在大清朝第一次有了统领地方和要害部门的权利,并且同意洋务新政,让清末的政治,经济,军事面貌短暂的焕然一新,当然这主要是汉族大臣的功劳。但如果没有慈禧的首肯,汉族大臣也没有用武之地。正是这些汉族大臣的重用,最终开创了同光中兴的基础。

第三:实行“新政”,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行政制度的改革。裁撤或合并一些有名无实或职能重复的衙门。创设了一些新的官署,最重要的是将总理衙门改组为外务部,改变了沿袭千余年的传统的六部建置,而且品级高于其他各部。此后还设立了前所未有的商部、巡警部和学部(教育部)。

军事制度的改革。裁汰绿营十分之二三,取消武举,命各省创设武备学堂。设立练兵处,控制各省的新军,光绪三十二年并入陆军部。改革的目标是按西方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

教育制度的改革。颁布《学堂章程》,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完备的教育法规。学堂有普通学堂和专业学堂。改书院为学堂,命各省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学堂的管理、课程设置和考试方法完全是从西方引进的。1905年明令废除了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国的法律制度起源甚早,直到清代,还没有适应工商业发展需要的民法和商法。为此,制订了《商会简明章程》、《大清商律》、《公司注册章程》和《矿务章程》等等。同时,参照西方的法律修订了《大清律例》。

慈禧新政,无论从深度和广度说,大大超过了被她一手扼杀的,戊戌变法,这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但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仅仅是实行这些新政而不改变国体,是不能使国家富强的。于是,便有了变更国体的议论。而这种议论,也来自地方实力派。

其四: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禁鸦片。  

1901年9月4日,出现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2月5日,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

鸦片这东西荼毒了人们的心智,无论男女,吸食之后全部精神萎靡不振,每一个人都像是大清朝的一个缩影,毫无生机,慈禧支持禁烟这件事,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非常明智的!而且她本来就十分厌恶鸦片,以前吸食不过是为了迎合咸丰的爱好罢了,她本人对此深恶痛绝!

另外,慈禧还利用美国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华园修建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利用其余的退款建女学、新学等。除了兴办女学,还提倡废除延续了近六百年满汉不能通婚的政令以及禁止吸鸦片。

其五:下禁缠足令,兴办女学  

1906年, 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严惩浙江巡抚以下与案有关的贪官污吏300多人。

之后在慈禧默许之下,全国开办女子学校,教授新学,并逐渐风行于开埠较早之上海、广州等沿海城镇。慈禧之举代表了当年倡导开启中国女学兴办之门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普遍为维新派开明官僚与士绅所接受。尽管它与男女平等、妇女彻底解放的距离仍相差甚远,依然与根深蒂固的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相左,受到拥有强大势力封建卫道士的强烈毁谤和抵制,但女子兴学却如同星火燎原般蔓延开来。

最终:

慈禧在破败的清朝晚期,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的开明决策之后,晚年的慈禧思想慢慢固化,没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管怎样,对于一个封建女性,作出如此决策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历史是无情的,几年之后,清王朝就被革命党人推翻了。铁腕太后的种种努力,都不能挽救清室的覆亡。

关注【波仔谈历史】,讨论中华大地不一样的历史趣闻!


波仔谈历史


慈禧太后最大的历史贡献?这条题问得好,很多人答不上来。也答不正确。所谓历史贡献,不是局限于一时作定论,而是从长远眼光看问题,就是用今天的眼光回看慈禧执政的利和弊。

清东陵 慈禧陵

慈禧是有历史贡献的。她有一个历史贡献就被伟人称赞!

从清王朝的统治立场看,慈禧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息内乱,她是有大功的!曾国藩再能干再牛逼,也是慈禧领导有方啊!

慈禧的画作

镇压维新变法,算不算有功于社稷?算。历史真相是:康梁变法,只有口号,若干纲领,并无切实可行的办法!最糟糕的是,变法搞了几天,康有为黔驴技穷,竟然提出邀请日本退休的首相伊藤博文来华担任大清国变法总顾问!由伊藤博文主持变法实施,还要将大清国和日本合并,共同发展!(有史料明确记载康有为邀请伊藤博文担任变法总顾问的事件)

慈禧的画作

慈禧为何镇压康梁变法?就是恨透伊藤博文!是甲午战争惨败使得清朝衰落,其罪魁祸首正是伊藤博文!康有为如此出轨悖逆,教坏皇帝瞎胡闹,还提出将中国与日本合并共同发展,所以慈禧大怒,下令镇压维新变法,抓捕康梁!所以康梁走去日本避难!

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来说,慈禧镇压康梁变法是正确的举措!

慈禧执政最大的败笔,是处理义和团举棋不定,措施不当。开始是镇压,后来听说列强要拥戴光绪帝复职,逼迫她退休!所以她就拉拢义和团抗击列强!这样的结果很惨,被列强打破北京城,强占太和殿、乾清宫!慈禧和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避难!

慈禧的书法

以上所说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康梁变法,都是局限于一时的历史事件,并不能看做长远的历史贡献。其执政失败就更不用说了。

慈禧的画作

但从长远眼光看历史问题,慈禧确实有一份历史贡献,那就是颐和园。因为颐和园今天还在卖门票!给北京市旅游业带来蛮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北京颐和园

毛泽东主席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先在颐和园的双清别墅居住。当时毛主席在颐和园就说:“慈禧最大的贡献就是修建了颐和园。如果不建这个园子,那些钱也被败光了!”

从长远眼光看,毛主席这个评论是正确的。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应用中草药治疗癌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在当下,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会想到“祸国殃民”、“误国”这些词,但是实际上,从当下的角度来看待慈禧太后统治下的清朝,确实可以认为慈禧太后时代的清朝腐朽、落后、无能,但如果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会发现慈禧太后为清朝起到了“延年增寿”的作用。并且,慈禧太后对历史是具备贡献的。

一般来说,慈禧太后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保住了新疆,这要从慈禧太后掌权初年说起。

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的老公咸丰帝是一个守旧的皇帝。虽然早在道光帝时代,大清国就已经被英国打败,但咸丰帝并不认为清朝有任何不足之处,至于鸦片战争的战败,只不过是清军没发挥好而已。

反倒是慈禧太后看出了端倪。因此,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勾结当时清朝内的开明人士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权力。

此时大清国正沿着覆灭的道路狂奔:外有英法联军问题没解决,沙皇俄国也蠢蠢欲动,而内部,太平天国已经折腾很多年了,并且西北的一些民众也准备起事。倘若清朝按照咸丰帝的施政路线继续走下去,同治帝估计就是清朝的末代皇帝。

洋务运动

于是慈禧太后将希望寄托在开明派身上,鼎力支持开明派主导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下,大清朝有了近代化的陆军、近代化的军事工厂,并且财政税收方面,也因为和洋人打交道太多,而找到了新的创收项目。

于是,清军很快平定了内地的太平天国等叛乱。而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则是这一背景下的收复新疆。

西域魔咒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始终面临着西域魔咒。

汉朝虽然统治过西域,但是汉对西域的统治维持不过百年左右,就因为中原的内乱而不得不放弃西域。

唐朝强盛时期,盛唐也将西域纳入大唐版图,但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西域再度脱离华夏版图。

明朝强盛状态下,也仅仅是册封哈密地区的土著政权为哈密王,庞大的西域,依旧不在明朝的统治之下。

直到清朝乾隆帝时代,清朝和准噶尔蒙古的百年战争结束,西域才重回中原王朝的版图。

而内地的动乱,无疑让西域再度找到了脱离中原自立的机会,并且,沙皇俄国和大英帝国,也插手于西域脱离清朝自立的活动。

收复新疆

此时对大清来说,虽然因为洋务运动的影响,内部动乱已经平息,但是,大清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而朝廷的财力则较为有限,因此如何处理西域问题?清朝内部出现激烈争议。

其中有主张放弃西域的。理由包括上文:历朝历代都是守了西域百余年而被迫放弃,如今西域,外有英俄加持,加之大清财力有限,不如及早放弃西域。

也有主张收复西域的,理由则是英俄不比历史上割据西域的势力,如果西域丢了,汉地外围屏障也会陆续丢失,到时候,大清国会被瓜分豆剖,亡国之日指日可待。

慈禧太后经过权衡,做出决定:大清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收复西域。

就这样,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以及西征清军的浴血奋战下,新疆得以重回华夏怀抱。倘若当年慈禧太后一念之差,认同放弃西域的理论,那么,今日玉门关外是谁家天下,还真是未知数。


藤树先生


慈禧太后还是对中国有所贡献:贡献一.支持收复新彊领土,当时有两派意见,一派以李鸿章为首认为新彊人烟稀少,是一个不毛之地,并应该放弃,当时支持者甚众。一派是以左宗棠为首主张出兵收复新彊,理由是新彊是西北门户,一旦失守,会影响到内地,当时慈禧太后作出了英明决定,支持左宗棠收复新彊,使我们中国地图有了一个大公鸡屁股,如当时慈禧太后支持李鸿章,那大屁股就会在人间蒸发,后果不堪设想!

贡献二.下达了禁缠足谕旨,并得到落实响应,在此之前,前任皇帝也颁布过,收效甚微,但慈禧太后强力支持下,收效甚广,广大妇女欣喜若狂,终于可去缠足之苦,大有重获新生之喜!

贡献三.支持洋务运动,推行新政改革。重用李鸿章和张之洞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的开始。在洋务运动自强成果的支持下,朝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贡献四.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禁鸦片。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慈禧还利用部份庚子退款在清华园修建学堂(今清华大学),利用其余的退款建女学.新学等。除了兴办女学,还废除满汉不能通婚的禁令以及禁止吸鴉片!

以上四点就是慈禧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慈禧在历史上的肯定!


张文禅


慈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一直以来都被大家给忽略了。而说到这个贡献,大家可以想一下身为汉人的袁世凯是如此从一个小兵崛起,最后位极人臣到达可以逼迫清帝退位地步的?除去他自己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什么?历史的进程么?并不是,而是慈禧的重用汉臣。

众所周知,清朝自顺治帝坐镇北京以来,几乎所有帝王的权臣都是八旗子弟。比如说索额图、鳌拜、傅恒、和珅、庆桂和肃顺,即使有备受恩宠的汉臣,那也是汉八旗的旗人,并不是普通汉民。

当然了,虽然很气愤, 但是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清廷君主的这种选择性,我们都可以理解,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说当初太平天国在南方势如破竹,曾国藩组织湘军进行对抗。这边八旗子弟节节败退,全靠湘军孤勇撑着。按理说道光帝应该马上重用曾国藩啊,结果他得知湘军的勇猛之后,立马就派了个八旗子弟空降湖南,兼任两湖总督,节制曾国藩,目的已经不言而誉。

直到慈禧掌权,她不管湘军众将领是否是八旗子弟,一视同仁,全部论功行赏,由此走出了一大批汉族重臣和将军,这在清朝开国两百年以来是破天荒的。所以我们看到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左宗棠,他们封候拜将、坐拥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了清朝自立国以来的官职最高的权臣。

所以我们再回到整个事件……没有慈禧,晚清四大名臣不可能坐到那么高的位置,也就是说李鸿章也许不会这么被重用,那后世就不可能有袁世凯了,更不可能让袁世凯这个汉人有那么大的权力,于是……

这才是慈禧最大的贡献啊,那就是给溥仪留了一个逼迫他退位的汉族权臣。


三观粉碎机


1860年,慈禧25岁。放到现在25岁大多刚参加工作2年,还未经历世面。这一年,对慈禧来说非比寻常,对老迈的大清国也非比寻常。

就是这一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毁了圆明园,大清咸丰皇帝带着后宫和文武大臣逃往热河。

这后宫之中就有慈禧。此时的慈禧已经是懿贵妃,为咸丰帝生了唯一的皇子,地位尊贵。

咸丰算的上一个锐意进取的君主,上位之初清洗了军机处,随后压制贪腐,重用汉臣。

但他也是悲催的皇帝,继位之初恰逢太平天国席卷南方,跟着西方列强入侵。咸丰体弱多病,又遭多年国事辛酸,热河逃亡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咸丰死在了热河行宫。

老皇帝去世,新皇帝年幼,对权利极其敏感的人,会意识到这是风起云涌的关键时刻。慈禧就是就是这样的人,虽深居后宫不经世事。但她对权利的敏感似乎是天性。

咸丰临死前安排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人辅助同治皇帝,是为赞襄政务大臣。

同时给皇后和皇太子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八大臣拟的政今需要盖章才能生效,而这两枚印章实际由慈禧保管。

慈禧撺掇慈安太后提出一起垂帘听政,对手八大臣自然强烈反对。

热河行宫的大殿上,双方怒目僵持,脾气暴躁的军机大臣肃顺咆哮大骂,同治小皇帝吓得尿了裤子,慈禧跟着慈安哭哭啼啼。太阳西垂之时,八大臣最终妥协,表面答应了垂帘听政。

同时慈禧派遣心腹把稳的人,潜回北京,联络拉拢恭亲王奕訫。为什么找奕訫呢,奕訫是咸丰的弟弟,为人聪明干练,早年是咸丰争夺皇位的竞争者。

咸丰当了皇帝后,奕訫受到排挤打压,很不得志。这次英法入侵,咸丰出逃就没带着奕訫,而且留他在北京和英法和谈。

奕訫明白局势中的厉害得失,果断站到慈禧这边,支持政变。他几次申请到热河奔丧,终获准许。

奕訫到热河表面奔丧,实则是要和慈禧密议政变的细节。同时还不能让八大臣警觉,所以奕訫低调平和。随后奕訫返回北京,他和慈禧密定在北京动手。回到北京,奕訫笼络了兵部侍郎胜保,从而掌握京、津一带兵权。

不久咸丰灵柩启程回京,队伍浩浩荡荡向大路而行,前进缓慢。慈禧只陪着灵柩走了一天,就以新皇幼小为由,奔小道回京。

也是天意,阴雨不断,道路湿滑,咸丰灵柩队伍尽然晚了4天才到北京。

慈禧提前回到北京,其实就大局已定了。他立马召见了奕訫,发动政变。

对手难道不知道慈禧是个威胁?他们只是没想到威胁这么快变成现实。最后八大臣中3人被处死,其他或革职或流放。

这一年慈禧25岁。

慈禧一共搞了三次政变,除了这一次,还有后来的甲申易枢和戊戌变法。每次都是雷厉风行、技法纯熟。把权利牢固掌握在手中,众观古今,这样的女强人不多。

要论对历史的贡献,比起她巩固权利的手段,就差远了。慈禧政治生命从头到尾都是被列强揍着走的,偶尔强硬一下,比如庚子国变,向11国列强宣战,最后被揍的差点死在西安。要说对历史的贡献,支持左宗棠,最终收复新疆算一个。


代康


慈禧太后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传统认识对她的评价普遍很低。什么挪用军费修颐和园导致甲午战败,一天吃100多道菜穷奢极欲,老迈昏聩不纳忠言,反对变法让中国错失发展机遇等等。其实这些罪名都是我们后人研究历史后得出的马后炮,想要理解慈禧,我们就要真正了解,当时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慈禧这么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慈禧是咸丰帝的老婆,咸丰驾崩后,由于同治帝还小,就命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以及八位顾命大臣共同辅政。内朝,外朝两套辅佐机制貌似构成了一套平衡系统,但很快失去了平衡,外朝的八位顾命大臣明显要强势很多,尤其是肃顺一心想干掉碍事的两位太后,完全执政。慈安性格懦弱,慈禧性格强势,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慈禧不得不勾结恭亲王干掉顾命大臣以求自保。

如果说慈禧掌权后有什么贡献的话,她为大清重用了一批能干的官员要算一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恭亲王、瞿鸿机、袁世凯等等,在当时都是第一流人物,曾国藩被誉“古今完人”,左宗棠收复新疆,李鸿章“为国背锅”,张之洞主持改革,恭亲王初创外交,瞿鸿机清流代表,袁世凯创立新军,这些干出了一番事业的人心悦诚服团结在慈禧周围,为什么?因为慈禧懂政治,知道怎么管理团队,知道这个破落的大清光靠自己是没救的,必须用能臣,我们在骂慈禧时,想想他们,难道我们比这些一流的人物更聪明吗?

举一个反例的话,慈禧时死后,摄政王载沣立刻罢免了袁世凯等一大批汉族重臣,搞了个莫名其妙的“皇族内阁”,让清廷人心大失,不到三年就灭亡了,跟慈禧的识人之明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

再说说改革,最令人痛心疾首的就是慈禧反对戊戌变法了,说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阻挡历史进步的潮流。这个问题我想声明的是,可能戊戌变法失败的锅是要算在康有为身上的。

根据最新的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慈禧退居二线,前往颐和园养老是真心的,她也70岁的人了,自己的“儿子”光绪也长大了,是该把担子交给他了。变法刚开始的时候,慈禧是很支持的。光绪和康有为搞了个新官制,淘汰官员,取消满人特权,有很多人跑到慈禧那边去告状,慈禧都是好言相劝,没有阻止。

但当变法遇到阻力时,康有为总感觉是慈禧在背后捣鬼,他就杜撰出了个“后党”来,把不跟自己站在一起的人视作敌人,自己则是正义的“帝党”,典型的被迫害妄想症。一场“围园杀后”的计划浮出水面,谭嗣同找到袁世凯要他率领新军把颐和园围了,杀了“阻止”变法的慈禧。

这才是让慈禧崩溃的原因——自己对光绪那么好,把他扶上帝位,抚养长大,比亲儿子还亲,结果光绪要反过来杀自己,这不是大逆不道吗?按照儒家思维,杀自己的母亲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慈禧心彻底凉了,这才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捕杀维新党。

维新党中有个叫梁启超的天才,文章写的一流,跑到日本后写了很多回忆那段维新岁月的文章,把慈禧写成了老妖婆,影响很大,但真实性存疑。说个事例,谭嗣同被捕后,在被杀前,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传颂至今。但很可惜,这首诗并不是谭嗣同写的,是在日本的梁启超代笔。

写这些内容并不是为慈禧翻案,只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不要用我们的思维去思考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定要置于历史大环境中去思考,我们得出的结论往往才能更加客观。


历史风云录


对于慈禧,很多人都是深恶痛绝,作为统治清代半个世纪之久的女子,所犯下的罪行可以说是罄竹难书,除了自己生活极度奢靡腐烂,也让中国陷入了百年的屈辱史。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慈禧还是有贡献的。其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废除女子缠足陋习

1902年慈禧颁布禁令,禁止民间裹足。1905年,慈禧再次颁布禁止裹脚令。慈禧对推动废除中国千年来妇女的裹足枷锁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重用汉臣

清朝由满族统治者所建立,对于汉人满清贵族向来蔑视与防备。在清代数位统治者当中,慈禧对于汉人的重用可以说是史无前例。而她所重用的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对于晚清的贡献不可谓是不大。



三、废除科举,兴办学堂

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的建议下,慈禧废除了自隋朝以来的科举选拔制度,引进西方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当今国内最有名的两所高校清华与北大其前身也是在慈禧的过问下所创办。在慈禧的默许下,有些地方还开办了女子学校,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传统禁忌。

四、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慈禧明白清王朝本身以少数民族而入主中原的王朝,必须吸取明朝不注意周边少数民族因而亡国的教训,因此一直非常注意在蒙古、新疆等地搞怀柔、羁愫政策。新疆不稳会导致其他地区的出现连锁反应。

公元1875年6月,慈禧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同时以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防务。左宗棠争取到了用兵新疆的权力,于公元1876年,率六万征西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新疆。左宗棠携棺西征、决一死战的顽强斗志极大地鼓舞了六万西征将士。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新疆全境。



大山侃史

从民族和国家利益上看,慈禧主政期间,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面临了百年的屈辱史。但是也不能否认其执政期间所做出的贡献。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才是应有的态度。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