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北京守军有多少兵力?如果坚守到勤王兵到来可能吗?

Ghhhhhuucuc


李自成从西安出发的时候,前锋刘宗敏大军2万精兵,李自成带领数万人为中军,号称50万大军。

李自成很快就夺取了山西,十多万明军争相投降,只有宁武打了一下。宣府,大同两大边镇明军现在都变成了大顺军。而在南部,刘方亮的大军则夺取了河北南部阻断了明廷南逃的道路。

明朝对于是不是掉吴三桂这个事情从1月争论到了3月,李自成大军已经兵临北京,才决心调蓟镇总兵唐通、辽东总兵吴三桂、山东总兵刘泽清增援北京。吴三桂3月13日才入关,刘泽清不敢来跑了,最后只有唐通的8千人从唐山到了居庸关。

3月15日,唐通在居庸关向李自成投降。3月16日昌平失守,部分皇陵为焚毁。李自成大军兵临北京的实力,大约就是自己的6,7万精兵,还有唐通的投诚明军,以及其他投诚明军和司牧,司柴等仆从,总计大约十多万人。

此时的北京京营为世袭勋臣总督京营戎政、襄城伯李国桢为统帅。账目实力为11万,实际为5万人,此外还有,腾骧四卫营、勇士营、内操宦官、侍卫上直军、皇城守卫军、京城巡捕营,总数大概也有10万人,但是京营已经5个月不发工资,早就无心战斗。

首先京营5万在城外迎战,结果是一触即溃,在3月17日惨败以后,集体投降。随后,其他内操宦官、侍卫上直军等5万人防御城墙。3月18日,守城太监打开城门,李自成大军进城。3月19日上午,攻破北京内城。

此时4月9日,清军主力已经从沈阳出发,准备从蓟州、密云破口而入。随后就是吴三桂献出山海关的故事了。其实就是,吴三桂4万军队到北京与李自成杀一个两败俱伤,最后还是要被清军,黄雀在后。

李自成本身的主力在山海关一战全灭,回到北京身边只剩下数万投诚明军为主的部队,李自成知道这些人根本不堪战。只能退出北京撤往陕西。


深度军事


李自成打北京的时候,明军历来入卫的野战边军基本没有入卫,至于京营基本就是凑数的,战斗力可以忽略。

1、边军入卫习惯

清军历次入关,明军能保卫京师的关键在于边军入卫。

从嘉靖朝开始,京营军已经不承担战略征伐,存在的意义就是解决就业、攻城修建和礼仪部队。之后才从京营挑选一万左右的部队进行训练。

庚戌之变,就是边军入卫,京师才转危为安。在崇祯时期尤其是如此。

己巳之变,前后入卫战兵超过二十万,其中边军在十五万以上。

(己巳之变)

1636年京师戒严,宣大、关内战兵、辽东战兵,大量入卫,才稳住华北。

1638年京师戒严,宣大、蓟辽的战兵在半个月就集结起十二万。

1642年京师戒严,明军的边军主力在松锦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剩下的部队还有四五万入卫,守则可以。

(松锦决战)

到1644年,宣大、山西、蓟镇西协都投降大顺军,李自成到了京师城下基本没有有战斗力的边兵。

(李自成北伐)

2、瘟疫影响了吗?

有解释说,明军京营大兵得了鼠疫,所以没有战斗力。后来李自成的部队也得了鼠疫,没有战斗力,被清军打败。到了清军进来的时候,鼠疫已经缓解了。

这里面漏洞百出。咋能清军不得鼠疫,要知道关外民族的抗体更差,虽然身体很强壮。

(说服力不足)

总结:

京营就是凑数用的,战斗力可以忽略。瘟疫说的可靠性无。京师的丢失一是由于野战部队的消亡;二在于京师周边的丢失。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回天无力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李自成打北京时,北京流行过鼠疫,兵员大损,剩下的精锐兵力又被太监挑选去守卫皇城,真正派到北京城墙上守卫的大约有五六万人,而且多是病弱之卒,另外还包括几千名太监。

而北京内外城墙很大很大的,可能有十多万多个堞口,如此平均下来,大约两个堞口才有一人守卫,兵员的缺口很大。

而京城军营的兵员数量水分很大,领空饷,加上崇祯十六年流行的疫病,死了许多士兵,而且派去各地监军的太监都会挑选一些精兵,当成自己的随身亲兵,带离北京。

所以北京城中剩下的士兵多为老弱,加上一万多名太监,去了势的太监能当兵冲杀?

平均下来,差不多三个女墙有一个人守卫瞭望、放炮射箭,昼夜如此,没有人员可以上来替换。

守城士兵的数量不足,又有许多老弱,而且严重缺饷,崇祯向朝臣借钱,人家个个更穷!

更奇葩的一点是:军营中没有自己的炊具,没有做饭的伙夫。最早还有一些太监负责用木桶送米饭到城上,后来形势越来越紧,连送饭的太监也没有了。

这样的仗怎么打?士兵们怎么会有斗志?

这样的战斗力能坚持到勤王来,才叫稀奇!

所以李自成一来,太监们立马开城门!

那些勤王的,就更别想了!

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了,战乱原因消息传递过慢,很多地方收到勤王诏书时京师已经沦陷了。

明末已经是军阀自重化,那些外地将领以自身利益为重,加之崇祯帝对于忠心将领的做法使之朝廷无威信。外地将领都是阳奉阴违的不去勤王,坐看京师沦陷。

而祟祯帝点名要求勤王的将领有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唐通。

左良玉左拖右拖

刘泽清,更绝!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受诏勤王。

吴三桂,走二步望三眼,快马加鞭几天的路程,他走了好几个月

唐通,成为唯一一支勤王到京的军队,与监军太监杜之秩守居庸关,结果唐通领军出关战李自成时,太监杜之秩却开居庸关向李自成投降,唐通腹背受敌干脆投降了。

可怜的崇祯帝,看着这些个文武百官,不上吊也气死!


蓉儿是妹纸


李自成率领着20多万大军包围了明帝国的首都北京,并且在没有遭到激烈抵抗的情况下,进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已经无路可走,最后他选择了在煤山自杀殉国。至于当时北京城中守军的人数,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当时北京的守军超过6万以上,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那么快进城只能说明明军已经毫无斗志。另一种说法认为守城的明军不足一万,这也是北京城收不住的原因。

李自成到达北京郊外以后,李国祯率领的京师三大营的剩余部队未做任何抵抗便全部投降,火炮、火铳等装备转眼之间成了农民军的攻城利器。三大营是崇祯最后的指望,他的投降至使北京的防御力量降至最低点。在满清的几次南下过程中,一直是三大营加上各地的勤王部队一起拱卫京城,但是现在各地的援军杳无音讯,三大营投降。在北京城内,崇祯虽能调动的部队只剩下禁军、锦衣卫、五城兵马司。

这些机构一共的人数不会超过1万人,所以外界6万人的说法不真实。也正因为城中的防御力量不足一万,才使得李自成那么轻易的进入了北京。我们还可以通过崇祯的性格进行分析:如果北京城中还有6万人的守城部队,凭借北京城的城防,李自成绝对进不了北京城,崇祯也不会绝望的选择自缢。


历史摆渡人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从关中出发带了二十多人万人马,号称五十万,渡过黄河拿下兵力空虚的山西,在太原分兵北出大同,至居庸关,直抵北京,也就不足十万人。而北京明戍卫部队,俗称京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拢共三大营,加上太监和能守城的百姓,不足万人。本来三大营应该是五六万人的编制,实则在册的连五千都不到,这也是崇祯皇帝求爷爷告奶奶从朝臣手里捐来的军资扩充的纨绔子弟,由“李国桢”率领,李自成兵临城下,三大营或溃或降,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如果坚守到边军入卫,拱卫北京的边卫也就,居庸关(已投降)、武关、三海关。边军入卫的勤王兵,也就只有“宁远城”的“吴三桂”的十万明军,吴三桂勤王日夜不停赶路,也的俩日俩夜,但吴三接接到消息,李自成已兵临城下,显然已经来不及,在加上城中百姓根本不愿意为明守城,守城太监又怕得罪了义军,所以李自成进北京是十二分的轻松加愉快。崇祯靠不足万人的临时扩充的京卫部队守城等吴三桂来救驾是不可能的。


夏有凉风61


李自成带领十万大顺军围攻北京城,号称百万大军;明朝守卫北京的军队数量有四万之多,但是毫无战斗力,更没有战心。如果明朝京营军能同仇敌忾,再发动全城百姓守城,那么坚持数月等来勤王军队,则李自成被内外夹击,闯王必败无疑!遗憾的是明朝京军不战而降,各路勤王军队各怀鬼胎,根本没有勤王的意思,最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尽而亡!


明朝建立后,采用的军队形式是卫所军户制。卫所是指边防军,他们驻扎在边境上,有专门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自给自足,不纳税,还有朝廷的专项财政补贴。卫所的军队平时种地与训练,战时就组成军队出征。一个卫有5600人,一个所有1120人,明朝全国有九大边镇,547个卫,2593个所,边军满额人数约为40万人。

明朝京师有专门的京军拱卫,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内备京城,外击敌寇。京军都是从军户里抽调的,军户也就是只出丁打仗,不从事生产的户籍。京军由三大营组成,分别是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是步骑混编的野战部队,人数约十万左右;神机营是明朝的火器部队,人数五千左右;三千营是投降明朝的蒙古骑兵,人数当在七八千之间,有雇佣兵的性质。



明朝军队战斗力一直都不错,但是越到后期战斗力就越差,吃空饷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江南地区在册军士十万,实际在岗人数不足一万。经过土木堡之变后,京军三大营基本报销,保卫北京得靠边军勤王了。万历三大征、剿灭倭寇,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后明朝军队数量与质量严重下滑,且军队逐渐成为将领的私家军,各地军阀慢慢形成。

崇祯皇帝虽然励精图治,但是明朝确实内忧外患,腐朽不堪了!东林党书生误国,减免江南赋税,利了大地主却害得明朝发不出军饷;崇祯皇帝又刚愎猜忌,不少能干的将军都被他处死或者逼死。危机关头京军不战而降(缺响);勤王的吴三桂走一天歇三天(缺响加观望),还没有走到北京就被攻破了;勤王的左良玉不敢跟李自成相抗,于是制定了一个军事计划交给崇祯审批,审批还没有下来崇祯就上吊了;勤王的刘泽清假装坠马摔伤无法进军。



因此明朝气数已尽,内外军队都靠不上,百姓更不要指望了。大体来说明朝天灾人祸并起,已经到了不得不亡的地步,就算京军守住了北京城,勤王的军队也不会来的!



大秦铁鹰剑士



其实这一切都是崇祯自己酿下的苦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崇祯上台后,打击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使东林党人卷土从来,占据朝廷,左右崇祯帝的决策。在征税上听信东林党免征江南商税,造成国库空虚,军饷断缺,赈灾不利。在军事上听信那些不懂军事的东林党人瞎指挥,将正在镇压李自成起义军的洪承畴和孙传庭调往辽东,使得李自成得以喘息,后来逐渐做大做强。

其实在李自成攻占南京建立政权,准备攻打北京时,崇祯帝就已经下令各地的军队进京勤王,说明说他对于京城的守卫能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因为早在”土木之变”后,京防力量就已丧失殆尽了。精打细算的崇祯为了节省开支就没有组建一支正规军来负责京城守卫。既然有各地军队进京解围的先例,何必再花这个钱呢?而后来皇太极偷袭北京城,不也是靠着各地军队进京勤王才解了围吗?抱着侥幸心理的崇祯还想这次再靠这些军队来解围,可惜这次他想错了。他要求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唐通等人进京勤王,结果就来了唐通,唐通在居庸关,看到李自成的人马浩浩荡荡,吓尿了立马投降了。离得最近的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来不了。左良玉借制定计划拖延时间,结果计划书到了北京,北京已经沦陷了。而吴三桂一路上走走停停,当时袁崇焕几天时间就到达了,他却走了几个月。

这些将领怎么了?是不想进京勤王了吗?其实这也只能怪崇祯自己了。就拿上次皇太极偷袭北京城来说,虽然各地军队进京勤王解围成功,但吝啬小气的崇祯并没有给他们发放军饷,士兵们怨声载道,而且还造成了离京部队大量逃亡投奔农民起义军,加强了农民起义军的实力。崇祯为人猜忌心重,对手下并不十分信任,同时又偏听偏信。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孙传庭明明战死而他却认为是诈死潜逃,连荫赠都没有。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凌迟处死了袁崇焕,彻底寒了辽边将士的心。几乎忠心大明的人,没有一个有好的下场。因此大家宁愿保实力,也不愿去救崇祯。

靠着几万维持京城治安的所谓军队,怎么能守得住北京?自作孽不可活,大势已去的崇祯最终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下。


乐乐爱收藏


李自成带着号称150万实则不到10万的人马兵临北京城下时和城破之后的北京城里上演了一幕幕千古奇葩之事。

先来看看场景一:文武百官躬身竖耳、互看对方,朝堂上崇祯皇帝哭求大家捐钱筹备军粮军饷用于缺饷少粮的守军抵抗城外蜂拥的大顺军队,崇祯帝话音刚落,满朝文武跟商量好似的全部跪倒,一片哭穷声起....

场景二:崇祯帝为了给满朝文武起个带头捐钱的头儿,就派人去找自己有钱的岳父周奎,因为这老岳父太有钱了,而且他又是国丈,与皇家的利益休戚与共,崇祯帝只让他捐10万两,对周奎来说真不算什么。可是这国丈周奎面对来人哭的一塌糊涂,说自己没钱,说砸锅卖铁只能凑一万两,还得三天后....

场景三:此时城里的王公大臣和商户巨贾们的家人纷纷把家里的锅碗瓢盆之类的不值钱玩意儿摆在写有“为捐粮饷,此房急售”的家门口大叫着“砸锅卖铁、捐助粮饷、保家卫国”等口号,场景犹如“听取蛙声一片”之状。

场景四:一个星期后,户部收到全部捐款还不到20万两....

场景五:崇祯帝点名让有实力的将领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和唐通带兵前往北京城勤王救驾,结果前三位接旨后迟迟不发兵,坐观北京城破,只有唐通带兵进了北京城准备和城里的将领和军队坚守城垣,结果唐通领兵出城大战时,城里的掌兵太监杜之秩却开居庸关向李自成投降,唐通腹背受敌,心灰意冷之下也投诚了。

场景六:北京城破,李自成昭告城里的王公大臣和巨贾们,意思就是现在大顺的军队掌管了北京城,现在你们多少捐点儿粮饷,李自成谢谢大家了。只两天功夫李自成就收了7000万两银子,还就两天!


还有好多奇葩场景,不提了!

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


朝堂腐朽、气数已尽,军队的多少此时已经不是重点了。


野钓鱼倌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五日,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北京城北郊的居庸关。这里是北京城的最后一道天险,明朝总兵唐通出降。三月十六日,大顺军到达昌平。昌平巡抚何谦逃走,总兵李守自缢。大顺军乘势焚毁了明十二陵的享殿。十七日,他们已经到达了阜成门外,将北京城包围。

这时的李自成,命令一位投降了自己的明朝太监杜勋入城,要与崇祯皇帝朱由检谈判。太监王承恩将他用绳子拽了上来。杜勋告诉崇祯帝,李自成开出的条件是:割西北疆土给他,另立为王,此后他将不奉诏、不入觐。另外,再给白银八百万两犒军,双方罢兵言和。

这时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心神不宁,召对群臣,群臣无一人提出应对的措施和象样的建议,大多数官僚已经开始为自己打算后路了。朱由检仰天长叹,绕殿急走大叫‘内外诸臣误我’,挥泪叱退群臣。

此时的北京城乱成一锅粥,城上守者有官军也有太监,号令不一各自为政,在北京的守军,名义上有十来万,一年多的鼠疫过后,少了大半。当李自成的队伍杀过来时,能上城墙上防守的军人,连一万人都凑不齐。而且,明朝的军队向来腐败,驻京城部队吃空额的现象由来已久。到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北京内城上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而且都是老弱病残,“鸠形鹄面,充数而已”。

李自成围攻北京城,崇祯皇帝让亲信太监与闯王假意谈判,以此来拖延时间,希望拖到各地勤王军兵来解围。可江北四镇中的刘泽清为人性情懦弱。当李自成逼进北京时,崇祯皇帝曾经让他火速勤王,但是他畏惧李自成的百万乌合之众,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四镇中的高杰,本来就是李自成的一名部将,同李自成同乡,对李自成有夺妻之恨,曾经拐带着李自成的老婆邢氏一起投降明廷,也是因为畏惧李自成而不敢勤王。四镇中的左良玉,虽然也是一员勇将,但是后来多次被李自成击败,以至吓破了胆,从此就率领二十多万兵马龟缩在武昌。当然,四镇中的黄得功虽然忠贞无二,但是当时黄得功正在讨伐叛将刘超,一时间远水解不了近火。如此一来,能依赖的就只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了!吴三桂的十万关宁铁骑一直都行进缓慢。而且吴三桂出军勤王竟然还携带了当地的男女老幼,如此十万火急的时刻,从山海关到北京,铁骑四日就可以赶到,但是吴三桂花费了十几天也没出现在北京城下。

三月十八日,农民军大举进攻北京城,太监曹仁淳打开了城门迎降,朱由检知道大势已去,令周皇后自缢身亡,杀掉爱妃、砍伤公主,自己也吊死在煤山。


德厚致远



但是这些卫戍力量却神奇地消失了,关于李国祯的结局都无从定论。一说战死;一说率部投降;一说兵败问罪自缢身亡。就连曹化淳,一个已经退休回家的老太监,一会被神话成战神,一会被污蔑成开门迎闯贼了。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面对无法解释的局面,鼠疫说得到了部分明粉的认可,但当清军打败李自成的时候,鼠疫又被拿来顶锅。这就可以理解大家心情了。

但实际上,1644年李自成西安称帝后,准备进军北京时,崇祯早在3月初就号召了天下勤王。这说明,崇祯对京防力量究竟是什么货色,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实际上北京的京防力量早在“土木之变”就丧失殆尽了。后来依靠的全都是各地兵马进京勤王。曾经己巳之变之时,前后进京拱卫的兵马超过20万,这种状况完全可以应付京畿卫戍的需要。精打细算的崇祯自然不会再去花钱重新打造一只专门守卫北京的京防部队。

但是这一次崇祯发现,这一招不灵了。他点了名要求左良玉、刘泽清、吴三桂、唐通等人进京勤王,崇祯此刻的确也非常大方,只要肯来,什么赏赐都不吝惜。但结果就来了一个唐通;而离得最近的山东总兵刘泽清,竟然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受诏勤王;而左良玉墨迹半天拟订了一份行动计划书,等他的计划书到了北京,北京已经沦陷了;吴三桂走一步看三步,当年袁崇焕几天就飞驰而到的速度,在他这整整走了几个月。



为什么这些将领们都不愿意勤王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平叛,从嘉靖年间开始,这些部队早已改制了,成为了这些将领的私人步曲了。而这些将领都已经成为我们熟悉的一个称呼“军阀”。

不但其他几个,就连唐通的行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进京勤王是为了捞实惠,而在居庸关,一看李自成的人马浩浩荡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结果在答应保持建制完整不被分编的前提下,投降了。最后拿个太监做幌子,有本事以命报国呢?



难道军阀就不爱国吗?不是!另一个原因就是崇祯太过刻薄,疑心太重,伤了很多将领的心。

卢象升被杨嗣昌和高起潜合伙坑死,不是杨嗣昌死了被捅出来,崇祯还被蒙在鼓里;孙传庭对于朝廷何等忠心,崇祯认为孙传庭是诈死潜逃,连荫赠都没有;袁崇焕不管有没有骗崇祯,但是杀了他彻底寒了辽边将士的心,祖大寿吓得不管野猪皮还没离开北京,带着关宁铁骑一路狂奔回辽东了。几乎忠心大明的人,没有一个有好的结局。这就是大家宁愿保实力,也不愿去救崇祯水火的原因。

所以回过头再来看那些假设出来的京防力量怎么没了的。其实卫戍部队不论人数多少,都没有意义。


因为崇祯遇到的并不是简单的战争课题。李自成的部队其实严格来讲不能叫部队,他们更像饥荒年代的逃荒大军,走哪吃哪,吃完再走。吃空一地,这里的人又变成了流民,再加入这个流民队伍,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卫戍部队本来也是混吃混喝的,在他们看来,守卫北京,可能坚持下去,会饿死。久而久之,自己也变成了这个流民队伍里的一员。

但是,李自成团起来的这个雪球,最终会有个临界值,终究会崩塌。只是等到这个雪球崩塌的那一刻,大家才醒过神来,大明已亡,天下不再是汉家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