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Su27系列沈飞为何没有魔改?换成飞可能改成一架完美战机了,你怎么看?

中医科学


看你怎么定义魔改了。601所改Su27,的确改出了很多名堂,比如雷达、航电机载武器都照比原版高出一大截,战斗力是有质的提升的。但是对Su27/Su30唯独没改的就是气动设计,连那个Su27早期就有的减速板至今也没改掉。要知道那玩意其实占了不少空重。

歼16仍然保留了Su27SK时就有的减速板

但是这并不是说601没有追求,因为当时国家迫切需要一款国产三代重型战机,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引进整个Su27的生产线,能迅速量产又不出大问题。所以对原始设计的修改就要慎之又慎。况且在2000年左右那会儿,在军方眼里,Su27/Su30的机动性也确实够用了,没太多其他想法。

601所因为之前对歼6、歼7的仿制工作中,因为没有吃透苏联战机的原始设计,在国产化过程中进行了一些修改,结果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后来又不得不改回来,这种事遇到过多次,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而601一直是空军最为依仗的科研院所,601一直有来自军方巨大的订单量,由于之前的一些失误造成空军飞行员重大伤亡,面对巨大的政治压力也使得601不得不对飞行事故的控制摆在第一位。所以“成熟设计”能不改就不改,这也是自上到下形成的一种风气。

611之所以给大家一种有出息的感觉,主要是在70、80年代的窘迫造成的。因为611不像601那样有军方稳定的订单养着,80年代都是靠巴基斯坦和中东客户的订单勉强支撑,这些客户眼光高、识货,没有真本事糊弄不了,在国外那三天两头坠机是不可接受的。所以611拼命挖空心思在歼7基础上进行各种魔改、验证,终于吃透了二代机的设计。设计基础扎实后,在三代机竞标上迎来一次爆发,这就是歼10。至于后来的枭龙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杨伟总师,对中国航空工业做出的贡献不是一点半点

Su-27如果到成飞手里,也未必就会改成DSI进气道,但是最起码飞控要扎实的多吧。杨伟总师就是干飞控出身的,在歼10项目担任飞控总师,后来又担任了歼20的总师,有这个天才的加持,对Su-27的改进比现在的歼11魔幻是肯定的。这一点从矢量版歼10B就可以看出来了。

一个验证TVC发动机的平台,居然是单发平台,各位不觉得奇怪吗?单发战机出问题那就是一旦机毁人亡啊。可是事实确实是最先在歼10B上验证了,而不是歼11。因为矢量版涡扇-10B带有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是飞-火-推一体化实现的基础。但是这种矢量发动机对飞控的要求非常苛刻。所以为啥中国第一款矢量验证机是歼10B而不是歼11和歼16。。。大家也有数了吧。


宣仔


以我个人观点,SU27的气动外型已经属于完美了,比欧洲几大风,还有美国的F15. FA18都要完美。怎么改呢,只能是微调而已,苏33是微调,J15也是微调,米格29是小一号。能改的也就发动机,飞控系统,火控系统,雷达之类的了,所以改了也看不到。




雄猫Tomcat


这个事不好说,说了会被查水表。

我就跟你说几个传说吧,是估计、猜测和传说哦……

80年代,中美蜜月期,沈阳拿到了歼8-2,主要是飞控等技术,而成洛马拿到了轻型飞机的技术。

90年代,苏27到来,不是没想过玩点花样,但是,苏27的设计本来就有点极端,真要大改,还不如重新设计一个,所以,还是以吃透技术为主。

简单来说,沈霍伊是以苏系为主,而成洛马以西方为主,成洛马有很多西方货,怎么说都好,人家那边实物多。


obayang159


成飞所611与沈飞所601的恩恩怨怨,在网络上炒作很多年。当沈霍伊在仿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F-31久久难产之时,611的歼-20已经大行其道。好似高低立判,611成飞最牛,601沈飞不咋地。朋友,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团长今天给601背一下书,深挖一下井,端平一碗水。

苏-27国产化交给601是理所当然的,因为90年代初,不仅仅是601,整个东北的重工业都很发达,隔壁还有沈飞厂与黎明厂配套。601的基础最好,还有准三代歼-8Ⅱ的经验,研发能力最强,完全胜任苏-27的国产化工作。

然而,沉寂多年的中国航空工业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了太大差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逆向研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俄罗斯的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非常独特,很难摸透要义。比如,有些看似不合理的设计,改动以后,整个系统就不能适配,还得回到原来的方案。

比设计更复杂的是工艺与标准,这些都要从零开始,仿制的工作量极大,不比重新研发一款新战机容易多少。601因此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能在十多年时间,把苏-27完全吃透非常不容易。世界上能够做到战机的逆袭研制的国家,几乎独我一家。

601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有大量资金投入,有项目,但在基础与工程设计上,消耗了太多时间与精力,已经没有可能再去自主研发新型战机了。611情况恰恰完全相反,没有资金投入,宋、杨两位院士只能埋头从基础理论出发,30年磨一剑,探索鸭式布局的新型战机。

当“新歼”立项后,他们能够在最短时间拿出最优方案;当巴基斯坦提供经费后,他们能迅速拿出了枭龙,都是基础理论厚积薄发的结果。说到底,611的成果,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都是没钱花、没事干逼出来的。

没有必要去吐槽601,601与611本属一家,都是中航集团的好儿子,在611“新歼”研发过程中,601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事实上,“新歼”在苏-27国产化开始后,研发出现了加速状态。苏-27的国产化进程,也带动了其它下游厂家配套设备的研发工作,这对歼-10与歼-20的研发起到巨大的反哺作用。601与611形成的合力,才有了航空工业今天的辉煌。

在演习对抗中,重型战机歼-11B与歼-16,相比歼-10A\\B\\C,战术对抗占优明显优势,这是对苏-27逆向工程最大的肯定与褒奖。从团长个人角度看,我肯定601,我也欣赏611,他们在困难形势下的自主创新太强了,代表着中国军工的“有条件上,没条件也要上”的不服输精神。如果反过来,当初真把苏-27交给成飞,还真有可能因为条件太好、事情太多,埋没了两位天才设计师。


红龙军团长


长篇大论人太多,成飞就是沈飞分出去的,就是研发歼10的一波人,成飞抱着“鸭式”不放,沈飞抱着“苏27”原因很简单,气动布局都不能超越前辈,就算重新设计也没有什么提升,何必尼,成飞也好,沈飞也罢,只不过是十步笑百步。发动机赶上主流水平再说独立研发吧,现在就抄袭下,仿制下就可以了。别太自信。


掉下个猪八戒


先查一下成飞、沈飞的经济效益,不比不知道,沈飞甩成飞好几道弯。

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能判断一个企业的能力好与坏。

(1)有了沈飞引进苏27重型歼击机,经过消化、吸收、发展中国才能称得上世界空军强国,靠歼10连台海制空权都无法保障,因此军队的需求才是有道理,军队需求成就军工的担当。

(2)必须清醒认识到,歼10系列不如欧洲“三剑客”台风、阵风、鹰狮,也不是米格35和F16的对手,应该说歼10靠后发研制的火控系统、雷达系统走进三点半,但本质上的硬件如:载弹量及航程是三代机最差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能跑、能打才是真正的好。

(3)吆喝不一定是最好。歼10一直在想走出国门,出口的问题上大势宣,一说明我们的军需不是紧迫,二最好的飞机我们肯定不卖,三卖不动检验飞机的硬道理。

(4)成飞的四代机歼20是“隐形”中的隐形,必将在不久将来被取代,真正的隐形战机将以沈飞为主研制的飞机。

(5)无前鸭舌翼、无下垂尾、机体宽厚、载弹量更大、隐形功能性更好、综合打击能力更好的隐形战机才是真正的好飞机。

(6)沈飞一直是中国空军的脊梁,现在也是歼16、15、11B、11B深度改成为我军的抢手货,军队一哥;成飞20注定在“徘徊”,10的效益就说明一切。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如歼20总设计师说的:20只是我们的开始,后继机型才是更好。


沉语八卦


为什么不改,因为沈飞吃不透su27系列的气动,j11b换先进的雷达,比su27更轻性能更好,而沈飞不敢动机身外形,为了配平,居然在机头加配重,浪费珍贵的飞机重量,你指望沈飞能改出一款好飞机?fc31就代表沈飞目前的飞机设计水平,不行就是不行,没啥好说的


看客心929


不少人现在对沈飞不满,认为沈飞只会抱这个苏-27不放,对苏27改改改,比如歼11B,歼15,歼16等等,所以也被军迷称为沈霍伊。而成飞则自主研发了歼10,歼20这样先进的战斗机,军迷也对成飞高看一眼。军备君首先要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沈飞的歼11,歼15,歼16同样是一款优秀的战斗机,为我国国防做出巨大贡献,沈飞和成飞是两条腿走路,双保险,互相竞争共同进步的。

题主认为将歼11交给成飞,沈飞早就完成魔改了,不知道题主认为的魔改是什么?改成苏57那样的隐形战机?5代机已经有歼20了,国产苏27系列没必要改成5代机,设计作战任务相同的两款重型5代机有必要吗?完全浪费,有这个精力时间还不如设计一款新的,所以沈飞设计了与歼20高低搭配的FC-31。

难道加上苏27加上DSI就算魔改了吗?目前苏27的终极魔改版是苏35,苏35的外形和苏27基本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区别就是更换了新的发动机,航电系统,试其达到了4.5代机的性能。我国歼16同样如此,采用全新的航电系统,换装国发,提升其性能,并未采用题主说的DSI,如果说俄罗斯可能没有DSI的技术,所以苏35没有采用DSI,但是沈飞是有DSI技术的,为何也没有采用DSI呢?

因为没有必要。DSI具备重量轻,结构简单,隐身性好的特点,但是也造成高速性差,比如我国歼10A最大速度达到2.2马赫,但是采用同样会发动机的歼10C最高速度只有1.8马赫,骤降0.4马赫,别小看这0.4马赫,战场上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歼10C性能得以提升主要靠的新型航电可以看的远打的准,而非DSI。

苏27的外形设计已经非常成熟,机动性能优良,其最大速度在2.35马赫左右,如果采用DSI,最大速度可能要降到2以下。苏27的主要对手就是F-15,F-15最大飞行速度在2.5马赫左右,如果战场遇到F-15,岂不是追也追不上,跑也跑不赢?

另外,歼11B通过最新的图片来看,可以携带PL-15导弹了,说明已经采用下马的歼11D的部分技术,如改装了AESA雷达,加装更先进的数据链技术等,性能再次获得提升,这种改装才是是最经济适用的,歼16也是如此。

所以苏27国产家族歼11B,歼15,歼16都没有改装DSI,为了那点隐身性来牺牲巨大的速度,实在得不偿失。不是战机都适合改装DSI的,DSI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没必要吹捧它,这两种设计,互有优劣,更具不同作战任务采用不同的设计,常规进气道也并非一无是处,否则欧美为何还有那么多常规进气道战机呢?


军备时刻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俄罗斯在苏27战斗机上的一系列改进看得出来。到目前为止,苏-27系列最先进的改进型号就是所谓的4++战斗机的苏-35战斗机。苏-35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和超强的机动能力,如果按照这个说法,这款战斗机和第5代战斗机就仅仅差了一个隐身能力而已。

然而苏35战斗机在外形上与苏27却极其的相似,除了取消雷达整流罩上的空速管以外,一般人很难区别苏-35和苏-27战斗机。如果从性能上看苏,35算是苏27战斗机系列的魔改了。但是也不能把苏-35称为完美的战斗机。尽管它性能先进,但始终还是属于一款第4代的传统战斗机。



回到中国引进的苏27战斗机,这是我国第1次装备的重型战斗机。通过装备苏-27战斗机让我知道了重型战斗机的魅力,也开启了重型战斗机研制的历史的新篇章。我国通过引进苏-27战斗机的生产线,建造了歼-11战斗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出了歼-11BS,歼-16等新的型号。虽然说外形上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航电系统是经过很多改进的,所以在性能上与苏-27相比也提升了不少。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战斗机的改进也基本上类似,在气动外形上一般不会做太大的调整,如果进行调整那就不叫改进了,这等于重新设置了一款战斗机,其实工作量是很大的。就目前而言,在苏-27战斗机的气动布局上进行航电设备的调整是切实有效的方式。完美是没有极限的,但苏-27战斗机怎么改进始终是无法达到第5代战斗机的标准。


航空视界


苏27诞生起它的衍生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皮毛而已,苏27单座的有基本型,升级版的35 37 舰载版33 复合翼版 单发版的54/55/56 双座版30(串座) 32 34(并座) 舰载双座并列33UB XL 轰炸版 前掠翼舰载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