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哪个省的考生最苦?

小蝌蚪逗你玩


说实话,只要是参加高考考取好学校,无论你在哪个省都苦,这是参加过两次高考的我切身感受。比较而言,我觉得录取率低、录取分数线高、试题难度大的考生最苦。

一、从录取率来看,我觉得贵州、甘肃和新疆的考生最苦。这里我们之所以取的是本科录取率,而不是高考总的录取率,是因为只有本科才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高职专科真的可以说不太费多大劲就可以上。从表中可以看出,贵州、甘肃和新疆三省本科录取率才20%左右,可见这些地方想上本科都要进入前20%。而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只要能进入前70%都可以考一个本科,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二、从录取分数线来看,我觉得湖南省和江西省的考生最苦。因为全国各省采用的试卷不一,试卷难度不同,所以不能纯粹以分数来衡量,但如果是同一试卷下,录取分数线高的肯定考生下的功夫多,付出的努力大,也最辛苦。在使用全国一卷的各省中,文科一本线最高的是湖南省,而理工科一本线最高的是江西省。这两省的学生要想考取一本,很显然需要比其他省考生考更高分,无疑是需要付出更多心血,也是最苦的。

三、从试卷的难度来看,江苏的考生最苦。江苏省历来是教育强省,承担起高考改革的重任,江苏省采用自主命题,试题难度比全国一卷都难,可以说是地狱模式的试卷。这样的试卷要是放在那些使用全国三卷的省份,那估计这些省的录取分数会下降百分以上。而江苏省学子就是从这些难题中拼出来的,因此最苦最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贵州、甘肃和新疆的考生考取本科最难,湖南省和江西省的考生需要考更高的分才能上一本,而江苏省的考生需要应对全国最难的试卷。以上几个省是全国考生最苦的省份。


也许你不认可,说什么河南那么多考生,本省又没有985高校,应该是最苦的省,但他们考本科确实比贵州、甘肃和新疆等三省要容易些,也没湖南和江西录取分数高,试卷也没江苏的难度大。你认可这样的说法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本人河南人,在吉林上的二本院校,说一下我的大学经历可能还是比较直观的

我是2011上的大学,我当年的考试成绩是517分,文科生,过了二本线2分,所以报了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我高中当时在我们周边几个县里边最好的高中,我当时是在所谓的实验班,也就是说最好的班级。我们有这么一个比例,我们班总共70人左右,我们应届生过二本线的只有7个左右,十分之一的概率,我当时真的害怕复习,因为这几年怎么过来的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我当时就赶紧报名走了。我同学一半以上都去复习了,第二年考上的就比较多了,二本以上的二十多个。



到了大学以后,我们不同省份的同学都会比较一下分数。当年我们的试卷是全国试卷,除了个别几个省份不是全国卷。吉林的同学最多,我问他们考了多少分,差不多都要比我少一百分左右,毕竟吉林地广人稀,所以也很正常了。最夸张的是一个青海的同学,他当时考了三百多点,然后还给我说,当时没有报一个好学校,不然可以上一个好学校……河北的同学和河南的分数线差不多,周边没有山东的学生,浙江福建的也有不少,可能他们长了几十年还没有见过雪,所以才考到吉林的吧,因为吉林第一场雪的时候,他们光着膀子就出去了,问他们干嘛,他们说感受一下雪的感觉。回到正题,浙江的学生高考分数线也很高,所以自然而然压力就很大了!


毕业这几年,发现大学只是我们人生的一小步,并不是决定我们一生的一步,只不过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感觉考不上大学就什么都不是,实际上我们需要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一切的根本就是挣钱,只要你有能力,有自己的价值,就是成功的。

人生瞬间逝,心肝我自横,晴雨任天选,路途任我行!


体育先锋员


我个人觉得如果说哪个省的考生最苦,那当然要数河南省了。

我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可以说从小经历的就是应试教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师就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天都是语文、数学两门课来回换,上午上语文,下午上数学,甚至在双休日还会补课,每天的娱乐生活大概就是回家吃饭看看动画片了。吃完饭,可能连午休都没有,就要上学了。

到初中的时候,更是心酸。走读生一律要求晚上上晚自习,所以必须住校。当时学校条件也不是很好。一个宿舍八个人,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到了夏天,晚上就像汗蒸一样,压根睡不着。但是每天早上还要在五点钟起床上早读,到初三的时候,为了体育测试,要训练两个小时的跑步和蛙跳,然后回家吃饭,大概半个小时后再回到学校。


到高中的时候,我呢就完全是一个住校生了。作为一个理科不好的人,我果断选择了文科。因为有很多东西要背,老师就规定五点半统一到教室,背半个小时的东西然后再下去跑早操,中午一点半必须到教室学习。晚上虽然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是我们大多数都是在十二点才睡觉,就这样我度过了心酸的三年。

尽管河南考生很辛苦,但最后考六百多分甚至更多才能进入清华北大或者重点985,但是如果是北京本地或者高校所在地,完全就可以以一个较平常的分数考入。虽说所用试卷不同,但是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啊。



众生有相


要说哪个省的考生最苦,其实全天下的考生都很苦,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十年寒窗之说。

我们是山西省的,孩子们从进入初中开始,就在为考入重点高中而努力。学习的时间,基本上每天都是从早上六点,到晚上11点左右。

三年初中生活之后,全县的前50名左右可以进入省重点高中,其余的大部分学生都进入了县高中,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中考成绩考的不太好的进入了镇高中。

进入省重点高中的同学,都是各县市的佼佼者。那里学习氛围更浓,同时学习压力也更大。我孩子现在上高一,她们宿舍的孩子,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1点多。每个星期周日下午到校上学,周六下午才能回来,也就是一星期大概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就算是休息时间,他还要拿回来很多作业,真正休闲的时间很少。他每个星期回来,都要好好的睡上几个小时,感觉平时睡眠严重不足。

各个高中有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每一次的考试,对孩子们都是一次考验。普通班的学生如果努力去学,而且成绩优秀,有可能滚动至重点班。而重点班的学生,如果不努力去学,成绩退步较大,也有可能滚动至普通班。所以无论重点班的学生还是普通班的学生,凡是有追求的、有理想的都在努力的学习。

好在省重点高中达线率比较高,每年考入全国各大名校的学生比例比较大。像我们省的重点高中康杰中学,每年考入北大、清华、同济、交大、浙大、厦大的学生人数都不少。

再说县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同时因为生源基础稍弱,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几率并不多。我们的县高中曾经有一年考过一个北大,还有一年考过一个南开。其余的,较好的大学就是我们省的山西理工大,山大。只是每年能考入的人数不多。

至于我们的镇高中,达线率更低,考入重点大学的几率几乎为零。学生辛辛苦苦学习三年,大多只能考一个专科学校。

总而言之,学习没有轻松的事情,只要你有奋斗的目标,就算是紧张而辛苦,也会觉得乐在其中。


说怿


这个问题,对于各个省的学生来回答,都会说是自己的这个省最苦,哪怕就是全国考生都会羡慕的北京学生,他们肯定也会认为是自己最苦。这也确实,学生都很苦,学习本就是一个艰苦的事情,没有哪个能轻轻松松获得成功的,包括考大学。

我是江苏的,那么我的回答自然也是江苏考生最苦。

我是初中教师,就先说初中学生。这里的学生,在中考就有一个很大的关要过,就是升学高中。因为江苏的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基本控制在50%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进入高中。要想进入重点高中,740分的试卷,就要考到700分,也就是基本一点失误都不能有。这里的初三学生,在升学考试前的这一学期,晚上12:00之前都不太好意思睡觉,竞争太激烈了,一点都不敢懈怠。我原来对我班上的几个特别冒尖的学生家长说,你放心让孩子早点睡,肯定没问题的。家长自然不敢对学生这么说,学生自己也不敢丝毫松懈,哪怕是年级前几名。我就遇到另一个班的基本保持年级前5名的学生,在今年春节前去理发店等着理发,还拿着书在复习。当然,这既说明了学生吃苦,也说明了学霸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就是吃苦努力得来的。

到了高中,更是紧的不得了。高一就开始上夜自修,星期六星期天基本只放一天,星期天晚上还得去学校夜自修。高三学生更是苦不堪言。早上几乎天不亮就要起床,先在床上读半个小时书,家长把早饭弄好,也是来不及吃的,都是拿到车上赶紧吧啦。为的就是能多读几分钟的书。晚自修是要上到10:00,家长开车在校外等。然后一放学上车,还是在车上赶紧再弄点吃吃,家长早就准备好了,学校的晚餐肯定吃得不会太好,所以家长还会再补充一些,而且因为回家,还要继续做练习复习功课,不再补充点营养,身体肯定顶不住。基本每天也是要学到12:00,甚至更晚,都是要家长催了,才肯上床睡觉。没办法啊,你早睡了,别人就挤掉你。高中三年,简直是地狱般的磨练。我外甥女去年考得南师大,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近,为了节约在路上的时间,就都住在我这边。每天就是这样过来的。

江苏的试卷在全国一直都是很有名的出奇的难,公认的地狱模式。而且江苏的本科录取率是非常低的,基本都是在10%左右,2017年是12%,在全国的排名很靠后。不是江苏的考生不聪明,而是江苏的招生率太低,所以竞争得太厉害。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松懈,谁都不敢不努力。

所以,我很为江苏的学生叫屈,他们如此努力,却大多数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当然,我还是希望全国的考生在2018年的高考中获得成功。


知乎哉


我是山东的高中老师,山东的学生很苦,但是不是最苦,如果让我选,我选河北!

一、衡水中学:学生身在苦中不知苦!

每天5:30起床,也许不是最早的,但是要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起床穿衣洗漱收拾床铺打扫卫生;每天要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完成教室—食堂—教室的路程;这样把每天的每一个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这在任何其他省的学生都做不到的吧?


在河北,不只有衡水中学,还有衡水二中,武邑中学,冀州中学,枣强中学,郑口中学等等,模式基本如此。“衡水模式”,让河北其他学校不得不这么做,整个河北的学生学习最苦,这个没有意见吧?

二、全省没有一所211和985大学,苦不苦?

全国112所211大学,河北省却没有一所。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华北电力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保定,保定这个属于分校,属于北京。


211工程,在每个省均有部署,有的属于政策照顾,有的属于实力担当,但是河北省就这样变得没有一所211大学了,没有211大学,就没有政策照顾了,河北学生考211就更难了,你说苦不苦?

三、700分上不上北大清华,苦不苦?

高考总分750分,考700分是什么概念?那绝对是学霸,北大清华任你挑!但是,在河北不管用。

2018年河北省理科700分以上的人数有122人!而北大清华在河北的提档线是多少?北大是705分,清华是702分。


考过700分都上不上北大清华,你说苦不苦?

全国的高中生都不容易,但是最苦的属于河北,大家没意见吧?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试问哪个省的高考考生最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高考说到底就是本省参加高考考生位次的竞争,名额就那么多,谁排在前面谁就有可能读大学,我从各省参加高考人数、一本大学录取率、211工程大学录取率、985工程大学录取率谈起!仅供参考。

从2017—2018年各省高考人数排行榜看

河南省是历年高考人数第一省,2018年高考人数达98.38万,增长做快,同比增长14.1%;其次是山东省77.51万人,广东省75.8万人,考生考生多意味着竞争激烈。

从2017全国各省录取统计看

从2017年各省一本录取率来看,前三名:北京市(30.5%)、天津市、上海市,录取率后三名是:四川省、河南、广西


从2017年各省211大学录取率看,前三名:后三名:甘肃、广东省、广西。

从2017年各省985高校录取率看,前三名:后三名:贵州省、河南、安徽省。

因此,综合来看:

  • 论高考人数最多的是河南省;
  • 论一本高校录取率最难的是四川省;
  • 论211录取率全国最难的是广东省;
  • 论985高校录取率全国最难的是安徽省。

数据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清爽自然高考和考研


估计在这里面吐槽最多的就是北京人了,他们占据着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高考还那么容易,轻松进清北,其他地方的考生真的是很羡慕啊,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有些人就是直接生在了罗马道上。

全国高考用的试卷是不一样的,所以先分开比较一下,再给他们定个级别。(2017年)

全国Ⅰ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全国Ⅱ卷:甘肃、青海、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全国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自主命题: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浙江(总分不同)



全国Ⅰ卷中,湖南理科文科一本线最高,福建理科文科一本线最低。



全国Ⅱ卷中,吉林理科一本线最高,青海理科一本线最低。辽宁文科一本线最高,青海文科一本线最低。

全国Ⅲ卷中,四川理科一本线最高,贵州理科一本线最低。云南文科一本线最高,贵州文科一本线最高。

自主命题中,总分不同,就不比较本科线了。北京的一本录取率最高,山东的一本录取率最低。

所以,我们把高考难度分为五级

●第一简单级:北京、上海、天津、福建

这题超纲了,不用看,下一题吧

呃!我是上清华呢,还是上北大呢?

●第二中等级:内蒙、青海、新疆、西藏、辽宁、黑龙江、吉林

这一级中,加分政策比较优越,基本都有政策倾斜,容易得到照顾

●第三较难级:陕西、贵州、广西、宁夏、甘肃、海南、重庆

基础教育也薄弱,政策倾斜也不多

●第四困难级:四川、山东、河北、安徽、江西、广东、云南

在这级中,也是很难受的,我作为云南人汉族(少数民族有政策倾斜),是切身体会到高考的严重压力,为什么得拼,因为我们穷,这是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公平的,所以大家本着改变命运,都是非常拼命的,老师经常拿着衡水中学来给我们打鸡血,每天早上都是五点五十起床,真的是很苦很苦的。

●第五噩梦级:河南、江苏、浙江湖南、湖北

在这一级别中,估计江苏考生最难受,在高中三年中,牲口都不用这么拼命,硬是把学生当牲口,把老师当超人,主要还是因为出题太难了。河南呢就是人口太多,这么多竞争者必然会鱼死网破的。湖南湖北的黄冈和奥数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真不是盖的。

没有绝对公平,高考在全国内看起来很不公平,但在你的省市范围内,这可能是你人生中唯一的公平,现在的教育资源还是不平衡,但国家是在努力的,相信不管你在哪,只要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2018高考加油


哐当哐当


江苏整天瞎吹,教育第一,完全是偷换概念,有意混淆误导。江苏是国家政策与资金投入第一,回报又是多少呢?还不是苏州,无锡,常州这三个原属浙江城市的贡献?投入最多不等于质量最好,这种歪曲事实胡吹是在打江苏自己的脸!

明代二次科举中榜的全是浙江学子,北方诸省被剃光头。朱元璋为了政治平衡,制约浙江,对南京,淮河,苏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扶贫把苏州,无锡,常州,上海从浙江划出的,搞了个江南省(南直隶),这就是江苏省的发源开始。

头条经常能看到江苏南通和其他城市比来比去的,整天胡吹“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领了这么多年国家教育补助金的南通,只是个扫扫盲的水平。中国近代文化,科学大师,南通有几个人?江苏教育也配自吹第一?查查历史从古到今的教育资料再吹?

有“东方剑桥”之称的是浙大,上海的交大,华东师范大学,复旦的几个系是从前浙江之江大学分出来的,同济大学前身更是浙江之江大学校上海分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惟一承认学历的是浙江美院。江苏这些全靠国家政策资金照顾的大学还有脸比吗? 江苏最牛的科学家程开甲祖藉是安徽徽州,出生在苏州,中学考的是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大学上的是浙江大学,二十世纪最伟大华人科学家陈省身(嘉兴人),与李政道(苏州人,出生在上海),也是中学考入的是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大学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江苏教育好的话,那二个顶尖的江苏藉科学大师乍要舍近求远到浙江读书,不在牛哄哄江苏上学?

所谓的曾经“亚洲第一”南京大学是“规模第一““人数第一”还是“占地与投资第一”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但肯定不是教育质量”亚洲第一”,当时的中国实力摆在那。何况,南京大学是国立大学,与北大,清华一样,是中央政府投资与政策重点扶植的,能说成是江苏的地方成就吗?这也成也苏江吹牛的资本了?

浙北杭嘉湖一带留级劝退的几乎全是江苏移民后裔,这就是浙江的教育水平严格。上海高考入取分这么底,最大的“贡献"就是江苏后裔占了上海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造成的。浙江学子要上北大,清华至少要700分,重本入取线要600多分,而江苏才多少分?

江苏国家政策与资金照的大学有多少?是浙江的十多倍,浙江全靠自己,浙大也是自立为基础壮大的,但从人均出的人才比例来看,一目了然证明了江苏教育的水平更是种耻辱!


鹤林雨露3


哪个省的考生最苦?相信对于高考大省来说,每个考生所受的苦都是不言而喻,都可以是一场超越极限的马拉松式的较量,然而非要较一个高低的话,小徐老师认为,最苦的高考生当属河北莫属。

河北无疑是高考大省,但就一本分数钱和录取率来看,河北的考生比河南、山西、广东、安徽的考生录取率要稍微多一点点(如下图所示),表面看上去,好像河北的考生考大学要比这几个地方更好考似的。殊不知,河北考生的压力并不仅来源于录取率的高低,更在于本省内考生之间的竞争。

从2018年官方发布的全国I卷高分段考生人娄统计表来看,河北过700分和过600分的考生人数远远超过其它各省,如下图所示,河北理科过700分以上考生竟然高达122人,而其他各省,过700分的最多也就四五十个,而还有一些省市虽然均为全国I卷竟然过700分为0。

河北的考生并不是个个都是天才,他们的高分是用血汗换来的,是用一天16小时以上的高强度的学习换来的,是心无旁骛,一丝不苟的非常学习精神换来的。


凡是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过600分后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旦过了600分再想提几十分,简直难上加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分”,过了600分再想往高提分,那么靠就只能是拼命了,忍常人之所未忍,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去争取哪怕一分。

河北的孩子们为了在高考中能圆名校之梦,几乎在初中就没有放松有机会了,为了能考上衡中,衡水一中、衡水二中等几所有名的高中,真可谓三更灯火,五更鸡。学生们过早的尝尽了学习的艰苦。

真到了高中更是拼尽全力,全天除了一天三顿吃饭的仅有的十五分钟外,其余的一分一秒都务必用到学习上,就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以分为单位计算,谁也不能浪费一分钟,即使是放假的时间,孩子也没有自由放松的时间,就像老师说的,“凡是想考学的同学们,你们没有假期,你们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学习。”即使是在家里,依然五点半起床,按照学校每个时间段所留的作业依次做到晚上十点。这是什么样的学习劲头,没有“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同样没有河北考生的拼死竞争,哪来如此之高的分数?

但是不拼行吗,作为河北考生,即使你考了700分,也不能保证你能进北大、清华、浙大这样的名校,你有什么理由停止拼搏的脚步。所以河北的考生停不下来,他们只有拼,没有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