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中)

《球报》独家报道

人物小传:赵树元,辽沈足坛名宿,1949年出生于沈阳;职业生涯中先后效力过沈阳足球队、辽宁足球队和广州部队足球队;退役后担任沈阳青年足球队、沈阳六药足球队主教练等职务;此后建立了虎星足球学校,为中国第一家足球学校,并曾组建辽宁虎星足球俱乐部参加中乙联赛。

前文提引:

沈阳足球队1987年末受到足球政策优惠,代替辽宁派丽队(辽宁青年队)获得了甲级联赛的资格。此后在主教练赵树元的带领下,球队连续两年稳居联赛中游。在中国足球"西山会议"后,甲级联赛被分为AB两个组别,A组8支球队、B组12支球队,沈阳足球队成为B组的球队。在球队实力日趋成熟的时候,沈阳体委领导希望球队能够更进一步,冲入甲A联赛,因此球队就确定了在1991年、1992年中升组的目标。

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武侠小说中对武林恩怨情仇的准确描述。实际上这句话用在中国足球上也是非常贴切,在这个全国人民都关注的运动中,一直有着自己的"潜规则"。身为其中的一员,很难抗拒明里暗里的各项"安排"。但恰恰在1991年有一支球队就凭借实力和运气击破了这样的"酱缸文化",这就是由赵树元指导带领的沈阳足球队。

大闹越秀山 击破潜规则

从1987年接手球队后,赵树元指导一方面培养沈阳自己的青训队员,另一方面也从其他球队带来了多名有实力的球员,并且将球队整体捏合的比较到位。1991年联赛开始前,由16支甲级球队参加的全国优胜者杯足球赛首先打响。在争夺八强席位中,沈阳足球队迎来了天津大桥队的挑战。天津大桥队由左树生指导带队,球员此前在荷兰接受了一整年的训练,想要在中国足坛刮起"天津旋风"。但这支信心满满的球队遭到了沈阳足球队的当头棒喝,主客场两回合净吞三蛋惨遭淘汰。在8强淘汰赛中,沈阳队仅以一球的劣势负于了鼎盛时期的辽宁足球队。

"由于这次比赛我们打得比较漂亮,对这两个球队成绩都令人满意。沈阳体委领导认为球队已经有一定实力了,自己应该更争气一些。甲级联赛的'帽子'是别人给过来的,但如果自己再没什么想法也不应该了。所以我们球队就定了要在1991年或者1992年争取升入到甲A联赛中。"

1991年甲B联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所有12支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积分前六名的球队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单循环比赛。前两个阶段获总积分前四名的队参加第三阶段的决赛,前两个阶段结束后沈阳足球队6胜7平3负积19分(当时为赢球积两分的规则)以第四名的成绩得到了参加决赛的资格。

"升组赛有广东、吉林、火车头和我们共四支球队,当时的规则是两个阶段排名第一的两队广东和火车头踢一场,胜者直接晋级。我们和吉林的胜者,再与那支输了的小组第一进行第二场附加赛,这场比赛的胜者获得第二个升组资格。"

那时的广东足球队有着"华南虎"之称,与"东北虎"辽宁足球队并立为国内南北足球风格的代表。队内好手很多——郭亿军、谢育新、张小文都是之前国家队的队员,所以在与火车头的小组头名比赛中以2:0获胜,直接完成了晋级。

"那次升组赛是在广州进行的,所以广东队非常轻松地赢球了。按照赛制,火车头队还需要和我们与吉林的胜者再打一场。吉林当时由郑钟燮教练带领,有着李红军、金光日等有实力的队员,他们球员基本都是朝鲜族球员,球风非常强硬。我们和吉林的比赛进行的非常激烈,最后是打完了120分钟的比赛依靠点球决胜,我们才赢了比赛。"

当时吉林队全队心气相当高,认为一定会升入甲A,但是这场比赛一输球就代表着球队的努力付之东流。赵树元指导透露了当时的情景,"比赛结束后郑钟燮和我握手说,兄弟你们继续努力吧。然后吉林全队队员都是一条毛巾一瓶白酒的坐火车往回走。所有人是一路哭一路喝,最后教练都是用担架给抬下去的。到北京时,中国足协派人去车上慰问他们,但没让他们下火车,就是怕他们酒后冲动闹出什么动静。"

接下来就是沈阳足球队和火车头足球队一场定输赢的比赛了。"那年附加赛开始之前,火车头已经立下了军令状,一定会全力打入甲A。第一场输给了广东之后,铁路总局和全国五大分局的领导都到现场督战和我们的第二场较量。同时他们也做好了中国足协的工作,定好了是力保火车头晋级。"

赵树元指导在讲诉这段历史时的表情用"眉飞色舞"来形容非常贴切,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快30年,但他对当时的所有细节都记忆犹新。"当时足协的人和我就很明白地说明了,今年就是火车头升组,这是已经定准了的事,你们就当陪练吧,明年会轮到沈阳队。我说我们也和沈阳体委保证了今年要打进去,这么弄的话我和领导还有队员怎么交代啊。但他还是劝我今年不要再争了,配合一下打完比赛,明年一定会安排、照顾沈阳队的。"

"虽然听到了这样的话,但是我还是没有配合他们。总的来说这次升组的两场比赛,我们教练组是制定了缜密、精确的战术方针和原则,队员也是团结一致地在场上坚决贯彻了教练的意图和打法。火车头当时的边路进攻很有特点,所以我就临场变阵,把隋岩从前卫撤到了边后卫,这下就抑制了对方的特点。但是既然赛前都说了内定火车头晋级,那裁判组肯定也是要配合他们的。对我们来说那真是11人踢对方14个人的比赛。"

"这场在越秀山体育场进行的比赛是相当紧张了,我们沈阳队也是很不服气的,所以全队努力在90分钟里和他们打成了1:1,进入了加时赛。加时赛里面,我们又先进了一球,所以火车头要想晋级最起码是在120分钟前能扳平比分。那时也没有什么VAR,伤停补时也没施行呢,但裁判愣是多给了火车头6分钟的补时。"

"这时候越秀山的现场观众都看明白具体怎么回事了,全场广州的球迷都开始一边倒地给沈阳队加油,同时用当地的脏话骂着裁判不公平,高喊都踢了多少分钟了还不吹哨结束!裁判组也真是为了完成任务,在补时6分钟的时候判给了对方一个点球。"

"那次比赛我们的主力门将是李翰博,是我们最后能升组的绝对功臣。第一场对吉林点球决胜时,他主动请缨要求主罚最后的点球,跟我说绝对有信心能罚中,最后真就是他的点球一锤定音,让我们淘汰了吉林。这次对火车头最后这个点球,他也是判断准确,啪得一下直接给扑出去了。"

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中)

比赛最后时刻罚失点球,让火车头队失去了晋级资格,中国足球"潜规则"被沈阳队一举击破。这让在场的足球管理者非常不满,对赵树元指导埋怨"你们太不听话了,把计划全都打乱了。"讲诉到这里时,赵树元指导哈哈大笑,仿佛是一名孩子淘气之后看到大人气急败坏时候的样子。但是沈阳队的技战术能力却得到了中国足坛和现场观众的交口称赞,广东当地的足球官员连称"沈阳队太不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赢球。"

不过虽然进入了甲A联赛,但对于足协来说沈阳队已经"闯了大祸",所以在接下来的冬训中就安排了"穿小鞋"——沈阳足球队没能被足协安排到昆明海埂基地进行训练,而是被"发配"到昆明拓东区的官渡体育场去进行训练。因为足协认为沈阳队的实力达不到全国前八名的位置,没有资格去享受好的训练待遇。

为沈阳足球劳心劳力

升入甲A联赛后,中国足球再次改革联赛赛制,1992年和1993年的联赛都处于职业化改革的实验阶段,所以在1994年的甲A元年,沈阳六药队也是中国职业联赛的12支元老球队之一。

但是赵树元指导却没能带领这支球队参加真正的职业联赛,因为早在1992年联赛开始前,他和球队领导就球队未来发展产生了分歧从而选择了辞职。辞职之后的赵树元指导并没有完全脱离沈阳足球,1998年、1999年沈阳海狮在甲A联赛中都是艰难保级,甚至为此制造了中国足球公认的一幕假球——"渝沈之战"。

在1998年勉强保级之际,时任沈阳体委领导和俱乐部经理开始与赵树元指导接触,希望他能够不计前嫌,在下个赛季再次带领沈阳海狮队来征战甲A联赛。赵树元指导为他们的诚恳所打动,答应再次出山。但不久之后,俱乐部管理层发生了人员变动,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沈阳海狮队在甲A站稳脚跟后,政府领导和广大球迷再次希望球队能够有更好的表现,毕竟"破裤子缠腿"的打法和"渝沈之战"的假球成为沈阳足球的两大污点。作为熟悉沈阳足球的优秀教练,赵树元指导应各级领导的要求为沈阳足球未来的发展做出了一份详尽的规划,经过领导审批后,这些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得以施行,包括引进南方技术型球员以改变沈阳足球粗糙的足球风格,要寻找外籍高水平教练来提升球队技战术水平。

正是在赵树元指导的建议下,2000年主教练涅波和前国奥球员闵劲加盟沈阳海狮,球队也得以获得了队史上最佳战绩——2000赛季甲A联赛第七名。

在外界看来,沈阳足球在辽宁这块足球沃土上一直有着比较尴尬的状态。从历史战绩上来讲,不敌辽宁足球队"十连冠"的辉煌;职业足球改革之后,大连足球也有着"八星大连"的荣耀。

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中)

赵树元指导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一点要从几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球员组成上能力欠缺;第二是政府政策支持上不足;第三是球队管理上的问题。"

"在职业化之前,由于有辽足以及辽青的存在,沈阳乃至大连最好的足球苗子肯定是要首先被辽宁足球队挑走,毕竟辽宁足球队是代表着省内最高水平的球队。辽足之后,还有八一队和沈阳部队两个军队所属的球队会来各个区体校去选人,因为那时候部队球队的荣誉感和保障还是非常吸引球员和家长的。除此之外,之前省内还有各个行业的足球队,比如说辽宁工人队也曾经是甲级联赛的球队,这样的球队在小队员心中的排名也在沈阳队之前。"

"所以说,能够进到沈阳队的球员都是其他球队筛选了三四遍之后,被剩下的才组成了沈阳足球队。这些队员在身体和技术方面肯定是有缺陷的。人才不行,基础不牢,要想带领这样的球队有好成绩,真的是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一开始不想接手1986年那支球队的一部分原因。"

"第二点由于沈阳队历史上战绩并不突出,所以在本地的各个层面上没有形成对球队或者俱乐部来说有利的氛围和政策。之前沈阳体委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群众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上的成绩由省里的体育部门去争取。沈阳有一支职业足球队就足够了,用不着为了这支球队投入特别大的精力和支持。"

"第三点就是球队从历史上来说就没有形成良好的球队文化和管理方法。从远的时期来讲,1964年被解散的那届沈阳青年队实际上球员能力非常强,那时由于省里只有一线队,沈阳好的球员就保留了下来。但由于球队没能做好管理,导致从仅仅4年之后就从甲级联赛降级了,这也成为了球队被解散的决定性因素。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后来的沈阳队中也有所体现,这也极大制约了球队成绩的提高。"

了解沈阳足球历史的球迷和读者应该可以知道,赵树元指导对沈阳足球的判断可以说是鞭辟入里。回首沈阳足球队20年来的历史,确实充满着坎坷。球队名称职业化之后的10年间一直在变化,从沈阳六药、沈阳海狮到沈阳金德,每次名称变动的背后即意味着球队投资人的变动。

然后由于市政规划的需要,沈阳市体育场和五里河体育场两个能承办职业联赛的体育场都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了爆破拆除,迫使2007年沈阳金德远走长沙,断了沈阳足球一脉相承下来的传统。

赵树元:足校第一人的艰难探索(中)

此后的沈阳几支球队也都命运多舛——2008年沈阳东进组队一年即进入中甲,但连续2009年、2010年连续冲超不成,企业资金紧张后曾出走呼和浩特,乃至解散成人队,最后2018赛季中期落得欠薪被注销资格的境地。沈阳沈北队是2011年收购天津润宇隆的中甲资格而来,三年后的2014变为沈阳中泽队,仅仅一个赛季后中泽解散。

2015年成立的沈阳城市足球俱乐部沈阳城市建设队是目前唯一能够代表沈阳这座城市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沈阳城市建设队已经连续三个赛季在中乙联赛打拼,两次进入到了争夺中甲资格的决赛阶段,但是最终都功亏一篑。

特别是上赛季的决赛阶段与南通支云的客场比赛,城建队也是面临着和1991年一样的境地,——南通市的主要领导都到现场观战,而中国足协明里暗里地要帮助南通支云过关。但是这一次代表沈阳足球的城市建设队却没有如同前辈那样"逆天改命"的机遇和运气了。

主客场比赛中唯一的进球来自于南通支云的定位球,但实际上那次犯规就是沈阳城建队员正常的拼抢技术动作。比赛最后阶段,沈阳城建队员在对方禁区内被犯规,裁判竟然视而不见,只给了城建队一个角球。在赛后官方给出的比赛视频集锦中,这个问题球根本没有出现在剪辑中。

这些球队的真实遭遇可以说直接印证了赵树元指导对沈阳足球的把脉。如果不能在政策和其他诸多方面为足球俱乐部创造一些方便,只凭借俱乐部自己的运营,在中国足球这个非常不成熟的体系中,想要取得成绩上的突破真是难如登天。

"从建国前后开始,辽宁这个区域是不择不扣的足球大省和强省。我的想法应该是从辽宁省到沈阳市都应该把足球做到规范的市场化,把足球这个产业做大做好。咱们过去这么多年培养、输送了那么多的足球人才,到今天仍然还有这个条件。现在我感觉是政府现在对这个问题还排不到日程。从我开始做足校,中间经历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足球圈里面各种乱来的行为一方面打击了基层教练和青训机构的初衷和热情,另一方面也毁灭了孩子和家长的积极性,这两方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中国足球土壤萎缩和青训体系的崩溃。所以我希望辽沈包括大连等等各方面的力量能够就对如何做好足球产业有一个研讨,为本地足球的发展创造好的氛围。"

下一期《球报》将继续讲诉赵树元指导在离开沈阳足球队后如何创办足球学校的曲折历程;中国足球青训培养中的乱象;中国足球联赛为人所不齿的黑幕;为了中国足球的进步不断尝试"引进来、走出去"的坎坷经历;以及对中国足球整体上的深度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