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人類能建造80萬噸貨船,那麼為何航母最大才10萬噸呢?



超級油輪ULCC(排水量在30萬噸的油輪英語縮寫,VLCC是20萬噸級別的)長滴就是這個樣子,所謂80萬排水量噸的那條油輪是‘董浩雲’的。 從船舶設計與建造來說,油輪屬於低檔次船舶,它的各方面技術難度僅比“散裝貨輪”高一些,遠不及LNG液化石油氣運輸船和冷藏集裝箱船!
LNG液化氣運輸船,目前世界也就三四個船廠可以建造 ,技術複雜程度遠高於VLCC和ULCC超級油輪,為民用船舶製造的“勞斯萊斯”。

理論上來說可以設計建造LNG船的國家只要有超大的船塢(船臺)都能建造,世界造船業的強國、大國對它都不存在技術難點。 ULCC油輪本身來說技術等級並不很複雜,說的簡單直觀一些就是:在甲板下面有多個受支撐的巨型儲油罐,通過管道與外界相通便於和油田、目的地儲油庫的輸油管相連,這樣就可以進油和排油…動力系統採用蒸汽輪機推進,當然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目前使用大型低速柴油機。
著名的“瓦錫蘭公司”設計的二衝程船用低速柴油機,目前世界80%的輪船都用該公司的柴油機,圖片上是我國根據“瓦錫蘭公司”的圖紙製造的巨型低速柴油機,從體積上來說排水量超過20萬噸的輪船所使用的柴油機都得有四層樓房、兩三個單元那麼大。


除了儲油罐焊接和管道屬較高壓需要高一點加工技術外,其它方面設計與建造和普通散貨輪差別不大,而且整艘船的利潤也不高,這也正是ULCC除了超大之外技術水平不高所致,比它排水量低數倍的LNG船價值要比它高很多!
“福特級”超級航母的第二艘“肯尼迪號”正在建造當中。可以看到複製的模塊建造方式,雖說就像“搭積木” 但是各模塊之間的對接誤差要非常小。

美軍“福特級”艙結構和甲板層數是複雜的。 航空母艦可以說是現代船舶製造行業最複雜的船舶,也是製造標準最高等級的船舶,從最基礎的材料和焊接開始就要求鋼板和球扁鋼抗衝擊性能是最高的,否則20甚至30噸重的艦載機較高速起降根本不承受不了!對於材料的焊接要求誤差在0.00㎜等級,“累積誤差”降到最低!只有這樣當航母下水“應力釋放”完畢後的棲裝工作才能快速進行,使航母早日試航並且服役,如果“累積誤差”很大會直接影響到航母舾裝的其他設備安裝,因為圖紙上的安裝位置尺寸變化太大……嚴重時艦體需要重新進入乾塢當中進行返工。


“尼米茲級”
核航母的反應堆,雖然體積要比前面圖片上的柴油機小了許多,但是技術難度和安全等級是世界上最高的。

排水量10萬噸的航母必定是核動力航母,使用核反應堆帶動蒸汽輪機產生電力進行推進。軍用反應堆的設計標準、製造標準肯定是最高等級的,一旦涉及到核能它的安全等級也是最高的!目前為止可以製造軍用反應堆的國家在5~6個,印度在外國的技術援助下也能製造(英迪拉·甘地原子能中心),這說明軍用反應堆是比民用反應堆更加高級的技術(軍用反應堆通常情況下燃料棒可以使用50年之久,遠比民用堆設計複雜)是想相同功率的反應堆民用的起碼佔地面積要在2000平米(主體)而軍用堆不足200平米,把那麼複雜的核裝置佈置在這樣小的地方完全就是“螺螄殼裡做道場”!要想做到談何容易? 航母核反應堆的芯部,裡面包裹著燃燒棒和控制棒,外面還有一層厚鋼板的壓力安全殼。 通過上面對航母使用鋼材、焊接,軍用反應堆的粗淺介紹就可以清楚的明白,航母建造的高等級性和複雜性,而所謂80萬噸ULCC油輪僅是一般性的船舶,從建造難度來說就已經限制航母往排水量超大型發展。


另外,航母編隊需要都母港進行休整和維護,既然是維護就得進入到船塢才行,否則沒法檢查艦的底部狀況,但是現在沒有80萬噸的船塢,當時日本建造它的時候是在岸上船臺建造的,航母要是也這麼大的排水量也不能上岸去維修。再有就是80萬噸的船根本不進入港口,吃水量太深,很可能擱淺!都是由岸上搭建輸油平臺,油輪在錨地卸油或者進油。如果航母進入不了港口僅能在港外待著,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所以,從建造技術難度和港口,航道適應性來說,目前10萬噸級別的航母已經很合適了,不需要往更高一級的排水量發展。


皇家橡樹1972


瞅見沒有,沒有比它更恐怖,這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滿排水82萬噸,光主人就換了好幾家,建造於1976年,1981年下的水,1988年被伊拉克擊沉,1989年撈出來得以修復,2009年當廢鐵賣與印度,2010年在印度肢解,香港海事博物館收藏了它一支錨,重達36噸。迄今為止,正是最大最長者。有人問,能否這樣造航母,答案是不成。為什麼呢?

▲幾點不能造的理由:如果航母這樣造,部署起來實在太不方便,有很多海域通過不了,過不去,就幹不成事,這對海軍資源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造價太高,維護起來也相當麻煩,它終究要壞要修理,就得專事建造這樣的船塢,供其使用,想想就挺恐怖的,在本國可以,那麼其它地方行不行,如果壞在半道上,拖著費勁,想找船廠修理也會費勁極了。更要命的事,這麼大的船,得載多少飛機呀,起降效率高不高?相關設計如果不到位,80萬噸的船趕不上2條10萬噸的航母出動效率高,那麼發展它的意義又在哪裡?如果考慮到起降效率,不得不將艦體加寬,耐維斯號這麼大的船,不到70米寬,為得就是一個通過率。最後這點很重要,是船都會沉,都有可能被擊沉,一旦被擊沉,像這樣的航母,再強的國家也不會造太多,擊毀就不能承受,多少人多少飛機,我的天,敢想嗎?

▲10萬噸的最好。美國造了多年,有了經驗,經驗豐富,十萬噸的最合理,無論艦載機數量,還是出動效率,以及戰鬥力強度,等等,細細地算過帳一筆,正是最方便,最靈活,最高效。我們還真不給美國較這個勁,依現在的技術水平,就這樣最好。即便這樣,如其最新型的“福特”號,連財大氣粗的老美,也有點吃不消了呢,僅裸艦的價格就高達150億美元,再加上150億美元的艦載機,150億美元的編隊艦隻,僅採購費用就是450億,再加上每年的維護費用,大約也在30億美元以上,瞧瞧嗨,就不是中等軍事國家所敢想的。把銀子堆成山,每年花錢如流水,就是這,也只是一艘航母的費用,依美國的脾氣,要養護10艘航母呢,購買加維護就是天價了。遑論80萬的船,即以現在的“福特”號建造成本而論,這樣的航母,誰又造得起,造得起誰又損失得起?

▲中國造航母。造航母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從開始論證,就是系統環節之一,首先說得造多大,有多大技術能力,搭載什麼樣的艦載機,使用什麼動力,有多少建造成本,等等,都得綜合考慮,進行十分詳盡的分析論證,在權衡之後才能做決定。印度首艘國產航母建造,就是失敗的例子,國家沒有這樣的實力,應該說不具備建造航母的條件,不具備也要造,僅請人詳細設計就進行了3次,設計一次給一次的錢,每次都達到上億美元,國家再有錢,也架不住這樣浪費,完全靠拍腦袋來做決定,我們不為此,不貪多,不貪大,依自家技術實力而定,因此七萬噸的航母準時下水,僅建造了2年多的時間,首次造,便造成了。所以造航母,是國家實力的產物。幾個大的分段,分地建造,到時合在一起即得。如果80萬噸,可以想像嗎?我們實事求是,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實力。


魂舞大漠


航母並不是越大越好,航母艦載機數量也並不是越多越好,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個峰值,一旦過了這個峰值數量多了反而成了累贅。而航母就是這樣的例子。其實常規動力的小鷹級航母的噸位比尼米茲級航母要小,但是艦載機數量卻比尼米茲級多,因為在小鷹級航母的使用過程中發現一般情況下71架飛機就完全足夠用了,而多餘的除了在機庫佔位置外還得掏錢保養。



所以並不是技術建造不了80萬噸的航母,而是根本就沒有那個必要,因為航母的設計考慮主要還是針對艦載機的攜帶數量、裝備、防護等,10萬噸級的航母已經足夠用了,要知道小鷹級航母也只是8萬多公里級的航母而已。


航母的起降在於合理的甲板調度和機庫管理,還有蒸汽彈射器的工作效率,不然你航母再大裝的飛機越多,工作效率低下也不行,而多大的航母配置多少艦載機也是美國根據幾十年的航母使用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套經驗。不過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國海軍航母來說有一定的借鑑作用,但是並不絕對,還是要自己摸索才能得出屬於自己的真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沒錯、80萬噸油輪貨船很早以前就可以造出來了,而且還是日本造的,名叫諾克·耐維斯號油輪,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82噸,不過這艘船好像已經拆解報廢了;現在最大的貨輪是一艘56萬噸的巨人號;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能造這麼大的貨輪,為什麼不造這麼大的航空母艦呢?

一;是覺軍用艦船的設計指數是民用船隻不可能比的,軍用艦船設計要求,質量要比民用高得多,因此難度太大。

二,不過覺得以現在的技術可以把80噸航母設計製造出來,不過不實用,戰爭我們講究的是靈活,快,準,狠;這麼大的傢伙行動起來肯定慢的很,你說可以加大動力,不過在海上的因素太多,傢伙大代表風的阻力更大,水的阻力也更大,動力再強行動上一定會有遲緩。拖緩整個戰鬥編隊。



三,這麼大的航母,所需人員;物資;燃料都是巨大的;補及一次需要一個月,航母沒動仗打完了。


四,再個所需費用也是巨大的,太難負擔的起;還有一個本身目標太大,美國在考慮各個因素之後,造的最大的航空母艦也只有11萬噸的福特級航母,當然現在這噸位可以適應現在戰爭,不保準將來技術更先進,需求更多的時候,也有可能會更大一些的航母。


牛頭馬面兩鬼


說這話的人其實是外行,現在美國的10萬噸航母其外形尺寸比35萬噸的油輪還要大,如果要建造80多萬噸的航母,其外形尺寸有多大你知到嗎?這麼大的航母它的建造成夲全世界只有美國有這個能力,但美國佬不是傻瓜,他絕對不會造,如果這種航母被敵方擊沉美國佬也無法承受!說這話的人還是早點睡吧。


車仔佬42104839


不是很懂這麼龐大的系統工程,但從淺顯易懂的角度看,過於龐大的身軀容易成為靶子,過於深的吃水線不利於接近衝突區域,還要兼顧動力性,轉向靈活性,抗風浪結構,續航能力相關,武器易於佈置兼顧防守等等,


名本無意


這個是從目前人類的個個方面考慮的,包括技術,國力,能力,國家的大小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