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美国总统给李鸿章写信,预言中日必有一场大战,谁知竟成现实

李鸿章,晚晴重臣。他和德国的俾斯麦、美国的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李鸿章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并且他本人也喜欢这个称号。

1875年,日本海军兵临汉城。一年后,日本逼迫朝鲜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的江华岛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就是《江华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朝鲜打开了国门,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征服朝鲜之后,日本将大清国作为自己的假想敌。

美国总统给李鸿章写信,预言中日必有一场大战,谁知竟成现实

公元1877年,美国南北战争的英雄格兰特在卸任总统后周游世界来到中国,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曾经请这位老朋友调解中日冲突。格兰特在美国南北战争后期担任联邦军总司令,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他在政治上却做得并不那么出色。在第二次总统任期内,他一方面对对南方奴隶主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包庇、纵容下属贪污腐败,导致国内民众的极大不满。他卸任总统后周游世界,想东山再起,再操权柄。

美国总统给李鸿章写信,预言中日必有一场大战,谁知竟成现实

格林特深知中国、日本之间的矛盾,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颇为准确。在日本,他曾经给李鸿章写信,信中这样说:“中国大害在一弱字,国家譬如人身,人身一弱则百病来侵,一强则外邪不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建议清政府仿照日本,效法西方制度,“广行通商”,这样的话,国力就会逐渐强盛,世界各国也会看得起你,不会欺侮中国。另外,格兰特还提出忠告,认为不按照上述建议做的话,日本就会“以一万劲旅长驱直捣中国三千洋里”。谁能想到,在17年后,格兰特的预言就成为现实。

甲午战争,大清遭到沉重的失败。在战争之前,大清朝没有人真正地关心国家的兴亡,人们只想捂紧自己的钱袋。每个人都认为帝国已经足够强大,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反观日本,对于此次战争则颇为重视。当时的日本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国内宣扬的民族主义使得日本人的凝聚力倍增,他们团结起来,想要对付强大的中国,也就是说,日本“全民皆兵”,动员全国的力量。

美国总统给李鸿章写信,预言中日必有一场大战,谁知竟成现实

清朝政府和老百姓却是各行其是,政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北洋水师身上。当然,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制度,清政府没有做到“效法西方制度”。正如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所说:“海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像是树上的花朵,倘若树木有问题,你又怎么能苛责花不够鲜艳?”

对于中日甲午战争,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发表你的高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