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水稻后期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超实用,浅显易懂!

今年入夏以来,受洪灾和高温多湿气候的影响,水稻极易爆发病虫害。后期如不加强管理,将会前功尽弃。现将水稻后期主要管理要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农民朋友有些许帮助。

水肥管理

水稻后期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超实用,浅显易懂!

水分篇

水稻在后期,即抽穂扬花至灌浆期对水肥的施用特别敏感,实施科学管水尤为重要。

水稻灌浆正值高温季节,植株蒸腾与蒸发量大。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输送。但长期深淹对当前的水稻品种极不适应。

长期深淹极易诱发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更给稻飞虱造成有利的繁殖条件。因此,水稻后期田间管水要勤灌浅灌,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促进根系发达,通风透气,从而稳产高产。

具体方法:浅~湿灌溉,即灌3cm~5cm浅水,自然落干至地表无水再行补水;腊熟期,浅~湿~干灌溉,灌3cm~5cm浅水自然落干,湿润2~3天脚窝无水再灌一次新水,如此反复直至腊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抽穗后30天以内,不可停灌,建议9月初停灌。

肥料篇

剑叶明显褪淡,脱肥严重处,可适当施用孟葆隆高纯度磷酸二氢钾或海精灵等叶面肥。一般正常生长的田块不应补施肥料。因为,重施、迟施氮肥造成植株叶片嫩绿疯长,容易诱发稻瘟病和稻飞虱,严重时造成颗粒无收。所以,广大农民朋友不要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高产,造成得不偿失。

病虫害防治

水稻后期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超实用,浅显易懂!

水稻后期病害主要有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病害,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苞虫、三化螟、稻飞虱等虫害。

病害篇

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施用杀菌剂一般应在2~3次方可取得良好效果。在田间零星发病时首次施药,然后隔10天左右再次施药,有时再隔10天左右第3次施药才能控制已发病田块的病害发生。而当田间病害已大量发生时才施药,一般防治效果较差。因此,病害防治应根据田间观察情况,讲究预防为主、早施药。

具体地说,7月中下旬,是纹枯病、稻瘟病初侵染关键时期,一些水稻品种正值孕穗末期幼穗自旗叶中微露,所谓“破口期”,易感稻曲病,首次施药应在这一时期。8月上中旬是纹枯病、稻瘟病易流行时期,一些品种在此期间破口,易感稻曲病,正好进行施药。

而8月中下旬是纹枯病纵向发展时期,也是稻瘟病菌侵入引起穗颈瘟的主要时期,还是白叶枯病开始流行的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药防治,以后在白叶枯病发生重的地区,还应于9月上旬前后开施药1次。

除适当早施药外,为减轻劳动量,病害防治应将几种防治药剂混合施用。如果同时发生稻瘟病和纹枯病,一般可以结合在一起施药;稻曲病防治适期稍有差异,但施用保护性药剂如铜制剂,或者施用三唑酮等保护兼内吸性药剂,可稍提前,与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结合进行。

水稻后期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超实用,浅显易懂!

应选择广谱性、内吸性和成效期长的药剂防治穗期病害,或者将几种作用原理不一致的药剂混合在一起施用,增强药剂对多种病害的预防作用。注意选择晴好天气施药,注意用水量足够,均匀喷施。

虫害篇

几种害虫潜伏期比较集中,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第三代三化螟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左右。平原地区略早,山区偏迟。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第四代三化螟一般集中在9月上中旬。平原略早,山区偏迟。

在病虫害并发情况下,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叶肥混在一起施药;另外,害虫防治可结合施肥撒施药土,以减轻劳动强度。

一般施药以上午十点以前,下午四点以后为最佳时机。后期尽量不要使用残效期长的剧毒农药,应选用残效期短、击倒率强的农药,确保绿色农业的效益,做到增产增收。

防倒伏

水稻后期生产管理关键技术(完全版),超实用,浅显易懂!

肥多旺长、株高过高、密度过大、过早封行、郁蔽严重、纹枯病或小球菌核病发生重有倒伏风险的,要采取浅湿干的方法晾田充氧、壮根壮秆。

水稻节间充实时间长达3个叶龄期,灌浆的同时节间仍在充实的过程中。根系早衰则底叶早衰,输送给茎秆的营养减少,茎秆充实度下降,后期遇暴风雨易倒伏。氮肥多长时间淹水会加重纹枯病,易倒伏。

因此防倒伏的关键是通过间歇灌溉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功能期。发生病害的地块药剂和晒田相结合。

文章由孟葆隆团队整理编写,转载请注明


磷钾金库®~食品级磷酸二氢钾

提供权威专业的产品检测报告

保花保果、壮籽抗倒,膨果上色,作物增产法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