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脫貧攻堅,潮湧高原

春華秋實,綠浪起伏。夏日高原,鄉村沃野處處顯生機,牧區草原處處新氣象;各個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熱火朝天,一個個新農村雛形顯現;扶貧產業園區企業機器轟鳴,產銷兩旺……

伴著“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嘹亮號角,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下,青海,用“增收”、“減支”、“補短”三把鑰匙打開了貧困群眾奔小康的幸福之門。

脱贫攻坚,潮涌高原

6月30日,青海省10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光伏發電園區正式併網投產運行。該項目是我省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貧項目,項目可優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333戶。本報記者 孫海玲 攝

脱贫攻坚,潮涌高原

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村民依託互助盤繡,拓寬增收渠道。本報記者 孫海玲 攝

脱贫攻坚,潮涌高原

湟中縣上新莊鎮白石頭村第一書記鄂香蘭與村民一起挖藥材。駐村工作隊提供

脱贫攻坚,潮涌高原

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扎河鄉牧民在縣城經營百貨店,增加收入。本報記者 孫海玲 攝

增收——讓群眾更有幸福感

“人均收入較低,危舊房隨處可見,是外人很少知曉的偏僻貧困村。”說起兩年多前第一次來到包勒村的情況時,湟中縣上五莊鎮包勒村原第一書記戴航感慨道。

包勒村位於湟中縣西北部,處於水峽森林公園邊緣,森林覆蓋率90%以上。憑藉這一資源優勢,包勒村在戴航的帶領下找窮根,思對策,走上了鄉村旅遊發展的路子,叩開了脫貧攻堅的大門。

產業興了,山村活了。包勒村也從一個遠在深山無人知曉的山村,變成依託青山綠水,吸引遊客觀光體驗、度假消費的好去處。兩年累計接待遊客20餘萬人次,實現農民旅遊收入200萬元,年農民人均旅遊增收3000餘元。

打好攻堅戰,增收是關鍵。為了能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讓困難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我省穩步實施專項扶貧,從發展到戶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發揮扶貧產業園扶貧效益等多維度展開工作。

發展到戶產業。目前,全省貧困人口到戶產業資金中種植業佔5.8%、養殖業佔42.4%、購置商鋪佔16%、發展個體經濟佔5%、入股企業佔19.4%、運輸佔3%;整合使用佔4.3%、其他產業佔4.3%。

支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投入12.9億元,按貧困村50萬元,非貧困村40萬元的標準建立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幫助全省4024個行政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其中包括貧困村1625個貧困村和有貧困戶的非貧困村2399個。

發揮扶貧產業園扶貧效益。扶貧產業園扶貧帶貧效益顯現,經測算,39個縣區扶貧產業園直接帶動511個村、4.84萬戶、12.56萬人增加收入,通過資產收益方式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在900元左右,務工人員工資收入每月在2000元以上。

減支——讓群眾更有安全感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打好扶貧攻堅戰,是頭等大事,是第一民生工程。沒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三保障”的扶貧,不能叫真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減少支出是減輕貧困群眾負擔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貧困群眾安全感的有效途徑。比如通過制度保障和政策兜底,讓貧困群眾在教育、醫療、社保方面少支出、甚至不支出,以此減輕脫貧壓力,增強脫貧信心。”省扶貧局社會處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場輸不起的“政治仗”“民心仗”,從百姓最關心的教育、醫療、社保著手,織就了一張有溫度的扶貧民生網。

社會保障全覆蓋,民生逐漸改善。聚焦兜住底線,讓貧困地區教育普惠更有“溫度”。實施15年免費教育,累計投入資金36.2億元,每年有80餘萬名學生受益。

健康扶貧方面,我省持續推進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落實好“一免六減”“十覆蓋”等幫扶措施,加快推進村級標準化衛生室改造,選準配強村級衛生力量,全面落實“雙簽約”服務模式,讓貧困群眾能夠就近看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將全省6.4萬特殊困難群體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突出出來,對重度殘疾貧困群眾和“三無”孤寡老人,要多措並舉,綜合運用民政低保、商業保險、資產收益等手段,保基本、保生活,做好“託底”工作。

為了不讓一名貧困家庭孩子因貧失學輟學,不讓一名群眾因病致貧返貧,不讓一名貧困戶住在危房裡擔驚受怕,鄉鄉有標準中心校、有達標衛生院、有便民服務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寬帶網;戶戶有安全住房、有生活用電和飲用水……這幾乎是全省各貧困村的民生“標配”。

補短——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說一千、道一萬,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要找準“窮根”、開對“藥方”。貧困村、貧困戶貧困是共性,但貧困原因不盡相同。牧區的窮根與農區不一樣,腦山的貧困與河谷不相同。面對千差萬別的致貧因素,找出短板、補齊短板、缺啥補啥成為這場脫貧攻堅戰的主攻方向。

“2017年,我們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全面整合投入5.7億元資金,在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上聚力、使勁,貧困戶層面實現了‘六個全覆蓋’。”近日,記者在平安區採訪時,聽到最多的詞語是“全覆蓋”,這三個字不僅僅是脫貧攻堅量化的工作指標,更是補短板的有力佐證。

據平安區扶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已完成“六個覆蓋”,即自來水入戶全覆蓋、道路硬化到戶全覆蓋、危舊房改造到戶全覆蓋、安全用電到戶全覆蓋、有意願的技能培訓到戶全覆蓋、因病致貧臨時救助到戶全覆蓋。

從先天致貧因素分析,受經濟社會發育程度低、地理條件限制等因素制約,我省普遍存在“行路難、住房難、就業難、增收難、就醫難、上學難、用電難、飲水難”等問題。面對全省脫貧攻堅短板,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全力推進十個行業扶貧專項行動方案落實,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增進貧困群眾的幸福感。

教育、科技、通信、殘聯等行業部門通過召開會議專項部署,制定政策專項推進,下大力氣著力解決教育扶貧、科技扶貧、電子商務扶貧、因殘致貧、“防貧保”推廣等工作中的短板弱項,不斷推進行業扶貧向縱深開展。

另外,著眼下半年工作,我省制定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協調省農牧、人社等相關行業部門分別牽頭制定產業扶貧、就業轉移、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電力扶貧、通訊扶貧、科技扶貧、電商扶貧、危舊房改造等三年行動專項方案,為打贏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乘風破浪,決勝在即。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我省取得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非凡成就,讓人倍感溫暖。距離2020年還有2年時間,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承載著全省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面對貧困這塊“硬骨頭”,只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讓民生願景變成幸福實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