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国和俄罗斯为什么销毁氢弹?

一德格天1


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谣言,说现在只有中国有氢弹。怎么可能呢?不仅美俄英法中都有氢弹,某些国家,如印度,Dprk疑似也有。氢弹是目前世界各国核武库的主体,某些刚刚突破核门槛的国家是以原子弹为主。美俄如果销毁了氢弹,它们的核武库还能继续存在吗?省省吧,人家的氢弹比我们多多了。

原子弹是第一代核武器,也是每一个想研发核武器的国家必须经历的一步。但是,原子弹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污染严重,而且当量小,体积大。所以,如果只有原子弹,核武器的小型化就很难实现,也就不可能搭载到洲际导弹上。一枚造价昂贵的洲际导弹,如果只能搭载几千多、上万吨当量的原子弹,那就是巨大的浪费。

1952~1954年,美苏相继研发成功氢弹。在等量核装药的情况下,氢弹的威力不仅是原子弹的四倍,更重要的是,裂变反应不存在临界质量的限制,其威力既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在变成三相弹之后,威力更是提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几百万吨,上千万吨都不是问题,上亿吨也可能做到,困难在于找不到那么大的核试验场。

1957年,1966年,1967年,英,中,法也研发成功氢弹,原子弹在五个合法有核国家的核武库中逐渐淡出,被氢弹取代。所以,如果说存在销毁的问题的话,那么销毁的不是氢弹而是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弹。目前,大约只有个别刚刚拥核的国家才以原子弹为主。

冷战结束后美俄大幅度核裁军,对于消减下来的核弹头,也就是氢弹,有的是直接销毁,有的则由军方交给能源部储存起来,这个核弹头名义上是裁剪了,实际上具备随时上载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指责美俄假裁军的理由。核裁军只是减掉了核武库超杀的部分,美俄目前的氢弹仍然超出确保摧毁的水平。


进击的女武神


真心别听路边摊的军事作家来BB,什么氢弹养不起、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还有30枚氢弹,只有于敏构型氢弹才可以长时间保存……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自我感觉良好呢?其实都是扯淡。

唯一一个和美国和苏联销毁核武器的事情就是《中程导弹条约》,其中规定了美国和苏联需要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859枚,苏联为1752枚。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销毁的是中程导弹而非导弹弹头。

这是美国和苏联第一次实质性的销毁核武器,后面销毁核武器还有一次,则是美国协助乌克兰销毁掉了苏联遗留在其境内的所有“核弹头”。

《中导条约》中销毁的就仅仅是导弹:

导弹拆下核弹头放空燃料毁掉外壳就算是销毁了一枚中程导弹。而拆下来的核弹头,主要是W-80核弹头则全部都回收了,装在了B-61自由落体炸弹中。

这个是W-80

这个是B-61的分解图:

可以看到相同的东西吗?

后期美国还有大量的W-84核弹

被填充到新的B-61 Block 12 中。

这些W-80或者W-84是什么呢?——氢弹。

为啥要用氢弹而不用原子弹?倒不是因为氢弹威力大,而是——氢弹便宜。

如果要达到10万吨当量的爆炸,用铀-235制成原子弹需要浓缩铀170-210千克。而制造一枚10万吨当量的氢弹,用铀-235的需求量只有20多千克。

对于热核材料来说——氘化锂甚至比TNT炸药都便宜——才几十美元一公斤!

很多人说氢弹不好保存。其实真的是臆断。前几天一粉丝发私信:

那啥拜托W君没时间回答不经过大脑的问题。

咱们说美国的核弹大体上经过了5个代次。第一代的小男孩、胖子,第二代的W-4核弹。到了第三代核弹W-5上设计就已经成为这个样子的了:

W-5是一枚氢弹采用了开门设计。

从正面看内部的空间就是为了安放热核芯材所设计的,当年W-5核弹利用这个设计可以使用不同当量的芯材完成从6万吨-120万吨的不同爆炸等级。

从W-7核弹开始,向战术化发展:

这是美国倒数第四个型号的原子弹输出当量为8千到六万吨。和普通的内爆式核弹不同的是W-7内爆部分做成颗粒胶囊状态,根据不同的任务加装不同数量的胶囊。用这种方法调节当量的不同。

由于W-7的设计,对美国有了一个新的启发就是通过调节热核装药的位置以取得不同的爆炸效率。这时候很有代表性的W-27核弹就被制造出来,以至于到最新的W91弹头都采取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

回头看看W-84上面的调节栓,通过转动调节栓氢弹就可以在不同当量直接设置。

因此在美国的氢弹早在40年前就已经成为了武器库中主要的核武器,而原子弹则真心的是凤毛麟角了。

所以,现在提到核武器默认是氢弹,并且于敏构型真心没太大优势。只不过一个TU模型是反射模型、于敏模型是折射模型而已。

对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有氢弹的国家来说,如果拆了氢弹实际上就等于解除了核武装了。

所以题主说的事情真心不存在。


军武数据库


氢弹,至今为止,是这个世界上威力最大武器,曾经是人们梦寐以的战胜对手的法宝,或者说是最后一张王牌。

最终也只有中、美、苏、英、法五国真拥了这种傲视天下的绝世武器。但那几家自从有了这宝贝,兴致勃勃地把玩了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家的威力固然大,但他奶奶的脾气更大,太难侍候了,还有毒,一旦稍有疏忽,不是废了,就是炸了,这可就摊上大事了。

关键是这家伙中看不敢用,花了天价维护它多少年,原来就是个吓唬人的玩艺。还是美国佬脑袋精,够转儿,养这花钱不中用的东西,亏大了,不要了。所以他最先把家伙消灭了。倒出钱儿来去玩那小的战术用的核蛋蛋去了。他感觉那蛋蛋不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时可用,物有所值。

苏联人不计代价,只要能压住美国佬一头,花多少代价都认。可没想到一九九O年他败家了。国破家亡,再也养不起这个吓唬人家伙了,无可耐何,忍痛割爱,拆了。英、法两家一看毛子都把那家伙拆了,也就都觉得没意思,也不玩了。

美国佬踅摸一圈,看大家都不玩了,就剩中国没啥动静。心里犯滴咕,中国人那么穷,他家咋养起了呢?后来中国人告诉他说:俺中国玩的是于敏院士设计另外一种氢弹构型,从聚变材料制备开始,一直到成形氢弹的储存养护,全都跟你们不是一个路子。俺家东西没那么娇贵,它还避邪镇宅,俺得一直养着!


铁岭锋


美国和俄罗斯销毁氢弹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持有成本高,其次是持有不必

氢弹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创造出的威力最大的武器,没有之一。相对于原子弹是用核裂变原理释放能量,氢弹则是用核聚变原理释放能力,其爆炸产生的破坏力比原子弹大一个量级。但同时,氢弹的制造难度也更高。举个例子说,为了引爆氢弹,需要先爆一个原子弹。

这样,氢弹的维护成本非常高,而核聚变的原料也很不稳定,半衰期只有12年。换言之,造出一枚氢弹,12年就过期了。这样一来,氢弹成为持有成本极高的一种昂贵武器。

当然,如果氢弹本身具备必不可少的意义,那么成本再高,美国也不会放过的。问题在于,对于美俄而言,已经拥有数千枚原子弹的情况下,再持有氢弹并非是必要的。没错,氢弹确实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但如果使用原子弹已经足够毁灭全球,那么氢弹再持有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毕竟,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器主要用于讹诈牵制,真要到用了,就是一个同归于尽的局面。同归于尽的武器大点还是小点,其实差别不大了。

为此,对俄国和美国而言,氢弹成为一个成本高昂,同时意义不大的玩意。放着它不但要耗费巨资维护,还要小心别被恐怖分子给偷走了。与其如此,干脆毁了算了。

至于咱们中国,有氢弹之父于敏等一批科学家研发的新技术,使得我国的氢弹能够长久保存。于是,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氢弹的国家——虽然这玩意不能当饭吃,但对核弹数量只有几百的我国而言,装备氢弹确实还是能增加国防安全的。


巴山夜雨涮锅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依然拥有着战略武器——氢弹!而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法国都销毁了自己所生产储备的氢弹。

当然美国和俄罗斯,虽然先后销毁了自己所生产储备的氢弹,但是保留了氢弹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同时对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进行了广泛的研制和应用。

之所以美国和俄罗斯在多次谈判之后,相约销毁各自氢弹的储备,其实背后的原因都是因为氢弹的不实用性和高昂的维修费用。



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杀伤力更为巨大的战略性武器,之所以称其为战略性武器,也就是说氢弹在现代的战争中,根本不会投入到实战应用之中,氢弹存在的意义便是维持核大国的威慑能力,进而达到战略上压制敌人的目的。因为氢弹爆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十分巨大,这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是十分不适宜的。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胖子和小男孩,分别摧毁了广岛和长崎两座重要的工业化城市。瞬间死的十余万人当场死亡,更使的广岛和长期范围内的土地和所遭受辐射的人们一生饱受疾病的困扰和身体上病变的折磨。我们要知道的是美国当年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还仅仅是最初的第一代原子弹,技术上勉强过关便投入了实战化应用。



而跨越了数代原子弹的研发进入到氢弹的领域,氢弹爆炸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美国当年投在广岛的是一颗氢弹。恐怕今天的日本早已经消失在太平洋的汪洋大海之中,甚至连周边的朝鲜半岛中国都会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氢弹和原子弹的真实实力对比。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氢弹作为战略性武器是不会直接应用的,既然失去了实际应用的意义,那么常备并存储氢弹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因此美国和俄罗斯选择保留氢弹的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而不储存氢弹。

另外,为什么中国依然保留了氢弹呢?在这里要感谢一个人,便是两弹一星元勋——于敏院士!

于敏院士为我国的氢弹研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终于研制出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氢弹结构,这一结构被命名为“于敏构型”。于敏院士所研制的这种结构可以大大的降低氢弹的维护成本,而且可以有效的延长核原料的寿命。因此中国才艺较低的成本能够储存了30枚氢弹。

而美国和俄罗斯则因为高昂的维护成本和实用性先后放弃了储备氢弹,然后美国和俄罗斯转而研发的是如何将战略性核武器转化成战术核武器,也就是说,如何将核武器实战化,其方法很简单,但又十分复杂。



其目的就是将核武器的当量不断缩小,使得核武器的爆炸能量可以人为的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这便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但是核弹可以往大了研制,但是往小了研发却十分的困难。但是目前五常都宣布自己拥有了中子弹。

美国和俄罗斯宣布放弃氢弹而选择中子弹,实际上是一种减轻自身负担的行为。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珞珈山的猫


看了部分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令人啼笑皆非,忍不住也来说两句。先声明,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有些问题,有点物理常识的人都想得出答案。

一、美俄并没有销毁氢弹,相反,美俄,包括中法英的核弹头都是氢弹(中子弹是氢弹的一种)。五常之外的拥核国家印巴朝以(可能还有伊)所拥有的是原子弹,目前他们似乎还没有能力造氢弹。

二、题主所说的销毁氢弹,应该是指那种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吨级当量的氢弹(比如“沙皇炸弹”)。这种巨大当量的氢弹目前已经没什么用了,销沒销毁我不知道,但五常都在向核武小型化发展却是事实。战术核武器一般几百到几千当量,战略核弹头一般为几十万当量。大当量的氢弹只是冷战时的相互攀比与恐吓,真正投下去那就是毁天灭地。

三、网传所谓只有中国保有三十枚氢弹纯属意淫。即便真是“只有中国保有三十枚氢弹”,也应该是指那种原始的,动辄自重数吨的大当量氢弹。

四、网传说只有中国因为有了“于敏构型”,才使得氢弹得以长期保存,而美俄因为不具备这项技术,使得氢弹的寿命很短(12年),维护成本大增,故而放弃。氢弹的最初聚变材料氘和氚半衰期的确只有十二年,但早改为氘化锂,半衰期很长很长!根本就不用更换聚变材料了,日常的保存和检测大家都一样的简单。而所谓的构型是指聚变材料的“点火”方式,即如何聚集原子弹的能量引爆氘化锂(氢弹靠原子弹引爆),美英、俄、法、中各稍有所不同,但原理一样。美国是“T-U构型”(泰勒-乌勒姆构型),中国独立研发出“于敏构型”,两者有细微差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科学界有T-U构型一说,却没有正式的于敏构型一说。

这个问题争论的关键在于一般人对氢弹认识的误解。一般人印象中的氢弹就是单纯的指那种威力巨大的东东。题主也许也是这个意思。如果问题改为“美俄为何要销毁那种当量特别巨大的氢弹呢?”,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论了。

总结:五常的核武器都是氢弹(中子弹也是氢弹),只是当前的国际环境沒有必要再发展大当量氢弹,因而各国都已放弃(已有的有没有完全销毁天知道)。事实上小型化核弹比大当量核弹难度更高。所谓中国保有三十枚氢弹(注意,我指的是大当量氢弹),按中国的风格(就如还保有大量歼五歼六一样),也许是真的。但到底是不是真的,以及数量到底多少,那是国家机密,天知道。但以此沾沾自喜,那就是属于无知可笑了。


东山牛人371


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谁也没有销毁氢弹,在联合国五常的五个国家谁都有氢弹,只不过氢弹是国家的高度机密,数量多少,维护保养的参数多少,系数多少,谁也不会拿出来随便示众,氢弹的具体工作状态突破了原子核的瓶颈,裂变后的原子结构无限放大,由核裂变到核聚变形成量和质的改变,产生的当量,是原子弹的几百倍,几千倍,几万倍,小型化,杀伤力战区化,当量大,毁灭性大,是大国标誌的护国重器,缺点是需要花费高成本去保养维护,因为氢物质极易挥发,中国因为有于敏科学家钻研了于敏结构,使氢弹的后期保养得心应手,走在了美国,俄罗斯,法国的前面,


杨建曦


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属于核武器的一种。

它主要通过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世界上合法拥有氢弹的只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即美、俄、中、英、法。

英国和法国早就不再生产氢弹,但是在近些年却发现,美国和俄罗斯也开始陆续的销毁氢弹,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氢弹的维护和保养费用高昂。

氢弹服役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要对氢弹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光是这三项每次花费的成本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没有资金和国力继续维持氢弹,所以陆续使氢弹退役了,而美国也只不过将老旧的抗热性差安全性低的氢弹逐步退役或部分翻新,但并没有全部销毁。

其次,由于每个国家氢弹的内部构造稍有不同。

世界上一共有两种氢弹构造:一种是于敏构造,一种是特勒构造。

前者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发明的。

于敏的氢弹构造维护资本比特勒构造少了不止一倍两倍的钱,所以中国才能将氢弹一直保护到现在,而其他国家不得不陆续将其陆续销毁。

说白了,其实还是在保养和维护方面的困难重重。

第三,

氢弹的杀伤力极大,它比人们熟知的原子弹的伤害大出4000多倍,原子弹的用量和爆炸范围是可控的,但氢弹爆炸后的局面可以说是完全失控的,属于严重的反人类武器,一弹下去一个地方几十年不能住人。这也是氢弹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原因之一。

第四,

美国和俄罗斯具有上千枚核弹头,其他核武器的数量足够大,可以弥补氢弹的空缺。

最后,激光武器或许才会成为未来战争的一大杀器,再者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核武器上的研制已经开始走微型化的路线。

在爆炸范围和威力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现代战争中是完全可以使用的,氢弹的劣势使得它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不得不有所下降。

这一切的原因使得两个有实力进行对抗的大国达成默契,逐渐销毁了大部分氢弹,以实现世界的相对平衡。


有书共读


首先应该弄清楚氢弹的定义。所谓氢弹,指的是”通过极高的温度和剧烈碰撞(通常由核裂变反应产生),并引发氘、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聚变反应进行能量释放、并以此作为杀伤力来源的武器”。据此定义, 美国和俄罗斯不但没有销毁氢弹,而且在核武器数量削减以后基本只剩下氢弹了。

先谈第一点,美国和俄罗斯销毁的是老旧型氢弹, 这些氢弹不需要存在的理由是:

第一,氢弹生产出来以后,在服役期间的维护和保养成本太大。原子弹也是核武器,但生产出来后只需要在特定的恒温环境条件下进行存储就行了,而氢弹则不然,氢弹采用的是聚变材料,稳定性不够,寿命短,因此它在服役期间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对其进行定期检测、维护、保养,费用太大,成本太高。

第二,氢弹威力太大,不适应精确打击时代的作战需求。氢弹聚变反应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可控的,可能开始是按100万吨当量来设计的,但实际爆炸的结果却大不相同,有可能超过预先估计当量的几倍或几十倍,完全不可预料,对设计者来说无法解决。

第三,氢弹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需要使用战略轰炸机才能挂载和投射,虽然后来随着核武器小型化也出现了可以使用战斗机或攻击机投放的小型氢弹,但这并未完全解决一个问题,也即氢弹载机易遭到拦截。

第三,海湾战争后精确打击概念逐渐兴起 , 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国家竞相展开了小型当量核武器的研制工作,而原子弹的最大特点就是爆炸当量可控,想要达到多大当量都可以。通过计算进行设定,实际产品的威力既不会大于,也不会小于预先的设想,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对核武器可控的使用要求。

第四,美俄都有数千枚核弹头,威慑力已过剩,不再需要氢弹

最后,值得自豪的是,只有中国能保有氢弹,原因就在于中国氢弹设计采用了独特的于敏构型,它结构稳定,成本也小,最关键的是不需要长期耗费大量资金维护,这样既实现了氢弹武器的爆炸威力,又省去了后期繁琐的维修保养难题。

好了,现在谈第二点,美国和俄罗斯不但没有销毁氢弹,而且在核武器数量削减以后基本只剩下氢弹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按照氢弹定义,实际上氢弹从未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库中消失,只不过它变换了一种存在形式--目前的氢弹,大多成为了战略导弹的战斗部。美国“民兵”3 从结构和原理上来说属于不折不扣的氢弹,俄罗斯的“白扬”洲际导弹的弹头也是聚变核武器,也就是所谓的氢弹。

希望我的回答能满足你的提问,如果喜欢可添加关注。


浩瀚北斗星


氢弹作为当今威力最强的大国利器,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核反击力量中的中流砥柱,其威力更是非常地恐怖,例如前苏联在上世纪试爆的“沙皇炸弹”,其威力相当于5000万吨TNT当量。

当时的苏联试爆人员曾这样描绘爆炸情景:“我们看到一道强烈的光,给我们的感觉比100万个太阳还要亮。尽管爆炸中心离试验场指挥所和飞机已经有250公里,但大家的眼睛还是感到一种强烈刺激的灼热。爆炸发生时,轰炸机与舰艇、地面的无线电联系全部中断,一小时后才恢复,电磁扰动三次传遍全球,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里!”

由此可见,核武器的威力是多么的巨大。那么,一向视核武器为终极力量的美俄为何要自毁武功、销毁氢弹呢?我认为有以下2个原因:

威慑力大、实用性不强

核武器从1945年首爆,到现在70多年,除了在日本空爆两颗原子弹外,从来没有在实战中使用,即使在古巴导弹危机的关键时刻,美苏两国都保持了相当谨慎的克制。假设当时美苏两国在古巴导弹危机面前谁也不让步,甚至双方军队剑拔弩张,那么,笔者认为海空实力稍弱的苏联在常规战争中,可能会在承受巨大损失后率先对美国实施核打击。

当然,我们今天不聊古巴导弹危机,也不聊美苏(俄)的核武实力,但是在地区冲突中核武器并不是参战双方的首选,只能是国家存亡的军事上的一个重要砝码。简言之,就是核武器尤其是氢弹的威慑力量远强于其实战环境下的“无所作为”。

维护保养成本高

就氢弹的结构来说,在我国试爆氢弹之前,世界上只有一种结构,就是美国研制发明的T-U构型。当然,除了美国使用之外,其他主要核大国包括苏联在内的英法等国,也都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和使用了这种结构的关键技术。

我个人对这种大国利器的结构不是很清楚,因此不敢妄下军事性定论。笔者从网络上了解到,美俄之所以自废武功将斥巨资打造的氢弹全部销毁,并不是因为氢弹的使用威力不够或者性能不好,而是因为建造容易、维护难,其高昂的维护成本要远超于建造一枚氢弹所耗费的资金,甚至受限于使用寿命而不得不销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