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溼氣會導致什麼病?

全民享健康


不當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及潮溼的生活環境等,是造成人體溼氣過重的主要原因。比如長久喜食冷飲等寒涼、肥甘厚膩之物,夏日空調溫度開的過低,又缺少運動,熬夜,久而久之人體就會產生溼氣。溼寒之氣鬱結在人體內部,容易傷到內臟,是萬病之源,產生各種疾病。溼氣過重是導致現代人易患各種慢性病和疑難雜症的重要原因。



溼氣是人體六大制病因素之一,所謂“千寒易去,一溼難除”,一旦被溼氣纏身,溼邪和體外的各種邪氣裡應外合,狼狽為奸,使人容易出現溼疹、哮喘、虛胖、水腫、多痰、高血壓、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組織炎症等很多慢性疾病和疑難雜症,甚至腫瘤等。女性則容易得婦科病,比如月經病,帶下病,妊娠病,產後病。。

溼氣過重的危害主要有:損傷脾胃消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影響關節活動,引發關節疾病;引發各種慢性病和疑難雜症,這些病不易治癒且易復發;阻礙人體機能,影響各個器官的正常工作。

那如何祛溼呢?首先飲食上不能吃生冷寒涼、肥甘厚膩之物,飲食要清淡,有規律,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健脾祛溼才是根本,比如:莧菜,薏仁茶,紅豆薏米粥,豌豆,冬瓜,綠豆,西瓜翠衣等。


其次要多運動,只有動起來才能將體內的多餘的水液排洩出去。運動是最好的排溼方法,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強了,才能提高免疫力。

再次可以找中醫醫師對自己的身體實際情況開中藥進行辯證調理,這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我是平哥


關注脾胃範兒,為您分享一些乾貨!

溼氣重會導致什麼病?簡單來說,溼氣其實並不是什麼大毛病,它只是我們脾胃虛弱導致溼邪重,溼氣在體內代謝不出,所以就產生各種症狀。

現在其實很多人都沒意識到自己體內有溼氣,只有當溼氣很嚴重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了,才會開始關注這方面。

那麼溼氣重一般會有哪些症狀?

不僅睡眠質量差,整天昏睡,精神差,臉上總是愛出油,睡覺愛流口水。而且每天的大便都不成形,還不好衝乾淨;吃一點點就脹,吃的少體重不減。有三條之一,基本可以判斷有脾虛溼氣重的問題。



溼氣重還會引起哪些疾病?

短期看溼氣並沒有什麼大礙,但是如果拖久了,會產生很多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又找不到原因。比如:

第一:溼氣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脾虛久了溼氣會增多,代謝不出,血液就會粘稠,由此就引起很多心腦血管疾病,還會表現出嗜睡的症狀,而我們都知道嗜睡就是血稠的一個表現。平時有規律的轉腳腕可以有效改善血粘稠問題。





第二:溼氣引起婦科疾病

女性溼氣重自己都有感受,帶下增多或者黏稠,久了甚至影響月經,月經不調甚至閉經。而對於男性來說,溼氣也一樣會引起一系列疾病,比如溼邪下行,總是陰囊潮溼,甚至長溼疹等,慢性前列腺炎。



第三:脾虛慢性胃腸疾病

大家都知道胃病很難治,需要慢慢調理,而脾虛溼氣重,最直接的症狀就是胃腸不適,比如總是吃一點就飽腹打嗝不止,吃完就想大便(又稱為完谷不化)等等症狀。


每日為您推送實用的養生小知識!頭條裡還有很多祛溼的技巧幹貨,歡迎關注!


脾胃範兒


“溼氣”一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門診看病時,溼氣致病的患者不少見,且易夾雜致病,比如慢性前列腺炎的溼熱下注證;痺症(關節炎)的寒溼痺阻證,感冒暑溼傷表證等等,現在老百姓對“溼氣”一詞也越來越敏感了,那麼何為溼氣?溼氣重的人可能會出現哪些疾病呢?除溼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呢?

一、什麼是溼氣?

溼氣是六淫邪氣之一,六淫指風寒暑溼燥熱(火)。溼氣的特點是重濁、粘滯、趨下,易阻礙氣機,傷陽氣。四季皆有溼且傷人緩慢纏綿,長期居住溼地,或涉水淋雨者,最易招致溼氣侵襲。

二、溼氣重易致哪些疾病?

根據溼氣的特點,如溼氣重濁,“重”為沉重之意,所以臨床致病常有頭重身困、四肢酸楚沉困等,若溼氣襲表,清陽困阻,則易出現頭昏沉重,狀如裹束之症;若溼氣侵襲經絡,則易致肌膚麻木,關節疼痛沉重之感。“濁”指穢濁垢膩之意,所以溼氣重者,易出現排洩物和分泌物穢濁不清的現象,溼氣在上者則眼屎多,溼滯大腸者則大便稀,便膿血等,溼氣下注者則出現小便渾濁,婦女白帶增多等。由於溼氣粘滯(粘膩停滯),故會出現大便粘膩不爽,小便澀滯不暢,分泌物粘濁,舌苔粘膩等,正因其粘滯之性,故致病易纏綿難愈,如溼邪所致的關節炎、溼疹等。溼屬陰,水易屬陰,溼性類水,脾喜燥惡溼,故溼氣重者,易困脾傷陽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出現洩瀉、水腫、小便短少等症。因溼性趨下,故若水腫者以下肢明顯,還可致陰囊潮溼、帶下增多、小便渾濁等,正所謂《素問·太陰陽理論》言:“傷於溼者,下先受之”。

三、除溼有哪些方法?

1、藥物治療(最常用):中藥除溼的方劑很多,比如龍膽瀉肝湯(溼熱下注證),二陳湯(溼痰證)、平胃散(溼滯脾胃)、三仁湯(溼溫初起及暑溼夾溫之溼重於熱證)、藿香正氣散(外感風寒、內傷於溼證),另外還有五苓散、五皮湯、連樸飲、苓桂術甘湯、八正散等等,具體應用應當辯證治療。常用的除溼的中藥有茯苓、豬苓白朮、砂仁、白蔻仁、藿香、佩蘭、秦艽、茵陳、車前子等等。

2、拔罐:需注意不能在潮溼的環境拔罐,比如霧氣蒸騰的澡堂,因為拔罐時,會使罐周毛孔增大,會使聚集的霧氣進入體內,得不償失。

3、艾灸:艾灸可以溫通經絡,散寒除溼,比如常灸足三里、陰陵泉、關元、命門、氣海穴即可祛溼溫寒,又可補氣強體。

4、食療:如南瓜湯、冬瓜湯、鯽魚湯、紅豆薏米湯等等,但食療的療程要比藥物療程更長,很多人因此半途而廢。


男科王傳航教授


溼氣重,剛開始我吃的時候中醫來了湯藥,因為要出去打工,老家醫生讓出去買香砂六君子丸,每次二十粒,吃一個月以後改8粒連吃三個月!中醫說去溼就是幹體力活最好,要不就是夏天室外運動,出汗最好!沒事可以拔罐,如果不好好治理溼氣,以後溼熱困脾,病種就埋下了,肚子也就變大了,俗稱啤酒肚!


填飽大降


溼氣重是侵害現代人健康的一大殺手,雖然溼氣重不會致命,但卻是滋生各種疾病的溫床。

溼氣重最常見的表現是浮腫、溼疹。

而溼氣重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紅豆薏米水(薏米要注意孕婦和產後婦女禁用)。

紅豆、薏米(不加亦可)適量(視飲用量決定),洗淨泡水過夜(這樣有利於節約時間),煮前洗一下,大夥煮開,小火煮約10分鐘,關火放涼即可飲用。

關鍵是有堅持服用一段時間才會見效。


營養師袋鼠媽媽


溼氣是中醫的說法。在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最怕溼邪。人體的溼氣過重時,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

據統計,有多種疾病與溼氣有關。如肥胖、水腫、腹脹、溼疹、皮炎、痤瘡、泌尿系統感染、女性白帶增多瘙癢等。溼氣可能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肥胖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身上的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正所謂,虛則寒,寒則溼,溼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溼氣重,容易導致身體出現以下各種疾病:

1、傷害關節

  溼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溼,是引發炎症,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帶下病

  體內溼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溼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症。

3、肥胖+浮腫

  溼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溼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溼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4、.影響排洩

  溼氣過重,會造成"溼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乾淨的感覺。中醫說,"溼氣如裹",溼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溼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5、影響性功能

  外溼多由氣候潮溼,坐臥溼地而致病。內溼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溼氣影響腎氣的宣化功能,導致水汽停滯,造成腎積水,影響性功能。

  除了上述危害外,體內溼氣重的人會有全身乏力,排便粘膩感等多種不適症狀,時間久了容易患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

除溼對於我們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主要應從生活方式著手。

  1: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2: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

  3:避開溼氣的環境

  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在日常生活中,應當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藉助電器進行除溼。


北京醫生網


身體受涼受寒後,往往會使人體溼氣過重,造成氣血凝滯,氣血不通了,就會影響全身臟腑運作。

首先,溼氣過重會使皮膚乾燥,也易引起溼疹。

其次,關節在溼氣的影響下,會引起諸如風溼性關節炎等方面的疾病。

第三,人體的血液由於受到溼氣的侵入,會加重血液的粘稠度,從而產生頭痛,胸悶等症狀。

第四,溼氣過重,對脾臟也有影響,因為脾臟是人體負責運化的,所謂溼重傷脾。

“溼”為萬病之源,所以健康養生,更要注重防溼。


炎黃子孫1979


從中醫臨床來看,90%以上的人都被溼邪困擾,很多病人的體內都有溼邪在推波助瀾。

溼邪常會導致人生病,如風溼關節炎、溼疹、頭痛、眩暈、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風、腹瀉、高血壓、胃病、糖尿病、腰椎病、腎病、肥胖、癌症等,溼邪已成為威脅現代人健康的頭號敵人,因為:

一是溼邪可以無孔不入,特別善於滲透,通過口鼻、肌表進入人體內,如久居在城中村不見陽光,特別是住在地下室的,淋雨沐浴出汗、久坐辦公室不運動、常年吹空調、年輕人特喜歡喝冷飲等會造成溼邪,還有些是因為脾胃功能受損,不能將溼邪排除體外,留在體內,成為誘發疾病的主要因素。

二是溼邪常常跟其它外邪勾結在一起,如,於風成為風溼,與寒結為寒溼,與暑結為暑溼,與熱結為溼熱等,造成溼病複雜難治。心、肺、肝、膽、腦、腎、肌膚都會有溼病,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皮膚、五官等也有溼病。

 

判斷體有內溼氣5個特徵:

1、 看舌頭:舌體胖大,舌頭兩側有牙齒印或舌體有裂痕、舌苔厚、發粘、就表明體內溼氣很重。

2、 起床後身體疲勞、四肢沉重。

3、 便完不爽,大便衝不淨,排尿不暢,有排不盡的感覺。

4、 面色淡白,經理不好。

 

祛除溼邪已成為現代人日常保健養生的首要任務,平時吃什麼保健品都不如祛溼對身體好,建議大家多吃些祛溼的食品,少喝冷飲,多運動,最好的方式是通過食療來達到祛溼的目標,祛除溼邪也成為很多中醫師重要的研究課題。


劉醫生健康說


溼氣,是中醫所說的邪氣。溼氣重的會有很多症狀,比如有睏倦、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手腳涼、皮膚不好、會有皮疹出現,頭上總覺得像扣了一頂帽子,昏昏沉沉,很容易出現胃炎、腸炎。因為溼邪是人體的百病之邪,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源頭。溼邪的存在會引起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這些現代病都是因為溼邪的存在而離我們更近。怎麼治療溼邪,個人以為,在醫院明確診斷後,可以通過口服中成藥的方式來祛除溼邪,同時自己也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使溼邪遠離。


跪射俑


溼氣的問題我們平時談的比較多了,比方痰溼,寒溼,溼熱等等,今天我們從別的一個角度說下,溼氣到底是怎樣構成的。溼氣大的朋友不少,但很少天生就自帶溼氣的,多是後天某個年齡段突然沾染上的,然後羈絆不休,逐漸發展出各種併發症。

假如弄理解了溼氣是怎樣在體內生根發芽的,就能有用防備溼氣了。再好的祛溼計劃都不如將其擋在身體之外!敵人侵略到家裡來了,即便趕跑了,自己也會多多少少受點傷,假如一開始就把敵人阻擋在大門外面,豈不更好麼?

溼氣的實質 溼氣是體內實實在在的一種外邪,儘管看不見摸不著但的確存在著,似水非水,似津液非津液,能夠理解為一種溼潤粘膩難纏的東西。

溼氣是身體徹底不需要的,百害而無一利,但卻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健康,只不過起的是負效果。

溼的程度有輕有重,長期不調度體質得不到改善,會演變為溼毒,毒這個比較厲害了,到了這一步,很多現代緩慢病,就開始出現了,比方三高,腫瘤等,所以一旦有溼氣了一定要注重。

溼氣的特色 為了更好的瞭解知道溼氣,先看下溼氣的實質特色。

①粘膩阻滯,糾纏不休。

"如油入面","千寒易除,一溼難除",這是古人對溼氣的描繪,能夠想象下多難纏吧!大便粘膩不爽,不好衝都是體現。

②溼性渾濁。

既然是外邪,天然不會多純真了,渾濁不勝。

舌苔厚膩也是此特色體現。

③脾胃首受其害。

溼氣發生往往和脾胃有直接聯繫,脾胃也會受其損傷,比方阻滯氣機,原本脾氣升胃氣降,現在或許都無法升降了,吃飯消化都成問題了。

比方不口渴不想喝水是溼邪阻止了正常運化。

④溼可渙散到身體各個部位。

溼能夠經過經絡侵襲到任何地方,小腹,胸部,頭,四肢,五臟六腑都或許沾染溼氣。比方口粘是脾胃溼氣上蒸所造成的,侵略頭部導致頭重如裹,侵略四肢導致身體沉重,侵略腹部導致腹部多肉,散佈全身則出現浮腫。

⑤簡單和其他外邪勾搭。

遇風變成風溼,遇寒變成寒溼,遇熱變成溼熱。

經過這些特色不難看出,溼氣是一切緩慢症狀中最難祛除的,拖延不愈,很是考驗人的耐性和恆心,99%的人最終拋棄了,吃很長時間的藥也不見好轉或許吃藥就好,停藥就重複,就是無法徹底治癒,乃至構成以賴性。

平時在諮詢的時分,感覺溼氣大的朋友仍是比較多,和現代的生活方式有很大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