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东方红一号卫星早就失去联系了,为何在太空飞了48年还不收回?

传承-誓言


额,怎么说呢,东方红一号的确是失去了联系,但它并没有毁灭或者掉下来,它依然在我们的头顶上飞行着,哪怕说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了。


实际上东方红一号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它的预计设计寿命只有20天,因为在当初进行设计的时候,东方红一号并没有采用太阳能电板的技术,而是用了银锌化学电池作为卫星的动力,那么由于银锌化学电池动力有限,东方红一号一共在太空当中工作了28天。

而从这之后,东方红一号便彻底的失去联系,孤零零的飘荡在地球轨道当中,那么考虑到当时我国的航天技术还不太成熟,东方红一号已经算是完美的完成了既定的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历史的一个里程碑。

不过东方红一号虽然失去了联系,但由于其运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地球引力平衡的关系,它并不会掉下来,反而会因为惯性的缘故,它一直会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下去,那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1970年4月24号发射开始,一直到现如今,东方红一号一共飞行了大约48年,可以说是卫星界的劳模了。

然后这里还要提一点,就是说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东方红一号是可以被人的肉眼发现的,因为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东方红一号采用的是近似球体的72面体,所以在卫星进行旋转的时候,它就会出现闪闪发光的现象,其亮度大约相当于一颗六等星。

那么说完了上面这些,我们再来谈谈东方红一号的最终命运,实际上东方红一号并不会永远的运行下去,因为它所在的轨道空间并不是完全的真空,还是存在比较稀薄的空气的,那么既然存在空气,摩擦和阻力就不可避免,东方红一号会逐渐的下降,最终会迎来彻底的毁灭。

当然了,如果说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该可以在东方红一号毁灭之前把它捕捉回来,毕竟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枚太空探测器,东方红一号还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能救回来,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说可以留在纪念馆当中,留予后人瞻仰,可能N年之后,又是一件国家宝藏............


种植恒星



首先我要告诉各位网友的是,这个网址可以实时看到东方红一号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轨道参数等http://www.n2yo.com/satellite/?s=4382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由于没有太阳能电池板,自身的银锌化学电池寿命又有限,所以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但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便和地面失去联系。

现在,发射卫星的技术相对来说很成熟了,卫星的功能也各有不同,有些低轨道卫星在完成任务后会下降高度,主动在大气层中烧毁,而有些高轨道卫星即便是功能丧失也不会掉下来,会成为太空垃圾继续围绕地球运行。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历史使命早已完成,在耗完电量后便和地球失去联系,之后就成为了太空垃圾,如果现在若再发射一颗卫星,进行轨道追踪,将其扑捉并带回地球,这将耗费巨大且卫星本身早已没有任何价值。

另外,根据观测,东方红一号近五十年来的运行轨道也几乎没有降低,意思就是说,它可能还会继续运行上百年时间甚至更久远。


震长


“东方红,太阳升……”每当听到这首歌曲,很多前辈就会想起“东方红一号”卫星,那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到如今已经过去48年了,它依旧在浩瀚宇宙中运行着。

东方红一号卫星早就失去联系了,为何在太空飞了48年还不收回?

一、设计之初,没考虑这个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前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紧接着美国也发射成功。从此,很多国家开始积极研制人造卫星。

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向政府提出了研制人造卫星的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百废待兴,基础工业相当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

中国在科技上被世界各国封锁,没有任何可以借鉴学习的资料。而且我国又遇到自然灾害,还有一个人为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搞科学研制工作,可想而知面对的是多么大的困难与挑战。


为了能使这颗人造卫星早日上天,加上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对“东方红一号”进行回收的问题。

二、回收成本高

“东方红一号”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卫星升空后的飞行轨道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

这样一颗质量大,距离远,同时又高速旋转的卫星要想回收它,成本巨大。

现在回收卫星,需要用航天飞机或者使用导弹。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

三、不产生妨碍,可以作为纪念

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不会是可以探测得到的,不会对其他太空中的航天器产生威胁。

虽然它已经完成了使命,但是它可以作为一颗星星,拥有六等星的亮度,在天气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还能看到它。


48年来,它依旧在太空中高速运行,仿佛提醒世人,中国人是智慧的民族,是不畏强权的民族,是不惧艰险的民族,是科技领先的民族。

请大家永远记住这些研制东方红一号的科学家的名字,他们是: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航天道路上的里程碑,是中国人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你好我是迷彩派,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发射升空。从那一刻开始,悠扬的《东方红》旋律就开始响彻太空。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工作寿命只有20天,也就是说在1970年的5月14日它就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一切联系。

尽管早就已经失去工作寿命,但是东方红一号卫星仍然在太空遨游。距今为止,东方红一号已经在太空飞行了48年的时间了。至于为什么失去作用那么久还不收回,主要有两点原因:

首先东方红一号卫星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乃至整个中国来说都有非同凡响的意义。它的发射代表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尽管早已经失去作用,但颗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卫星,在天上要远远比在博物馆更加有意义,因为它像一个启明星般指引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其次就是东方红由于飞行轨道距离地球较远,所以回收起来有很大的成本在里面。而且东方红一号虽然失去作用,但是它的飞行轨道是确定的,所以对其它卫星造成不了威胁,所以也有没有必要费尽周折去回收它


迷彩派军事


不需要收回,也没必要收回。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于1970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属于两弹一星的重要成果。

受限于当年技术条件影响,这颗卫星的设施相当简陋,没有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所以只能依赖自带的电池组件供电,由于这卫星当时并没有担负科学研究等任务,是单纯的象征意义的产物,所以电池的设计时效也只有28天,早就与地面失联。

在这颗卫星刚开始立项的时候,中央提出了几点要求总结一句话就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 (字面意思理解即可)所以便在卫星里面放了一台音乐播放器,用来播放歌曲“东方红”,当时正处于十年时期,这政治意义对于国内外来说都是非凡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第一颗人造卫星,有着历史赋予它的独特意义,不需要收回。

其次收回这颗人造卫星,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目前只能通过新发射飞行器进入其邻近轨道将其捕获的方式将其收回,上面说了这颗卫星当时并没有肩负太空科研等任务,将其收回得不偿失,不如放任其在绕地轨道上飞行。

当然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国际社会因为太空垃圾问题达成一致,做出收回都决议。那相信我们还能再在博物馆见到它。


泽安君


先说结论:没能力收回。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当时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它的设计寿命只有20天,实际在轨工作28天。之后因为蓄电池电量用尽(当时还没用用太阳能电池的技术),便停止了向地球发射信号。

但它的轨道高度较高,多高呢,1970年4月24日,发射时,在429*2036公里的大椭圆轨道。要知道国际空间站的平均轨道高度是400公里,而我们前两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基本是在350公里的圆轨道上。可见东方红一号的轨道确实够高,即使在近地点,空气阻力也几乎为0,因此在惯性作用下可以长久地天上飞。

而且由于复杂的天体摄动和太阳光压等,东方红一号的轨道还有稍微的抬高。据2017年11月26日的观测结果,东方红一号的轨道变为435*2041公里的更大椭圆轨道,相比发射时,近地点和远地点都有一定的提高。

中国现在并没有像美国航天飞机那种技术,而对于失联卫星,也不可能通过卫星自身的姿态控制让它主动变轨回到地面。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发射一颗导弹将它打下来,这个技术中国是有的,因为中国已经多次进行过反导实验。

但把卫星打下来,显然就不能“回收”了。



砖业科普稻壳张


据说美国利用航天飞机给国际空间站运送食物与水,运送的单位质量可以与黄金等价,所以,现在的空间站都采用水循环利用系统了,水可再生利用,不然运送1斤水就相当于花费掉1斤黄金的价钱,实在是让人肉疼啊。

没办法,人类的航天由于技术有限,每次火箭发射都是需要很高很高的成本的,我们不可能去花费那么大的成本去运送它回来。

运送回来也只能当做展览用,不如等以后,再过个50年、100年的,等我们拥有那个技术了,再去把它运回来,放到博物馆里。

不用担心东方红一号会坠毁,就东方红一号现在的运行轨道高度来看,如果我们不去带它回来,它可能永远也回不来了,就算回来,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之后的事情。

由于太空中复杂的天体摄动影响,以及那么高的轨道,依靠着自身的惯性在飞行,它还有一点儿要远离地球的趋势。

所以,当以后人类航空航天像“喝水”一般简单,那么我们可以花费最少的成本去将它运回来。


科学船坞


既然题主都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早就失联,都没办法控制了,那还怎么把它收回来?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不到一个月。东方红一号被送上太空之后就没有打算把它收回来,其实那时咱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并且收回来也没有什么必要。东方红一号的使命是能够成功飞上太空,并与地面保持联系,它已经十分出色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尽管东方红一号早就没有燃料,但自1970年升空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它还在环绕地球飞行。这主要是因为东方红一号的轨道高度较高,近地点为四百多公里,远地点为两千多公里,这样的轨道使得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中所受的阻力作用极小,所以它能够依靠惯性长时间环绕地球运动,并且在不远的未来还会继续在轨飞行。

虽然东方红一号已经不再工作,但地面上仍然可以追踪它的飞行轨迹,在卫星追踪网Heavens-Above上可以查询到。另外,Heavens-Above网还提供了卫星过境信息,东方红一号的编号为DFH-1(https://www.heavens-above.com/orbit.aspx?satid=4382)。


火星一号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人造卫星的回收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是航天中心向卫星发出指令让卫星停止运行,使卫星能准确地转变成返回的姿态,然后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过程,让卫星回到地球。第二种是航天飞机在轨道上抓取卫星。比如1993年8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进入指定的轨道,回收一年前入轨的欧洲尤里卡卫星;1996年1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又回收了日本的一颗卫星。还有一些卫星无法回收,如果运行的燃料消耗殆尽,会因为引力坠入地球的大气层,回到地面。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1970年4月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按照预定计划运行了20天,它把大量的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科学家都参与到了这颗卫星的研制中。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为今天中国的航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日本抢在我国前面发射的日本第一枚人造卫星“大隅一号”在2003年已经坠入大气层。

东方红一号卫星无法回收的一大原因是近地点高度较高,它的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而东方红一号卫星椭圆的轨道形状可以使得它在经过近地点的时候可以获得较大的动能加快自身速度。此外当时也是中国第一次尝试发射卫星,很多技术还在摸索中,回收的技术还没有完善。今天,东方红一号卫星虽然早已完成了使命,但是仍然在飞行中,如果晚上天气晴好,我们用肉眼还能看到这颗闪亮的卫星,它有六等星的亮度,科学家预测,它还可以在太空至少呆上200年。


科坛春秋精选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东方红一号受化学电池的寿命限制,在太空中工作28天后就失效了,由于该卫星椭圆轨道的近地点在400千米以上,远日点在2000千米以上。这样的高度保证东方红一号几乎不受阻力,靠惯性继续飞行上百年。

两弹一星是奠定我们大国地位的利器,东方红一号的上天,其中过程的艰辛不言而喻。东方红一号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它的任务时要确保上天,完成掌握基本的航天技术的任务。最终的要求是:上的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也就是确保卫星飞天,能够实施测控,播放东方红乐曲,在轨飞行时可见,鼓舞人心。最终成型的东方红一号,直径1米,质量173千克,近似球体的72面体,采用银锌电池供电。

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由长征一号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是中国航天第一次从运载火箭,研制卫星,到地面检测等系统的建设。东方红一号设计寿命只有20天,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由于银锌电池寿命有限,失去了地面联系。

原设计卫星要送入300公里的圆形轨道,但运载火箭不具备变轨能力,最终确定了近地点400多千米,远地点约1600千米的椭圆轨道。在这么高的轨道上,卫星几乎不受摩擦,依靠惯性可以长期运行。目前东方红一号的还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00多千米的轨道上运行,可以看到东方红卫星丝毫没有降低轨道,回归地球的意思,还有可能慢慢脱离地区引力,飞向太空。


所以对东方红的回收,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和必要。但在航天技术高度发展的过程中,未来的飞船偶遇东方红一号,将它捕获,带回地球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