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煉丹術為何沒有走向化學,卻走進死衚衕?

在中國古代,煉丹術充滿了怪誕神秘,像《西遊記》這一類神魔小說中多次出現起死回生的金丹妙藥,在史籍中,有關煉丹術的文字也屢見不鮮。

煉丹的歷史可上溯到23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戰國時代的方士,就是當時煉丹的專家,他們以奇異的方術,或煉出“仙丹妙藥”,或煉出燦燦的金銀。

煉丹的方士是為皇帝服務的,而中國的歷代皇帝,也多對煉丹術情有獨鍾。秦始皇曾多次派方士尋覓不死之藥,因尋不著,還坑殺了不少儒生。

煉丹術為何沒有走向化學,卻走進死衚衕?

漢武帝也想“長生久視”,大批方士雲集在漢武帝周圍從事煉丹,漢武帝封他們為侯,還把長公主嫁給方士。

歷代的煉丹家們並沒有煉製出不老藥,倒是唐代的幾位皇帝,如太宗、憲宗、穆宗等人,卻因服用方士所煉的丹藥中毒而死。

不過,夫之東隅,收之桑榆。不死的仙藥雖沒煉成,煉丹術卻是最初的化學先鋒。

煉丹家們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關於冶金、化學和藥物方面的知識,認識了許多物質的特性。比如煉丹家對硫磺、砒霜等金石藥物,在使用之前均需“伏火”——用燒灼之法使其減弱猛毒之性,由於經常給藥物伏火,煉丹家們有意外的發現。

煉丹術為何沒有走向化學,卻走進死衚衕?

古代的煉丹術有豐富的實踐,還有相應的著述。明代刻的《道藏》,就記述了煉丹方術100多種,其中東漢的《周易參同契》,是現今最早的一部煉丹術著作。

西晉的思想家葛洪,曾於羅浮山精研煉丹,著有《抱朴子》一書,內篇專論丹方藥術,記述了許多具體的煉丹方法,還涉及很多醫藥和化學知識,在煉丹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煉丹家的器皿有爐、鼎、罐、絹篩、坩堝、蒸餾器、研磨器等,煉丹所用材料有丹砂、硫磺、雲母、砒霜、硝石、鉛等以及一些植物性藥材和動物性藥材。

煉丹家在實踐中通過化學手段煉製了水銀等,並發現了氧化、還原、金屬置換、酸鹼相互作用等化學現象。煉丹術對醫術也頗有貢獻,煉丹家所煉的許多無機藥品及對其性能的認識,在當時都是極為先進的。一些煉丹家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還有醫書問世。

煉丹術為何沒有走向化學,卻走進死衚衕?

煉丹術在12世紀後傳到歐洲,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石。硝石在西方被稱為“中國雪”,就說明了中國煉丹術的西傳。英國科學家李約瑟承認說,整個化學最重要的根源在中國,是從中國傳出去的。

遺憾的是中國封建社會不會像歐洲那樣為近代化學的誕生創造機會,封建帝王關心的是不死之藥,是長生之術,因此,煉丹術最終走進了死衚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