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中俄边民假日大集上,两国人士追忆过往的“欠欠”时光

5月2日,在中俄边民假日大集上,记者采访到了当年“欠欠”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中俄边民假日大集上,两国人士追忆过往的“欠欠”时光

中俄边民假日大集上,两国人士追忆过往的“欠欠”时光

萨沙讲述“欠欠” 的故事 记者 吕永超 摄

俄罗斯人萨沙说,1992年他来绥芬河的时候,只有24岁,那时候“欠欠”的地点是在现北海公园附近的交易所。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火爆场面,人们嘴里说的最多的就是“欠欠”。萨沙说,他记得那天是3月24日,因为是第一次来,所以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欠欠”的第一件东西,是用一件军大衣,换了一套运动服。萨沙说,在这之后,他就经常背着包,挨家商店地走访、“交换”自己带来的望远镜、照相机等等。不仅有物品的交换,当时还带着宠物来交换,俄罗斯的京巴狗,也特受中国人的喜爱。

来参加大集的李女士,一边听着萨沙讲述着当年“欠欠”交易的盛景,一边录像,想用这种方式记录时光,温习过往的“欠欠”的岁月。

李女士老家在绥阳,她也是“欠欠”的一位亲历者。她说,当年到绥芬河的时候刚刚20出头,1992年“欠欠”刚兴起的时候,交易市场上人山人海。俄罗斯的商品特别抢手,有时候俄罗斯人刚刚拿出一件军大衣,眨眼功夫就被人“抢”走了。她当时还“欠欠”回来一辆婴儿车,质量特别好,20多年过去了,车子还在。她希望通过中俄边民假日大集,能让绥芬河更繁荣,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者 尹金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