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潛艇是怎麼分級的?

19923809781


按活動區域分可以分為遠洋潛艇和近海潛艇;按動力分可以分為核潛艇和常規潛艇;按功能分可以分為彈道導彈潛艇、常規潛艇;此外還有特種潛艇。

遠洋潛艇和近海潛艇

先講這兩個分類,因為一般人都不瞭解。這兩者是按設計主要活動區域進行劃分,近海潛艇主要在近海活動,對潛深能力沒有太高要求,但是對潛艇的機動靈活性能要求較高,需要能夠在狹小海域進行輾轉騰娜。而遠洋潛艇是可以到遠海活動,所以排水量較大,續航力較強,配備性能較強的遠距離聲吶陣列。
近海潛艇排水量普遍不超過2000噸,德國的207/209型、212/214型都是近海潛艇,圖為212A型潛艇,為增強機動性能採取X舵。



近海潛艇體型小,而且淺海水聲條件複雜,所以聲吶探測能力要求不高。而遠洋潛艇排水量大,深海環境背景噪音較小,配備聲吶設備較為完整。大部分核潛艇都是遠洋潛艇,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法國的紅寶石級,專注於冷戰時期在地中海跟蘇聯潛艇大戰300回合,其排水量只有2400噸。

核潛艇與常規潛艇

最常見的區分方式,常規潛艇是採用柴油機-電池組作為動力組合,在水下使用電池電力作為推進,電力耗盡前需要上浮水面或通氣管狀態進行柴油機發電進行充電。而核潛艇則不需要顧慮這些,核反應堆可以連續工作幾十年,一開啟就無法徹底關閉,靠在岸上也要一幫人伺候著,所以目前核潛艇普遍進行AB班制,一班出海戰備執勤,一班岸上休息。

目前流行的AIP不依賴空氣推進技術,可以延長常規潛艇水下工作時間,但是這並不能代替常規潛艇的主動力,AIP體積和功率都有限,而且需要攜帶液氧作為氧化劑(燃料電池流除外),僅能低速狀態使用一段時間。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基本上目前最爛的核潛艇也不是最先進的常規潛艇所能挑戰的。兩者水下工作模式的不同,核潛艇可以在水下跑出30多節速度,而且可以一直跑下去,而常規潛艇只能跑20多節,要算著電池剩餘電量,雙方機動性能不是一個層次。

而水下攻擊手段,反潛魚雷攻擊效果又非常依賴發射陣位,反潛魚雷速度也就50多節,同樣續航力有限,更重要的是反潛魚雷最後攻擊階段,需要潛艇自身開啟主動聲吶去鎖定目標,這種類似於雷達的功能,目標的正面和側面聲吶回波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潛艇發射反潛魚雷後,儘可能讓自己正面去面對對方側面。所以說水下作戰機動性能要求很高,常規潛艇最多可以來一下偷襲,被發現跟核潛艇正面對抗完全是自尋死路。

“水下戰鬥機”
前蘇聯阿爾法級核潛艇,鈦合金製造,液態金屬核反應堆,最高飆出40節航速,跟美國核潛艇捉迷藏直接潛到900米深度。儘管其噪音高的嚇人,但是當時讓整個北約嚇的半死,引發“阿爾法危機”,美國國防部長說連能夠威脅他的武器都沒有。


阿爾法級的接替者“塞拉級”核潛艇,最後的鈦合金怪獸,蘇聯解體前專門獵殺對方核潛艇而研製,這種核潛艇雖然威力巨大,但是造價太嚇人(蘇聯時期6000噸級塞拉級的造價是9000噸級的阿庫拉級的4倍多)、維護費用太高、可靠性太差,蘇聯解體後就沒造了,阿爾法級更是退役。

攻擊型潛艇和彈道導彈潛艇

攻擊型潛艇就是通常意義的潛艇,彈道導彈潛艇是為發射彈道導彈而研製。這是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的最重要一環,利用潛艇的隱蔽性保存彈道導彈不受對方先發制人核打擊攻擊,並進行核反擊。

因為確保隱蔽性,現在正常服役的彈道導彈潛艇都是核潛艇,他們默默的攜帶核彈頭在水下潛航,只為在地球重啟之日將上面的核彈頭髮射出去。

不過還是有常規動力的彈道導彈潛艇,早期有前蘇聯的G級常規潛艇,該潛艇我們曾引進過一艘,最後是巨浪潛射導彈的試驗平臺,現在又造了一艘032型作為潛射導彈試驗平臺。
此外,還要隆重介紹三哥的偉大創新,殲敵者級彈道導彈攻擊型核潛艇。人家從俄羅斯那裡搞來670型核潛艇的結構圖,然後硬塞了一段潛射導彈艙可以發射12枚射程350-500公里的K-15短程彈道導彈,因為核反應堆水平差,只能跑25節,讓人無法區分到底是攻擊型核潛艇還是彈道導彈核潛艇。


五嶽掩赤城


圖注:“洛杉磯”級潛艇

潛艇的命名與分類潛艇的命名可以按排水量、主要武器裝備、推進方式或服役年代等劃分,包含艦類、艦種、艦級、艦型、艦名、艦號等參數。一般是按照某型或某級潛艇的首艇命名的,比如美國的“洛杉磯”級潛艇,“洛杉磯”級的首艇SSN688“洛杉磯”號於1972年1月8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建造,1974年4月6日下水,1976年11月13日服役,此後該級潛艇總共建造了62艘。

圖注:德國的206A級潛艇

也並非全是這樣,比如德國的206級潛艇,206只是它的研製代號,而並非是由首艦的名字或者弦號命名的。此外,俄羅斯的潛艇也都是按照代號命名的,而非首艦的名稱。

中國潛艇也基本上是以這個規則進行命名的,我國核潛艇根據船舶工業和兵器工業以及海軍相關規定,只劃分了型,沒有劃分級。所以我國核潛艇目前只有四個型:091、092、093、094,其中09是我國核潛艇工程代號,後面的數字為型號,單數表示攻擊核潛艇,雙數為戰略核潛艇。具體每個型裡還有子型,比如092-II型等。北約對蘇聯和我國的武器命名則另有一套方法,像對中國潛艇的命名就是用的中國朝代名,如明級,宋級,元級、夏級、漢級等等。明級是035型常規潛艇,宋級是039型常規潛艇,元級是040型常規潛艇,漢級是091型攻擊核潛艇,夏級是092型戰略核潛艇,商級是093型攻擊核潛艇,晉級是094型戰略核潛艇。

圖注:中國093型潛艇


兵工科技


通常有兩種方式,按照功能分類和按照噸位及作戰環境分類。還有一種按照動力分類的方式,基本要到核動力時代才能夠使用。在核動力之前,各家的潛艇幾乎都是柴油機動力(有汽輪機設計),二戰末期出現大量使用蓄電池的設計,於是戰後第一代都是柴電潛艇,鸚鵡螺號出現之後才出現了新的核動力分類。

先說按照功能分類,這也是各國主要的分類方式。在前導彈時代,潛艇的主要打擊手段就是魚雷和水雷。因此除了通常的攻擊型潛艇外,主要是佈雷潛艇、油料補給潛艇。因為早期大部分潛艇的噸位和航程有限,所以還會單獨分出巡洋潛艇這個概念。當然各國的具體區分是否是巡洋潛艇的規則差異比較大,像蘇聯是以噸位和航程綜合考慮的。

同樣是在前導彈時代,潛艇的噸位分類比較明確。例如蘇聯分為袖珍潛艇(用“侏儒”這個詞)、小型潛艇M(噸位150左右及以下)中型或者稱為“平均型”(噸位600噸左右)、大型潛艇(噸位800噸左右)、巡航潛艇及最為巨大的潛水巡洋艦(裝備13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的大型巡洋潛艇)。

二戰期間,各國潛艇為了保證破交或者艦隊決戰需要,噸位大幅度放大。因此巡航潛艇和潛水巡洋艦的噸位幾乎翻番。進入導彈時代,佈雷潛艇等型號基本消失,但增加了飛航/巡航導彈攻擊潛艇以及彈道導彈潛艇等幾種極為強大的新成員。而且,由於核動力潛艇的噸位大大增加,所以按照噸位分類,它們幾乎都是潛水巡洋艦級別的龐然大物。


強武堂


潛艇的級是指在同艦種的艦艇中,按排水量、主要武器裝備或推進方式等劃分的艦艇,多將第一艘艦艇的名字代表某一個艦級。如:美國的“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共建造了62艘,首艇為洛杉磯號,該級的名字就為洛杉磯級。以後的61艘名字都不同,如第24艘名字叫“舊金山”號,對它可以這樣描述:艦類——核潛艇艦種——攻擊型核潛艇艦級——洛杉磯級艦名——舊金山號艦號——SSN-711宋級和元級潛艇是北約給我國起的,我國叫039型和040型(或039G)。有的國家不叫“級”,只叫“型”,如我國潛艇的33型、035型常規潛艇、091型攻擊核潛艇等,而不叫33級、035級、091級。


遙望蒼穹深處


“級”是艦艇型號的代稱。

各國對自己的艦艇型號本來都規定有名稱,但對外往往用“××級”作為型號的通俗名稱。級的名稱往往用該型艦艇下水的首艦的艦名。比如說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9~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首艦是“尼米茲號”。

但是,我們中國不習慣用“級”來命名艦艇的型號,所以中國艦艇的級名都是西方國家起的,開始是根據該建造該艦艇的地點或船廠來起級名,後來就沒有多少規律了。如中國稱為051型的驅逐艦,西方稱為旅大級;055型護衛艦被稱為江衛級;等。

一、現代潛艇的分類及特點

現代潛艇按動力劃分,可分為常規動力潛艇和核動力潛艇。常規動力潛艇的動力裝置為柴油機、發電機、電動機、蓄電池等。這種動力的潛艇要經常浮到水面,開動柴油機發電福,給電池充電,或在淺水航行,將通氣管伸出水面,給柴油機供氣和排氣。這樣,潛艇容易暴露。核動力潛艇以核反應堆提供能量,靠蒸汽推動汽輪機產生動力。由於核反應堆堆芯工作時間長,因此核潛艇可在水下長時間航行,十分隱蔽。但由於核反應堆要有嚴密的保護,故核潛艇的噸位都很大。

按作戰使命劃分,現代潛艇可分為戰略潛艇、攻擊潛艇、輔助潛艇。戰略潛艇以對敵方戰略目標進行打擊為主,其特點是要有較大的續航力和自持力,隱蔽性要好,導航精度要高,通信要先進。一般都採用核動力,裝備10枚以上戰略導

彈,並帶有魚雷進行自衛。

攻擊潛艇以打擊敵方水面艦艇和潛艇,破壞敵海上交通線、封鎖港口為主,武器以魚雷、導彈為主,現代化的攻擊潛艇有裝防空導彈的。大多數攻擊潛艇以常規動力為主,也有核動力。艇的噸位比戰略潛艇小,航速較高,裝備的聲納也較先進。

輔助潛艇常用於佈雷、運送偵察人員和蛙人、進行軍事或科學探測為主,一般噸位不大,常在操縱性、潛深等方面有較高要求,裝有一些特殊裝備。

二、各國的潛艇分類都不一樣,所謂的宋級,明級,元級等是按照設計、功能及排水量等區分的,並加以命名。

中國現役或即將服役的潛艇類型及數量大致如下:

夏級(092) (8000噸) 4艘

漢級(091) (5000噸) 5艘

G級(6631) (2350/2950噸) 1艘

K級(kilo877/636) (2350/3000噸) 4艘

武漢A級(33G1) (1350/1700噸) 1艘

明級(035) (1500/1900噸) 15艘 (另一說14艘)

宋級(039) (1700/2250噸) 2艘

R級(6633) (1350/1700噸) 13艘 90艘

093型攻擊型核潛艇(2艘在建)

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設計建造中)

各類潛艇的詳細資料如下:

1、“夏”級(092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排水量:8000噸(水下)

主尺度:長120米,寬10米,吃水8米

動力:核動力,1座壓水堆,渦輪-電力推進,90兆瓦,單軸

航速:22節(水下)

下潛深度:300米

人員編制:84人

武器裝備

導彈:12枚 巨浪(CSS-N-3)潛射彈道導彈,兩級固體燃料,慣性制導,射程2700公里(2460海里)。戰鬥部為 2百萬噸級核當量,單彈頭。

魚雷:6具533毫米艇首魚雷發射管,發射“魚”-3型魚雷,備彈18枚

雷達:1部水面搜索雷達

聲納:1部艇殼主被/動搜索攻擊聲納

“夏”級是中國繼“漢”級攻擊核潛艇後研製的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該級艇只有一艘,舷號406,1978年在葫蘆島船廠開工建造,1981年4月30日下水,1983年8月建成服役。1988年9月首次水下發射彈道導彈實驗成功。更先進的094型戰略核潛艇正在研製之中。

注:另有消息說中國建造了4艘“夏”級核潛艇,舷號均為406,內部則以甲、乙、丙、丁區分,除有一艘因為核洩露事故報廢外,還有2艘部署在北海艦隊,1艘部署在南海艦隊,並且均改裝了比“巨浪”-1型更先進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在靜音效果方面,噪音量在160分貝左右

2、漢級(091) (5000噸)

“漢”級(091型)攻擊型核潛艇是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SSN),也是目前中國僅有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共五艘,舷號:401、402、403、404、405。

  首艇(401)首艇1968年在葫蘆島船廠動工,1971年4月開始繫泊試驗,7月開始用核能發電,主機試車考核,8月15日開始海試。1974年8月7日交付海軍使用。後幾艘下水時間依次為1977,1983,1987和1990年4月8日。5艘漢級核潛艇都部署在北海艦隊。

  佈置:該型艇採用水滴型線型,十字形尾附體,單軸推進,首水平舵置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採用雙殼體結構。耐壓船體內設有魚雷艙、指揮艙、反應堆艙、輔機艙、主機艙及尾艙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聲系統導流罩。

  性能裝備

排水量:5000噸(水下)。

主尺寸:長100米(第3艘及後續艇為108米),寬11米,吃水8.5米。

主機:核動力:渦輪-電力推進;1座壓水堆, 90兆瓦,單軸。

航速:25節(水下)。

編制:75名。

導彈:SSM(第3艘及後續艇):鷹擊 (C— 801),慣性巡航,主動雷達尋的,0.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戰鬥部重165公斤,掠海飛行。

魚雷:6具533毫米首發射管。

電子對抗:電子支援:雷達警戒。

聲納:可能包括法國的DUUx-5,有些於1985年安裝。

結構:第3艘艇以後的艇長增加了約8米,“鷹擊”反艦導彈發射筒安裝在指揮台圍殼後。

3、G級(6631) (2350/2950噸)

自1979年底起,中國就開始了潛地固體戰略導彈的研製。1982年10月12日,中國第一枚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巨浪-1號”首次由031型(G級)常規動力導彈潛艇水下發射試驗成功。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這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031型(G級)

又稱6631只造了一艘舷號:200,性能如下

排水量:水面2350噸,水下2950噸

主尺度:長98米,寬8.5米,吃水 米

動 力:3臺MTU12V493柴油機,

航 速:17節(水面),13節(水下)

武 器:2枚JL-1彈道導彈,射程3800千米。

現役1艘

服役於北海艦隊

4、基洛級(kilo877/636) (2350/3000噸)

具有優越的航海能力;--採用模塊化建造技術;--改善居住性。?由於有多年常規潛艇的設計經驗,877型艇的研製目標均得以實現。基洛級潛艇採用了前蘇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在柴電機組、推進電機、水聲設備以及武備系統等方面都足以和西方媲美。潛艇由克斯曼斯克船廠建造,國內型稱法霞夫揚卡級。出口型編號877EKM,即基洛(Kilo)級。

基洛級柴電潛艇外型為低阻水滴型,艇體分為六個耐壓艙,儲備浮力為30%,任一艙破損都仍能保持不沉性。水下排水量超過三千噸,如此大的排水量在世界各國的常規潛艇中是比較罕見的。這也使基洛級能夠擁有大的武器載量,良好的居住性以及優良的遠航能力。動力裝置包括了兩臺柴電機組.

柴電機組可在水面及通氣管狀態下工作。推進系統為單軸六葉低噪聲槳,是俄羅斯常規潛艇家族中唯一一型採用這種驅動方式的。

艇上蓄電池為兩組二型鉛酸電池組,每組120塊,可以提供水下最大航速約20節或最大續航距離超過400海里的電能。一般來說,蓄電池組在最大航速下的電能消耗極快.

武器裝備為艏部六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除管中六枚魚雷外,可攜帶12枚魚雷備用。為提高裝填速度,還配備一臺快速裝雷設備。魚雷型號包括T3T-71M3線導魚雷等,這種魚雷在發射前由射控計算機裝定目標參數,並在發射後由測控導線不斷根據目標機動情況提供彈道修正。在執行佈雷封鎖任務時,不帶魚雷的情況下,可載24枚水雷。潛艇的眼睛是水聲設備--聲納。基洛級配備了MTK-400艇殼聲納,具有全方位被動工作方式和航向角130度扇面主動測距方式。為降低艇體對水聲系統的干擾,設計時特別注意了艇艏線型的優化,艏部無開孔,艏水平舵後移,使艇首渦流噪聲大大減小,並且將艇體噪聲源後移,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聲納的探測距離。

基洛級的最大特點是極其優異的安靜性。現代反潛技術的發展,已使潛艇的生存受到極大的威脅,為對付各種來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威脅,潛艇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隱蔽性。除了能長時間潛航,還要求儘可能低的航行噪聲,減少被敵方聲納發現的距離。基洛級的設計目標就是將安靜性置於快速性之上的。作為提高安靜性的代價,其17.5節的潛航速度甚至低於某些老式的常規潛艇。<

為降低噪聲,基洛級採用了電力驅動方式,由柴油發電機組為推進電機和蓄電池組充電提供電力,這種辦法有效地降低了機械噪聲。為進一步減少艇體的噪聲輻射,還將所有的動力機械等噪聲源安裝在稱為"減振浮筏"的平臺上,與艇殼隔離,並在艇殼表面敷設了一層特製的消聲瓦,這不但使艇體的噪聲水平降到了極低的水平,還能有效地躲避主動聲納的探測。基洛級巡航時的噪聲水平已接近海洋的背景噪聲。?

安靜的常規潛艇。西方的刊物甚至稱它為海洋中的"黑洞"。?基洛級常規潛艇的技術參數:

排水量(含消聲瓦):浮航:2,350噸潛航:3,076噸。?

武器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配備18枚魚雷

基洛級潛艇仍有其不足之處,突出的是其缺乏拖曳式基陣聲納,這使水中探測距離受到限制。儘管如此,由於其出眾的安靜性仍不失為一型優良的水下獵手。

中國的海軍潛艇編隊由於基洛級常規潛艇的配備服役,在作戰能力上有了質的飛躍,足以改變兩岸海軍的力量對比。同時,這一現代化的先進潛艇所採用的技術也將推動中國自己的新一代常規潛艇的研製改進,迅速彌補在艇體建造和武備水平上與海洋大國近二十年的技術差距。

5、武漢A級(33G1) (1350/1700噸)

33G1型潛艇是中國第一艘發射飛航式導彈的潛艇,也是唯一的一艘水面發射 飛航式導彈的潛艇,所加裝的導彈是“鷹擊8號”反艦導彈。33G1是以33型潛艇為母體的改裝艇。在上層建築內左右舷各增設了三座箱式導彈發射筒,艇的上層建築線型變化較大,使33型潛艇本來就不高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經濟續航力下降不少。由於導彈發射的需要,增加了自動測風儀、方位水平儀和雷彈合用的射擊指揮系統,改裝了雷達。33G1型潛艇於1978年完成改裝設計,1980年在武昌造船廠開工,1983年7月交付海軍,1985年海上發射導彈試驗成功。

  由於必須在水面發射導彈,已不能適應現代實戰的要求,此型艇未曾批量生產,但為中國發展潛艇水下發射飛航導彈設計技術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性能如下:

排水量:排水量水面1350噸,水下2100噸

主尺度:艇長76.6米,寬7.6米,吃水5.2米

動 力:兩臺柴油機,兩臺主推進電機,直接傳動方式,雙軸,雙漿,2700馬力

航 速:水面航速15節,水下航速13節

續航力:8500海里/10節

編 制:編制58人

武 器:導彈:C801反艦導彈6枚(只能水面發射),魚雷發射管:艇艏6管,艇艉2管533毫米魚雷,可攜帶28枚魚雷

聲 納:TAMIR(泰米爾)-5型主動聲納

在R級(33型)潛艇的中部耐壓殼體的外部增設3組C801箱式導彈發射筒,每組2個發射筒,增加了自動測風儀、方位水平儀和雷彈合用射擊指揮系統,改裝了雷達。但C801必須在水面發射。33G1於1983年在武昌造船廠建成交付海軍。但此級潛艇僅改裝一艘。

6、“明”級常規潛艇

  1967年由中央軍委批准,自行研製的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研製的中心任務是盡最大努力提高水下航速。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降低阻力、提高推進效率和增大推進功率三個主要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試驗。035型潛艇首制艇於1969年10月開工,1974年4月交付海軍使用。1979—1989年與1992—1994年間曾兩度停建,進行現代化改裝型艇的設計,要求在保持原035型潛艇總體性能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統、水聲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水聲對抗、噪聲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艇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改進艇於1988年8月開工, 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軍使用。共建造了14艘,第14艘的舷號為363。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

尺度:長76*寬7.6*吃水5.1米

該艇第一次採用了尖尾線型,合理佈置了上層建築的管路和閥件,縮小了甲板的空間,改進了流水孔,設計了高效率螺旋槳等。採用了航向自動操舵儀和深度自動操舵儀,在所有航速範圍內潛艇保證有正常的操縱性。

排水量:水上1584噸/水下2110噸

航速:水下18節

續航力:330/4節

武備:8具魚雷發射管

潛深:300米

編制:57人

  第一代常規潛艇(035)的總體綜合作戰性能並不高,但對中國自行研製潛艇是一個重要的開端。80年代中期,根據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轉變及裝備體制的調整及時地將33型現代化改裝調整到對035型的現代化改裝上來,凡是已研製成功並試驗可靠的項目,也可研究應用於035潛艇。經過以提高作戰能力為中心的現代化改裝的035潛艇已成為中國海軍的一型主力潛艇。

7、 宋級(039) (1700/2250噸)

作為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常規潛艇,該型艇採用了迴轉體尖尾,並裝有圍殼舵和十字型尾操縱面,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能,並實現了集中自動駕駛和自動均衡。艇上裝有側推裝置,因而自行離靠碼頭靈活。艇上裝有可棄壓載和短路吹除系統,使艇在保證基本的水上不沉性的同時強化了艇的動力抗沉能力。同時該艇還具有艇員水下一定深度快速上浮脫險或與深潛救生器對接的能力。

  由於採取了降噪措施,使該艇的噪聲大幅度降低,成為中國國產在役潛艇中噪聲最低的一型艇。

  該型潛艇首部有6具發射裝置,具有全深度發射武器的能力。可發射線導魚雷、自導魚雷,可在水下發射飛航式導彈,也可以布放水雷。

  該艇採用了新一代探測設備,有較強的搜索和跟蹤能力,有較高的方位分辨率,可在一定距離上對來襲魚雷進行報警,以指揮系統為核心的作戰系統功能齊全、有較強的快速反應能力,實現了對作戰全過程的集中指揮和對多種武器的綜合控制。

  新型潛艇全艇劃分為7個艙,即雷彈艙、指揮艙、前蓄電池艙、後蓄電池艙、柴電機組艙、推進電機艙和軸系艙。居住艙室佈置及其生活條件良好。

039 型設計更加現代化,艇身流暢,出水口比035 更小更有規則,加上表面做了處理(不便說了),採取了降噪措施,使該艇的噪聲大幅度降低,成為中國國產在役潛艇中噪聲最低的一型艇。

039的裝備性能及內部模型

尺度:長74.9米,寬8.4米,吃水5.3米

排水量:1700噸/2250噸(水上/水下)

航速:15節(水面),22節(水下)

續航力:3300海里/4節(水下)

武備:6具533毫米艇艏魚雷發射管,發射“魚”-x自導魚雷,備彈18枚。魚雷管也可以發射 C801(802)反艦導彈

雷達:1部對海搜索雷達

聲納:1部型主/被動艇艏搜索攻擊聲納,舷側基陣被動搜索聲納

動力:XXXXXX柴油機,7葉大側斜螺旋槳

艦員:60

039A(宋改)是039(宋級)的改進型

8、 R級(6633) (1350/1700噸)

概況

1959年簽約,從蘇聯引進633型R級中型魚雷攻擊型常規潛艇的建造權和部分器材裝

備。1959年5月至1961年3月,我國分8批收到蘇聯發來的633型圖紙,1961年10月,圖紙資料翻譯複製完畢,代號改為6633型。首制艇分別由江南和武昌造船廠完全按照蘇聯圖紙建造,江南造船廠裝配建造的6633型潛艇首制艇於1960年2月18日開工,1963年8月21日下水,1965年9月交付部隊服役,舷號136。武昌造船廠裝配建造的首制艇於1960年2月19日開工,1964年10月29日下水,1965年12月交付部隊服役。

我國購買的633型潛艇的材料設備只有6艘。至1963年,江南、武昌兩造船廠已各開工3艘。由於部分設備已作為樣機,武昌造船廠的3號艇設備已不完整,故艇體開工不久就被迫停工。

1960年開始中國化修改和國產化工作,至1967年基本完成,並命名為033型,出口型號ES5A型。經過努力,江南造船廠的4號艇和武昌造船廠的3號艇部分使用國產材料設備完成了 建造。1966年2月,全部採用國產材料設備的第1艘033型潛艇——江南造船廠的5號艇開工建造,1968年下水,1969年6月22日服役。為給南海艦隊提供潛艇,從1969年9月開始,在黃埔造船廠共建造了13艘033型潛艇,其中11艘是由江南造船廠、武昌造船廠加工製造好分段後運抵黃埔造船廠組裝,包括江南造船廠3艘、武昌造船廠8艘。1967年,根據三線建設的需要,由江南造船廠包建四川陪陵造船廠。該廠於1975年形成生產033型艇的生產能力,共建造過3艘後於1985年轉產民品。隨著配套的完成,033型潛艇開始大批量建造。1973年達到年產9艘的頂峰(江南造船廠4艘、武昌造船廠5艘)。最後1艘建造的033型潛艇是1985年11月由黃埔造船廠建造,1987年交付服役的304號艇。至1987年停產時,我國共建造了106艘。其中江南造船廠47艘、武昌造船廠42艘、黃埔造船廠13艘、陪陵造船廠3艘、渤海造船廠1艘。有90艘裝備了中國海軍(其中有4艘又無償轉讓給朝鮮),1983—1984年間向埃及出口了4艘。另外於1973—1975年由江南造船廠建造了12艘半成品由我國無償提供給朝鮮自行裝配建造(代號“十三號工程”)。國內服役的已確認的舷號如下:

209、210、212、214、216、217、227、240、254、256、272、280、287、298、299、300、301、302、303、304、341、343、346、349、

在批量建造的同時,對後續艇不斷進行了改進,包括多種聲吶設備的改裝、螺旋槳降噪、水聲對抗設備改裝,通信天線系列改裝、空調、製冷、和制淡水能力的加強、流水孔改裝和其它減振降噪改裝。

結構尺度

採用常規水面線型,艇艏水平舵,雙軸雙槳推進。

單殼體結構,耐壓殼體內設有艏魚雷艙、前蓄電池艙、指揮艙、後蓄電池艙、柴油機艙、推進電機艙和艉魚雷艙。指揮台圍殼在艇的中前部。全艇共有11個壓載水艙

艇長76.6米,艇寬6.7米,吃水5.34米,型深米

水下排水量1750/1830噸,水面排水量1350/1475噸

主要性能

水下航速13節,水面航速15節,續航力14000海里/9節,自持力60晝夜。

水下續航力350海里/2節,最大潛深300米,抗風力12級,噪音160分貝,

編制53人。

動力系統

2臺6E390C型中速柴油機,功率4000馬力,2臺推進電機,功率2700馬力,雙軸雙四葉

螺旋槳。

配備應急動力裝置,包括柴油發動機組、蓄電池組、應急推進電機。

電子設備

(1) 雷達

1部353型導航/對海搜索雷達

(2) 聲吶

1套SQZ—1型綜合聲吶系統

1部SQX—1型通信聲吶

1部SQC—1型偵察聲吶

1部SQW—1型聲線軌跡儀

1部測冰儀

1部遠程噪音測向站(後期部分艇加裝)

1部DUUX—5型低頻被動測距聲吶(後期部分艇加裝)

(3) 潛望鏡

1部QDD—10(707)型對空導航潛望鏡

1部QZ—10(708)型指揮潛望鏡

後期部分艇換裝

1部QZHA—10(779)型指揮潛望鏡

1部QDYA—10(778)型多用途潛望鏡

(4) 火控

1套691型魚雷射擊火控系統

(5) 通信

2部瞬時超快速短波通信系統

2部HS—201型超長波收信機

2部超短波電臺統

(6) 導航

1套電羅經

1部水壓計程儀

1部航跡自繪儀

(7) 電子戰

1部921或921甲型雷達偵察接收機

1部SQK—2型高頻噪音干擾機(後期部分艇加裝)

1部SQK—3型低頻噪音干擾機(後期部分艇加裝)

1部SQK—1型氣幕彈發射系統(後期部分艇加裝)

(8) 指揮控制

(9) 重要系統

綜合空調系統

CEO27/150型空氣壓縮機

應急吹除系統

武器裝備

(1) 魚雷:

艇艏六具533mm艇艏魚雷發射管,氣壓發射,攜彈量12枚。

艇艉兩具533mm艇艏魚雷發射管,氣壓發射,攜彈量4枚。

可發射

魚—1型533mm直航反艦魚雷

魚—1甲型533mm自導反艦魚雷

魚—4甲/乙型533mm自導反艦魚雷

(2) 水雷:

可通過魚雷發射管布放最多36枚各式水雷。

改進改型

(1) 033型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改進

在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對近期建造的部分艇齡較新的艇進行了現代化改裝,

改裝項目包括:

801甲噪音聲吶、SQG—2噪聲測距聲吶、063通信聲吶站等多種聲吶設備和水聲對抗設備的改裝、螺旋槳降噪、水聲對抗設備改裝、複合通信天線、磁性天線和超長波水下浮力拖曳天線等天線系列的改裝、換裝QZHA—10(779)型指揮潛望鏡和QDYA—10(778)型多用途潛望鏡;空調、製冷、和制淡水能力的加強、流水孔改裝和低噪音螺旋槳、螺旋槳導管粘貼阻尼材料、低噪音液壓舵機操縱器、柴油機通氣管浮閥等其它減振降噪改裝。

80年代中期以後,又對該型艇進行了螺旋槳降噪改進,使其噪音等級降低了一個數量級以上,提高了潛艇的隱蔽性和加大了聲吶系統的作用距離。以後還試驗性地按紮了法國的DUUX—5型被動測距聲吶、配備意大利A—184線導魚雷等。經過改良的033型潛艇,其綜合作戰能力與德國的206型相當。

(2) 033G型(武漢A級)常規動力導彈攻擊潛艇

以033型攻擊型常規動力潛艇為母體的改裝艇。1976年由701所開始研製設計,1978年完成改裝設計,1980年在武昌造船廠開工,舷號351,1983年交付海軍,1985年海上發射導彈成功。1986年6月通過設計定型。

艇長76.6米,艇寬7.6米,水面排水量1650噸,水下排水量2100噸;潛深200米,自持力45天,最大航程14000海里/9節,乘員53人。

艇體加寬,在上層建築內兩側各增設了3座箱式鷹擊—8型反艦導彈發射器(只可水面發射,發射時海情不大於四級,航速不大於8節,發射筒仰角15°,可單發、2發、6發齊射)。換裝了358G型對海搜索雷達、925G型雷達偵察機,增裝了自動測風儀、方位水平儀。換裝雷彈合用的數字式射擊指揮儀。

9、 093型攻擊型核潛艇

目前正在於設計階段。據美國海軍情報局報道,093型是“一級多用途的攻擊型核潛艇,其安靜性、武器和傳感器系統將比目前在役的‘漢’級有所改進。093型大約相當於70年代末俄羅斯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的設計,譬如‘V-III’型。”在評估武器裝備的性能時,美國海軍情報局強調:“除魚雷和可能裝備的反潛導彈外,預計093型還將潛射反艦巡航導彈,可能為自行研製的C801的後續型”。據美國海軍情報局預計,093型核潛艇首艇將在下世紀初從渤海造船廠下水。

主要性能數據

排水量: 6200噸

主尺度 長107米,寬11米,吃水7.5米

主 機: 反應堆2座;蒸汽輪機2座;單軸

航 速: 水下航速:30節

人員編制: 170名

對艦導彈: 導彈發射裝置不詳

魚 雷: 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

反潛火箭:  

聲 納:  

電子設備:  

雷 達:

舷 號:  

備 注: 現在2艘在建,據說將在2005年和2007年相繼服役。

10、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對於中國海軍是至關重要的,該級艇目前正處於設計階段,預計將利用從俄羅斯和西方獲得的技術。美國海軍情報局認為:“094型將是中國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潛艇,預計將比‘夏’級潛艇有明顯改進,安靜性和傳感器系統性能有所提高,推進系統也要可靠得多。”“更重要的是,094型將裝載十六枚新型導彈,在數目和性能上大大超過‘夏’級核潛艇上裝載的十二導彈。094型在渤海造船廠建造。預計將在下世紀初下水服役。”094型核潛艇將裝載新型“巨浪-2”(JL-2)彈道導彈,射程超過4000海里(7400千米)。因此,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從中國近海的活動“陣地”瞄準美國的目標區。


不二喵星人


海軍一般不管是海面艦艇和水下潛艇都會有級別之稱。其實就是一款軍艦也好還是潛艇也好,當被軍方採購服役,都不能就1艘,當批量建造後就是一個統一的標準化裝備,為了便於與其他裝備區分,便於管理和後勤工作,便定位是什麼級的。一般以美國的做法就是以第一艘的艦名做為這個型號所有艦艇的級。比如阿約伯克級驅逐艦,洛杉磯級核潛艇。而我國一般都是編號定為級別,比如039級潛艇,093級核動力攻擊潛艇,054A級護衛艦,052D中華神盾驅逐艦。


YF永恆


西方國家對艦艇的級.和艦艇名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比如一型新的艦艇下水。起一個艦艇名,然後與它同型號的艦艇再下水,當然是有另一個名字,但是它要以此型號的第一號的艦艇名作為級稱。比如第一艘新航母為尼米茲級尼米茲號。而與它同型號的其它後下水的則稱為尼米茲級卡爾文森號。尼米茲級里根號等等。潛艇也差不多吧。洛杉磯級潛艇就有很多艘,他們把潛艇經常用魚來命名。比如青花魚號,線滌魚號,不一而足。當然也有例外。一般都是這樣辦理。至於我們中國的潛艇那些商級,夏級則是西方替我們取的。我們海軍並不是這樣取級名的。


手機用戶崔永方


潛艇的級別是根據代差或者核常來劃分的。比如常規潛艇與核潛艇級別肯定不一樣,在一個核潛艇與常規潛艇根據性能的不同級別肯定也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