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北宋消灭南汉政权后,统一战争的局势日益明朗。其不但将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江北地区尽数收入囊中,还因为占据了珠江下游地区。令建国于金陵(江苏南京)的南唐政权丧失了长江天险,故陷入了北宋三面合围的态势。

南唐统治者李煜,得知北宋收拾完南汉之后,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铁定是自己,因形势危急而忧心忧虑。所以,他为了能偏安一隅,就委派其弟李从善前往北宋京都开封。

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缓和日趋紧张的关系,向北宋王朝主动提出,南唐愿意撤销其原有的国号,只称江南国主,以示臣服之意。

就在其上表称臣的同时,又举国征兵,筹备战备物资,以备后患。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南唐战守部署:

南唐权臣张洎建议李煜实施"坚壁清野"的防御策略,与北宋南下之师打一场消耗战、持久战,企图以疲惫战术拖垮宋军,以求不战而胜。

张洎建议抽调数万精锐屯驻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各军事渡口,而后于湖口(江西湖口)、金陵和润州(江苏镇江)屯集重兵,严阵以待。

同时,遣使前往吴越国(杭州临安),妄想联合吴越王钱鏐一起反宋,但是遭到了钱鏐正面的拒绝。

"其略云: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明天子一旦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续资治通鉴.卷8》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北宋战守准备:

太祖赵匡胤统一江南的意图很明显,其在先后平息荆湖,消灭后蜀、南汉等地方割据政权后,接下来要打击的目标就是南唐。因为:

"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鼾睡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3》

可是,南唐的实力则不可小觑,因为在物产丰富的江南之地。

其一,就军事势力而言,南唐属于是一支劲敌。

其二,虽说南唐已是瓮中之鳖,但由于长江天险之隔绝,北宋苦于无桥可渡,故迟迟不能兴兵。

其三,南唐政权对北宋事事执礼甚恭,以致北宋一时间找不到借口对它动武,故此在南唐的问题上相对谨慎。

所以,太祖赵匡胤在尚未完全解决南平、武平、后蜀、南汉等政权之前,对南唐一直是采用拉拢的手段,进行安抚,以免引发连锁反应。

例如:追封李煜的亡父为帝号,在南唐举国遭遇蝗灾之时,对其又是拨款拨粮,实施人道主义援助;还有将降宋叛唐的将领斩杀,释放南唐数千士族等等,以求安抚南唐徘徊不定的形势。

因而,北宋以武力荡平南汉政权之后,随即开始昼夜不停地筹谋征伐南唐的各种战备部署。

公元972年(开宝五年)仲春,北宋政权将南唐李煜之弟李从善扣留于开封,实施软禁,不得归唐,以政治压力为导向,诱使李从善撰书信一封规劝南唐国君李煜进京觐见。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同时,北宋利用离间计,令李煜将南唐名将、镇海节度使林仁肇杀害。

(林仁肇,建阳(福建南平)人,其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的重要将领。历任南都留守(江西南昌)南昌尹,威名远扬。

当年北宋征战南汉之时,林仁肇曾力谏李煜趁北宋边防虚弱之机出兵而下,进占淮南之地,但没有被李煜采用。由于,太祖赵匡胤也十分忌惮林仁肇之威,故对南唐使者李从善伪称其已暗中叛唐投宋,后主李煜不经查明,遂将其暗中杀之。)

公元973年(开宝六年)暮春,太祖赵匡胤遣使者入辽境,罢兵言和与辽修好。北宋之目的很明了,就是害怕北宋一旦进军南唐时,避免遭受腹背受敌,故而主动求和。

公元973年(开宝六年)初夏,为了掌握南唐国的地形地势及军事险阻、道路交通、人口数量等情况。北宋以重修九域图志为借口,令李煜将南唐十九州的地理形势图乖乖送之。

自公元972年(开宝五年)仲冬,一直到公元972年(开宝五年)季春,太祖赵匡胤任命薛居正、吕余庆出任淮南、湖南、岭南、荆南等地区剑南水陆转运使,川蜀水陆转运计度使,实施消灭南唐之战的战略物资及后勤保障的准备。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果儿在 这篇文章时说过,北宋早在公元963年(乾德元年)发动灭后蜀之战时,就已经开始建造战船,训练水军,北宋水师由此诞生。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首秋,太祖接纳樊若水的提议,建造数千艘巨型战舰。一是为了用于水战,二是为宋军渡江时,铺设浮桥之用。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仲秋,北宋事先密告之吴越王钱鏐,宋军将欲伐江南,令其"训练兵甲"予以协助北宋剿灭南唐。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秋末,太祖命令宣徽南院使曹彬出任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水师总指挥;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为都监,北宋开国元勋曹翰为前军先锋指挥官,统帅十万精锐之师于荆南江陵地区待命出击。

北宋诸路大军领命而动,北宋万事俱备,只差兴兵的理由。

所以,太祖赵匡胤在战船、浮桥、兵力等准备就绪后,就开始琢磨挥师南下攻击南唐的借口。

毕竟,发动一场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则都要师出有名。

于是,北宋遣使前往南唐邀请李煜动身开封。但李煜惧怕被北宋扣留故以疾病缠身为由,拒绝入朝。

因而,北宋以此为理由,对南唐开战。

赵匡胤以曹彬为统帅,指挥各军,并授权:自副将以下,不用命者皆可斩之。

同时嘱曹彬注意军纪,用恩信争取民众,不要滥杀无辜,不要抢掠民财;并尽可能迫使南唐投降,不可急攻城,以减少伤亡。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北宋进攻南唐的军事部署:

一、以曹彬兵团为主力,率领北宋水师自荆湖以南顺流而出,目的是为了攻占南唐池州(安徽贵池)以东地区,位于长江南岸的军事重地。

二、以潘美兵团为主力助之、统率步骑精锐之师聚集于和州(安徽和县),计划由和州与采石之间(安徽马鞍)跨江而渡,与主力部队曹彬兵团合兵一处,进而东趋直逼金陵。

三、以北宋京师水军为次攻,从汴水渡口沿河而下,途扬州,进长江,协助吴越友军攻占润州,继而直趋金陵。

四、以吴越王钱鏐为(金陵)东南行营指挥使,北宋西川都巡检使丁德裕为监军,率领五万吴越联军,从东路进攻常州(江苏常州),协助北宋舟师攻克润州,尔后会师诸路宋军,攻击黄州(湖北黄冈)。

五、以北宋刺史王明为池州至岳州(湖南岳阳)战船指挥官,向武昌方向纵深进军,其目的是为了羁绊江西方向南唐部队的驰援。

北宋的战术部署则是以曹彬、潘美所统帅的水、步、骑兵为主力作战部队,主攻方位是选择于和州与采石之间的江面,强行渡过长江包围金陵。

北宋东路兵团为辅助攻击,王明率领西路水军作战目的为阻援。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宋军战况与进展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良月18日,主攻指挥官曹彬亲率北宋荆湖舟师,带着浮桥式战船,浩浩荡荡从荆南水域使出,顺着长江沿线北岸的一侧顺江水一路东下。

南唐驻守于长江南岸的屯戍部队,觉得北宋水军是惯例巡视江面,所以也就未加以阻拦,因而北宋水师顺风顺水地渡过了南唐屯兵十万的湖口军事要地。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良月,北宋军队猝然发起冲锋,进而顺利地通过长江天阻,攻占了南唐的峡口寨(安徽贵池),之后水陆齐驱,径直奔向池州。南唐池州指挥官弃城而逃。

北宋水师成功进占池州后,立刻在石牌口(安徽安庆以西约90里处)将巨型战舰、浮船相互串联起来,依照樊若水测绘好的设计图纸,按照采石矶水域的江面宽度,在采石矶江面试验铺设船桥成功。

继而赓续一路东下纵深,相继克取南唐政权的铜陵(安徽铜陵)芜湖(安徽芜湖)、当涂(安徽当涂)等要地,遂向南唐驻采石的蜀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采石与和州,一个在江这边,一个在江那边,相距咫尺,则是长江下游沿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军事渡口。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23日,曹彬所部一战击溃南唐2万余守军,生擒南唐马步军副总指挥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等将领,俘虏南唐士兵千余人,成功占据了夺采石要地。

仲冬中旬,北宋部队将事先组装好的浮桥移动到了采石水域,三日之后,渡江而用的船桥铺设完成,待命于江北地区的潘美所部数万步骑精锐则由浮梁渡江。

北宋部队在采石江域预设浮桥之时,南唐君臣觉得这就是一个儿戏,所以未加重视,仅令镇守于镇海(江苏镇江)的节度使郑彦华及副兵马使杜真,各自率领水兵、步军各万余人奔赴采石阻击北宋部队。

郑、杜二将由于政见不同,故互不协同,同时也因为驰援的兵力过于单弱,曹彬所部先是于水战中击败郑彦华的水师,尔后又于江岸打败了杜真所率领的南唐步军。

于是,北宋大军的主力部队得以顺利由浮桥横跨长江天险。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北宋三路军团兵临金陵

曹彬、潘美率领北宋主力部队跨过长江之后,遂向南唐诸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数日之间,接连攻占金陵西南的新林寨、白鹭洲、新林等军事港口。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元月初三,北宋主力军团成功地攻取了金陵以南的溧水(江苏溧水),围歼南唐李雄所部兵团万余人。

元月17日,北宋主力部队兵临金陵。南唐政权集结水陆两军计十万余众,背靠于金陵城,直视秦淮河(金陵西南方向)严阵以待。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北宋主力兵团总指挥官潘美为不失战机,在渡河船只尚未备齐之时,首先命令步骑精锐渡水攻击,一举击溃南唐军。

其次命令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亲率轻型战船,搭载易燃物,采用火攻战术烧毁唐军水师大寨。

此战,北宋全歼南唐之兵数万余众,直趋金陵途中,又相继攻陷金陵外围防御阵地,屡次打败南唐军队的反扑之势。

所以,北宋三路大军于金陵城郊三个方向安营扎寨,对金陵形成了C形包围的态势。

同一时期,北宋西路兵团主力部队与王明所部各沿江作战小分队也先后向唐军目标发起了攻击,相继将驻守于鄂州(湖北武汉)、武昌(湖北武昌)、池州、宣州(安徽宣城)、袁州(江西宜春)的南唐各部驻军击溃。

北宋东路兵团(吴越军)及宋军水师相互配合,一举占领了常州、江阴(江苏江阴)等要地之后,急速行军进攻润州。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南唐地理形势

果儿认为有必要阐述一下南唐的地理形势。五代时期南唐政权占据着经济富饶的江准地区,虽国势渐弱,但凭借长江之险,故能偏安。

宋唐之战,南唐政权防御北宋入侵的各战略要地中,沿江防守的军事重点以当涂(安徽今县)、润州(江苏镇江)为首要。

以常州(江苏武进)、江州(江西九江县)、湖口(江西今县)、池州(安徽贵池)、鄂州(湖北武昌)等要害之地为次要。

1、"当涂"当涂是南唐政权防御的重点,地处长江下游的河、湖交汇地区,境内有梁山及采石山。梁山又分东梁山、西梁山。

长江以西称之为西梁山,长江以东称之为东梁山。梁山夹江对峙,虽相望数里,为大江门户之要地。

采石山,也称谓采石圻、牛渚圻,则位于当涂以北约二十余里,峭壁险要,江流急进。牛渚以北称谓采石,南唐边城则屯驻于牛渚山峰之上,与和州渡口相对。其地势凸出江中,因此自古以来就是横江而渡的要地。

北宋主力兵团进犯时,就是在此处铺设的浮桥。虽说南唐政权屯集重兵防御于此。然和州之地已纳入北宋囊中,所以采石之险地,南唐和北宋共有之。

2、"常州"常州以东境邻吴越国的苏州(吴县),以北接壤北宋的泰州(江苏泰县)。

常州之地以北为江,以东串联海路,以北可制控镇冮,以南则能控扼于宜兴(吴越属地),所以,一直是南唐东南之地的军事重镇。

3、"润州"润州于内可控冮湖,于北可拒准泗,山川形胜。古往今来就是"山川形胜,自昔用武处也"。 宋唐之战,南唐政权深知润州的重要性故特遣重臣重兵驻守于此。

润州军事地位的重要性,唐朝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岐国公杜佑就曾言道:

"京口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建业之有京口,犹洛阳之有孟津。自孙吴以来,东南有事,必以京口为襟要。京口之防或疏,建业之危立至。"《读史方舆纪要.卷25》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4、"江州"江州自古以来就是沿江战略防御的要地。又因南唐政权的陪都建于南昌,所以江州的地理位置就尤为重要。

南唐政权曾屯兵十余万于湖口之地,以重兵及江防之险捍护南唐之陪都。九江以南为庐山,以北项背大江,雄踞冮湖之险口,实为南唐的襟喉也。并且九江位于上游,水陆便利,足以谋一域而兼顾全局。

5、"湖口"湖口地处九江以东约六十余里,扼据钟石,一侧紧邻彭蠡(鄱阳湖)之江湖。

南唐时期,"湖口"以县治之,江西之得失,湖口为首重,故宋唐此战,南唐政权湖口驻守雄兵十万余众。

6、"池州"州内山川屏障环绕,控扼肥、皖之咽喉,地处金陵的上游。北宋攻取江南时,则以战船进取池州,进而率步骑,自采石跨江南渡。

7、"鄂州"鄂州扼喉于冮汉腹心,毗邻吴楚,古往今来为兵家为之争抢的军事要冲。

此战,北宋占据汉口、黄州(黄冈县)其优势就不复存在,而且又距金陵相隔甚远,可谓是鞭不及腹。所以,南唐政权在此地未曾屯集重兵把守,故北宋得以不费吹灰之力取之。

8、"金陵"人尽皆知,金陵为南唐之京都,也是北宋兴兵进犯的首要目标。北宋直趋金陵时,金陵城郊各处分布有诸军事防御要塞。

如石头、白鹭洲、新林港、大胜关等要害之地。其中,尤以白鹭洲的地位甚为重要,其位于金陵城以西之江中,为北宋水师进攻金陵的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孙吴政权曾在此建国立都。古时天下群雄崛起,军阀林立割据之时,凡崛起于江南者,建都皆首选于此,故果儿就不一一列举。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北宋兵临金陵,南唐临阵磨枪。

南唐京都金陵城以北扼据江险,以南衔接山岭,可谓龙盘虎踞,形胜河山之险。宋唐自开战以来,南唐大军就以坚壁清野,固守疲军之战术来消耗宋军的战斗力。

当时,南唐后主李煜将军政大权交由宦官打理,自己每日只知诵经礼佛,乃至首都金陵城被北宋诸路大军围困数月浑然不知。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仲夏,李煜与小周后登城纳凉,骤然看见宋军旌旗蔽日,垒栅遍布于金陵四周,方才似梦初觉,惊怒之下,将御敌不力,谎报军情,又极力言和的皇甫继勋下令诛杀。

随后,李煜调动镇南军节度使朱令赟率领驻扎于湖口的十万唐军驰援金陵;同时任命老部下刘澄出任润州节度使,以此加强金陵城侧翼的防御。

由于,屯驻于湖口的朱令赟所部受到北宋西路兵团的钳制,所以未能如期东下增援金陵。而被李煜委以重任的刘澄到任润州,看到北宋军事强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向宋军奉城求降。

因而,金陵本以危及的形势就更显孤立危急。

太祖赵匡胤想采用迫降的手段,故授命宋军总指挥曹彬暂停进攻,遂将软禁在开封的李从镒放归金陵,意图劝说李煜放弃抵抗。

南唐后主李煜本想开城投降,由于听取了清辉殿学士张洎对战争局势的宏观分析,认为金陵城是铜墙铁壁。

北宋虽气势如虎,但久而久之必是疲惫之师,久攻不下而退兵休战,所以就拒绝了北宋的劝降。

因此,南唐后主李煜仅存的希望就是朱令赟能率湖口之兵赶赴金陵救援,故数次遣书催促朱令赟驰援。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初冬,朱令赟统帅水陆两军约十五万之众,乘载可容千人的大战舰自湖口出发,顺江东下,企图以编制的大木筏焚断采石浮桥,增援金陵。

恰逢冬初,长江水浅,战舰较大,无法并进,驰援之师行军速度十分缓慢。

北宋西路兵团总指挥王明则在独树口(安徽安庆区域)竖立起很多的木杆,其形状似桅杆,作为迷惑唐军的疑兵。

南唐大将朱令赟闻报,认为此处有重兵的埋伏,故终止行军,逗留不前。

此时,曹彬命令步军战棹都指挥使刘遇火速驰援王明所部。

良月20日,南唐朱令赟师团行军到皖口(安徽安庆)的时候,北宋大军在刘遇、王明率领下进行阻敌前行。

朱令赟命令采用火攻之战术对付阻其前行的宋军,宋军不敌萌生退意。

恰在此时,天公作美,风向骤变,火势因风向逆转而焚烧唐军,南唐朱令赟师团呈现溃败之势。

刘遇统帅水军、王明率领西路兵团趁机展开反击,以致湖口驰援金陵之师团溃败,唐将朱令赟自焚谢罪,唐将舟师指挥官王晖被宋军生擒,南唐援军悉数被歼。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此时,南唐国都金陵已被包围数月之久,战争局势日益恶化。曹彬为了执行太祖赵匡胤兵不血刃的本意,所以围而不攻,频频劝降南唐后主孪煜,但屡遭拒绝。

迫于形势所迫,曹彬决定以武力攻城。为防范金陵城破之时,避免宋军烧杀劫掠,曹彬严令三军:

"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宋史.卷17》

冬月27日,北宋三路兵团形成C形之势向金陵发动总攻,金陵遂城破,李煜素服出降。

北宋灭南唐之战,是太祖赵匡胤统一江南之地的最后一场战争,宋唐之战也是五代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江河战役。

北宋大军此战中,兵分五路,长途奔袭,水陆并进,由东路、北路、西路等三个方位对南唐政权实施了分进合击的战略部署。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北宋灭南唐之战获得胜利的核心因素:

第一、在于北宋对渡江作战准备充分。

因为长江有史以来就以天堑为著称,因为历朝历代,南北征战则以渡江为艰难。

太祖赵匡胤非常重视战船的制造与水军的操练,同时北宋又占据了巴蜀之地的荆湖,因而对南唐政权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但是,由于南唐军事力量不可小觑,诸国之中属南唐的水师强大,其仅屯驻于湖口要地的兵力就达十万余众,加之金陵地区、润州等军事要害之地的兵力,其总兵源约30余万。

因而,北宋主力兵团若是以舟师强行渡江,横渡途中,必定会遭到南唐水师的顽强阻击,故难有胜算。

所以,由于北宋战前各项准备工作极其充分,尤其是太祖赵匡胤采用了樊若水提出制造浮桥的建议,为保障北宋主力兵团横渡江险,直趋金陵,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不得不说,樊若水先后奔走于江南江北数十次,对于采石山川水域的地形水势勘验的相对精准,以至于对这一片流域的水势流向及南北险要之地势掌握的一清二楚,所以才建造出不差尺寸的浮梁。

古代时期,科技尚不发达,能预制这种浮梁之举,则实属一个伟大的创举,更是古代战争时期的重大发明。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第二、北宋灭南唐之战,则在于主攻方向选择正确。

曹彬率领北宋主力兵团乘南唐驻军松懈无备之机,成功地渡过了南唐政权引以为豪的江险咽喉,顺利地越过了南唐赖以屏障金陵的沿江重地之武昌、湖口,一举进取池州,攻克江南铜陵、芜湖、当涂等军事重镇。此举令南唐湖口与金陵之军首尾不能相顾。

第三、北宋大军在围城打援之战术上调配的恰到好处,与此同时又时不我待地发动攻击,扩大战果。

如北宋三路主力兵团克取金陵城郊营寨后,在南唐金陵孤危待援的时候,曹彬审时度势,适时调集部队增强阻援的西路兵团。

所以才可以一举歼灭了湖口增援金陵的朱令赟所部十余万援兵,使北宋主力兵团能得以攻陷金陵,逼迫南唐投降。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反观南唐政权的战术之失,其最为关键一点,则是没有抵抗到底,誓死一战的决心,而再三寄希望于求和。

首先、南唐政权在战略防御上则过于依赖长江之险,妄图以"坚壁清野"的策略,逼迫北宋南侵之兵疲惫言和,纯粹是主观意识下的幻想主义。

其次,在"坚壁清野"的思想引导下,南唐大军则完全失去了利用宋军渡江的时机,或是各路宋军还没挥师之处之时,给予以重重的军事反击,逐一将其歼灭。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太祖灭了它的国家,太宗又霸占了他的媳妇

比如,曹彬从荆南一路东下的时候,唐将朱令赟若是能率领屯驻于湖口的十万唐军阻击宋军,同时焚毁宋军准备做浮梁用的巨船,即能完全粉碎北宋灭南唐的战术部署。

再退一步而言,在北宋在釆石水域铺设浮桥之时,南唐如果能调集优势兵力加以反攻的话,亦可以顺利夺回采石的控制权,损毁浮桥,阻击宋军主力兵团于江岸以北之地。

再如南唐金陵城围之初,朱令赟师团若是可以及时东下驰援,也尚有一线希望能改变金陵被困的局面。但是,鉴于南唐政权想以逸待劳疲惫宋军,而固守金陵,以致战机一误再误,最终导致南唐因坐困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