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逼近1萬美元大關,比特幣是一場騙局嗎?

逼近1萬美元大關,比特幣是一場騙局嗎?

虛擬貨幣比特幣11月27日急速升值,盤中一度飆破9700美元,離10000美元大關僅剩咫尺。據統計,今年以來比特幣價格上漲近900%。 ( ) 這種勢如破竹的漲勢,引發了一場對比特幣價格泡沫的疑慮。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9月時曾表示,比特幣是騙局,比“鬱金香狂熱(見文後編者注)”更加糟糕,最終恐將破裂。

華爾街著名分析師、Nuveen資產管理首席股票分析師Robert Doll表示,比特幣創新高“令人驚歎”,“我承認,比特幣充滿投機性,但近來的漲勢確實令人驚奇。”

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16日宣佈將開始進行比特幣期貨交易測試,帶動了比特幣近來的飆升。

加密貨幣資料分析網站Cryptocompare創辦人Charles Hayter說:“比特幣期貨為投資人的資金開啟了大門,強勢推升比特幣。比特幣很有可能站上一萬美元大關。”

逼近1萬美元大關,比特幣是一場騙局嗎?

不過,多位金融界大佬和央行官員卻不這麼看,而是憂心忡忡。美國億萬富豪、對沖基金巨頭Ken Griffin在接受C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比特幣可能是泡沫,並且具備了“鬱金香狂熱”的條件。

他說:“我擔心買比特幣的人其實並不明白正在參與什麼樣的投資活動,只是不想錯失賺大錢的機會,並且不斷地推升比特幣。比特幣雖然不是騙局,但這樣的泡沫一定是以悲劇告終。”

市場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聲音,歐洲央行副行長Vitor Constancio 9月時也曾表示,比特幣不是貨幣,而是一種“鬱金香”,暗指荷蘭17世紀的經濟泡沫。

【免責聲明】本文編譯自外電,不代表“東往西來”的立場與觀點。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自身的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文內容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文版權歸“東往西來”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一旦發現,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編者注:鬱金香狂熱

逼近1萬美元大關,比特幣是一場騙局嗎?

鬱金香狂熱(荷蘭文:Tulpenmanie)1637年發生在荷蘭,是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

當時由奧斯曼土耳其引進的鬱金香球根異常地吸引大眾搶購,導致價格瘋狂飆高。鬱金香的大受歡迎引起了投機分子的目光,他們對於栽培鬱金香或是欣賞花的美麗並沒有興趣,只是為了哄抬價格取得利潤。在Mike Dash所著的《鬱金香狂熱》(Tulipomania : Th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Coveted Flower & the Extraordinary Passions It Aroused)一書中,有以下描寫:“1636年,一棵價值3000荷蘭盾的鬱金香,可以交換八隻肥豬、四隻肥公牛、兩噸奶油、1000磅乳酪、一個銀製杯子、一套衣服、一張床外加一條船。”當時一個工匠的年收入約250荷蘭盾,這個數字足夠給一家四口餬口,屈指一算,你就知道當時的鬱金香,有多麼驚人的身價!

鬱金香交易在短時間內讓人一擲千金的傳言在工匠和農民之間廣為流傳,吸引他們進入了這個交易市場,因此需求量再次膨脹,他們原本沒有資金,所以僅從買得起的程度開始進行,這種情況使得原本便宜的品種價格也開始抬升,漸漸出現了因轉賣而取得利益的民眾。市場的交易模式至此也開始改變。隨著價格飛漲,最初的買家也就是愛好植物的人反而不買了。

在泡沫化過後,鬱金香價格僅剩下高峰時的百分之一,導致出現了無法付出貨款又揹負債務的狀況,讓荷蘭各大都市陷入混亂。(資料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