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太太专栏9|女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女的就不该读那么多书。”

打我记事起,就知道家族中有一位并不特别疏远的亲戚患有精神疾病,她的一生在所有人看来都过得极其悲惨。奶奶告诉我,那位亲戚出身名门,是为数不多在那个战争年代一直能坚持上学的女孩儿,这一点令我奶奶这位虽出生于私塾先生家中,却无缘踏入私塾半步的“文盲”羡慕不已。但每当别人谈论起这位亲戚时,又都会感叹:“女的就不该读那么多书。”

后来通过大人们偶尔提起的只言片语,我大概猜到了这位当时为社会所不容的“女先生”遭遇了什么,那场浩劫折磨的又岂止是这一位知识分子,可因为某种固有的偏见,大家对一位在社会风暴中受难的可怜女子并没有太多的同情,反倒把一切归结为读了太多的书。

太太专栏9|女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女子读书无用论”

记得在我小时候,不论男女,评价你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只有一条——学习成绩。那时我们班级座位是按照成绩排,开家长会的顺序是按照成绩轮,就连学校一切的课外活动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有优先选择权。当然这种“唯成绩论”是极为不合理甚至是违背人权的,但从侧面也能看出那时的社会对于“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这条理论是坚信不疑的。

等我长大些,多多少少会听到身边那些一夜暴富的叔叔们“告诫”我:“读书没用的,你看那么多大学生不一样得给我这个小学文凭的人打工吗?”再等我为人母时,这个时代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女子读书无用论”总是被时不时地提起,最可怕的是传播这些荒诞论调的很大部分就是女性。

犯罪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百度词条的解释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那些执迷于传播“物化女性”甚至“奴化女性”观念的女人们,可能就是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一种“知行合一”(王阳明如果知道我用把知行合一用在这会不会把我打死),当一位女性由于知识的匮乏对很多复杂事物的认知能力达不到更深程度时,她就会对于那些社会上流行已久、看起来有道理的糟粕理论信以为真,并付诸实践。当然一个人如果毕生致力于把自己当成一个物件儿,或者是臣服于他人的奴隶,你所有的行为都会以这个为大前提进行规范,不出意外地话最终也就会成为那个悲惨的样子,这样的结局又恰恰能反证那些抹黑女性的理论。

渐渐地,社会发展到后来泾渭分明,聪明的女人越来越聪明,而那些活的稀里糊涂的女人们越来越悲惨,女性这一集体就被成功地割裂。

太太专栏9|女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真正的独立只有一种,那就是精神上的高度独立。

平权运动进行到今天这个程度,大多数女性都知道了“独立”才是最能保护自己的武器。可是,何为独立?难道你每天工作20小时一人挣钱一家花,上养老下养小就叫独立了吗?难道你为了捍卫自己的绝对自由,拒绝婚姻的束缚坚持一辈子单身就叫独立了吗?难道你永不低头永不示弱一人扛起子女教育的全部重担就叫独立了吗?如果这些都叫实现了独立,为何还有与之相随的那么多痛苦,例如不安、惶恐、疲劳、孤独…

在我看来,真正的独立只有一种,那就是精神上的高度独立。比起那些血腥暴力的肉体上的欺凌,女性真正应该警觉的应该是思想上的侵略。生活处处是陷阱,我们不可能在成年之前就经历世间所有的苦痛,再从苦痛中学习,但我们可以通过旁观他人的苦痛,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旁观最简洁快速的方式就是阅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有自己读过万卷书,才明白原来人的思维是可以被文字操控的,原来一句话是可以正说反说都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原来一些非常可怕的极端思想往往是披着一层“人畜无害”的糖衣的。

去年看过一篇公号的文章,标题非常吸引眼球,是《老娘读这么多书,就是为了看清你们这帮傻X》,里面用比较轻松诙谐的口吻说出了一个道理——读书是鉴别渣男的重要途径。其实不仅仅是鉴别“渣男”,对于绝大多数女性来讲,读书可以帮助自己敏锐地发现并及时地抵御很多看不见的迫害。我看到很多身处热恋中的女性明明早就看清了渣男本质,却依然飞蛾扑火般勇往直前,我认为这与她们长期的思想依赖是脱离不开的。

太太专栏9|女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现在我们经常提到“洗脑”两个字,但通常容易被洗脑的,往往是那些本身对于很多事就没有独立看法的人。我一位朋友,学历不高却嗜书如命,我俩每次的见面她都少不了针砭时事,我经常开玩笑说她拿着农民工的工资,操着国家主席的心。她告诉我前段时间居然被友人陷害误入了传说中的“传销组织”,结果经过一天的封闭式洗脑,她成功地让那位“导师”缴械投降,承认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瓶颈,恭恭敬敬地请我朋友离开了。回家后她第一件事就是感叹没想到读书居然救了自己一命。

现在的有些女孩儿,宁愿花大价钱去相信星座算命,都不愿意花点小钱去买点书武装自己的大脑,她们远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恶有多可怕,特别是在如今动不动离个婚就得搭上自己毕生的积蓄甚至是性命的浮躁年代,没有独立的精神、独立的思想去分辨那些藏在桌子下的丑恶,怎么去真正地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最近三岁的儿子在背《长歌行节选》,嘴里老念叨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他根据早教光盘里的解释,告诉我少壮不努力是不好的,老大徒伤悲也是不好的。我只对他说了一句:“希望你一辈子都能记住这些是不好的。”

太太专栏9|女人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