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德云社的段子都是谁写的?

戒骄戒躁忍忍忍


这个问题提的好,作为郭德纲半个粉丝的鹏哥我,好好的跟你说道说道!

德云社的段子分为两种,老段子翻新,新段子创造。

郭德纲跟于谦接受上海卫视曹可凡采访时,郭德纲说,很多热心听众都给德云社发相声段子,但是没有说过相声的人,不建议写相声段子。这说明什么,术有专攻,学有所长,有人以为,你说相声不就是说话么?聊天么?我们外行,不说相声咋就不能写相声段子了?

说相声说简单很简单,说难非常难,难在你说相声,不可能场场都是新段子,但是每一场你都要说出点新意来,郭德纲跟于谦说过那么多场相声,为什么我们明明听过他们说的相声段子,还是愿意花钱买票,听郭德纲跟于谦说,因为尽管这些段子我们都听过,但是每次听都能听出新意来。知易行难,相声的节奏,火候不是非专业人士能够把握的!

郭德纲跟于谦也不完全是照本宣科,都是定了好骨架,血肉就由相声演员自由发挥,有采访问于谦,他跟郭德纲说相声,多少是固定好台词,多少是现场发挥的,于谦答曰,只有30%是之前定好的,剩下的70%全是临场发挥。听多了德云社,郭德纲跟于谦的相声你就会明白,《富贵图》《白事会》《托妻献子》等等这些,我明明听过,但是郭德纲跟于谦在不同的场子,说的还有些不一样,大框架没变,细枝末节靠夫妻俩现场发挥。

这就说到,段子由谁写的?由相声演员,郭德纲能写,闲来没事就研究相声段子,以及从全国各地老先生那里找到了老段子,加以完善更新;岳云鹏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他喜欢自己写段子,自己写段子好处在理解深刻,说起相声来得心应手;还有德云社总教习的高峰,闲来无事也会整理相关的相声段子。总之,相声段子是由相声演员们写的,不会是由外行写的。

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你,我是大鹏哥。

如果你喜欢我所说,请关注我,必不负所托!


济州府大鹏哥


简单一句话,德云社的段子来自三个方向:旧瓶装新酒(老段子改新)、钢丝编剧、德云社人员创作。

旧瓶装新酒:这个就很简单,一些老的传统的段子,增加上符合现在大众口味的新词,更新下编排,拿出来说的段子,按照郭德纲以前的说法:我们祛除糟粕,增加更加糟粕的内容。这样的段子其实有很多,现在我们听到的《托妻献子》《白事会》《大保镖》《打灯谜》《论捧逗》《窦公训女》《汾河湾》等等都是老段子拿出来翻新的,把以前(56年之前)段子里的那些“屎尿屁狗棍”都去掉,换了新词出来说的段子。

钢丝编剧:这个词其实就是很多纲丝给郭德纲或者德云社留言发邮件一些好的段子,自封的一个称号,2015年郭德纲受访时,曾跟陈鲁豫说,最多的时候德云社一天得到过接近30万粉丝发来的搞笑段子,要求加入到相声里面,连说段子时候郭德纲和于谦的动作,神态都写在剧本里。

德云社人员创作:一个相声团队要发展,创新是必须的,郭德纲的德云社之所以能红火 ,跟早期郭德纲的创作力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可以看看2005年和2006年郭德纲的相声的段子,包袱多,卖力气,绝对是郭德纲相声最经典的两年,当年的《梦中婚》《东游记》《怯拉车》《怯洗澡》《说武术》《我要上春晚》《揭瓦》《羊上树》等等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郭德纲的创作力绝对是有目共睹的。现在郭德纲年纪才46岁,也有很多的相声段子是自己创作的。《列宁在1918》《爱情传奇》《于谦的一生》《于大爷》等等都特别搞笑。现在德云社除了郭德纲还有岳云鹏和张鹤伦,也属于创作性的演员,尤其是张鹤伦,直接被郭德纲戏称:德云社最具创作力的演员。

纯手打,希望各位看官不吝点赞,评论和关注,谢谢!


有郭有纲


古月月半,胡胖在,不孤单。

不单单是德云社,其实任何相声团体的作品,不管是新作品创作还是老作品加工,任何演员都可以自己完成,相声不同于舞台剧等表演方式,不需要一个统一的写手,谁都可以加工,谁都可以改编。 所以如果要问德云社的段子是谁写的,那答案就是,德云社全体演员。

当然,要说整个德云社创作能力最强的,那就是老郭本人了,一般的观众了解德云社、了解郭德纲,也正是因为04年到06年间火爆到极点的几个纯老郭原创作品《我要幸福》、《我这一辈子》等等。



那个时候一个横空出世的郭德纲让所有人一惊,原来相声还可以这么说、原来相声还没死!!!

当然,总是有一些眼红的人质疑说类似《我要幸福》这样的作品是段子合集,算不得相声, 其实真不用较这些真,相声本来就是说学逗唱逗人笑的艺术, 观众们可以认可的,就是好相声。 再说回来,除去才艺展示和基本功类的, 所有的传统老相声不都是老艺人他们那个年代的段子合集吗?

王自健曾经评论过郭德纲,05,06年的郭德纲,是业内共识无法超越的。 那些酸言酸雨的人,说人家的作品是无数小段子合集, 你怎么连一个能逗笑人的段子都没有呢?

好,再说回到创作上,郭德纲在2009年左右又对“我字系列”和“你字系列”进行了不算,所以这个庞大的系列已经多达20多段了。 另外,客观的说,老郭后期的整段原创作品例如《屌丝青年》系列,确实有点烂尾,而且没那么好笑了, 毕竟过多的商演、过多的影视娱乐圈活动有点透支了他。

除此之外,老郭还有很多早期原创作品,比如《日本帮子》等,是那种怎么看都觉的是传统活的作品。

剩下的就是传统改编了, 老郭的每一段传统相声几乎都进行了大幅度改编,比如《大保镖》,马志明先生突出的特点是精气神和贯口活,听的让人觉得过瘾热闹,老郭的改编版则侧重在搞笑和包袱上,看似框架基本没变,实为彻底翻新,加入了很多无厘头元素,笑点密集,现场反响炸裂。

好了,其实真的还有太多想说的,但胡胖这边真是时间不够,有时间再单独写篇文章吧。 不管你喜不喜欢郭德纲,郭德纲都曾经几乎靠一己之力挽救了相声。不必站脚助威,也请理性尊重。


古月月半


作为德云社的研究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这个问题我还真研究过,而且写过相关的文章。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回答。

郭德纲的相声创作和主流相声界截然不同,郭德纲有了一个作品之后,他会经过酝酿,然后形成大概的思路。然后找到于谦,说今天咱们说段新相声,然后拿出纸把大概的内容讲讲,然后注意点讲讲,然后登台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于谦会现场把作品完善,这样经过三五场之后作品就成熟了。郭德纲和于谦现在根本不对词。

在这里有一个网友们质疑的地方,那就是抄袭的问题,郭德纲抄袭了很多网络上的段子。当然了,郭德纲的解释是我想出了一个段子,我没法微博,你也想出来了,你先发了,那么这个段子算谁的?

当然了这有点强词夺理了,实际上承认借鉴网络上的段子没什么好丢人的,网络段子就像白菜,相声作品就像五星级厨师炒白菜,贵的不是白菜,而是厨师炒菜的手艺。


相声江湖


说一个相声里的段子是谁写的,本身问题问的就有点露怯。

说实话,关于相声的艺术创作过程,几百年来都没有变化,除了继承传统的老作品以外,基本都是做艺的自己进行创作,很少有用到,所谓的段子。因为,相声,不同于小品,还有脱口秀。



段子这个词汇,主要适合脱口秀,或者小品,因为它属于一个半成品的东西。需要场景来搭建它,比如,前些时候,谁啊,咋的了,谁啊,咋的了。这种重复的语言艺术,需要一个场景来构建,表现它的魅力。

段子与梗(应该叫哏,说惯了)还不一样,梗是一个笑点,属于元素,它的含义更为泛泛,没有外形,所以,连半成品都不算,比如,老郭的我字系列,靠的是描述一个小市民什么都不会,却总想要发财致富的这个元素。

另外,相声作品里还有很多的现挂,这是一个成型的相声,与完整的脱口秀、小品所不一样的。



最后,还有一点想要和大家探讨一下:总有人说,这个相声作品是谁谁谁的,谁剽窃了哪个老艺术家的,谁谁谁无耻之类的。

笔者觉得,这要搁在旧社会,你这说法绝对没问题,可如今这个现代化时代,传统文化,曲艺作品,你说这个是你的,是不是得拿出点证据啊!比如,奖状,证书,发票之类的啊!



再者说,如果你觉得这个作品现在这么火,是你的,请大师能不能为了全人类的文艺事业,站出来,给我们大众说一说,这也算您的功德了不是?

无意指摘,影射任何人,随意而发,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人草堂。


文人草堂


这个问题郭德纲在相声中提到过,他的很多段子是取自于老一辈传下来的段子,加以加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加工应该就是去掉一些太污太黄的内容,适当加入一些时代元素。一般不会改太多,否则就变成创作了。像«富贵图»,«西征梦»,«批三国»等这些属于改编后的老段子,也有基本没加工痕迹的老段子。

相声界有个传统,老一辈传下的段子只要是相声演员(业界认可的)都可以说,就看谁说的效果好。没有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这么多年也没听说哪个说相声的被告侵权,只有"砸挂"时不小心砸歪了被告。

也因为这个业界规则,所以郭德纲几乎把相声几十年来所有段子都说光了,导致侯二骂他说,你把段子都说完了,让别人怎么说呢?侯家这个后代够搞笑的。

像«我要反三俗»,«手机»这些属于自创的,还有那些有关于氏家族的题材大多数也是创作的。像返场的小段,许多是"现挂"的,就是临场发挥现编的。

而太平歌词及开场唱的小曲小调,都是以前的,现在还能创作太平歌词和北京小曲的已经灭绝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中间几十年断层了,这有时代发展的因素,好坏世人评吧!

至于德云社其它演员的相声段子,许多是郭德纲说过的拿起来说,也有自己创作的,但应该不多。德云社里真正能创作的人不多,毕竟大多数文化水平都不高。

其实创作段子和表演者可以分开,不一定要表演者自己创作段子,这样难度很大,这种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了。赵本山经典的段子也是高秀敏老公写的,电视剧也是由编剧和演员组成的,一辆汽车也是由几万家企业来完成的。社会分工嘛。

德云社完全可以成立一个专职段子创作团队,而且要大投入,就像企业科研团队一样,这样才能经常出新。否则久而久之一旦观众审美疲劳,德云社就够呛的了。


岑詮


网络上有大把呀,还用写吗?😃😄



潘龙江悔恨写红尘情歌


即便是写,也就是个提纲,两人拿着提纲对词,这时候就体现出捧哏的重要性了,逗哏玩命的浪,捧哏得接的住,间或还的把包袱反递回去,所以说于谦牛呢,我记得有个访谈,老郭说于谦喝大了跑来说相声,居然还硬把整场给盯下来,观众也没太察觉,第二天于谦酒醒根本不记得自己头天做过些什么,实际上相声也必须这么来,你要是有个完整的本子,然后规规矩矩按词说,那大家肯定只听一对相声演员的,其他人上来就喝倒彩


我了个去91


老实说,我不知道。但是我敢猜,贫穷也限制不了我的想象。

早期徐德亮在的时候,老郭说过,几个文笔好的在整理本子。徐德亮是北大文学系的野生,干这个活不在话下。剩下的几个没有点名,说明观众可能不认识。这些人整理的老相声段子,可能不是最终舞台上呈现的那样。只是单纯的整理故事内容,主线,有哪些技术手法来完成包袱。因为同样是拴娃娃,郭德纲,岳云鹏,郭麒麟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合理的解释就是,段子的骨架一帮人在弄,在整理。到了每个演员那里,细节内容是自己添加的。自己的活,得自己量,别人帮不上忙。

老段子是如此,新段子更是靠自己,这个没有办法,了解自己风格的人就是自己。有些包袱放自己身上不好笑,包袱不响等于没用。

关于写段子,马东在节目里面曾经说过,'郭德纲惊为天人。'马老师亲眼得见,郭德纲怎么写段子。在纸上就写了几个重要的点,然其他内容都没有。然后就找于老师对词,于谦捧哏的功力你们是知道的,说什么都能接,关键看老郭怎么带着你推进故事。对了几遍词顺了,就开始上台演。演完再总结,哪个包袱没响,怎么改改细节。几场表演下来,一个新段子就出来😂。

总得来说,都是靠自己,自力更生。




温度测试砖家


德云社那么多剧场那么多演员,如果有谁给他们写段子,我认为不一定让专人写,也写不过来,有一点能断定,郭德纲是定基调和审稿人之一。每个演员应该都能拿出包袱段子,多数是既兴表演和随机应变。郭德纲培养的是好人才,必须是真功夫,除了语言基本功外,主要还是脑子活泛,给他们定一种格调,一种方向,他们自已在心里打底稿,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的。段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段子表演得不好仍然不生动;段子虽然不怎么样,但经过演员绘声绘色的表演,硬是把不怎么样的段子说得很有风彩。一段相声能获得满堂喝彩,靠的不仅仅是包袱段子,但更主要是表演。这只是我个人意见,具体怎样操作的,得问郭老板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