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楊" 三位開國上將 人生精彩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如雲戰將中,楊成武 , 楊得志 , 楊勇,從紅軍時期起,就打出了威名赫赫的“三楊”名號。用周恩來的話說是“三楊(羊)開泰”。

“三楊


(左為楊勇 ,右為楊得志 , 中為楊成武於1960年)

楊成武 , 楊得志、楊勇,1955年均被授予上將軍銜。“三楊”在建國後都曾較長時期在解放軍總參謀部任職,其中楊得志擔任了七年多總參謀長,是建國後任職時間最長的總參謀長;楊成武也在非常時期擔任過兩年多的代理總參謀長;楊勇曾協助鄧小平主持總參全面工作,從1977年起是總參謀部的實際負責人。

“三楊


(紅軍時期楊成武)

楊成武出生千福建省長汀縣―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春,他考進福建長汀省立第七中學,經常和同學們走上街頭,參加遊行示威活動。1929年1月的一個晚上,幾十個農會會員和楊成武等同學衝進民團團部,大刀片住兩個團丁脖子上一架,沒費一槍一彈,繳了全部槍支;勝利完成首次暴動任務。15歲的楊成武擔任了少年武裝先鋒隊大隊長。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進入長汀縣境內,與楊成武等人“會師”。毛澤東握住楊成武的手,讚揚道:“真是人小鬼大呀 ! 繳過民團的槍 ; 還要繳白軍的槍啊 !”從此,楊成武成為紅4軍的一員。1931年,調任紅11師32團政治委員,這時;他還未滿17歲。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長征、楊成武率部作為中央紅軍的先頭團,突破國民黨軍的四道封鎖線,血戰湘江,突破烏江,一次又一次打開前進的道路。

1935年2月11日,紅軍發起遵義戰役,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蔣介石連忙飛抵貴陽坐鎮,督師團剿紅軍。楊成武率紅4團佔領霓兒關,佯攻貴陽飛機場,掩護紅軍主力從貴陽往雲南省境內急進。

紅軍主力趕到安順場渡口,只找到三隻小船,全軍人馬至少得二十天才能渡完。怎麼辦?毛澤東決定:“ 我們必須分兵渡河,伯承、榮臻率部從安順場渡河,為右縱隊 ; 楊成武率第2師第4團沿河西岸北進,奪取瀘定橋,為左縱隊 ; 中央縱隊和紅軍主力從瀘定橋過河。”

“三楊

(左一為楊成武)

1935年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在此戰鬥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 ”。接令後紅四團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上火。


“三楊

(紅軍時期的楊得志)

1928年1月,楊得志和哥哥楊海棠等25個築路工人,從湖南衡陽板子樓工地跑到韓家村,投奔了紅軍第七師。紅七師是朱德、陳毅領導湘南起義時成立的。楊得志1928年參加工農革命軍的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一師班長、排長、連長,第四十五師管理科科長、九十三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團長、副師長,第二師師長

1934年10月16日,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這個被人們習慣地稱為“紅一團”的部隊,在年僅23歲的團長楊得志的帶領下,作為紅一軍團的先導,從於都的蓮塘背出發,開始長征。途中,他帶領紅一團血戰湘江,突破烏江天險,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為中央紅軍順利北上開闢了通路,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光輝篇章。一劍曾當百萬師。凡生死之地,危急之時,紅一團奪取頭功,必創奇蹟,峰迴路轉,化險為夷。

“三楊

(左為楊得志 , 右為楊勇)

楊得志之名也由此大振,堪稱長劍的鋒刃。毛澤東主席對楊得志十分看重,長征途中,一有機會便會去看看楊得志,二人感情甚深。

“三楊

(左為楊勇 , 右為胡耀邦)

在瀏陽楊勇老家,在當地並不是屬於特別窮的人家,孩子們可以受教育,不用為生計過多地擔憂。

1927年的時候,毛主席為紅軍講話,以司馬光砸缸比喻當時革命形勢:“ 蔣介石好比一個大水缸,我們好比一塊小石頭。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會把蔣介石的那口大水缸打碎的!”楊勇和他的表弟胡耀邦趴在牆頭上聽完了演說,從此之後,兩人就立下了參加革命的想法。1930年楊勇在17歲多的時候參加了紅軍。

紅軍時期,三次血染戰場,仍堅持指揮戰鬥。第一次,1933年10月,紅三軍團十師十四團在中央蘇區的洵口與敵相遇,雙方都措手不及,“狹路相逢勇者勝”,時任團政治處主任的楊勇,冒著彈雨,帶頭衝入敵陣,一場短兵相接的廝殺開始了。突然,一發子彈從他的頭頂中央飛過,穿破了頭皮,鮮血直流,他全然不顧,繼續衝殺,直到敵人潰退。戰後,楊勇受到軍團長彭德懷的稱讚,胸前掛上一枚三等紅星獎章。同時,頭頂也留下了一塊永久的紀念,一個兩公分長、不再生髮的彈痕。第二次,1934年10月,蔣介石命令國民黨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統領40萬大軍利用湘江屏障,構成第四道封鎖線,阻擊紅軍長征。在這次極為艱苦的湘江戰役中,時任紅四師十團政委的楊勇率部與兄弟部隊一道,執行掩護中央縱隊過江的重任。戰鬥中,團長沈述清中彈身亡,師參謀長杜中美代理團長又壯烈犧牲,楊勇支撐大局,率部血戰兩晝夜,其右大腿被彈片擊中,十團400餘名官兵血染湘江,中央縱隊順利過江。從此,楊勇的腿部也留下了一塊“湘江戰役紀念章”。第三次,1935年1月,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戰役中,十團政委楊勇又一次帶隊衝鋒,子彈從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進一出,楊勇失去了6顆牙。當時,血如泉湧,用嘴指揮不了戰鬥,他就用筆下達命令,臉上是血,手上是血,筆上是血,紙上也是血……最後昏倒在血泊中。楊勇臉上留下的彈窩,30多年後的60年代才在北京醫院做手術填平。

“三楊

(右一為楊勇)

“紅軍時我們那個連40多人,到全國解放時只有4個人活著,其他人都犧牲了,我活到現在不容易。”楊勇將軍說。

[典藏之屋 ]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