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國有哪些國寶級科學家?

鄭瑞文2015


中國的頂級科學家,真心來說,確實不多。這個頂級科學家的“頂級”,必須是拿到國際學術界比較也得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如果認為“中國的”科學家,指的是加入中國國籍的話,那實在是鳳毛麟角。我記得一位科研工作者曾經和我聊過,他說,中國目前在世的頂級科學家,所有領域加起來,大概不超過400個人。也就是說,這400個人算是中國科學界的領頭人物,頭面人物。

如果是諾貝爾獎得主的話,目前僅為兩個人夠資格。一個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始人楊振寧教授,一位是李遠哲。關於李遠哲,可以自行搜索他的事蹟。

此外,比較知名的科學家,有施一公、饒毅、顏寧。顏寧雖然遠赴他鄉,去了普林斯頓,但是她依然是中國籍。所以,顏寧也是中國科學家。她的學術水平,普遍都認為達到了諾貝爾獎級別,所以她也是頂級科學家。



還有,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張海霞教授,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專家趙南元教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劉奕群副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王小云教授,翁徵宇教授,崔薈教授,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教授,中國食品毒理學學科開創者陳君石教授,遺傳育種學家張啟發教授,這些都算是中國的頂級科學家。


懷疑探索者


只說新中國成立後著名的中國科學家,不計加入外籍的。

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核物理學家),趙九章(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郭永懷(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流體動力學家、導彈之父),錢三強(核物理學家),王大珩(光學專家),彭桓武(理論物理學家),任新民(火箭發動機專家),陳芳允(電磁學家),黃緯祿(自動控制和導彈專家),屠守鍔(火箭技術與結構強度專家),吳自良(材料學家),錢驥(氣象學家、航天專家),程開甲(核爆專家),楊嘉墀(自動控制專家),王希季(衛星專家),姚桐斌(導彈與航天材料專家),陳能寬(材料與工程專家),鄧稼先(核物理學家、兩彈之父),朱光亞(核物理學家),于敏(核物理學家、氫彈專家),孫家棟(衛星專家),周光召(粒子物理學家)。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數學家:華羅庚,蘇步青,陳景潤,吳文俊。

地質學家:李四光。

材料與結構力學家:錢偉長。

核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已返回中國籍)。

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已返回中國臺灣籍)。

病毒學家,我國疫苗之父:湯飛凡。

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呼吸病學專家,我國抗擊非典型肺炎和新型冠狀病毒的領軍者:鍾南山。

還有,王小漠(空警2000雷達設計師),黃旭華(中國核潛艇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專家),馬偉明(電力、電磁專家),楊偉(殲20總設計師),戚發軔(長征火箭總設計師),侯靜(光電與網絡專家)。


中華保護全球


從網上最近的評選結果來看,前20名依次是:錢學森(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工程控制論創始人”);鄧稼先(著名核物理學家);華羅庚(著名數學家,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等學科的創始人);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地質力學奠基人)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于敏(核物理學家);王淦昌(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錢偉長(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奠基人之一);蘇步青(傑出數學家、是中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的王者);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竺可楨(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人);童第周(著名胚胎學家,卓越生物學家);趙九章(著名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陳景潤(著名數學家,“陳氏定理”創始人);周培源(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侯德榜(傑出化學家,“候氏制鹼法”創始人”);張文裕(中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創始人之一,核科學、奇特原子物理專家)


來取笑


來自官方的第三次邀請,怎麼感覺悟空在往別的領域帶偏我呢哈哈

咳咳,說正事說正事,嚴肅點。

既然問題問道“國寶級”這三個字,肯定是對我們國家有過特殊貢獻的人,下面就來盤點下都有哪些吊炸天的人。排名不分先後。

1.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  

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人,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學位,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鄧稼先(1924-1986)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勳”。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作出了重要貢獻。

3.袁隆平(1930.09-)

江西九江德安縣人,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81年6月6日,袁隆平獲第一個特等發明獎。1987年11月3日,聯合國向袁隆平頒發科學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4.屠呦呦(1930.12.30-)

生於浙江寧波,女,藥學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藥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5.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歡迎補充......

碼了一個多小時的字,看完點個贊再走啊哈哈^_^


娛樂報童


中國國寶級的科學家有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他們臨危受命,帶領著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抵抗疫病,為祖國,為人民再立新功。




水金304


看到上面的回答,我覺得說的都挺好,但是大家卻忽略了一位地質學家,他去世不久,他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2009年放棄海外高薪,在碩果累累的時候回到了祖國,他說要把畢生所學全部奉獻給祖國,他的回國,“讓美航母艦隊後退100海里”,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的技術(地球物理探測技術),能探測出美國航母艦隊的位置,美國艦隊不得不後退100海里。

他就是黃大年,為什麼說他是國寶級科學家,第一,他掌握的科學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第二,他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國人去學習!

為了紀念他,我們的祖國特地拍了一部電視劇,叫《黃大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被感動,他當之無愧的被稱為國寶級科學家。他的回國,完全是那顆赤子愛國之心

他從英國回國,7年間,他沒日沒夜的工作,就連自己女兒的婚禮都沒來得及參加!他在生病期間,忍著疼痛去工作,多次昏倒在辦公室!他在這期間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他這麼拼命的工作,就是不想讓中國和發達國家相差太多,並且勵志要彎道超車,超過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就在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短期內獲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航空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項目上,他和團隊用5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路程。在尖端裝備重力梯度儀的研製上,就數據獲取的能力和精度,我國與國際的研發速度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則達到了與國際持平的水平。


錦繡科學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我國老一輩國寶級的科學家首屈一指的是兩彈一星的元勳科學家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今天說幾個很多人不太知道的新一代的中國國寶級科學家。第一位是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教授。他是我國船舶行業第一位院士楊槱的得意門生。1963年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製造系。他也是我國大型複雜水面艦船研製的領軍人物。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還曾擔任出口泰國的F25T型護衛艦工程總設計師、我國新一代兩型驅逐艦總設計師等。他和他的團隊在很多關鍵技術攻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是美國人很想挖走的著名科學家。當然朱英富還肩負著未來中國其他航母的設計任務。

第二位是葉培建,他是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同樣是中國戰略衛星的總師。中國戰略衛星發展很坎坷,掌握技術優勢的美國對中國採取了嚴密的技術封鎖,放言中國還要等50年才能有所突破,可是葉培建和他的團隊愣是用5年時間在2000年發射了中國第一顆戰略衛星,今天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能夠覆蓋全球的偵查衛星體系,葉培建的努力大大提高了中國本土的安全係數。

還有一位就是馬偉明,他畢業於海軍工程學院。他的團隊解決了常規動力下使用的電磁彈射,使我國電磁彈射技術站在了世界之巔,甚至超越了美國。也使得中國航母的建造技術走向世界一流,另外他們研發的電磁彈射技術將在未來應用於火箭的發射。

事實上,在祖國的科研第一線上,還有很多很多的一流科學家在全力以赴工作,如果在深夜你走進中國各大名校和科研院所,可以看到無數的辦公室和實驗室裡燈火通明,他們都是我們國家偉大的英雄。


科壇春秋精選


1、華羅庚: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後,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並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衝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籲:“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2、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儘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後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勳。

3、鄧稼先:我國“兩彈”元勳。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勳”。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4、周培源: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並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但海軍部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海軍部所屬單位任職便成為美國政府的公務員,外籍人員須加入美國籍才能參加。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三條件:第一,不加入美國籍;第二,只承擔臨時性的研究任務;第三,可以隨時離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

5、錢三強: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 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從研製原子彈、氫彈,到我國整個高能物理科學發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1937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1948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彈之父”。

6、錢學森:中國現代火箭之父。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火箭專家,系統工程科學家,中國戰略科學家,流體力學的開路人與工程控制論創始人。在應用力學、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等多領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早年留學美國,在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1947年,剛剛36歲的錢學森被聘請為美國麻省工學院的終身教授。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錢學森那裡,他想:“我是一箇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裡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了報效新生而落後的祖國,錢學森從1950年起在美國向其當局正式提出回國申請。但是,美國當局卻百般阻撓並加以迫害,沒收了錢學森的各種資料和書籍,並誣衊陷害他為“間諜”,對他進行審訊和監禁,將他關押在一個孤島上,僅半個月,就使他的體重減輕了14公斤。當時美國當局聲稱,只要錢學森放棄了回國念頭,就照常給他提供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可是,錢學森寧死也要回國,始終沒有屈服。通過五年的艱苦鬥爭,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錢學森於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歸國的路程。回國後,錢學森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躍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7、蘇步青:著名數學家。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回國後,他在浙江大學執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大學又發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出於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鬥,為她服務!”

8、王淦昌:中國核物理學家。早年為了支持抗日戰爭,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趕出去,他就將自己家中積蓄的白銀、首飾全都獻給了祖國。1961年,當國內出現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錢財十分短缺時,身在蘇聯的王淦昌就將自己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十四萬盧布(約合人民幣2至3萬元)交給中國駐蘇大使館轉贈給祖國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將自己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獎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贈給了小學。

9.吳文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也許無法想象眼前這位鶴髮童顏、樂觀開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旬的著名數學家:步履矯健,連小夥子有時都趕不上;思維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緒。

2001年2月19日,82歲的吳文俊從國家主席江澤民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這位平時十分低調的科學家頃刻間成為舉世矚目的新聞人物。

10.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中國人吃飯的問題。中國人吃飯不發愁,感謝袁隆平。曾用6年多的時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最後在海南島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後又因為“十年動亂”差點斷送了他的全部實驗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幫他藏了4缽稻苗,還可以進行研究,最後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以上所說,大概而已,其實肯定還有許多遺漏的,鑑於本人知識和篇幅,略舉幾位罷了。


阿彌陀佛手


我認為中國可以算得上國寶的科學家有:楊振寧和李振道、趙忠賢、潘建偉等。

楊振寧和李振道因為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理論獲得了諾獎,他們當之無愧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科學家。很多人會說,楊振寧是美國國籍,他是前兩年才換回的中國國籍。但實際上楊在獲得諾獎的時候還是中國國籍。


趙忠賢院士也是國寶級了科學家了,他帶領的團隊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發現了高溫超導體,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獲得諾獎。但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給國家帶了的貢獻也是很大的。當時他把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人民日報上,轟動了全國。

潘建偉相對於前面介紹的前輩年齡要稍微小一些,比如楊振寧先生是1922年出生的,李政道是1926年,趙忠賢院士是1941年,而潘建偉老師是1970年。他在量子通信領域的成果使得我國在這個領域處於了世界領先地位,這為我國未來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大家可能還有一些其它人選,可以在評論區交流一下。


量子驛站


1、錢學森,2、鄧家先3、李四光,、4、華羅庚,5、周光召,6、錢偉長,7、錢三強,8、茅以升,9、朱光亞,10、袁隆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