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员工自己不清楚自己越级处理了一件事情,该怎么办?

1999如此销魂


任何一个有着正规组织架构的公司,相对来说都有着较为系统的职级体系。从职员到科长再到总监副总,每一层级都对应着不同的权利与权责范围。我们身在这样的金字塔生态,要能正确审视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你清楚自己的位置后,就会做出与自己匹配的工作业务。很多时候,做好自己的事,不出错,且能当责,已经是不容易的了,正所谓平凡岗位也能做出不一样的贡献。社会也需要这样的无数的默默无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与热的老黄牛似的建设者。当越级处理超出工作范围后,也要及时跟上级报告说明,任何时候,只要你是做了对公司对单位对工作有利的事情,你的上级是不会介意这块。



天涯行客818


职场法则一 能力再强,都不要忘记感恩

问及最看重人才什么特质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这个答案。不是聪明不是能力强,而是知不道知道感恩。关于这个,我不能赞同的更多了。身边就有这么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A能力很强,执行力也很强。各方面能力都很不错,但是A基本上从来不会感激团队的人对她提供的帮助,因为觉得自己能力强所以她所负责的所有的项目的所有功劳她都认为是自己的。长期以往,愿意帮她的人越来越少,她做得很吃力也不开心就离开了公司。

小B能力一般,不算是特别灵活的姑娘,但是做事很扎实。因为觉得自己是职场小白所以对于所有给她提供帮助的人她都会表示感谢,因为她懂得感恩所以身边的同事都愿意帮她,她接到的项目越来愈多,工作能力也被锻炼的越来越强。在公司三年,在公司里积攒了较好的口碑,所以她被上司第一个推荐去参加海外研修,回国后便升为管理职。

这个社会上没有人有义务要教你什么,你的上司在教你的时候花费了他宝贵的时间。要知道,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你的感恩,对他来讲是一种对自己所付出的精力的一种尊重。你的同事每天也跟你一样忙的焦头烂额,但是他却肯花时间帮你,他慷慨相助同样值得你尊重。所以学会感恩,用心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你会发现,因为感恩你的运气会越来越好。

职场法则二 用行动证明你的责任心

有责任心这个描述经常会出现在简历的自我描述上,但是有责任心并不是语言可以证明的,唯有行动才可以证明你的责任心。

怎么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细节但是估计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从你手上交出去的文件资料你基本能保证它交出去时准确无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点,但是这个真的很重要!

有一次我准备部门会议的资料,临时有事托一个下属为我准备其中一页资料,结果她为我准备了一张错误百出的资料,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让她帮我准备过会议资料。从她手上交来的资料需要我盖章的时候我都会再三确认之后再盖,所以她的文件盖章会比其他人要等的久些。

你所有的行为构成你这个人立体形象,所以用行动证明你的责任心。

职场法则三 有主见但是不要固执己见

最让你头疼的下属不是懒不是能力差,而是过于固执己见。估计这也是很多外企更愿意招毕业生的原因。

在职场混过几年的人是最容易犯这个毛病,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之后会建立一套自己的认知体系。认为自己的体系是最好的,便无法接纳更好的建议,固执到让人觉得无奈。

一个人的心灵开放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长的高度。如果你才掌握了一点知识就觉得够了不再学习新的东西,不再以开放的心态吐故纳新的话,估计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职场法则四 稳定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抱怨。

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和情商几乎为零。所以在职场中,提高智商和情商的的办法就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刚入职的时候,我的上司告诉我:不要用你当天的心情来工作。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另外,抱怨除了可以破坏工作氛围之外没有任何作用。所以管好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巴,减少不必要的抱怨。

职场法则五:不要在公开场合顶撞上司。

如果跟自己的上司有不同的见解,可以私下讨论。私下的讨论即使会出现争论也不过是两个人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已。而在公开场合公然顶撞自己的上司只会让你和自己的上司变成他人眼里的笑话。哪个上司愿意继续培养让自己成为笑话的下属呢?

毕竟人与人之间,一旦撕破脸皮,就无法画皮修补。所以,收起你的血气方刚,切记不要在公开场合顶撞你的上司。

职场法则六:讲执行的时候别废话。

比起表达能力,执行能力高的下属更让上司喜爱。

吩咐一件事情下去的时候,下属的表现通常有两种。

一种下属会想出执行这件事情将会遇到的困难,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跟你讲述一遍。因为有困难所以他就有理由执行的很慢。

另外一种下属就是执行力很强的那类人,他们会执行下去,执行的过程出现困难的时候会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他会客观的跟你阐述困难请求协助。

如果你是上司,你也会喜欢执行力强的对吗?所以需要你执行的时候,别废话,Just do it。

职场法则七:不要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

身处职场之中,无法避免办公室政治,很多人甚至以此为乐,有些人一旦抓到别人犯错,便毫不留情的攻击别人,这是极不可取的一种行为。即便是在职场之中也不要忘记与人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只有这有才不至于在将来逆境之时被他人落井下石。不要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你的宽容最终还是会反馈到你自己身上。

虽然你知道了这七条法则,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刻意去演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用心去体会它,自然而然的去改变自己。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才配拥有更好的将来。


荣枯谋略


员工越级反映问题,一是他对她的直接领导不信任,二是他的直接领导方法不当,或推诿或高压... 此时,你应该抽出时间耐心听,如果是正当的、合理的要求建议,在权限、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应该尽力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应该及时向上反映,并说明。如果是不合理的,则必须坚持原则,耐心说服。 应该为反映问题者保密,不随意宣扬,特别是对他直接领导或同事有存见的话语。对反映的情况,如果不了解真相,因及时做好调查论证,事实就是。为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同事有矛盾,首先要防止激化,再去了解矛盾的起因,解决时,一是分别找当事人谈心说理,不偏袒。二是动员身边有影响力的正派的员工协助做好调解工作。矛盾很激化的,在有条件前提下,应该调整一下岗位。


农村熊猫哥


非常非常荣幸回答你的问题,你这问题问的很好啊!😄,首先员工他不是清楚的,所谓不知者不罪,然后看看他办的事处理的如何?如果好的话应该表扬,不过也要提醒加以学习公司制度,因为公司规矩很重要!如果处理的不是很好呢?作为领导的话,应该大度,为什么呢?这样才是最好情商之道,会让其他同事认为你是一个合格明事理的领导啊,同时也会让犯错的那位员工深受感激的,希望我的观点对大家有用,感谢各位看完,给点赞吧😁🙏🙏🙏


小邓奋斗在路上


小塔罗认为这件事可以分两方面,一是你作为领导,发现自己的员工越级处理事情;二是你是员工,由于对工作任务把握不准确,越级处理了事情

如果是你是领导,你的员工越级处理了一件事,我有如下建议:

第一,发现员工越级处理后,立刻查看事情的处理结果,是否为公司带来损失,或给客户带来损失。

第二,向员工询问事情处理的过程,评价过程是否有漏洞,如果由于员工的越级处理为公司带来损失,这时候就要想办法挽回损失,立即止损。

第三,向自己的领导进行汇报。汇报重点是员工为什么会越级处理,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处理的结果是什么。同时最好自我检讨,由于自己管理不善导致员工对工作认识不清,以后一定避免。

第四,对越级处理事情的员工能力进行评估,看其能否担任目前的工作。

如果你是员工,并不清楚自己越级处理了事情,经过同事提醒或者领导找到了你,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向领导进行自我检讨,说明由于自己越级处理的理由,同时向领导汇报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自我反思,越级处理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不够熟悉以及不清楚自己作为员工应该做什么。

第三,越级处理后,可能会让自己的领导有你想出风头、过于想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时候,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注意听领导的安排,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从而消除领导的误会


塔罗小萝莉


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要从结果去考虑。这件事情给公司是否带来了好处?是否给你的上级惹来了麻烦。如果你的越级让事情发展的更好,不要给自己心理压力。如果没有让事情发展的更好,那么就尽快沟通你的上级说明原因,如果上级能从你的角度为你考虑则万事大吉,如果在背后刺你一刀,请尽快离开公司。你能不能在这家公司长久有前途,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你的直接领导。


管理与被管理


及时的沟通,就算发生了这样的事也要沟通。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dfa5ead908a40389886b3c939a33fcc\

琅琅哥


好好培养这个员工,听我视频解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90b5125430848c78081ea0f3c0a0d47\

小艾说服装


跟领导解释,争取领导谅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dd63744deca042e99e42aa48aeb1430b\

伟197254


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种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越级的人员请出来好好聊聊说清楚事情的原因。是人都有错误,把误会解释清楚原因摆明白。我想他会理解和原谅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