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时代英模”史光柱:黑暗中的追梦人生

助理员打过招呼后,史光柱摸着墙,从卧室缓步走到客厅中央,热情地与来人握手后,在沙发上坐下。

在他临时居住的家里,我们见到了从北京回昆明讲课的史光柱——这位景仰已久的英雄。

他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1963年出生于曲靖马龙,18岁入伍。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时,他才21岁,风华正茂。激战中,他临危受命,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眼球被炸出的情况下,带领全排收复两个高地,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35年来,他勇敢直面人生,一直保持奋进姿态,在黑暗中艰辛摸索前行的路,追梦不止,玉汝于成,成为作家、音乐家、演讲家……走出了人生的别样路。

“时代英模”史光柱:黑暗中的追梦人生

一首唱响祖国大地的《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198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从战场上撤下的战斗英雄史光柱受邀来到舞台上,深情唱着《小草》,他那一身军装、佩戴墨镜的形象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

“时代英模”史光柱:黑暗中的追梦人生

今天,作为军人的史光柱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他的英雄事迹却从未被忘却。在网络上搜索他的名字,战斗英雄、作家、音乐家、演讲家……无数关于他的信息扑面而来。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前夕,他被邀请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最美奋斗者”颁奖仪式,很多人慕名走近求合影。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正式打响。

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史光柱所在的驻滇某部2排是尖刀中的尖刀,在向敌某高地进攻中,2排长刘朝顺被炮弹炸成重伤,很多战友牺牲,于是,作为代理排长的史光柱临危受命,组织继续冲锋。

“死也要死在顶峰!”他在枪林弹雨中怒吼着。

冲锋中,一枚地雷被踩响,史光柱再次负伤。左眼球被炸出,右眼也被弹片击中,血肉模糊,天旋地转。

他强忍着剧痛,又一次向山顶发起了冲锋。

炮火将整个山顶都打翻了,史光柱在喊杀声中重重倒了下去……

当他从战地上醒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高地拿下来没有?”

连长哭着说:“史光柱,高地拿下来了,你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那场战斗中,史光柱身负8处重伤,双眼球被炸伤……

战前,史光柱向连队递交血书,请求担负最艰巨的作战任务:“宁可前进一步死,也决不后退半步生。”

后来,他的英雄形象被画成连环画、油画,英勇事迹被谱成歌曲、写成故事,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勇士强者史光柱》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时代英模”史光柱:黑暗中的追梦人生

“上战场前,我只想到了死,尤其是没想到双目会被判处死刑……我肆无忌惮地哭。”史光柱在其回忆文章中记录了那段心境。

21岁,正要享受阳光四射的生活,他却从此告别了光明。得知儿子的噩耗后,史光柱的父亲突发心脏病,不久就撒手人寰,母亲也不堪重击,身患疾病长达数十年直至去世……

“我知道,今后伴我的将是茫茫黑暗。”史光柱回忆起那段难熬的时光时说。

“用笔射出的子弹同样可以击中目标”

时至今日,史光柱对那场战斗的场景记忆犹新,但他更愿谈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做的几件事。

“时代英模”史光柱:黑暗中的追梦人生

“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怕活吗?!”走下战场,史光柱再次挺起了军人的脊梁,努力在黑暗中敲打着未知的路面,寻求着认知未来的新方式。

在人们的指点帮助下,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凭的史光柱开始学习盲文。1985年6月,还在上海一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他通过自学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我恋》。

“我恋春天的翠绿——生命的象征;

我恋夏日的火红——奔放的热情;

我恋秋天的金黄——硕果累累;

我恋冬日的洁白——纯洁坚贞……”

这首自己口述、由护士帮忙记录下来的诗一经发表便引起极大震动。

小诗写出了他对光明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从此,他的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他被成立不久的深圳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为本科生。史光柱用录音机把老师讲的课录下来,一遍遍地听;请同学帮忙读书给自己听;把信签纸叠出折痕,摸索着沿着折痕写字;学校专门设置口试……

“有听不懂的字,我就请别人用手指在自己的掌心上边写边解说,我一笔一画地去感受,一个字一个字地去领悟。”4年的大学生活里,史光柱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

1990年7月,凭着强大的恒心和毅力,他修完了将近90门课程,大学毕业,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

“上大学拓宽了我的知识面,重塑了我的思考方式,也极大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史光柱说。

1994年12月,他的第4本诗集《眼睛》出版,随后诗集《寸爱》出版,中国作协专门召开研讨会,并提出“史光柱诗歌现象”,引起文学界关注。

1997年,他深入西藏采风,壮美深邃的雪域高原秘境、艰苦卓绝的边防官兵生活,让他深深震撼。

回来后,他写下了28万字的《藏地魂天》,一篇篇触摸、感受、听出来的文章,或纯朴自然,或自由奔放,或荡气回肠。中国散文学会、纪实文学联谊会联合举办的“中华之魂”文学评选活动给予此著作最高奖的褒扬。

“时代英模”史光柱:黑暗中的追梦人生

3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记录生活,壮志抒怀,发表诗歌、散文、游记等作品700余篇,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21次,出版《我恋》《寸爱》《藏地魂天》《春天,我的春天》等多部诗歌、散文集、音乐专辑,1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其作品,传播其励志故事。

“用笔射出的子弹同样可以击中目标。”史光柱说,“我就是一个战士,从一个高地转到另一个高地,以笔代枪,牢牢地守住属于自己的阵地。”

“光柱的诗是血写的诗,是心灵历程的深刻而真诚的记录,这样的诗震撼人心,卓绝独立,将不朽永存!”比较文学大家乐黛云如是评价。

在史光柱诗歌自选集《阳光一点》的封底,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推介说:“他的语言短促有力,如起床号、如跑步声,有震动感,尽显军旅本色。”

“光柱在他的散文里给读者暴闪的这些光亮四射的思想,是一种力量,光明的力量,向上的力量,正能量的力量!”当代散文家王宗仁高度评价其散文。

“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一路走来,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生命阳光,才会给人阳光;心明亮,才会给人光明。”这是史光柱的诗,也是他的生活哲学,更是他的实践。

“战士无畏,英雄忘我。”黑暗中的史光柱选择了“力所能及地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条路。

除了文学创作,他多年来受邀在全国巡回演讲近3000场次,听众达数百万人次,其励志故事影响了无数人。

2006年,史光柱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政治委员的岗位上提前退休,成为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干休所的一名军休干部。

在一次走访中,他知悉了伤残战友的困顿境况后,几日忐忑不安、惆怅不已,毅然站出来,四处奔走,帮助战友解决困难。

“一个人的力量极为有限。”2014年,史光柱用积攒的稿费和工资注册成立了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奔忙在公益事业最前线。

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一位有轻生念头的残疾年轻人被史光柱的励志故事所震动,在后来的通信中,史光柱与其倾心交流、给其鼓励。

近年来,史光柱带领身边的爱心人士直接帮扶特困人群1.7万余人次,个人救助的人员多达2000余人……

“让更多的人心中有爱,也许你的只言片语就能帮人搭起终生的桥梁。”慈善路上,史光柱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史光柱曾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在“为新中国成立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双百人物”评选中荣获“感动中国人物”……

黑暗中的追梦人生,一级战斗英雄一生都在战斗!

短评

采访结束时,史光柱送给记者两本书,并在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力遒劲。

一本是他的散文集《星星树》,另一本是诗歌集《阳光一点》,这两本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书,拿在手里,重若千钧,读之让人平静、深思、昂扬。

文如其人,这话放在史光柱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细细品读他的文章,质朴的赤子之情跃然纸上,奋进的力量喷薄而出。

他拄着拐杖在黑暗中摸索,却发出了耀眼的光芒,照亮着别人,鼓舞着别人。

他是一位作家,30余载笔耕不辍,努力用文字创造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他是一位慈善家,帮助数千名残疾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他还是一位演讲家,为年轻人讲述革命故事,让人们知道精神传承的力量;

他更是一位让人敬仰、敢与命运作坚决斗争的硬汉、勇士、强者,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通过他写的文,透过他做的事,我们可以管窥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双目失明后,他靠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不断尝试着超越自我。

他超越了自我,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编审:李赛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