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相比滴滴,美团打车在使用场景上有哪些优势?

豆沙的冷


互联网的世界正在慢慢淡化边界,特别是在掌握足够用户和数据后,尤其会野心膨胀搞点跨界的事情,毕竟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在前有乐视电视、盒马生鲜这样的跨界成功者激励下,美团跨界搞出行市场打劫滴滴并不奇怪。

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为了不落后不掉队,美团一直都在小范围尝试各种适合自身的O2O形态,悄悄上线,等跑不通了,再悄悄关掉,跑好了,就是新的增长故事。但是这次涉及的打车这话题热度比较高,人们又比较敏感,不管跑成什么样,大家都很有兴趣,所以才被大规模报道了出来。那么这一次试水打车,美团到底行不行呢?

我们不妨先分析下美团能做打车的优势: 

1、月活用户多,普及度高。数据显示美团点评App月活跃用户数在1.5亿;滴滴App月活跃用户为9200万,且用户消费属性强、消费惯性大,转化成潜在用车用户可能性极大,因为在用户数上美团有足够自信。此外,美团一直以来的深耕使其在三四线城市的口碑和普及度都不错,做出行也会因此受益。

2、市场有期望,不愿被滴滴垄断。不管是乘客也好还是司机也罢,大家都希望市场上有个给力点的竞争者,这样才能给两个群体带来实在优惠。但是之前那些易到、首汽、曹操的实力都不足以和滴滴掰掰手腕,美团起码和滴滴能站在一个层级上较量较量,这会给那些饱受平台欺凌的司机和苦于没有第二选择的乘客们一个新选择的机会。

3、和优势业务有关联性,场景能说通。美团的团购消费是优势业务,其与用车有天然关联性。用户可以在美团APP上下单,然后打车去消费场景;或者也可以在消费完以后用美团APP直接打车回家,这些场景上的使用都很自然,也很容易说通。

4、LBS四大场景布局完善,更便于讲好故事。此前LBS的四大使用场景上,美团在其中的三场景中均有布局,如在团购和到店上,有美团点评;在外卖和上门服务上,有美团外卖;在旅游、机票火车票和酒店上,有美团旅行;唯独在打车这个场景上,美团此前未有布局。从完善LBS整体布局,涵盖全门类的角度,美团对出行的切入是大势所趋,这有利于在其核心业务进入瓶颈阶段,盈利难再有突破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发力点,讲好美团以后的故事。

5、市场产品成熟,切入时间适宜。出行一哥滴滴的产品模式和向司机抽成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这使得美团切入后可以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不再需要在核心问题上头疼,只需要在运营和资金上费点心思。且滴滴在一年前完成对优步的合并后,这一年花了太多的时间和各地的网约车政策打架。这时美团再进场兜售相关概念时,在切入成本和沟通成本上,能省下很多事。

美团拥有的以上5点优势使打车对他们来说变成了一个熟业务,O2O打拼那么多年的经验似乎都能用得上,出行市场经过这么多年培育,已经很成熟了,如果美团能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把用车的业务量做起来,把打车变成其新的盈利点并非难事。


天方燕谈


还没体验过美团打车,不过听到这个消息做为一个日常经常要打滴滴的用户还是暗爽了一把。为什么?因为滴滴已经让我这样的普通用户有些不爽了,但不爽归不爽我居然没得选。出行习惯了手机叫车的我,让我另外找一个能随叫随到的APP居然没有。

一年前,我叫滴滴,一个用车不熟悉的师傅接送我,到达目的地之后没有结单,本来13块的起步价,账单是30多,具体多少不记得了。我打服务电话,那边一直说核实核实,等了很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想想也没多多少钱懒得浪费时间和滴滴的客服协商了。从那以后就知道滴滴的售后服务的处理事件的能力是有多差了。打车的这两年左右的时间,感觉滴滴的收费也是越来越凶,不光是对用户,对于滴滴的司机更是越来越高,这个相信你们打滴滴的时候经常不听到司机师傅抱怨。可我们能如何?没得选!没得选!没得选!

现在的互联网发展那么快速,做为一个基本垄断了打车行业的一个巨头在那么长时间的进步实在有些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如果只是我一个人有意见可能还是偏见,可你百度上随便搜索滴滴用户体验,一大把的人在抱怨滴滴。





这还只是随便找的,可想而知滴滴隐藏的问题有多严重。问题是滴滴很少有对这些问题做正面的答复。我很难理解一个服务行业的巨头怎么可以这么忽视他的用户体验,难道就因为它垄断了市场?


终于美团出来叫板了。我相信即使没有美团出来叫板肯定也有其它想吃这块蛋糕的企业出来叫板。


回过来说美团的场景优势。如果单说场景优势,我觉得不应该说是场景优势,应该说是美团的维度优势。

第一、滴滴这两年的发展确实有些让用户失望。这一点给美团的进入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这算是舆论场景、或者说舆论维度。

第二、美团做为一个老牌的互联网早期的服务巨头。牵扯到的行业和资源实在是太契合打车的整合了。人们出行一般是为了什么?消费、娱乐、办公。如果只是办公的话,早晚两次,但其它的行程就多了:吃饭、唱歌、旅行住店、看电影、演唱会……这么多的形成早已经和美团有了深入的合作了。比如说,餐饮店为了有更多客户,就不能和美团合作秀一波,附近3公里内过来的免车费 ,或者出示美团打车账单吃饭优惠。这只是举个小例子,但凡和美团合作的服务性行业都可以直接和美团合作这么来操作,只要稍微换下优惠模式。这种优惠是双方都有利,不像滴滴一个优惠得自己补贴。光这种维度的操作就是滴滴永远也无法做到的,直接可以将滴滴按在地上摩擦了。

第三、美团现有团队的维度。各类骑手直接都可以换装兼起送运两项业务。

这么些优势统和起来,加上滴滴现在的作死操作。感觉美团只要不是找了个猪样的运营团队,打车市场肯定有美团的一席之地。


肚财


3月21日美团打车在上海正式上线,据悉美团打车在使用场景上与美团服务(包括到店餐饮、电影、酒店等)想契合,可以直接智能输入目的地和出发地。

首先关于滴滴和美团的战争笔者在此强调下个人理解,双方的战争最难受的不是彼此双方,是被无形中卷进来的饿了么!

为何如此说?

因为美团出现打车业务,滴滴出现外卖业务,这两者之间的竞争都进入了撒币模式,也就是高额的补贴,外卖业务的补贴就会很大,不管是商家还是配送小哥或者是消费者,都会得到实惠。

那么饿了么接不接战?

很显然必须被动接战,那么以饿了么的体量可以接战多久,就决定了公司发展多久!

好了,聊远了,只是想带领大家去看看互联网界别样的风景。

美团打车出现场景出行,确切的来说是方便了乘客和司机!

BUT,这个场景的应用个人觉得只是节省了一些步骤,但有时候还不如直接输入目的地方便许多。

美团打车的理念是可以直接智能输入目的地和出发地。

但是打车软件直接打开GPS就可以定位你的出发地,这点上场景不存在大的优势。

就是目的地这块可能会有一点优势,因为很多目的地我们也是知道大的定位或者大的楼层作为下车点。

但是现在美团结合它都有的加盟门店,直接可以将你送到门店门口。

比如某某火锅店门口,这点上滴滴可能做不到,因为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个小门店的位置。

优势笔者认为就这一点,但是无关大雅。


关中道


美团打车相对于滴滴来说,在实用场景上主要有两个大的优势:1.美团与滴滴,这是典型的高频打低频的场景战争;2.美团开展打车业务,LBS四大场景布局,更便于王兴讲好故事。

最新的数据,美团APP现在的月活跃量是1.5亿次,滴滴APP的月活跃量是9200万,美团差不多是滴滴活跃量的1.5倍,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用户每天打开美团的次数是滴滴的1.5倍,这就是高频(率)打击低频(率)的典型例子。

我们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基本上都可以在美团上得到满足,就我自己来说每天打开美团的次数也得有4-5次,而滴滴呢,实用场景比较单一,只有在有用车需求的时候才会打开,因此在实用频率上美团相对滴滴来说是一项优势。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现在LBS四个大的使用场景上,美团在团购&到店、外卖&上门服务、旅行三个方面都有布局,现在只差城市内打车市场没有布局,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美团在打车市场布局成功的话,对于王兴讲好自己的生态故事将更有帮助,而且这个故事让人听起来也更加顺畅。因为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在美团上团购了一张电影票,顺便把去电影院的出租车也下个订单;在吃完饭出示团购卷的时候,顺便把回家的出租车定下来,这都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反观滴滴,目前围绕着打车业务开发的APP,现在切入到外卖市场,从业务上来说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从人们的出行流程上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问题的,因为按照常理,我们一般不会在打车的时候选择顺便定个外卖,也不会在想订外卖的时候打开一个网约车APP,这一点也是美团在实用场景上相对于滴滴的一项优势。

但纵然美团拥有这两个方面的优势,也并不是说美团在网约车这场战役中,肯定会胜过滴滴,因为网约车市场竞争的核心点在于对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滴滴能从当初的网约车大战出脱颖而出,并稳坐现在网约车市场老大的地位,其所具有的大数据分析能力,绝对是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的。

你们对于美团和滴滴的竞争怎么看呢?


木石心志


首先,和滴滴这种单一品类的APP相比,美团打车业务的切入点要更丰富。

众所周知,美团有外卖、餐饮团购、电影以及酒店等业务,构成了一个贯穿着老百姓吃喝玩乐的完整生态平台,现在就只差一个打车业务将可以在这些生态之间进行完美的无缝链接,吃穿住用行一条龙服务。

例如周末的时候,在团购上买个电影票,可以直接用打车业务去电影院,看完电影顺便再用美团上面团的餐厅优惠券吃饭,吃完饭,再打个车回家。

所以打车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是美团构建的生态地图的自然延伸,就如同淘宝为了提升快递体验,衍生出菜鸟裹裹一样。

其次,相比滴滴,美团掌握更多的本地服务数据,能够在“打车”的基础上推出个性化的消费场景。

美团日活跃用户有2亿多,和滴滴出行不相上下。况且美团点评长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为用户的行为和消费习惯推荐个性化的出行方案。

智能推荐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必然的趋势。在这一点上,美团打车业务和之前就存在的美食、娱乐以及住宿业务可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发展,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

再就是现在用户和司机对滴滴的不满,给了美团很大的入场机会。

对于用户而言,一家垄断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不仅打车越来越贵,还越来越难打。尤其是滴滴还会利用后台数据“杀熟”。

新用户打车的价格和优惠力度,会比老用户明显多很多,滴滴会根据用户的新老程度,设置不同的打车价格,已经有不少乘客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注册了另外的小号来打车。对于司机来说,滴滴抽成过高也引起了很多不满。

如果现在美团要进入打车市场,肯定是会推出比滴滴好的政策和优惠力度,会吸引不少司机加入新平台。

所以滴滴统一江湖的时候,美团打车注入竞争,可以优化出行服务,乘客司机都受益。


独角兽工场


因为美团不是单纯的打车软件。对他存在着很大的竞争优势。在使用场景上几乎是,滴滴这些专用的打车软件所无法比拟的。


饭店比如你用美团订了,你可以使用,饭店的打车卷,直接用美团打车去饭店。

比如你用美团团购了电影,邀上朋友一起去看电影的话,也可以使用,美团打车更优惠。

现在只要使用美团打车的乘客。都会有免费的打车券赠送。

如果是想注册成为美团打车的车主,在前三个月还可以享受,便抽成的红利。



这些政策都是滴滴之类的打车软件所无法给予的。


小童看世界亲子版


近期有两个热点新闻一直在持续跟踪,那就是滴滴将进军外卖,而美团则要上线打车业务,说是两个热点事件倒不如说是滴滴美团的同场竞技。

今天我们不说外卖,就先来聊聊网约打车。网约车当年优步进入中国后按照国外运营手段推出的一项新的打车模式,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烧钱大战后滴滴兼并了多家网上打车公司,最后形成了一个垄断市场。其实一直使用网约车的用户都知道,网约车在前几年一度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体验收获了大批的用户,但是随着滴滴垄断了网约车市场后,用户体验度直线下降,价格、服务都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美团打车的上线其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

其一,用户在在经历过垄断市场的网约车服务后,对滴滴都产生了不小的抵触心理。网约车出现时对其的好感在经历这个阶段后会直线下降。而这种不良体验用户会直接归结到滴滴头上。不用做太多包装直接博得相当一部分用户的好感度。

其二,美团的主体业务还是在团购娱乐餐饮消费这一块,吃住行本就是一个链条上的行为活动。美团的业务在吃住上都已经有了很好运作,接入美团打车后,其链条衔接接近完美。

虽然在打车市场滴滴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一旦垄断打破这些份额或许只是一些没用的数字罢了。


喻拓


  与滴滴打车相比,美团打车业务的入口更多一些。准确地说,美团打车业务,在美团的生态平台上,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只是,打车目前拼的不是场景,还是体验。

  众所周知,美团有餐饮团购业务,有外卖业务,还有酒店和电影。上线了美团打车业务后,这几个生态之间,能够通过打车业务进行一个无缝的连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团购上购买了饭店的券后,可以直接使用美团打车业务去酒店用餐。饭后,还能约朋友一起去看电影。显然,美团打车是其生态中的一环,能够将现有很多业务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了,打车业务在整个美团生态中的作用,除了是生态中的一环外,还能提高美团O2O大生态的粘度。目前,价格战是很多电商平台常用的一种竞争策略。美团的多个业务布局,不仅能够为美团打车提供优质流量,还能够通过场景的互补,降低营销成本。

  目前,滴滴针对消费者推出的优惠券,通常只能在快车和专车业务中使用,场景过于局限。尽管滴滴有共享单车的入口,但打车业务与单车业务并没有打通,毕竟单车业务是来自第三方的。相比之下,如果美团搞优惠促销,餐饮类送的红包,可以直接在打车业务在使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导流,也能降低成本。

  当然了,就在使用场景方面,滴滴的场景也非常有限。目前,滴滴的入口,一是独立的APP,二是来自于微信“钱包”。美团打车,除了有美团这一流量入口外,还能将入口,渗透到外卖、团购、酒店和电影票等业务中。多个场景的存在,也有利于美团打车业务的扩张。

  当然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能够为美团打车提供优质的客源,但打车业务后期拼的仍旧是体验。司机数量,以及服务质量,还有价格体系,也是影响美团打车业务扩张的因素,毕竟在市场份额方面滴滴仍占据绝对的优势。


贾敬华


美团的优势在于,美团在滴滴近乎垄断的时间里推出,在司机端和用户端都达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满足了用户需求。

一、滴滴垄断下的司机和用户的不满意

在《史记.陈涉世家》有句话是: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放在滴滴身上也是可以成立的,在2016年8月滴滴合并uber后,滴滴就进入了一家独大,一家独大的坏处在滴滴身上得到最大化的显现。

司机端:1、对司机征收高达23%的提成;2、为了保证司机接单均衡和客户端,派单到较远的地方,导致部分司机空跑较远距离;3、推优质车,对快车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压。

用户端:1、打车难,很多时间打不到车;2、大数据杀熟,对老客收取更多费用;3、加价,目前快车等车型价格早已经和出租车相当,并且滴滴有越来越加价的趋势。

滴滴的大数据杀熟(左边为资深老用户)

所以,在用户本来不满意的当下,涌入了美团打车,TD两家准巨头角力,对用户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二、美团打车价格更低

由于美团是本周刚进入一线城市核心市场,所以对美团来说,优惠是必然,对司机段和用户端的优惠,让美团在段时间内价格更低。

司机端:私人车3个月内0提成,对公车辆6个月内0提成,唯一的费用是每单仅仅收取0.5元的手续费,相比23%的滴滴提成费用,美团费用太低了。

用户端:拉人送50元红包,前三单14元券,27号前多张七折券。

因为价格的政策,用户开始尝试美团,对上海来说,市中心尤其如此。

三、美团打车作为挑战者被需要

美团打车是是老二,对于用户来说,用户需要一个老二来备选,这样老大才有可能在产品和服务上做进一步的提升,在滴滴一家独大的日子里面,用户是没有选择或者只能选择出租车,但美团打车推出让用户有了一丝选择的可能,当然美团目前地图烂的一塌糊涂。


对美团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作为用户的备选而存在,以便让用户有的选择。




毛琳Michael




美团有着“吃喝玩乐全都有”的服务宣传宗旨。美团点评已有2.9亿之多的年活跃用户,日订单峰值超过1800万单,接入超400万家商户。

如此海量的用户的,美团稍加引导便可以给美团打车带来不菲的流量。支付宝微信都有到店消费送红包之类的推广方案。美团完全可以送各种定向消费优惠券,引导用户消费习惯。外卖送打车优惠券、打车送外卖优惠券、住旅店看电影都可以送打车券,所有套路都可以来一遍。当然美团有自己用户消费大数据。



美团点评旗下的优势业务——餐饮、酒旅、电影、KTV休闲娱乐,都与打车密不可分。道理很简单:先有外出娱乐消费的意愿之后,才会有打车出行的需求。

出行业务的推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APP。生态圈的建设是腾讯阿里以及小米都在积极推行的,留住用户的时间保持用户粘度,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