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四川綿陽為什麼能成為“中國科技城”?

藍風


是的,在中國西部,有一個城市,十分不起眼,甚至GDP和省會城市相比,也只是個零頭,但是這個外人覺得是名不見經傳的城市,可是不得了啊,這座城市是唯一以中國科學城命名的城市,這座城市的名字就叫做四川省綿陽市。



綿陽市位於四川省省會城市,成都以北一百餘公里,涪江兩岸,地理位置十分的優越,環境十分的優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一大批國防科研院所一大批國防科研院所,以及眾多的三線企業,就坐落在這座中國著名的軍工城裡,為綿陽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內著名的企業,長虹電子,九州都是全國響噹噹的知名品牌,長虹電視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長虹電子九州都是位於四川省綿陽市。


由於歷史的原因,綿陽市拆分了幾次,四川遂寧市,四川德陽市,四川廣元市等等地級城市都是從綿陽市拆分出來的,所以我們看到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綿陽市的GDP只有2000億多點。因為綿陽市的人口和規模,以及下轄區縣市與省會城市成都均不在一個量級,所以我們說綿陽和成都沒有可比性。


見解派


四川綿陽是全國唯一一座以科技城命名的城市,至於它為什麼能成為科技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解讀。



1.軍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科研機構等18家座落於綿陽,擁有亞洲最大的航空風洞群,中國空氣動力研究中心,中國所有的飛行器都在此進行模擬飛行測試,包闊洲際導彈,隱身戰機,航天發射,中國燃氣渦輪研究中心,不誇張的說中國的很多高科技都出自這裡。

我是四川人,有幸去綿陽呆過一段時間,當時有人時這樣對我說的,不要小看這個地方的任何一個人,稍不注意就是科學家,可想而知綿陽的科技實力有好發達了。


2.民營:這裡著企業眾多,比較出名的有長虹和五州。其中長虹的發展比較典型,從軍工立業、彩電興業,到信息電子的多元拓展,已成為集軍工,消費電子、核心器件研發與製造為一體的綜合型跨國企業。

3.戰略地位:綿陽是四川第二大城市,不過戰略位置要比成都重要的多。很多京城的老爺子都來視察,它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吧!


四川綿陽是國務院親自命名,也是全國唯一一座以科技城城市,時代賦予它特殊的使命,相信綿陽定會不辱使命……


穿什麼好看


綿陽前身聚集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一大批國防科研院所和其他寶貴的“三線”企業。國防科技工業發達,院士眾多。隨後軍民融合發展,成為國務院批准的科技城。2001年7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建設綿陽科技城有關問題的批覆》(國函[2001]76號),正式批覆了《綿陽科技城發展綱要》。國內科技發達城市很多,但產業眾多、特色多樣、不能以科技城進行統一概括。


什葉藏


首先,不要用你我的認知來猜測這個國家的秘密!你我所知道關於這個國家的秘密,或許只有十分之一!綿陽能成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肯定有你我這輩子或許都不會知道的原因!第二,不要把什麼手機電腦平板,甚至衛星火箭這些技術,更可笑的是什麼互聯網,拿來說什麼高科技!這些東西都是成熟了幾十年的東西了,根本不算什麼高科技!第三,你現在以為的高科技,實際可能已經研究了好多年,比如前段時間非常熱的量子技術,你以為是這兩年才開始研究的?沒有成熟的東西,你覺得會拿來公佈?!長虹九州,現在或許不是什麼大公司,但是中國第一顆衛星,第一顆導彈,第一顆核彈,都有他們貢獻的力量!你以為火箭是想飛就飛的?沒有綿陽亞洲最大的風洞,飛個剷剷!所以,不要再探討綿陽有什麼資格成為中國唯一科技城,或者說什麼綿陽還不如沿海一個小縣城!你都知道了所有細節,那比你更牛逼的間諜,豈不是把中國翻了個底朝天了?!

十幾年前,在我還在讀高初中的時候,綿陽的朋友就說九院很牛逼,傳說有三層,最外面一層是對外開放可以參觀的,但是也是荷槍實彈守衛,至於裡面兩層,在裡面工作的人,他們的家人都不知道乾的具體工作是什麼,只知道在這個地方工作!前段時間,綿陽出了一個間諜,好像是長虹還是哪個單位的,僅僅是拿出基本內部雜誌,就足夠讓敵對勢力激動萬分,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這裡面的保密級別有多高!

所以國家批覆成立綿陽科技城,那也只是在向世人宣示:這個地方很牛逼!至於原因,你沒必要知道!


房東故事會


成都是個吸血鬼,綿陽基本沒什麼前途,就這樣了。


明天你好7669


亞洲最大風洞。


快樂冰站


1984年綿陽撤地區行署而改市。位處綿陽市地勢最高處的鐘鼓樓下邊,那堵照壁上的大字"一定要把綿陽縣建成大寨縣"已成明日黃花!

上面的句子說明綿陽市的起點很低,尤其是城區,除了躍進路有幾家蘇聯援建的軍工企業和幾家國防科技研究院所,基礎工業泛善
可陳,但是,由於長虹企業的䠇起,一枝獨秀開始領跑綿陽的電子工業,大約2005年,隨著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從梓潼山裡遷到綿陽市區,國務院開始對綿陽予認關注,隨著綿陽機場的建成,這個始於漢初稱為涪縣的城市開始引人關注,在家電行業,長虹也躋身中國100強,成績驕人。
由於工業的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正合綿陽胃口,眾多國防科技院所的設備,數據開始面對社會企業,而航空產業園的落戶綿陽,也為綿陽的航空工業奠定基礎。

綿陽今年GDP當然只有大成都的零頭,突破2000億元。然而產值只是一個城市的參
考因素之一,我們應該看到是科技造就了綿陽這座城市最為時尚的一面,這也是綿陽最能區別於其它城市的特徵。

今天

因為科技帶動下的成功

使得綿陽雄立於

西部眾多同等城市之上

這種天翻地覆的變化是有一定原因的,答案很簡單,因為科學城和電子城的美稱已經向我們表明,正是科技改變了綿陽的命運。

在綿陽,獨立的科研院、所達43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5個,民營科技實體近300個,在18個國防科研院所中,除享有盛譽的"國寶"一一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外,還有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和西南磁學研究院3個全國獨一無二的
"獨生子",資料表明,綿陽全市有各類科技人員16萬多人。這座所謂"不起眼"的地級城市竟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專家8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達19名。其數量遠超一些省會城市。

正是藉助科技的力量,綿陽的命運改變了。科技給了綿陽一個流光溢彩的未來!


良人執戟2


針對這個題目的問題,看到有不少人回答。但個人認為,總覺得有些回答並完善,也不靠譜,最重要的是都沒有說到點子上。所以控制不住手癢,就想動手把題目所問的“為什麼”,費神回答一下,以示消遣而打發時間。

談起四川綿陽為什麼能成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那麼簡而言之,就是它由一系列的,中國頂尖的、規模巨大的科研及科技單位所決定的。

1、中國物理工程科學研究院。又名:九院。現屬國防科工委。上世紀60年代中期從 青海省海晏縣三角城金銀灘原子城 遷往今天的四川綿陽之前,原屬於當時的中國核工業部。當時的廠名保密代號叫221廠,建設此廠時還有個保密代號叫148工程。九院,為事業單位,單位規模巨大,中國行政管理級別—省軍級。九院下屬各單位一般都以“所”命名(所的行政級別均為地師級),大致有十多個所。除9所整體在北京外,其它的所全部都在四川綿陽轄區。每個所都有不同的、數量較大的科研任務和科研方向。比如原子能,比如激光,比如超導,比如超硬材料,等等等等。不必多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2、中國人民解放軍827部隊(地、師級單位)。軍事化管理。屬國防科工委直屬。單位成立於四川綿陽轄區。——風洞群管理及研究單位。這項系統性工程的科技意義,無需多說。

3、四川長虹(又名:國營305機械製造廠——原保密代號)地、師級單位。屬原電子工業部。單位成立於四川綿陽轄區。在這裡,需要向大家解釋一個很多人都曾對四川長虹這個單位,所產生過的一個不知情的誤解。這就是:四川長虹不是為電視機而生的。而電視機卻是為長虹而生的。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才開始有大規模的電視機生產。而四川長虹,在上世紀60、70年代就有了。只不過那個年代它不叫四川長虹這個稱號,只用“國營305機械製造廠”這代號。所以說,電視機,不過是四川長虹的軍民兩用產品罷了。而四川長虹的看家本業,是機載雷達的研究和生產。這就是四川長虹為什麼在上世紀60、70年代就已經建廠,而電視機在中國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才開始廣泛民用的。這下明白了吧?在此,空軍各類戰鬥機機載雷達生產及研究,這項系統性工程的科技意義,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分量了吧。

4、624****(縣、團級單位。星號,表示忘了後面的字號)屬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單位成立於四川綿陽轄區。各類飛機“電傳系統”研究和生產。

5、朝陽廠與58所(縣、團級單位)屬原兵器工業部。單位成立就在四川綿陽。陸軍用各型火炮製造及研究..........

6......微電子......

7......高能電池......

上述各類型科研及研究單位(還有一些沒列出的單位),就是四川綿陽,能夠成為唯一“中國科技城”的強力支撐吧。


西域悠情


主要講幾個重點的,中物院在綿陽,這是個大頭,以前鄧稼先都當過院長的,綿陽的院士可能比很多省都多。還有其他的一些科研機構,光就這點都可以說明綿陽是中國科技城。四川市值第一的企業四川長虹也是在綿陽,將來隨著軍民融合發展,會越來越體現出綿陽是“中國科技城”


產學研搬磚工


1.軍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科研機構等18家座落於綿陽,擁有亞洲最大的航空風洞群,中國空氣動力研究中心,中國所有的飛行器都在此進行模擬飛行測試,包闊洲際導彈,隱身戰機,航天發射,中國燃氣渦輪研究中心,不誇張的說中國的很多高科技都出自這裡。

我是四川人,有幸去綿陽呆過一段時間,當時有人時這樣對我說的,不要小看這個地方的任何一個人,稍不注意就是科學家,可想而知綿陽的科技實力有好發達了。

放10年前答覆這個成績,我多數會說這座都會便是一個不爭氣的孩子。給了有數的光環卻不思進取,總拿長虹九洲、迷信城、文化都會說事。卻見不到太大的都會發展,變更。大多數的人滿足於一個月1、2K的人為,全日沉浸在麻將與吃喝傍邊。這也是促使我向往外面的天下,想進來闖一下的原始能源。

就在2個月前,我回綿陽了。固然近來6年的光陰都在外面流浪,但常常存眷故鄉的靜態,感遭到她的變更。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知名品牌連續入駐。

6年前的地動除給人們帶來傷痛,也撲滅了人人的生涯豪情。也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抉擇返來扶植故鄉。

綿陽和許多其餘都會同樣,便是一座通俗的都會。但由於咱們出身在這裡,發展在這裡,習氣這裡的生涯,愛這裡的各種。盼望她變得更好,併為此盡力著。

也盼望還在外流浪的綿陽人能回到這裡,一路把這座平常的都會扶植得不那末平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