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武術中的“勾手”有什麼用,不像是用來打人(武術課的作業,跪求大佬專業回答)?

Devon000


武術中的“勾手”專屬於北派長拳。

只用於演練套路花架子的襯托動作。

目的是讓整套拳路的編排在閃展騰挪,大開大閤中更具觀賞性。

“勾手”是標準長拳套路表演規定動作之一,主要配合各種馬🐴步及衝拳之類,只要整套動作符合要求,不出差錯,便可以由裁判組給出較高的分數。

而分數決定了冠,亞,季軍的級別,所以整個套路中的每一個基本招式都是日常訓練中的重要環節及組成部份,是在比賽場上發揮出色的基本保證。


冰刀冷箭


勾手在北派傳武套路中比較多見,招式例:虛步勾手亮掌,弓步勾手推掌,僕步勾手架掌,馬步挑打等,在套路中對勾手的要求是五指尖併攏成撮,指尖向下勾,故稱“勾手”,很程序化的動作,僅從套路看使人不明所以,從技戰而言,勾手是指當對方拳、腳擊來,我以掌摟帶對方擊來之拳腳向勾摟手的側身後帶化至身後成勾手,實際運用中只要勾離開我的軀幹即可,不必非將勾手至身後,含有撈、摟、捌帶的防守意味和性質,另一手可遂行攻擊對方,當然也可趁勢變為擒拿手,這又屬變招,另外就是一手檔格開對方的攻擊,以勾手從下向上撩擊對方,自下而上的攻擊對方中線,如一擊未中可順勢以勾手擊面,或變拳、掌、爪連環攻擊,這又屬變招,當然拳以至用,需多練習才能臨用不亂,但習拳又不能過於死板,要知拳理通變化,承平日久,習傳武者多以健身為目的,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縱是自榜掌門的人也多是嘴炮,然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行不行的得需擂臺上見高低,嘴炮無用,得需手炮。





唐朝103538551


“勾手”是拳擊拳法的一種,分“平勾”、“上勾”、“下勾”三種,你知道拳王泰森殺手鐧之一嗎?先擊腹迫使對方失去防守架勢,緊接著一個“上鉤”擊中對手下巴,然後,沒有然後了,對方被ko嘍!你說“勾手”只是擺擺花架子嗎?

圖一是“擊腹”(或肋),圖2、3是跟上的“上勾”





就喜歡歐楷


聽對門王奶奶說:“勾手”主要是長拳中用於保護兩肋而迎接對手的踢、踹、蹬時,順勢用“勾手”勾住腳或腳腕並用力甩出,使其迭出丈外的招式。



西紗窗下


勾手,在實在中非常好用!只是懂不懂的應用而已!對付拿匕首,拿刀的,能跑就跑,不能跑,勾手就好用了!



善良但不愚蠢


說武術中的勾手不象是用來打人的,題主可能是在考我們吧。武術套路中的任何一個動作,都具有它的攻防含義,勾手也不例外。老師教的是,當對方一拳打過來,可用勾手勾住對方的手腕或小臂,然後迅速向後帶,這是一個防守動作。用勾手也可進攻,這個進攻就象喙,比如進攻時朝對方眼睛喙一下,這可是不得了的喲!


迷玄子


勾手——1、勾、拿、帶 ,常見招式有“通背掌”等。

2、手腕背(俗稱小肘子)可“提”,常見有“黑虎提”,擊打下顎(傳武中的拳、掌、指、肘…… 所有用以擊打的部位都是要練過硬功的,沒練過的,叫沒功夫,打別人一下,別人不一定疼,自己先疼死)

3、勾手還有一種用法,等同於鶴嘴拳,可以啄擊對手。

4、出手如杆,回手如勾,勾手還如同鐮刀手,攻防兼備。


一片冰心在夜空


勾手也作鉤手。食指與無名指合於中指下旁,再以大指合於這三個指尖的下邊,小指亦合在大指與無名指夾縫間,如雞頭雞嘴狀。但腕部不允許彎而向下,應隨武術動作而隨機變化。勾手的作用一是防止敵人抓住手指。二是勾手打穴,打眼等。


鄒夏虎


勾手之形喜歡武術的都知道,今天只講練法用處,勾手有帶動手臂三陽經的作用,可以催動三陽經氣機流向十宣穴,從而提升手臂抗擊打能力。前提是方法要對。


冰鑑舍人


本來是手法,就是勾,屈腕用手撥,後來越來越脫離實戰往表演的路子去了,就演化成固定手型了。

類似的還有掌,本來是推拍砍的手法,後來也變成講究手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