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钮文新:中国金融必须率先“对表”

钮文新:中国金融必须率先“对表”

被称为中央政治局“423”会议的公告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表述,原文是:会议强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关键是要主动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会议同时提出要求: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区各部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遵

为什么认为这样的表述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强调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强调中国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而且,没有中国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高质量,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毋庸赘言。

那什么是高质量的金融市场?目前没有权威定义,但我们认为,高质量的金融市场至少该有以下三大特征:第一,市场层次与功能定位清晰,价格体系完备而规范;第二,以“更加有利于大量生成资本”为前提的适度杠杆,同时从机制上可以自动排斥过度的货币套利和金融空转;第三,对非法金融保持高压,对实业金融保持激励的、强有力、但绝非过度的金融监管体制。

钮文新:中国金融必须率先“对表”

对照这样的特征,我们应当看到差距,看到中国金融市场根本谈不上优质,相反却长期表现出诸多劣质特征。比如,无风险的国债收益率长期高于有风险的储蓄利率,低风险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长期高于风险相对要高的储蓄市场利率;在货币基金市场大幅膨胀的同时,银行储蓄市场大幅萎缩,它迫使直接面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资本的机构不得不依托极不稳定的短期资金去支撑必要的流动性;非法渠道、甚至是骗子金融公司大量套取、消耗着业已非常稀缺的百姓储蓄资源;直接面向实业经济企业信贷市场、债市、股市得不到“与其期限性质相匹配”资本支持——投资资本稀缺,但货币套利、金融空转资金却在无度膨胀(见下图);等等。这些难道不是中国金融市场的“质量现状”吗?

钮文新:中国金融必须率先“对表”

尽管,上述问题最近已经着力解决,但目前还无法判断最终的成效。正因如此,中国金融业界更需要尽快“向高质量对表”,尤其需要尽快制定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我们说,中国金融业需要的不只是风险意识,而更需要的是对中国经济整体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实体经济意识。

金融业必须意识到,许多金融问题必须跳出金融圈子才能看清楚。比如金融短期化,站在金融运行角度根本不是问题,因为金融只怕流动性中断,而并不怕期限短,无论资金期限多短,金融经营者都可以为它找到适宜的市场去套利;但对实体经济而言,资金期限过短还有什么使用价值吗?如果金融市场只能提供短期资金,实体经济无法以之从事商品产生,那会不会迫使或诱使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一样去从事套利经营?

钮文新:中国金融必须率先“对表”

还有股票市场,所有人都看到大量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利用借贷资金进行股票投资,这当然是“杠杆”行为,当然会给市场带来风险,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仅仅是监管问题?仅仅是投资者风险意识淡漠的问题?我们认为,关键而根本的问题是短期套利盛行,而挤压了中国金融市场资本创造功能。谁在意这件事?只有中国证监会在意这件事能否扭转中国金融市场短期化趋势?能否转变资本稀缺的现实状况?

我们必须明确提出这个关键认识:既然金融学理论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股权资本是企业的核心资本”,那为企业筹集“核心资本”的股权资本市场就该注定在所有金融市场中拥有核心地位。既然如此,全体中国金融业界都必须合力于中国股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不只是理论问题,而是历史赋予中国金融业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中国经济降杠杆、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所以我们有必要一再强调:拥有以股权资本为核心的高质量金融市场,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尽快构建这一前提,容不得全体中国金融人的丝毫怠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