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路遥是怎样的一个作家?

旅途的时光


路遥和众多的乡土作家一样,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青春的激情,带着多彩的梦幻,带着淳朴的情感,从遥远而贫瘠的黄土高原走过了《在困难的子里》,经历了多劫的《人生》,来到了《平凡的世界》。他的肉体在城里,他的根在黄土地,他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带有泥土气息的血。

作为黄土地的儿子,他深受乡情和乡土文化的牵制和影响。这样的牵制和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已经化作了他的血肉与骨髓。因而,他最乐于也最善于写农村题材,写来自本域、来自乡间的人们的遭遇与心声。农民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都非常自然地融人了路遥的创作之中,因为农民社会和农民文化是紧密地一体化了的系统。地域文化、农民文化是路遥的文化根之所在。

“他们需要这块土地,只有在这块土地上那种故乡的记忆才能转化成一种艺术形态。”‘“这说明乡土作家对乡土的思想感情特别深,写起来得心应手。路遥笔下的农村生活、农民形象,表现的是对自己的历史和感情的尊重,对父兄辈的农民的理解,并不都涉及对农民文化及农民文化价值的评论。如果说他也有文化意义的话,他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农民精神文化的标本。诚如路遥所说:“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在农村长大,所以我对农民,象刘巧珍、德顺爷爷这样的人有一种深切的感情,我把他们当作我的父辈和兄弟姊妹一样”…。他正是怀着这种虔诚、尊敬、敬重之情来写农民的。不论是老一代农民,还是青年一代农民,不论是丑是俊,是男是女,是穷是富,是乡村的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是正直的还是狡诘的,是聪明机智者还是憨厚愚笨者,在他的笔下都或直或曲地闪现出个性光彩。他们虽有弱点,但这并没有妨碍作家把他们写成美学意义上的人、有独立的人格意志的人。

路遥的小说对普通农民心灵世界的展示,常常超越了个人性格而进入到人生哲学的层面。庄稼人的哲学,不是来自哲学理论的修养,也不是来自对生存方式的科学认识,而是来自他们的本能需要,来自于历史文化的传承,来自于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只有那些生活在他们中,并且以平等之心看他们的人,才能为之折服,并如此鲜活地再现于文学作品之中。

走向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向,也是这些作家已经实现了的生活。城乡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差异,使这些作家不可能回到现实中的乡村,但在思想上他们都是如人心之向往童年一样





依枫的微博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当代作家路遥,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作品列表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

【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

《艺术批评的根基》


双鱼小君



我觉得一本书你读完就可以立即对它做出评价,对人却不行,人的思想以及价值观你不可能全部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从书中知道一些,凭着那么伟大的书《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而闻名全中国。

书中的经历大多就是写的自己,小时候被亲戚领养,在大学毕业之后有了一个可以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最后却放弃了,将其让给自己的对象,最后自己被对象抛弃了。路遥一生背负的苦楚太多,一生学的文章大多与人生苦有关。

路遥的人作品被称为矛盾文学奖上的桂冠,他反应中国文革时期真正@的百姓生活,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