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麥子種深了有什麼辦法補救?

用戶68289336


麥子種深了,要是時間不是太晚,最好重新播種一次,不過播種量要適當減少。如果遇上乾旱天氣,適當深點無所謂的。

我曾經有一次駕駛拖拉機給自己播種小麥,播的有點深。大約過了10天的時間麥苗才從土中露出來。

因為是剛買了一臺小麥播種機,沒有經驗。開始播種的土地是粘土地,土實在,播種深度正好。另一塊地是沙土地,拖拉機開到地裡下陷很明顯。沒有調整播種機,等過了幾天發現沒有麥苗出土,扒開土一看,才知道播深了。問了幾個年齡大的鄰居,都說沒啥好辦法,只不要晚幾天才能出來,而且苗不壯,明顯的苗稀少。但是已經這樣了,沒辦法。

過了春節,我按照畝20.多斤尿素的標準,又追施了一次返青肥。到收穫的時候,一畝地明顯比鄰居少一兩百斤麥子。


pin名三郎


現在我們這裡的早茬小麥基本上已經播種完畢,對於小麥的種植都是採用的機械化播種機,而對於小麥播種深了的情況在我這幾年給農村老家種地的這幾年也只是在2017年的時候碰見過。


我們村裡本身只有1000人的小村莊,土地比較少一些,只有一臺小麥播種機,但是在小麥播種的時候比較忙。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有一個50多歲的老哥,突發奇想自己購買了一套犁地帶播種機的設備,同時也購買了一臺小拖拉機。他真是人生的第一次給我們村裡播種玉米和小麥。(另外一臺播種機由於他的經驗太豐富了,不但在我們村裡播種小麥,也到周圍的村裡去播種小麥,這樣的話就會造成在小麥播種的時候非常忙。)

老哥第一次播種小麥也只是在自己家的田裡做實驗,實驗小麥播種機播種的深度和小麥的播種量。反覆的實驗了幾次最開始也是在和自己比較要好的幾家播種小麥。由於經驗不是太足,還是出現了播種過深的情況。播種小麥過深最直接的查看方法就是自己到地裡扒開土看看就明白了,小麥播種最好的深度在3-5釐米左右。對於播種過深的田地裡其實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也是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但是這也是能夠小麥品種好壞的時候。播種過深的小麥只要在播種期間內都是能夠正常出苗的,只不過是出苗的時間會長一點。對於小麥播種過深的情況需要在小麥出苗以後及時的噴施一遍蕓薹素內酯和磷酸二氫鉀比較合適一些。


豫東小農


現在這個時間,小麥應該已經種下去了,很多都已經開始長出幼苗了。這時候,有些農民發現別人家的麥苗長得很喜人,自家的麥苗長得不忍直視,於是就懷疑是不是麥子種的太深了。

一般來說,小麥種植,種子在土下三四釐米為好,超過5釐米就算是深種了,不過一些沙質土壤,透氣好,五六釐米也不算深種。所以,我們在種植小麥時,一定要掌握好種子的入土深度。深重了,補救起來是很麻煩的,尤其是大面積種植時。

小麥深種了,有啥壞處呢?一,影響小麥發芽出土時間。同時造成小麥出土後,出現弱苗的情況。二,小麥深種,可能會導致部分小麥,還沒拱出土,就已經因為能量消耗盡,或者不透氣等原因而死掉。三,出土後的麥田,會讓人不忍直視,苗不壯,還長不齊,最終會影響到收成。

那麼當我們發現小麥深種了,該怎麼補救呢?

1:剛種下去不久,小麥還沒出土時。我們可以用耙類工具,在地面上耙拉一次,目的就是鬆土,儘量減少小麥種子在土裡發芽後鑽出地面阻力。

在大面積種植小麥時,這種鬆土方式,人工處理是不現實的,而用機器時,儘量選擇小型機器,以免把地給壓實了,最後適得其反,反而增加小麥鑽出來的難度。

2:如果深重小麥,已經出苗了,只是因為麥苗出土後,出現弱苗情況,出現分佈不均,長勢不齊,這時候,我們補救的方法就不同了。

這種情況下,是因為麥苗在鑽出土層的過程中,消耗了過多能量,才導致羸弱的。這樣的小麥,很容易出現被凍傷,或者別的原因而爛根。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諮詢農藥店,購買補救的農藥,然後增加水肥的方式來補救小麥。


如果出現分佈不均勻的情況時,我們可以適當地從別處找賣苗來補上,同時增加肥力,穩固小麥的長勢。

如果出現麥苗之間,長勢不齊時,小面積的話,我們可以選擇把長得比較弱的苗去掉,再補上新苗。同時增加水肥管理。而大面積的話,只能通過控水肥來處理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是最麻煩的。

總得來說,一旦小麥出現深耕情況,我們不管如何補救,當季的收成肯定受影響的,只是多少的問題而已。所以我們在小麥種植的播種階段,一定要注意不要深耕了。我們在用機器下田播種時,一定要檢查機器各項參數是否匹配正確。


村哥小凡


麥子種的深了,可能會造成小麥出苗晚,且對出苗率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播種以後遇到連續乾旱或者連續陰雨天氣,甚至會出現不出苗的情況,那麼小麥播種深以後該怎麼辦呢?我有一下幾點建議。


首先,如果深度過大,最基本的操作建議農戶進行人工干預,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鐵耙子或者竹耙子,可以使用這些工具輕輕的在已播種田塊土壤表面摟土,有規律的清理,將土都堆積在地頭,人工降低深度。

第二,後期出苗以後,建議種植戶根據出苗情況進行補種,另外播種過深的田塊,出苗以後往往幼苗瘦弱,因此建議農戶可以在出苗後噴施一些藥劑強根壯苗,推薦使用0.01%蕓薹素內酯1500倍搭配含有鈣、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葉面肥噴施。

第三,摟土工作量大,有些種植戶不願意幹,這裡我在給出幾點建議:

  • 其實播種深度大的田塊,只要墒情好,即使不用摟土,也是能夠正常出苗的,只是稍微晚上幾天,但是這些苗根莖長,相對柔弱,出苗後應及時補噴營養藥劑;
  • 對於播種深且乾旱的田塊,可以在土壤表面澆灌少量水(水稍微覆蓋田塊,停止灌溉),也能促進出苗生長,提高發芽率;
  • 如果播種深度大,還遇到連續陰雨,建議種植戶考慮重新播種。
一般小麥播種深度根據土壤墒情不同,控制在3-5cm為宜,種植戶在播種時就應該注意這個問題,避免後期帶來麻煩。關注植保小貼士,獲取更多農業信息!

植保小貼士


首先小麥最適宜的種植深度在3—5釐米之間,那麼現在種植深度超過了5釐米,這個事情已經發生,因此咱們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去補救。主要還是人為補救解決最好。同種植淺與深的比較來看,種植深了,補救的難度要比淺的大一些。

1、 在剛開始種植不久,小麥出苗才有“探頭”的那種情況,建議大家還是早發現,早處理最好,可以用那種鋤頭把表面的土壤稍微的勾去一點,這樣就可以處理;

2、 一般種植過深,可能這個深度在7至10釐米之間,那麼在接近10的時候就是一個很深的處境了,如果小麥已經出苗,但是出苗的時間比起往年來說有一些晚,這就是由於土層厚實造成的。

此時已經大面積出苗了,可以在用農業工具將行與行之間的土壤稍微的弄開、弄疏鬆一些,這樣一來中間的小麥苗才會透氣,長起來才會比較快一些。

3、 這時候也要看小麥的處境,如果是看上去有苗弱的現象,那麼就是“掙扎”的原因所導致的,此時你再結合剛開始種植的底肥施放量來做一個對比,如果底肥比較少的話,那麼我建議最好還是做一次施肥,這樣可以助小麥的生長一臂之力;

4、 有的朋友可以直接用手扒開表面的土壤來進行判斷是否種植深了?如果真是這樣,他們一般會選擇噴施一些磷酸二氫鉀來幫助小麥更快的出苗生長,畢竟磷酸二氫鉀屬於一種“萬能肥料”。這個方法在我老家那邊有人經常用到,印象很是深刻;

5、 有的朋友會選擇稍微的灌溉一下,其實這是一個下下策,除非是當地的氣候環境最近乾旱,並且有灌溉的條件和你播種深度過深的情況下,才會這樣去做,不然還是以施肥、噴費和人工補救最好。

總結

我在這裡再強調一遍,小麥子的播種最適宜的深度在3至5釐米。大家在播種的時候不管是人工還是機械化,都要調整好這個區間,不然後面的麻煩事兒會比較多,難處理一些。


寧寧說的話


小麥單株成穗,主要靠主莖的第一個至第三個分蘗成穗。播種過深,出苗時間會增長,地中莖(胚芽鞘節間)伸的過長,由於養分消耗多,歷時時間長,營養重心轉移,致使第一個一級分蘗甚至第二個一級分蘗不能發生,形成缺位蘗。因而苗弱,成穗少,即使加強管理也很難由弱轉壯。

由此也可以看出,播深的小麥,想通過後期的肥水管理,也是很難達到理想狀態,所以只能通過播種後的苗期補救措施。


通常,由於土壤墒情不好,或板田翻後就撒籽播種,也有播種機沒有調節好播種深度,導致播種過深,會造成小麥出苗時間長,籽粒營養消耗過多,麥苗瘦弱,葉片細長。針對這一情況,目前補救方式,及時排查,除去表土,幫助麥苗出土,或進行清棵,使麥苗分蘗蓋土變淺,以促進麥苗茁壯成長。


至於,除去表土和清棵,都是需要清除適當的表土層,我覺得小面積進行倒還好,要是大面積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就說人工一點點的翻土,不說效率,就是人工也有些吃不消,要是利用機械,由於機械重量也會影響表土深淺不一,達不到好的效果,再說費用也是一筆不小開銷。要我說最好還是補種,補種只需要適量的種子。根據我種植的方式,說說我的一些看法。



我們的小麥,是直接撒播的,不需要再覆土,小麥一樣成長。現在的麥種基本上在2元一斤,補種十來斤,加上原有弱苗,經過後期的管理,通過單株成穗也是能達到畝產所需穗數,完成豐產。這樣,補種的投入比請人工和使用機械,就要簡便省事多了。

現在,大多小麥是通過撒播覆土或條播的,也有一部分和我們一樣是直接撒播的。只要土墒適合,在播深的麥田土壤上直接撒種,準備適量的種子,通過噴粉機均勻撒上就可以了,就是人工撒效率也是很高的,待出苗根據情況進行水肥管理,如果土壤實在太乾結合灌水,或者雨後撒播。要是條播的麥田,直接撒會造成很多浪費,使用專業工具會好些。如果,想加快出苗速度,可以進行育種之後再進行撒播。

據實踐證明,出苗期間的補種,一樣能比較健壯,對後期成穗影響不大。這樣,出苗以後,通過合理的水肥管理,病蟲草害的防治,使播深弱苗一起成長,就會達到合理的畝產穗數。

以上,根據個人種植經驗,給予的個人觀點,不知道別的地區會不會也一樣適合?如果我們播種撒播不齊,苗期再進行合理撒播一次,是沒有問題,希望能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亮仔為農


麥子種深了怎麼補救?小編有自己的方法,那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麥子的播種時間一般是寒露前後,今年我們這的麥子普遍都晚個十天左右,寒露那幾天一直連著下了快一個星期的雨。土地雨水充足,所以麥子長的很快。

麥子的播種深度,我們講的是四指(5到7釐米)麥子發芽一般在三天左右。一個星期就都長出來了。

麥子種深了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一個星期還沒長出來,那就在澆一遍水吧!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麥鄉濃


很高興對您的問題進行答疑

1.適宜播種深度

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3-5釐米,並根據播種時間,土壤質地,墒情等情況,適量調整播種深度,其原則是:早播宜深,晚播宜淺;沙土地宜深,粘土地宜淺;

2.小麥播種過深的缺點

播種過深,小麥地中莖伸長過長,使正常情況下不伸長的分櫱節第一節間以至第二節間伸長,出苗過程中消耗種子中營養物質過多,麥苗生長細弱,分櫱少,植株內養分積累少,抗凍能力弱,冬季和早春易大量死苗。

小麥播種過深(超過5釐米),出苗緩慢,叫片細長,分櫱少而小,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

3.解決小麥播種過深的對策:

及時進行扒土清棵。方法是:用竹筢或鐵筢從畦面中央開始,順壟橫摟,當清到後一行時,把餘土全部拖到畦背上即可;對於適期播種的小麥,冬前清棵一般從二葉期開始,到“小雪”時結束。


健康使者勤開心


小麥播種根據墒情不同,對於播種的深淺度可以適當的調整,小麥一般的播種深度通常在3到5公分左右,如果過於深播,勢必就會對小麥的出苗造成影響,比如,因土壤的阻力延長了小麥的出苗時間,出苗後的小麥表現的細弱,影響小麥的分櫱等。

深播的不利影響

  • 並且小麥播種過深,對於小麥出苗期間,會增加種子養分的消耗,中莖過長,苗弱不耐凍,在小麥的生長後期,容易發生倒伏。因此,一旦發現了小麥播種深度太大,勢必需要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減少對小麥後期的影響。

及早發現,耙土減少深度

  • 在播種完之後,及時發現了小麥播種深度太大的情況下,以往農村的做法通常是,使用耙子從播種的畦中間,橫著麥壟把土壤耙到畦背上,這樣一趟趟的耙,讓麥壟中的土壤減少,同時也是減少小麥播種的深度。
  • 這樣的做法對於小面積範圍內種植還比較適用,但是大面積種植時就不太理想了,耗費人力太大,一般都不在採用人力耙土的做法,通常要在小麥出苗後,加強水肥的管理,調整小麥的生長,增強小麥的長勢。

及時補種,加強水肥管理

  • 在小麥出苗後,如果發現因深播造成的小麥出苗不齊,有斷壟缺苗的現象,在早期可及時地補種,補種時要適當的淺播,儘量讓麥苗早出苗,出齊苗。待補種小麥出苗後,可以採用生根劑加葉面肥進行噴施,增強麥苗的強勢,有必要的情況下,一週後可以重複噴施一次葉面肥,穩固小麥的長勢。
  • 在麥苗進入到冬季之前,適量追施一次複合肥,澆上一遍越冬水,不僅可以為小麥前期消耗的營養給予了一次補充,增強了小麥的長勢,也有利於麥苗越冬防寒增強了抗性,從而彌補了小麥播種深度大帶來的不利影響。

  • 小麥播種時還是儘量做好把控,避免因深度過深或過淺所帶來的的不利影響,一旦播種深度不合適,不僅給小麥生產上增加了人工與物力成本的投入,也避免對小麥的後期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如果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農大知事


1、小麥播種超過5釐米視為播種過深。播種過深會導致小麥出苗慢,葉片細長,次生根少而弱,麥苗黃瘦。要及時進行扒土清棵,用耙子順壟橫摟。

2、小麥播種過深,會引起小麥地中莖過長,消耗種子養分,根系少,苗子弱,容易遭受凍害,會引起小麥根腐病發生。出現這種情況,等小麥出苗以後,用生根劑、蕓薹素、惡黴甲霜靈、葉面肥噴淋防治,間隔5-7天再噴一次

3、提醒廣大農民,小麥播種時,一定要注意種子深度。一般按土壤質地來分,泥質土壤,溼度適宜時,一般播種深度為2~3㎝為宜,土壤比較乾燥,近期又不可能下雨時,播種深度為4~5㎝;半沙質土壤地塊,地勢較低,溼度好,可以播種淺些,可以2~3㎝深為宜,地勢高,墒情差的地塊,通常要播種深點,在4~5㎝深為宜;沙質土壤地勢低,墒情好,也可以播種淺點,一般深度為3~4㎝為宜,墒情差時播種深度為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