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海宝塔寺游记


海宝塔寺游记


结缘银川的海宝塔寺 ,是我宁夏之行的一大惊喜。

得友人相助,中卫沙坡头、青铜峡108塔、贺兰山岩画、水洞沟遗址、西夏王陵一路顺风,完美收官。至凤凰城银川时,竟然空闲出一天工夫。怎么也不能白白浪费啊?由是,河山一揽的玉皇阁、浴火重生的南门鼓楼、伊斯兰教的清真大寺,在走马观花中也收入囊中。看看天色尚早,再去哪里呢?“老银川”说:城北的海宝塔寺还值得一看。心旌摇曳的我,马上打车,朝着城北绝尘而去。

海宝塔寺,又叫“海宝禅院”。寺名的由来,完全得益于老城北郊这座有“赫宝塔”、“黑宝塔” 、"北塔"之称的海宝塔。关于海宝塔寺的历史记载稀若晨星,寥寥无几。从残碎的史料中可以得知:十六国时,大夏国王赫连勃勃是南匈奴的后裔,初为后秦皇帝姚兴的部属。姚兴尊崇佛教,“大营塔寺”,他所统治的地区“事佛者十室而九矣”。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专家推断海宝塔是赫连勃所修建,迄今已经1500年了。确切的记载,可见于明朝弘治年间和嘉靖年间的《宁夏新志》,遗憾的是,其中并没有关于海宝塔始建年代的记载。清朝乾隆《宁夏府志》只是记载了,清康熙五十一年和乾隆四十三年海宝塔受地震破坏,曾两次重修的情况。这多么像近200年鼎盛的西夏王朝神秘失踪一样,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海宝塔寺游记


不管它的身世如何扑朔迷离,丝毫不影响它的中国优秀古代建筑遗产的价值所在。且不言过去人们把它列为“朔方八景”之一的“古塔凌霄”,今天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字招牌,却是货真价实的。

说起中国的古塔,可谓由来已久。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用于埋葬佛骨“舍利”的“塔”也便应运而生。至汉魏时期,已经形成了融入中国传统观念的造塔规矩。中国人讲究的是阴阳对立的宇宙观,因此对奇数和偶数也赋予了它的哲学思想,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只有这样才会阴阳协调,天人合一。因此,塔的层数皆为一、三、五、七、九奇数,连塔刹相轮也不例外。而塔的平面则皆为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偶数,除了构造的因素外,那就是民族文化的元素了。塔的类别可谓五花八门,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铜塔、铁塔、金塔、琉璃塔等。从塔型上又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等。佛塔的营造地点,都是在寺院中或寺院的周围。可以说,凡有佛塔之处必然有寺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海宝塔寺游记


穿过环境优雅、天蓝水碧的海宝公园,耸入云天的海宝塔寺就那么迈着沉稳的步伐朝我走来。打眼看去,它端庄而又秀丽,简洁而富于变化,形制独特,风格别致。夕阳下的海宝塔寺全景浑然一体,雄伟壮观。相传,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海宝塔就坐落于湖中岛上,湖内水草丛生,鸟飞鱼跃,是一块难得的参禅悟道之地。每逢阴历四月初四,人们争相于此,乘舟过湖,赶往寺院参加庙会,香火极旺,盛况空前。据悉:海宝塔寺是银川唯一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也是宁夏始建年代最古老的佛教建筑。在我迈进古朴典雅寺门的那一刻,门上的楹联告诉我“ 贺兰望须弥,遍观塞上皆乐土;黄河通南海,放眼神州绕庆云。”不用问,这是在诠释着整个海宝塔寺的深刻含义。

院内,树木成荫,环境清新,红墙黄瓦,宁静幽雅,着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香火袅袅,佛号声声,梵音缭绕,钟声悠扬,置身于此,清心寡欲之情油然而生,大有超然度外之感。望着僧众翩然的身影,无欲无求的坦然的面孔,恍然大悟。人生不过白驹过隙间,何必去追求那过眼的烟云、缥缈的浮华、傻傻的怀念尘世的虚拟?倒不如寄身于此,修一颗禅心,怀一份善念,活一世物我两忘,了无牵挂。


海宝塔寺游记


掏出一颗虔诚之心,参拜殿堂的神主是我不二的选择,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殿、卧佛殿一路下来,心头一派空灵清新。尤其是叩拜玉佛殿内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时,瞬间竟然产生出莫名的异样感觉。这尊玉佛是从缅甸请进的,用整块金香玉雕琢而成,整座佛像洁白无瑕,表情和善安详,似乎散发着一种慈悲的柔情,透着智慧的光芒,让我感觉到非常的舒畅,是那种无可名状地抛却烦恼的舒适感。

惦念不已的海宝塔,就耸立在大雄宝殿和玉佛殿之间,是寺内的中心建筑。之所以留到最后欣赏,就是想好好地品味一下它的无形大象。雄伟的塔身站立于方型台基之上,两侧为暗道阶梯,可直登塔座。台上四周砌青砖花墙,与塔身浑然一体。有石阶可登临塔座门,可惜塔门紧闭与我无缘。这种富有变化的通道,彰显出古代能工巧匠的崇高智慧。我仔细打量着这座楼阁式砖塔,塔身平面呈罕见的繁体“亜”字形。四壁出轩,每层四面设券门,向外略有突出,构成鲜明的十二角形。塔身四面转角处均悬有风铃,风吹铃响,更觉韵味无穷。塔顶为砖砌四角攒尖顶,置方体桃形绿色琉璃塔刹。海宝塔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由四面的券门、众多的棱角、四角的尖顶等独一无二的无言中体现出来。特别是繁体“亜”字形的平面型体,为中国古塔之罕见,被视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品杰作。伫立于此的我,仰望着海宝塔直插云霄的同时,更加景仰伟大的工匠精神。


海宝塔寺游记


在我即将离开曾经的海宝塔寺之际,半个世纪前的一幕浮现眼前: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健步登塔,诗意大发,吟句抒情:“银川郊北赫连塔,高势孤危欲出云......”抑扬顿挫,久久回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