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禹夜夢蒼水使者,立岣嶁碑刻記其事?歷史家:差了400年


文字的秘密,走的解開了嗎?

大禹夜夢蒼水使者,立岣嶁碑刻記其事?歷史家:差了400年

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給後人留下許多神話傳說,有著無數的的未解之謎。僅神秘的文字和符號至今就發現了8種:《蒼頡書》、《夏禹書》、《岣嶁碑文字》、《東巴文字》、《紅崖天書》、《夜郎天書》、《仙居蝌蚪文》和《巴蜀符號》。

大禹夜夢蒼水使者,立岣嶁碑刻記其事?歷史家:差了400年

禹 碑(岣嶁碑)

岣嶁碑又稱禹碑,相傳是大禹治水時所刻,立於南嶽衡山的雲密峰之上,因衡山別名岣嶁山而得名。

為什麼又稱禹碑呢?源於晉代雜文小說《湘中記》(作者羅君章,是晉代湘中大文豪)。文中說大禹治水不成,在此夜夢蒼水使者雲:有金筒玉書藏於岣嶁峰中,得此書會有治水良方。

於是大禹齋戒一番,於庚子日行至峰頂殺白馬祭告天地,果然在一處山洞得金筒玉書,以玉書之法治水成功。後來立碑刻文記其事,岣嶁碑就成了禹王記功碑。此後約定成俗,均稱禹碑。

大禹夜夢蒼水使者,立岣嶁碑刻記其事?歷史家:差了400年

"南嶽九仙"之一徐靈期在南嶽衡山上清宮修持15年,傳說他有役使虎豹、制服山妖的法術,所著的《衡山記》裡,推算(禹碑)所記錄的是道家的一種符錄。

中唐著名文學家韓愈,曾不遠千里遊覽岣嶁峰尋訪禹碑未獲,悵然而歸。他在《岣嶁山》一詩中描寫過:"字青石赤行模奇"禹碑上字是青色的,石頭是赤色的,字的形狀奇特。雖然形象地描述了碑文,他也僅是耳聞,並未眼見。

直到380多年後,南宋嘉定五年,蜀人何致在一位樵夫帶領下,爬山越澗,攀藤附葛,用了整整7天時間,終於找到了禹碑,何致手摹其字,並把它拓刻於當時全國聞名的嶽麓書院。

自此這字形奇特的碑文得以與國人見面。

刻有77個古文字的岣嶁碑,其字形如蝌蚪,似鳥篆蟲跡,非甲骨亦非秦篆,書法乖僻難辨,釋文難以破譯。明嘉靖年間,會稽人季本在長沙當官,將碑文拓好後帶回紹興。由於碑文奇特,很快被拓至全國各地共有24處。後來,岣嶁原碑卻不翼而飛,至今下落不明。

明嘉靖十一年,著名文學家楊慎以禹碑拓本釋出全文,大意是:舜帝把治水之事交給禹。禹奔走多年,忘了家門,竭盡智慧,憔悴身形,為平定水患走遍華嶽泰山與南衡,終於疏通了河道,讓百姓豐衣足食,從此安寧。如今大禹陵內的岣嶁碑,每個字體下對應的繁體字,都是楊慎所譯。

然而,楊慎的解釋基本源於當地民間傳聞,還有許多疑問和不圓通的地方。清乾隆學者王昶、清岣嶁詩社創始人彭玉麟等也認為禹碑為大禹所立不可信。

到了現代,認為不可信的還有魯迅先生等人。大學問家郭沫若和歷史學家翦伯贊曾對碑文作過研究,但他們都自稱"半知半解"和"不敢妄言"。當地文化部門附上碑文,請教於郭沫若院長,郭老在回信中稱此文字"秘不可究"。

大禹夜夢蒼水使者,立岣嶁碑刻記其事?歷史家:差了400年

1954年,衡陽晚報披露,曾先後破譯了《蒼頡書》和《夏禹書》的著名美學家、古文字學家劉志一教授破譯了禹碑。劉教授稱:"《禹碑》文字為古篆書,內容系戰國楚莊王滅掉庸國之後,為討伐鄭、趙兩國而留下的占卜問天的文字,有古文法。"時間稍晚於商周、甲骨文400-500年。

他破譯的依據是:參照歷代文獻所描刻之圖版或拓本,逐一隸定每一個字,然後直譯。

1959年《青年報》刊登《"大禹治水"應是"治海"》的文章。指出經當代歷史、地理學研究表明,大禹治的水實際是東部沿海地區發生的海浸。大禹來南嶽做什麼呢?湖南屬楚地,楚霸王到南嶽樹碑,更合乎情理。

但是,1994年杭州出版的《文化娛樂》刊出《千古誰識禹王碑》等文章,發起一項千古揭謎懸賞認字活動,所刊3字都來自禹碑。這項活動引起廣大愛好者的興趣,再次在古文愛好者之間掀起禹碑熱。

"文化娛樂"的文章說:"禹王碑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先人肯定有驚天動地的事要刊佈,肯定有銘心刻骨的教訓要昭示!從文字學的角度說,作為一種表意符號,任何文字都是可以破譯的"。

破譯《岣嶁碑文字》,解開千古之謎,是古文字研究上,一件值得慶幸的大喜事。

大禹夜夢蒼水使者,立岣嶁碑刻記其事?歷史家:差了4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