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些人总想着控制别人?

lsh十一


所谓控制,就是指通过自我对主动权的把控,让人和事物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进而达成自已想要的结果。

控制欲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比如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恋人间的控制、领导对下属的控制等。有些控制表面上看是为了对方好,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要去控制别人。控制欲强的人往往内心世界极度缺乏安全感,缺少自信,甚至有自卑感。这样的人无法从自己内心获得能量支持,所以采取通过控制别人的方式来获取自己内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格子心理


同事乐乐分手了,办公室的人都很惊讶,明明她男朋友是个让大家都羡慕不已的暖男啊!

听了乐乐的讲述,我们才知道,原来事实并非如此。

乐乐的男朋友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她在公司开会手机静音,微信没秒回男朋友狂打了几十个电话。

公司聚餐到深夜,我们羡慕她男朋友特意来接,殊不知是不放心一直在这边盯梢。

回到家男朋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她的手机,看看她和谁联系,各自聊了些什么。

做项目一起加班,她男朋友过来送宵夜,也只是为了验证她是否撒谎。

在她男朋友的价值观里,双方既然相爱就应该没有界限,恨不得时时刻刻都挂在对方身上。

然而,这种毫无保留的粘人,是不给乐乐丝毫自由的控制,让她感觉快要窒息,只能分手结束这段关系。

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控制别人?

1、心理补偿机制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自卑源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以及对更高状态的追求。

适度的自卑感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给予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但自卑感过多,形成“自卑情结”,会使人们长期处于低落的情绪状态。不自觉地,在这个过程中就使用“心理补偿机制”来对抗郁闷的情绪,从而掩盖内心的自卑感。

此时的心理补偿机制是一种消极补偿,即个体所使用来弥补缺陷的方法,对个体本身没有带来帮助,有时甚或带来更大的伤害。

在两性关系中,有一方对自身条件(如外貌、性格、身材等)很不自信,害怕另一半看到不足之处,就牢牢地监控对方,影响TA与别人交往,怕TA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喜欢上别人。



2、家庭环境造成的不安全感

早年成长环境中,如果父母对孩子不接纳、不认同,总是打击、指责他,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无能”“弱小”的部分感到恐惧。

幼年时TA无从释放内心的压力,成年后,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充满不信任感。

他们的内心埋藏着巨大的“恐惧”:恐惧自己不够好,恐惧自己被抛弃,恐惧自己不被爱。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总是不由自主的控制对方,害怕对方的批评和不满,希望对方按照TA的意愿做事。

殊不知,这种没有距离感的控制只会让对方越走越远。


冬天,豪猪们需要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可靠的太近身上的刺又会刺伤对方。人与人的交往也是如此,距离太近反而是一种伤害。


你遇到过控制欲极强的人吗?


宸书书


这是一种病态的心或是自卑的心。

真正自信的人都是在增强自己人格魅力上下功夫,而不是把时间用在限制别人和控制别人上,因为一来浪费时间,二来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控制不会永远起作用。

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需要控制别人,反而是给别人更多的自由,这是一种相信别人和对别人放心的力量。

你相信,你放心,就会有奇迹产生。因为别人在感知到你的内心没有戒备的信任,心会完全放松和舒展,心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自由之心和舒展之心下,会产生无比的能量,所谓的超常发挥就是这种心下的产生,在被限制的压抑心下只有发挥失常,迷失甚至痛苦和恐慌。

所以,不要去企图控制别人,即使你能控制得了人,但是仍控制不了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多简单的道理,被控制的心也不是真心,因为真心是璀璨的,是有力量的,有主人特征的,是活泼的。而不是对你的顺从。

与其控制人,不如让自己光芒四射,来吸引更多人。真正想依附你的人,撵都撵不走,控制有啥用?



茶入真知


为什么有些人总想着控制别人?

控制欲是人人都有的。而人的控制欲越强,付出的越多,付出的越多要靠综合实力。当你实力不济的时候,就会很累,就会反被别人控制。

所以人要的控制力和实力是对等的。

实力弱而控制欲强,人就是膨胀,会做出不切合实际的事情。害人害己害社会。控制欲泛滥是人太重视权力和金钱造成的。权大可以谋私,钱多可以通神。

有的人能力很强,却很低调,过好自己生活,干好本职工作,在自己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帮助别人,这是奉献,不是控制。所以这种人,人脉好,大家都相信他,喜欢他,当然这个人有点什么事,大家也乐意帮助。这就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事业企业发展。应大力提倡。

反观哪些控制欲的人,做工作靠施压,好惩罚别人,好给人穿小鞋。这是毕造成反抗情绪,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团结群众,不利于协调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控制欲说穿了,就是问你服不服,不服制服你。制服不了你会开掉你,换听话的上来干。高压有时可以使工作进行下去,但思想做不通,总是隐患。所以控制欲强而思想工作跟不上是矛盾的根源。应好好解决!











微诗阳春白雪


想着控制别人的人,往往是欲望心太强的人,但往往也是外强中干的人,这种人没有安全感,而能够寄予自身安全感的前提,就是从外界获取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这种人的心理特征,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到。而一旦觉得自己能够掌控的东西,就想着占为己有。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但内心往往也很脆弱,生怕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走,与自己相处较好的人突然有一天离开自己而去。内心的自卑让其觉得自己很没有安全感。而维持安全感的前提条件,都是将东西收入囊中,将别人为己所用。

人性的弱点在于,“自己没有的东西,又想要得到,所以越没什么越炫耀什么;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却又想着如何得到,所以想方设法去控制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过于极端的人,由自己内心的自卑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比如,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占有欲太强等等。往往会让其觉得自己要想成功,必然先要掌控一切。

而这种人的结局,往往不会太好,他的所作所为,只为了实现他自身所要达到的目标,正所谓,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总之,他的目的性太强,功利心太重。遇到这样的人,尽早远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伤害。


新概念传媒宋晨声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想着控制别人,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针对控制对象的不同,控制的目的也大相径庭。

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是出于伟大的爱。老师对学生的控制是出于教育的义务和责任。领导对员工的控制是出于对工作的需要。这些控制都是善意的,是适可而止的,是有利于成长的。

但却有另外一种出于自私霸道想着控制别人的人。这种人非常令人讨厌反感,不分是非黑白,喜欢插足别人的生活,喜欢把别人踩在脚下为己所用,让别人按照他设计的轨迹去生活。我自己身边就曾出现过这么一个人,他就是我的一位大伯。记的那一年因高考落榜,不打算再去复读,父亲给我物色了一个自费大学,所学专业也正是我喜欢的,我对此非常看好,迷茫中看到了一线希望。不知怎么的被我的这位大伯知道了,他一大清早就到我家来,训斥父亲。他对我父亲说一个女孩子家上学有什么用,高中毕业在家涮涮锅做做饭就行了,再说你家里又没钱,多做难啊。因为那时穷,父亲始终被这位大伯踩在脚下,呼来唤去,大伯总怕我们过上好日子,不听他使唤,想方设法压制着我们,无论什么事大伯说一不二,毫无反抗余地。唯独在我上学这件事上父母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父母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有尊言地过上好日子,才能不受治于人。所以无论大伯怎么吼怎么叫都没有用,甚至母亲对大伯说了句你怎么叫你家孩子上学,你怎么不叫你家孩子在家刷锅做饭,家里没钱自己做难不用你管。大伯听到这句话后怒气冲冲地走了,边走边说你们家的事我以后再也不操心了。最后父母借钱让我去上学,我们家的命运从此改变了,再也不用这位爱"操心"的大伯操心了。直到现在,我也不愿意看到这位爱"操心"的大伯。我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是他不曾想到也不想看到的。尽管他现在年事已高,但我对他的戒备心理却有增无减,总是想方设法远离他。假好人比真坏人更可怕,口蜜腹剑,他会让你防不胜防地掉入他为你设计好的圈套中,所以我非常痛恨这种人。我觉得多管闲事瞎操心爱控制别人是一种病,得治。

因为曾经受过被控制的伤害,所以我对爱控制别人爱管闲事的这种小人选择远离,不给他靠近我的机会,更不可能让他插足我的生活。我现在对孩子的爱和要求也是适可而止,我对孩子的爱是恰到舒适的温暖,对孩子的要求不苛刻,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该走的路。


青青河边草8592


人是情感复杂的动物,百人百性,不同的人,欲望也大不相同。侯宝林就曾说过,大人物一日离不开权,小人物一日离不开钱。控制欲强烈的人,往往比较自私,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在一个公司里,老板若是太强悍,下属会感到工作压力山大,平时势必会谨小慎微,生怕业务上出现纰漏。因害怕受到训斥,员工不思进取,消极怠工,是常有的事。在一个家庭中,男女双方的爱情应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才能和睦相处。任何一方强势,都会伤害另一方感情,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若是女人在家里蛮横,长期占据家庭主导地位,对孩子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男孩懦弱,自卑。女孩任性,敏感。男人则发出生的伟大,活的憋屈的慨叹。的确女人强势,男人永无出头之日。更有绝望者言,老娘们当家,墙倒屋塌。我有一个哥们,控制欲极强。大家在一起喝酒,有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他若不爱听,会高声断喝,叫人家闭嘴。久而久之,大家听说饭局上有他在,总会找理由推托。他曾向我抱怨,大骂一些人狗眼看人低。他从不反省是何缘故,大家有意疏远他。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很简单,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求别人去做,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做到这一点呢。


TianJin波哥


为什么有些人总想着控制别人?


这个问题我思索已久,所以我想随便聊聊,当然了,我的想法依旧是无边无际,希望大家看看笑笑就好,若能得到一点启发,那更是不胜之喜。


为什么有些人的控制欲那么强?


可以简单说就是有些人做事方法到了一个“小成”的阶段,但是还远没有“大成”,到了小成的阶段之后,人群中就会显出他做事有方法,有效率,有目的。他会在他周围形成一个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他当仁不让成为霸主,只有他的方法是对的,其他人或者是错,或者是懵懂甚至效率低下。

这时候他关注一件事,希望这件事做成的话,他就会显示出很强的控制欲,认为别人的方法都不好,自己的方法最理想,而且每每试图强加于人。


在这种情况下,同类型的人会慢慢远离他,继续围在他周围的会慢慢变成不那么自大和刚愎自用的性格,进一步造成他这种控制欲的加强。


大家想想我这段话,相信会在身边找到例子,一定会。


即使是不那么刚愎自用的我们,偶尔也会犯这种错误,教一个新手做对事情,往往比自己做好还要困难,如果自己正确的地方很多,难免就会看别人处处不行,遇到利益相关的事情就会想着控制别人来得到最好的结果。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学的困境,比如像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就属于管理失败的一个例子。大家看三国的时候也许着眼点不在此,但是闲下来想想,你如果小有能力,在诸葛亮周围工作,应该是挺难的事情,对不对?

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格局确实不如刘备,而刘备又不如曹操,但我看来,这三人都达不到“大成”的阶段。


什么样才算进窥“大成”的门径呢?


一个好的师傅,将自己一身所学倾囊相授,能把几百个学生都教成自己一样;一个更好的师傅,则能把几百个学生都教成不一样,但各自发展自身优势,各自成为大家。

这就算初窥“大成”门径。这实际上也指出了如何在不降级能力的情况下,削减自己的控制欲,却加强自己的凝聚力。


何谓真正“大成”呢?三国时期是没有的,即使曹操也不太够,可惜。

不知大家注意到历朝历代几乎所有圣旨当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句话没有?


“奉天承运。。。”


明白这句话,才可能了解“大成”。


扯远了,就此打住,打住。


情感飞花


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


控制的本身是担心失序!但往往越控制,越失序!


比如控制欲强的父母,总是的担心孩子吃不够,孩子不想吃了还强行喂;总是担心孩子冻着,孩子不冷还强加衣服;总是担心孩子上学迟到,于是每天盯着.;担心孩子学坏,所以孩子抽一下烟,喝一点就就暴跳如雷.....


父母是为了努力控制孩子的一些自发行为,因为父母觉得那些行为可能会失序。控制别人的人,多数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所以转向去控制别人。越想控制外在或别人,越受外在或别人状态的控制。


我们在想去控制别人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我们自己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感,需要别人的语言和行为来得到肯定或者是安慰。我们想去控制别人:既然我是因为你产生这样的负面情绪,而我自己又没有能力处理这种情绪,所以你要改变,这样我的心情才能变好。


一些常见的控制的行为:


NO.1 讨好他;

你知道讨好他,他就会对你温和。你说你是不是在控制?你只允许他温和地对你,别的形态的他永远别在你面前呈现。

NO.2 和他绝交;

一旦他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或者你感觉到受伤,你就强行切断关系。记住这关系不是自然断裂的,是你像个小孩儿一样跑去跟人家说:我要和你绝交,从此永不相见。

我不允许你以我不喜欢的模样在我面前呈现,我也不允许这段关系虽然不安全,但自由地流淌。

所以你是不是在控制?

NO.3 从不表达不满;

表达不满后,不知道对方会如何。可能会盛怒,可能会接受,但你接受不了真实的他呈现,于是用从不表达,使得对方的真实永无机会展现。这是控制。

NO.4 不和人过分亲密;

不是你没有这个需求,而是亲密后你会害怕。你用刻意和别人保持关系控制别人。

NO.5 在别人哭诉的时候使劲安慰;

你希望他尽快好起来,因为你接受不了虚弱的他,你希望他尽快摆脱虚弱进入你为他营造的岁月静好中。一块纸巾堵住一串泪。

NO.6孩子一气你你就胃疼;

潜意识伤害自己的身体,以控制别人的行为。我敬你是条汉子;

NO.7过分希望孩子好;

不能允许不好。So~控制。

NO.8不相信别人会变化;

如果我放手,孩子会堕落的;如果我不提要求,老公会永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不论我用什么新方法对父母,他们都不会改变的。不信任别人会改变,是将别人永远控制在你过去的认知中。

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真的未必会变。但你不信,就是你的控制。

NO.9便秘。

控制自己,不解释。


职业规划师猫姐


说到控制,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控制?首先,你需要理解“自我定义”这个词。自我定义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你的想法,想法,感受,动机,价值观,能力,潜力,喜欢或讨厌。随着生活的改变,你的自我意识会不断得到修正和调整。一个人从小到大成长,他的身心不断发展。在每个年龄段,你都可以发现自己的新潜力和爱好。

在你的身体成熟后,你的心理成长将继续。在自我定义的过程中,你塑造自己,你也创造了一些未知的心理因素。这种看不见的心理因素是“精神世界”。如果你没有精神界限,那么很容易被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失去真正的自我,以及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理解是他们自己的压力。

因为我们一直很少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人们往往会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混淆,严重的后果是它会影响所有的关系并导致各种问题。 通常,当人们无法控制自己时,例如灾难,紧急情况,他们总是想控制某事或某人。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是救命稻草。

有些事情是如此突然,我们不能立刻接受它。意外事件对我们的精神界限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们承受的损失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如果我们无法摆脱这种经历,你会感到压抑并且处于崩溃的边缘。然后它处于失控状态。你会想要控制他人并对付他人,这违反了他人的精神或物理界限,或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当精神界限受到打击时,就会导致失控的行为。例如,众所周知的汶川地震,很多人都会有压力,失眠,烦躁,倒叙等症状。如何你理解在正常情况下不受灾害或紧急情况发生的不受控制的行为?

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首先那些在正常情况下失控的人,他们的行为只针对某些人。其次,当人们失去控制时,他们实际上失去了自我意识。可以说它们处于自我解体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四个功能:感觉,感知,直觉,思考。这些能力会给我们一种特别自我的感觉。举个例子当一个人走进房间时,他可能会感觉到房间的温度,气味和颜色。这是感知;他会注意到房间里其他人的情绪,这就是感觉;他可能会把目前的情况和过去的经历对比,这是思考;他认为这是一种直觉,朋友可能会等待它的到来。

一个孩子跌倒了,他的膝盖很疼坐在地上哭了起来,然后他的父母对他说:“你又没有受伤,为什么要哭”!你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不要害怕别人嘲笑你。”如果孩子接受父母,那么他会相信他的膝盖疼痛不是真的,或者不存在,“我没有受伤”让他失去意识。眼泪毫无意义。因为“我没有什么可哭”让他失去了理解感。与此同时,他会觉得自己表现不佳,因为“我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那么他就会失去直觉。当一个人自己的感受,直觉和感知被父母否定或扭曲时,孩子就处于自我解体状态了,所以控制欲是从小被父母培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